謝南枝看著他呆呆的表情,耐心問:「還記得我嗎。」
「……」
少年遲疑了一瞬,似乎想抬腕揉一揉眼睛,最後還是忍住了。
他盯著謝南枝看了許久,才猶豫著鬆懈力道,點了點頭。
因為剛才的意外,堂中的近衛都緊張圍了上來,生怕謝南枝有什麽閃失,連書棋都鬆了口氣,心有餘悸道:「公子,您可嚇死我了。」
謝南枝本來還有話同那乞丐少年說,但餘光瞥見對方不自覺弓伏著背,脊樑輕輕顫抖著——那是一個防備心和恐懼感都很重的姿勢,顯然還在害怕那幾個人高馬大的侍衛。
他暗自嘆了口氣,道:「你們都退下吧,我有話單獨同他說。」
近衛遲疑道:「這……」
謝南枝眼也不抬:「還要我重複第二遍?」
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出現了。
想起梁承驍的吩咐,近衛隻好應下:「是。」
—
自從攬過了主持春闈的重任,魏王就十分得意,幾乎預見了未來壓過太子,一躍成為晉帝最器重的兒子的景象。在王府中與姬妾大肆慶賀了一番不說,第二天就把自己塞進了愈發緊繃的朝服,挺著圓肚,人模狗樣地背著手去了翰林院巡視。
翰林在晉國地位尊崇,是歷朝皇帝養才儲望之所,主要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等。除卻日常工作外,每天還會有翰林官在尚書房分班值宿,以備顧問。
如今又多了一項擔任科舉考官的重責,翰林院上下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到了換值的節點,公良軻剛從宮中迴來,進門就見一派慘澹的氣氛,所有人都愁眉苦臉伏在桌案上,一副敢怒不敢言的神態。
公良軻有些驚訝,環顧了一圈也沒見著崔郢,於是把平日交好的同僚叫到一邊,悄聲問:「這是怎麽了,老師呢?」
同僚聽了,擺了擺手道:「別提了。崔老下午被那魏王氣了個倒仰,覺得胸悶氣短,剛剛叫人扶去歇著了。」
一聽老師都被氣病了,公良軻麵上浮現錯愕,忙追問道:「魏王來過了?他都做什麽了。」
同僚露出一言難盡的表情,壓低了聲說:「能做什麽,一來就指手畫腳,耍了好大的威風,非要給崔老的安排挑出點兒刺來。」
「還有他那群狗仗人勢的隨從,把我們當天牢裏頭的犯人似的,個個拿鼻孔看人。我要是崔老,沒毛病也得氣出點毛病。」
都說文人心氣高,更別說翰林院這些科甲出身,幾乎是朝中重臣儲備的年輕官員。
想到剛才魏王那副胸無點墨,光仗著身份趾高氣昂的模樣,他心底既是憤懣,又深感無能為力,隻得長嘆一聲,道:「離會試還有好些時日呢,有這麽個祖宗在,也不知接下來要怎麽熬。」
魏王此人,公良軻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胸無點墨又喜大好功,聽著隻覺心有戚戚,不知道說什麽好。
同僚平日與他走得近,言談間沒那麽多忌諱,頓了頓,忍不住道:「都說太子專橫恣肆,殘忍無度,我瞧著卻比魏王好多了。至少太子經手的政務,都……」
這話他沒有說下去,因為公良軻一下就變了臉色,顧左右無人後,低聲警告他:「慎言。」
「我知道……」同僚懂他的意思,嘟嘟囔囔地應。
如今宮中已有多位成年皇子,隨著晉帝逐漸年老體衰,朝廷上的黨派攻伐也趨於激烈起來。
但也不是所有官員都站了隊,有不少文人清流還保持著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並不參與鬥爭。
翰林院原先就是中立隊伍的一員,其中還有些人對太子不滿,認為他太過冷酷獨斷,對主流的禮義經學嗤之以鼻,絕非理想中的明君。直到此番接觸了魏王,才深覺何為繡花枕頭稻草包,連看梁承驍都不由得順眼起來。
無論如何,兩人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家子,再怎樣也容不得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來評判。
公良軻平日跟在崔郢身旁,對這些朝中爭鬥看得更加明白,他不便更詳細地提醒同僚,嘆了口氣,道:「事到如今,先做好你我的分內事吧。」
好像也隻能這麽做了。
同僚無奈點頭。
公良軻拍了拍對方的肩,以示安慰,隨後抱著公文走出門,去後頭探望崔郢了。
—
當日晚。
梁承驍在靶場打發時間,射藝將一眾近衛都比得灰頭土臉,恨不得把腦袋埋進地裏,這輩子不要拔出來。
紀聞出現的時候,太子正引弓搭箭,扳指扣弦,已穩穩拉至滿弧。看到紀聞,原本心無旁騖的表情一頓,顯出幾分微妙的古怪來。
等羽箭放出,他將重弓拋給隨從,無語問:「翠玉軒又來送膳了?」
紀聞顯然也知道謝南枝這段時間的習慣,忍著笑答:「這次真不是。」
「是魏王那兒的消息。」
直到聽見是正事,梁承驍才收起了散漫的態度,示意他說。
紀聞於是把魏王在翰林院的所為大致講了,又道崔郢這次大概氣得不輕,下午就稱病告假了。
梁承驍聽了,半點不意外的樣子,言簡意賅評價:「能蠢得表裏如一,也是種本事。」
想起這些年魏王的事跡,紀聞深以為然。
守在箭靶旁的侍從氣喘籲籲地折返,捧來了一支完整的箭,與另一支從箭尾處裂開,生生將桿身豎直劈成兩半的斷箭,臉上滿是激動和崇敬,道:「殿下,是『同心』。」
「……」
