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三國同人] 人在三國,金手指是拚夕夕暢買 作者:學做飯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跟隨在後的其他官吏也跟著讚嘆起來。
「多虧了天師,才有這豐收盛景啊!」
「若隻看這一地,足可為盛世了!」
「這地收成,肯定要比過往多了兩倍不止!」
「何止!應該多了三倍有餘!」
農官立刻出言反駁,說還不夠,他轉身隨手揪了根麥穗,快步走到劉備身邊:
「使君您看,天師所贈仙種一穗足足有四十多粒,這放在過往,能有十多粒都算是多的了!更不要說耕種的密度,依我看,說不定還估計少了呢!」
「妙哉!」
農業國家,耕種是頭等大事,這樣的收穫,足以掃清新政推行帶來的各種陰霾,劉備接過麥穗,對著劉琰感慨道:
「若使天下皆種此麥,何處還再有饑饉?
「肯定會沒有的。」
在這片土地上,沒有飢餓的記憶,最多恐怕不過五十年。
吃飯是頭等大事,以至於人與人之間的問候,都不是『你好』,而是『你吃了嗎?』
劉琰是富裕的一代,她沒有關於飢餓的記憶,但仍舊從長輩,教育,過往流傳下來的習慣中,明白它的重要性。
「我們現代行善的常識,就是碰到要錢的給飯,碰到要飯的給錢,手腳健全的討錢討不到,但求口飯吃,別管是城裏還是鄉下,敲敲門說一句,那拿出來的主食和菜絕對能讓人吃到撐,隻要糧食能上去——怎麽著都不能讓人沒飯吃!」
話有些夢幻,若是過往,大家隻會覺著是妄談,可看過後世紀錄片,再看看這由沉甸甸麥穗組成的麥田,眾人心中都極為激盪。
有這些糧在,天師的話,怎麽可能不會化作現實呢!
十畝地很快收割完畢,調過來的人手用扇車快速完成了脫粒,將還未曬幹的小麥一一稱重。
「三百九十七斤!」
「四百二十九斤!」
「三百九十一斤!」
「四百四十四斤!」
……
…
「平均畝產量是四百一十二斤!」
一個又一個的數字被報了上來,眾人止不住倒吸冷氣,直至最後,不僅平均畝產的定格,官吏和周圍幹活的農人麵上也全是狂喜,熟知農事的徐庶主動開口道:
「這是還沒有曬幹的麥,含水壓重,得減去兩成,也就是三百三十現斤,十二石多的產量,比盛年多了四倍有餘!」
有個頭髮斑白的老吏上前兩步,張口就說出一串數據:
「一個青壯勞動力,算吃的最多,一月兩石,一年也就是二十四石,合六百五十現斤,成女與老人一石半,幼兒更次,而百姓多是五口之家,再算上賦稅,最多也就是百石,而今田地增產四倍,一畝就是十二石,十畝土地,就足矣保證全家吃食,如今每戶田地能有二十五畝上下,就算是輪耕,那也能吃飽,有結餘了!」
「這天下將再無饑寒了!」
「何止!」
去查看收耕過後農田情況的諸葛亮總算走了過來,他眉宇間是遮掩不去的欣悅。
「我看土地損耗不大,隻要肥力跟上,便不用輪耕,隻需連年更換換作物即可,一年收穫更多。」
「接下來還要研究,這是冬麥,七月收穫後,還能再種一季作物,屆時,一畝地收個六七百斤糧也不成問題!」
這可真是潑天的富貴砸到了頭上!
眾人都有些難以唿吸,一旁的老農更是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喃喃自語:
「今天太陽也沒打西邊出來,怎麽聽著這麽像是在做夢啊!」
這夢好像做不完似的。
麥子在收,土豆也被挖了出來,那些個土豆比劉琰記憶中小不少,但最小也比孩童拳頭要大,挖起來堆在一起,數量更為駭人。
「平均畝產,九百四十七斤!」
「九百四十七斤?!」
糧食乃國之根本,任何一個勢力隻要知曉,都會對它投入關注,周瑜也不例外,他算著時日,一聽聞開始收割,也不在城中等待消息,直接帶著親衛出城,實地打探。
就是沒想到,結果竟然這麽駭人!
他忍不住對親衛再次確認:「你說的話,都是真的?那土豆真有這麽多?」
「是真的,大督,都是我親眼所見,那一畝地的土豆堆起來能有半人高!要是換成粟米,連一個大點的麻袋都裝不滿呢!」
屍山血海都麵不改色的親衛,此刻臉上全都是震撼,他努力揮著四肢,給周瑜形容自己看到了多少土豆,隻是說著說著,又覺得自己好像在說什麽胡話。
他停頓片刻,又補充道:
「據農吏說,這些產獲下旬就要登在吏報上,數絕對都是真的!」
「我並非懷疑你所言。」
周瑜搖了搖頭,有些艱難的開口:
「隻是一畝地三十五石的糧收,於劉使君,不,於天下而言……都……」
這個數量太過於超出想像,周瑜思緒有些混亂,話也說不清楚了,他停頓片刻理了理想法,方才繼續道:
「以這糧產,他就算是要舉荊州之力攻打天下也不必憂慮了,隻是……為何能讓你打探這麽多?」
雖然如今大漢依舊存在,無人敢稱王稱帝,名義上東吳與劉備隻能算兩個集團,但實際上,其實跟戰國時差不了多少。
而哪個國體,能容得下其他國家的臣子,過來探查自家新良種的量產,推測實力?
