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三國同人] 人在三國,金手指是拚夕夕暢買 作者:學做飯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糜竺被迫帶人清點起來庫房,關羽帶著兵熟悉江陵城順帶換防,張飛和夏侯蘭率監官巡視城內城外軍營駐紮地,趙雲操辦主公和一眾同袍家眷入城居住……
以上這些事情極為重要,但對比諸葛亮需要麵對的問題來說,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
主公是打算停在江陵,以江陵城為據點,興兵應對曹軍,那,跟隨他南逃的百姓要怎麽安排呢?
這些百姓數量達到十三萬,比一個縣的總人數還要多,別說江陵,一個南郡都沒辦法消化這麽多的人口。
讓百姓自行往南走,那等同於讓大部分人送死。
留下,靠劉琰的神器取糧養著,倒是能養活所有人,但,這樣的後患太大。
江陵縣土地無力容納這麽多人,要想不危害江陵本地的百姓,就隻能將相隨的百姓約束在營中長居。
有糧,人多,還沒有太多事可做,那必會出現各種爭執和滋生惡習,而更糟糕的,是那麽好的米麵吃久了,誰還願意辛苦種地,就隻為得到一點咯牙難吃的糙糧呢?
這是神器美好下最可怕的一麵,不隻針對百姓,對他們這些人也是,一切來得太容易,就如同賭戲,巨勝一次,便讓人誌散心廢,再也無法迴到過往勤儉持家的生活中去了。
當然,諸葛亮並不覺著給予神器的神有意在『害』他們,祂給了漢民一個打開寶庫的金鑰匙,隻是祂沒想到,光金鑰匙本身的誘惑,就夠讓人迷失進去了。
如果換個追求……
太早了,還得再等等,等看完整個歷史,了解後世再說。
遠慮終究隻是遠慮,近憂更亟待解決,和徐庶向朗,乃至趙雲尋來的擅農的老人商議後,諸葛亮確定了應對的方式。
分流,開荒。
南郡人口不如關中,近些年戰亂,更是地廣人稀,江陵縣極周邊幾縣有大量未開荒和拋費的土地,正好僱傭這些百姓開荒。
而有劉琰提供糧食和工具,隻要管好胥吏,規定好量,對百姓來說,便不是多苦的差事。
若主公早擊退曹操,那便可將大部分百姓送歸自家,若不能,開好的荒地初次耕種雖然收穫不多,但終歸不再全用神器供糧,能轉而大量採購軍備,再徵召勇武之士,便能在明年晚春反攻,以免戰爭拖的太久,豫兗等洲百姓供應二十萬大軍,苦不堪言。
決策商定,做起來仍舊不易,調去哪裏,住宿糧食工具怎麽供應,由誰管理,以及從神器尋些能越冬、生長期短的作物……都得有個章程出來。
人多,再簡單的小事也變得複雜起來,眾人因此忙的頭昏腦脹,好不容易才確定了個大概。
這期間各種調度,動靜不算小,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了接下來的安排,紛紛使出了各種本事為自己謀劃。
而在這些人中,何憫已經開始愁的掉頭髮了。
倒沒什麽太大的原因,就是她跟著營隊去開荒,就會遠離天師,日後最好也就是混個胥吏的身份,還不知道能當多久。
而她要想留在天師身邊,不好意思,天師隻收了四十個僕人負責她的飲食起居和出門隨行,根本沒她的用武之地不說,天師還想把這四十個人再裁掉一半!
就,天師您再簡樸也不能這麽過分吧?
您對劉使君是不是信任過頭了?連點親衛都不給自己留,對方要是起了什麽不好的心思,連個給您遞消息的都沒有啊!
您要是覺著麻煩,我可以代管的啊,我不僅擅長內政,弓馬也極為嫻熟,親衛和家眷都能一把抓!
坐在劉琰麵前,何憫努力的向她說著有親衛隊的重要性。
「行了,你說的我都知道。」
看了眼時間,劉琰打斷了何憫,她也明白對方為什麽不安,索性直言道:
「兩千兵力在我身邊隻站崗,什麽都不做,太浪費人力了,加個一兩百儀仗隊出門攔人就好,你再怎麽說也是祁家僅剩的血脈,我不會忘記,這些人就交你管,如何?」
一口氣,直接砍一半還得少一個零,何憫著實有些無力,隻是想想起劉琰『移山填海』本事,她也明白對方根本不需要親衛。
能爭取到崗位已經很不錯了,得見好就收。
她不再多說,而是立刻答應了下來。
「那,那就多謝天師了。」
送走何憫,劉琰拿著自己寫的演講稿準備去見諸葛亮。
為了減少事務,節省時間,論功行賞和慶宴合併在了一起,同時還加了個很重要的祭祀的環節,不僅劉備要念禱詞,她也沒逃掉要發表講話,就隻能寫起來這玩意。
她上學時最煩的就是聽校領導在台上逼逼叨叨,這次讓她上台,就隻寫了五百字,爭取到時候四分鍾就講完,絕不拖遝。
反正不是她憋不出來了。
而這份稿到底能不能念,劉琰覺著還需要諸葛亮看一眼,最好再找人潤色一下——不能潤成難背的文言文。
方案商定,諸葛亮就輕鬆了許多,人已經從江陵城外的軍營搬到了城內的府衙,劉琰過來的時候,他正在泡茶。
不是消磨時間的功夫茶,而是一杯濃茶,拿來提神用的。
看些這幕,劉琰忍不住皺眉:
「軍師,你幾天沒迴家休息了?」
「曦玉來了?」
諸葛亮放下竹杯:「隻四日而已,不必擔憂。」
「四日?!」
以上這些事情極為重要,但對比諸葛亮需要麵對的問題來說,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
主公是打算停在江陵,以江陵城為據點,興兵應對曹軍,那,跟隨他南逃的百姓要怎麽安排呢?