少年遲疑了一瞬,似乎想抬腕揉一揉眼睛,最後還是忍住了。
他盯著謝南枝看了許久,才猶豫著鬆懈力道,點了點頭。
因為剛才的意外,堂中的近衛都緊張圍了上來,生怕謝南枝有什麽閃失,連書棋都鬆了口氣,心有餘悸道:「公子,您可嚇死我了。」
謝南枝本來還有話同那乞丐少年說,但餘光瞥見對方不自覺弓伏著背,脊樑輕輕顫抖著——那是一個防備心和恐懼感都很重的姿勢,顯然還在害怕那幾個人高馬大的侍衛。
他暗自嘆了口氣,道:「你們都退下吧,我有話單獨同他說。」
近衛遲疑道:「這……」
謝南枝眼也不抬:「還要我重複第二遍?」
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出現了。
想起梁承驍的吩咐,近衛隻好應下:「是。」
—
自從攬過了主持春闈的重任,魏王就十分得意,幾乎預見了未來壓過太子,一躍成為晉帝最器重的兒子的景象。在王府中與姬妾大肆慶賀了一番不說,第二天就把自己塞進了愈發緊繃的朝服,挺著圓肚,人模狗樣地背著手去了翰林院巡視。
翰林在晉國地位尊崇,是歷朝皇帝養才儲望之所,主要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等。除卻日常工作外,每天還會有翰林官在尚書房分班值宿,以備顧問。
如今又多了一項擔任科舉考官的重責,翰林院上下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到了換值的節點,公良軻剛從宮中迴來,進門就見一派慘澹的氣氛,所有人都愁眉苦臉伏在桌案上,一副敢怒不敢言的神態。
公良軻有些驚訝,環顧了一圈也沒見著崔郢,於是把平日交好的同僚叫到一邊,悄聲問:「這是怎麽了,老師呢?」
同僚聽了,擺了擺手道:「別提了。崔老下午被那魏王氣了個倒仰,覺得胸悶氣短,剛剛叫人扶去歇著了。」
一聽老師都被氣病了,公良軻麵上浮現錯愕,忙追問道:「魏王來過了?他都做什麽了。」
同僚露出一言難盡的表情,壓低了聲說:「能做什麽,一來就指手畫腳,耍了好大的威風,非要給崔老的安排挑出點兒刺來。」
「還有他那群狗仗人勢的隨從,把我們當天牢裏頭的犯人似的,個個拿鼻孔看人。我要是崔老,沒毛病也得氣出點毛病。」
都說文人心氣高,更別說翰林院這些科甲出身,幾乎是朝中重臣儲備的年輕官員。
想到剛才魏王那副胸無點墨,光仗著身份趾高氣昂的模樣,他心底既是憤懣,又深感無能為力,隻得長嘆一聲,道:「離會試還有好些時日呢,有這麽個祖宗在,也不知接下來要怎麽熬。」
魏王此人,公良軻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胸無點墨又喜大好功,聽著隻覺心有戚戚,不知道說什麽好。
同僚平日與他走得近,言談間沒那麽多忌諱,頓了頓,忍不住道:「都說太子專橫恣肆,殘忍無度,我瞧著卻比魏王好多了。至少太子經手的政務,都……」
這話他沒有說下去,因為公良軻一下就變了臉色,顧左右無人後,低聲警告他:「慎言。」
「我知道……」同僚懂他的意思,嘟嘟囔囔地應。
如今宮中已有多位成年皇子,隨著晉帝逐漸年老體衰,朝廷上的黨派攻伐也趨於激烈起來。
但也不是所有官員都站了隊,有不少文人清流還保持著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並不參與鬥爭。
翰林院原先就是中立隊伍的一員,其中還有些人對太子不滿,認為他太過冷酷獨斷,對主流的禮義經學嗤之以鼻,絕非理想中的明君。直到此番接觸了魏王,才深覺何為繡花枕頭稻草包,連看梁承驍都不由得順眼起來。
無論如何,兩人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家子,再怎樣也容不得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來評判。
公良軻平日跟在崔郢身旁,對這些朝中爭鬥看得更加明白,他不便更詳細地提醒同僚,嘆了口氣,道:「事到如今,先做好你我的分內事吧。」
好像也隻能這麽做了。
同僚無奈點頭。
公良軻拍了拍對方的肩,以示安慰,隨後抱著公文走出門,去後頭探望崔郢了。
—
當日晚。
梁承驍在靶場打發時間,射藝將一眾近衛都比得灰頭土臉,恨不得把腦袋埋進地裏,這輩子不要拔出來。
紀聞出現的時候,太子正引弓搭箭,扳指扣弦,已穩穩拉至滿弧。看到紀聞,原本心無旁騖的表情一頓,顯出幾分微妙的古怪來。
等羽箭放出,他將重弓拋給隨從,無語問:「翠玉軒又來送膳了?」
紀聞顯然也知道謝南枝這段時間的習慣,忍著笑答:「這次真不是。」
「是魏王那兒的消息。」
直到聽見是正事,梁承驍才收起了散漫的態度,示意他說。
紀聞於是把魏王在翰林院的所為大致講了,又道崔郢這次大概氣得不輕,下午就稱病告假了。
梁承驍聽了,半點不意外的樣子,言簡意賅評價:「能蠢得表裏如一,也是種本事。」
想起這些年魏王的事跡,紀聞深以為然。
守在箭靶旁的侍從氣喘籲籲地折返,捧來了一支完整的箭,與另一支從箭尾處裂開,生生將桿身豎直劈成兩半的斷箭,臉上滿是激動和崇敬,道:「殿下,是『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