「多虧了天師,才有這豐收盛景啊!」
「若隻看這一地,足可為盛世了!」
「這地收成,肯定要比過往多了兩倍不止!」
「何止!應該多了三倍有餘!」
農官立刻出言反駁,說還不夠,他轉身隨手揪了根麥穗,快步走到劉備身邊:
「使君您看,天師所贈仙種一穗足足有四十多粒,這放在過往,能有十多粒都算是多的了!更不要說耕種的密度,依我看,說不定還估計少了呢!」
「妙哉!」
農業國家,耕種是頭等大事,這樣的收穫,足以掃清新政推行帶來的各種陰霾,劉備接過麥穗,對著劉琰感慨道:
「若使天下皆種此麥,何處還再有饑饉?
「肯定會沒有的。」
在這片土地上,沒有飢餓的記憶,最多恐怕不過五十年。
吃飯是頭等大事,以至於人與人之間的問候,都不是『你好』,而是『你吃了嗎?』
劉琰是富裕的一代,她沒有關於飢餓的記憶,但仍舊從長輩,教育,過往流傳下來的習慣中,明白它的重要性。
「我們現代行善的常識,就是碰到要錢的給飯,碰到要飯的給錢,手腳健全的討錢討不到,但求口飯吃,別管是城裏還是鄉下,敲敲門說一句,那拿出來的主食和菜絕對能讓人吃到撐,隻要糧食能上去——怎麽著都不能讓人沒飯吃!」
話有些夢幻,若是過往,大家隻會覺著是妄談,可看過後世紀錄片,再看看這由沉甸甸麥穗組成的麥田,眾人心中都極為激盪。
有這些糧在,天師的話,怎麽可能不會化作現實呢!
十畝地很快收割完畢,調過來的人手用扇車快速完成了脫粒,將還未曬幹的小麥一一稱重。
「三百九十七斤!」
「四百二十九斤!」
「三百九十一斤!」
「四百四十四斤!」
……
…
「平均畝產量是四百一十二斤!」
一個又一個的數字被報了上來,眾人止不住倒吸冷氣,直至最後,不僅平均畝產的定格,官吏和周圍幹活的農人麵上也全是狂喜,熟知農事的徐庶主動開口道:
「這是還沒有曬幹的麥,含水壓重,得減去兩成,也就是三百三十現斤,十二石多的產量,比盛年多了四倍有餘!」
有個頭髮斑白的老吏上前兩步,張口就說出一串數據:
「一個青壯勞動力,算吃的最多,一月兩石,一年也就是二十四石,合六百五十現斤,成女與老人一石半,幼兒更次,而百姓多是五口之家,再算上賦稅,最多也就是百石,而今田地增產四倍,一畝就是十二石,十畝土地,就足矣保證全家吃食,如今每戶田地能有二十五畝上下,就算是輪耕,那也能吃飽,有結餘了!」
「這天下將再無饑寒了!」
「何止!」
去查看收耕過後農田情況的諸葛亮總算走了過來,他眉宇間是遮掩不去的欣悅。
「我看土地損耗不大,隻要肥力跟上,便不用輪耕,隻需連年更換換作物即可,一年收穫更多。」
「接下來還要研究,這是冬麥,七月收穫後,還能再種一季作物,屆時,一畝地收個六七百斤糧也不成問題!」
這可真是潑天的富貴砸到了頭上!
眾人都有些難以唿吸,一旁的老農更是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喃喃自語:
「今天太陽也沒打西邊出來,怎麽聽著這麽像是在做夢啊!」
這夢好像做不完似的。
麥子在收,土豆也被挖了出來,那些個土豆比劉琰記憶中小不少,但最小也比孩童拳頭要大,挖起來堆在一起,數量更為駭人。
「平均畝產,九百四十七斤!」
「九百四十七斤?!」
糧食乃國之根本,任何一個勢力隻要知曉,都會對它投入關注,周瑜也不例外,他算著時日,一聽聞開始收割,也不在城中等待消息,直接帶著親衛出城,實地打探。
就是沒想到,結果竟然這麽駭人!
他忍不住對親衛再次確認:「你說的話,都是真的?那土豆真有這麽多?」
「是真的,大督,都是我親眼所見,那一畝地的土豆堆起來能有半人高!要是換成粟米,連一個大點的麻袋都裝不滿呢!」
屍山血海都麵不改色的親衛,此刻臉上全都是震撼,他努力揮著四肢,給周瑜形容自己看到了多少土豆,隻是說著說著,又覺得自己好像在說什麽胡話。
他停頓片刻,又補充道:
「據農吏說,這些產獲下旬就要登在吏報上,數絕對都是真的!」
「我並非懷疑你所言。」
周瑜搖了搖頭,有些艱難的開口:
「隻是一畝地三十五石的糧收,於劉使君,不,於天下而言……都……」
這個數量太過於超出想像,周瑜思緒有些混亂,話也說不清楚了,他停頓片刻理了理想法,方才繼續道:
「以這糧產,他就算是要舉荊州之力攻打天下也不必憂慮了,隻是……為何能讓你打探這麽多?」
雖然如今大漢依舊存在,無人敢稱王稱帝,名義上東吳與劉備隻能算兩個集團,但實際上,其實跟戰國時差不了多少。
而哪個國體,能容得下其他國家的臣子,過來探查自家新良種的量產,推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