這些百姓數量達到十三萬,比一個縣的總人數還要多,別說江陵,一個南郡都沒辦法消化這麽多的人口。
讓百姓自行往南走,那等同於讓大部分人送死。
留下,靠劉琰的神器取糧養著,倒是能養活所有人,但,這樣的後患太大。
江陵縣土地無力容納這麽多人,要想不危害江陵本地的百姓,就隻能將相隨的百姓約束在營中長居。
有糧,人多,還沒有太多事可做,那必會出現各種爭執和滋生惡習,而更糟糕的,是那麽好的米麵吃久了,誰還願意辛苦種地,就隻為得到一點咯牙難吃的糙糧呢?
這是神器美好下最可怕的一麵,不隻針對百姓,對他們這些人也是,一切來得太容易,就如同賭戲,巨勝一次,便讓人誌散心廢,再也無法迴到過往勤儉持家的生活中去了。
當然,諸葛亮並不覺著給予神器的神有意在『害』他們,祂給了漢民一個打開寶庫的金鑰匙,隻是祂沒想到,光金鑰匙本身的誘惑,就夠讓人迷失進去了。
如果換個追求……
太早了,還得再等等,等看完整個歷史,了解後世再說。
遠慮終究隻是遠慮,近憂更亟待解決,和徐庶向朗,乃至趙雲尋來的擅農的老人商議後,諸葛亮確定了應對的方式。
分流,開荒。
南郡人口不如關中,近些年戰亂,更是地廣人稀,江陵縣極周邊幾縣有大量未開荒和拋費的土地,正好僱傭這些百姓開荒。
而有劉琰提供糧食和工具,隻要管好胥吏,規定好量,對百姓來說,便不是多苦的差事。
若主公早擊退曹操,那便可將大部分百姓送歸自家,若不能,開好的荒地初次耕種雖然收穫不多,但終歸不再全用神器供糧,能轉而大量採購軍備,再徵召勇武之士,便能在明年晚春反攻,以免戰爭拖的太久,豫兗等洲百姓供應二十萬大軍,苦不堪言。
決策商定,做起來仍舊不易,調去哪裏,住宿糧食工具怎麽供應,由誰管理,以及從神器尋些能越冬、生長期短的作物……都得有個章程出來。
人多,再簡單的小事也變得複雜起來,眾人因此忙的頭昏腦脹,好不容易才確定了個大概。
這期間各種調度,動靜不算小,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了接下來的安排,紛紛使出了各種本事為自己謀劃。
而在這些人中,何憫已經開始愁的掉頭髮了。
倒沒什麽太大的原因,就是她跟著營隊去開荒,就會遠離天師,日後最好也就是混個胥吏的身份,還不知道能當多久。
而她要想留在天師身邊,不好意思,天師隻收了四十個僕人負責她的飲食起居和出門隨行,根本沒她的用武之地不說,天師還想把這四十個人再裁掉一半!
就,天師您再簡樸也不能這麽過分吧?
您對劉使君是不是信任過頭了?連點親衛都不給自己留,對方要是起了什麽不好的心思,連個給您遞消息的都沒有啊!
您要是覺著麻煩,我可以代管的啊,我不僅擅長內政,弓馬也極為嫻熟,親衛和家眷都能一把抓!
坐在劉琰麵前,何憫努力的向她說著有親衛隊的重要性。
「行了,你說的我都知道。」
看了眼時間,劉琰打斷了何憫,她也明白對方為什麽不安,索性直言道:
「兩千兵力在我身邊隻站崗,什麽都不做,太浪費人力了,加個一兩百儀仗隊出門攔人就好,你再怎麽說也是祁家僅剩的血脈,我不會忘記,這些人就交你管,如何?」
一口氣,直接砍一半還得少一個零,何憫著實有些無力,隻是想想起劉琰『移山填海』本事,她也明白對方根本不需要親衛。
能爭取到崗位已經很不錯了,得見好就收。
她不再多說,而是立刻答應了下來。
「那,那就多謝天師了。」
送走何憫,劉琰拿著自己寫的演講稿準備去見諸葛亮。
為了減少事務,節省時間,論功行賞和慶宴合併在了一起,同時還加了個很重要的祭祀的環節,不僅劉備要念禱詞,她也沒逃掉要發表講話,就隻能寫起來這玩意。
她上學時最煩的就是聽校領導在台上逼逼叨叨,這次讓她上台,就隻寫了五百字,爭取到時候四分鍾就講完,絕不拖遝。
反正不是她憋不出來了。
而這份稿到底能不能念,劉琰覺著還需要諸葛亮看一眼,最好再找人潤色一下——不能潤成難背的文言文。
方案商定,諸葛亮就輕鬆了許多,人已經從江陵城外的軍營搬到了城內的府衙,劉琰過來的時候,他正在泡茶。
不是消磨時間的功夫茶,而是一杯濃茶,拿來提神用的。
看些這幕,劉琰忍不住皺眉:
「軍師,你幾天沒迴家休息了?」
「曦玉來了?」
諸葛亮放下竹杯:「隻四日而已,不必擔憂。」
「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