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明朝中期,親王的數量維持在30個上下,郡王兩百多人,鎮國輔國奉國將軍兩千多人,加上中尉和沒有封的人,明朝需要給宗室的歲祿額大概是當年稅收的1.4倍。」
【好傢夥,貸款發錢?】
「這種情況下,朝廷當然是養不起的,但是朝廷養不起,沒有給夠錢,宗室難道不鬧嗎?宗室鬧了怎麽辦?當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自己解決啊!」
「這一自己解決,就變成了挖國家牆角,畢竟大家都是太/祖血脈,憑什麽你們坐擁天下,咱連百八十個小妾都納不起?」
「為了能夠壯大咱太/祖的血脈,宗室們兼併土地、設置關稅、壟斷經營、伸手鹽鐵,窮了國家的腰包,富了咱朱家的腰包。」
「咱太/祖起義,不就是為了咱老朱家永享富貴嗎?國家窮有什麽關係,咱子孫富了啊!」伍愛華嘲諷地說道。
朱元璋眼前一黑。
第136章
老朱家明末宗室六十萬,幾個時代加在一起,也有百萬之數。
這麽多人齊心協力刷彈幕,也能在天幕的屏幕上占據一席之地。
於是伍愛華就看到了提醒:【主播你說了半天藩王,還說不說大明律了啊?】
別管是宗室之人提醒的還是普通觀眾確實想要聽法製史的內容,伍愛華也意識到自己蛐蛐老朱的時間太久了,於是趕忙進入了下一個話題。
「剛剛我們提到,老朱其實是有和繼承人提及他登基之後需要減輕刑罰,這其實也是明朝立法的一個原則,叫做『刑罰世輕世重』,也就是根據社會實際情況來採用嚴格或者寬鬆的法律。」
「除此之外,明朝還十分強調明刑弼教,這和唐朝等朝代德主刑輔的原則相比,其實都是在於要將刑罰和教化相結合,但是德主刑輔強調德,明刑弼教強調刑,也就是強調法律。」
【就是一個法家為主,其他輔助,一個儒家為主,其他輔助?】
【所以老朱果然是真正的法家啊!】
朱元璋雖然確實是,但是他不太想承認。
原因也很簡單,作為皇帝,天幕又是對著所有民眾,他當然應該讓民眾認為自己是青天大老爺、父母官一樣的存在,而不是讓百姓覺得皇位上的皇帝冷酷鐵血。
就是神仙,慈眉善目的信徒都多一些呢!
「在這種原則之下,朱元璋主持編寫了《大明律》,這也標誌著刑亂國用重典階段的結束。」
「在大明律頒布之後,明朝的刑罰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
「雖然但是,朱元璋也在這本法典中明確,後代子孫必須要嚴格遵守自己製定的大明律,如果有修改的,就是『變亂祖製』,如果提出修改的不是皇帝而是大臣,大臣就要被問罪。」
「幾百年的朝堂,法律卻不能修改,也不知道當時的朱元璋想的是什麽?」伍愛華真的不理解:「就好比如果研究發現用輕一點的鎧甲可以獲得更好戰果,但是大明律規定了鎧甲的規格,咱是改大明律呢?還是改大明律呢?還是改大明律呢?」
伍愛華這話一說,許多古人感受到她話語的含義,不由笑出了聲。
【想起主播第一次直播說商鞅抄襲法條的故事,果然立法就是到處抄一抄啊!】
「大明律是和唐律一樣的法典,本身朱元璋也是參照唐律製定的,據說製定大明律的時候,朱元璋讓人把唐律寫在條幅上,掛在宮中,讓他隨時隨地能夠看到。」
「除了大明律之外,《大誥》也是朱元璋搞出來的重要法律依據。」
「很多學者認為,大誥本身就是一種特別法。」
「大誥,意識就是各種布告,朱元璋採用這個名字,就是為了表示這是皇帝製定的特別法律。」
【博主為什麽一直說朱元璋?之前唐律都沒有一直說李世民之類的】
看到這天彈幕,伍愛華不由笑了笑說道:「這當然是因為明朝的立法有非常顯著的朱元璋特色。」
「唐宋元的立法,一般都是讓大臣,特別是精通法學的大臣主持,皇帝最多起到一個最後把關的作用,但是朱元璋他是真的參與製定,並且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
「就比如我們說大明律,就有他留下來的變亂祖製罪,而大誥更是他的自留地,充分讓朱元璋發揮了自己一腔沒處發泄的怒氣值。」
「朱元璋的大誥是怎麽規定的呢?比如說他有一百多條針對管理犯罪要怎麽懲治。」
「同時,還規定了誅九族、淩遲等等刑罰,最出名的,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剝皮宣草。」
「而且朱元璋還有一項規定,就是每家每戶必須要有一本大誥,如果有,你犯罪了,隻要不是死罪,都罪減一等。」
【???還有這種好事?】
【這樣豈不是所有人都會在家中藏書大誥?】
【也許這就是朱元璋的目的?】
【說起來大誥一本多貴啊?這種保命的玩意兒,不得多準備一兩本?】
【難道不是隨便發?還需要錢買嗎?那豈不是隻有有錢人家才能夠罪減一等?】
「這條法律還不受時間限製。」伍愛華覺得這倒是一個好評的地方:「雖然在永樂年之後,大誥已經完全廢止,但是藏有大誥依然可以罪減一等,持續了整個大明王朝時期。」
「當然,就算有好處,民眾也可以不買帳,畢竟也不是所有人的親人都會犯罪,但是隻要查出來沒有,直接罪行加重一倍。」
【好傢夥,貸款發錢?】
「這種情況下,朝廷當然是養不起的,但是朝廷養不起,沒有給夠錢,宗室難道不鬧嗎?宗室鬧了怎麽辦?當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自己解決啊!」
「這一自己解決,就變成了挖國家牆角,畢竟大家都是太/祖血脈,憑什麽你們坐擁天下,咱連百八十個小妾都納不起?」
「為了能夠壯大咱太/祖的血脈,宗室們兼併土地、設置關稅、壟斷經營、伸手鹽鐵,窮了國家的腰包,富了咱朱家的腰包。」
「咱太/祖起義,不就是為了咱老朱家永享富貴嗎?國家窮有什麽關係,咱子孫富了啊!」伍愛華嘲諷地說道。
朱元璋眼前一黑。
第136章
老朱家明末宗室六十萬,幾個時代加在一起,也有百萬之數。
這麽多人齊心協力刷彈幕,也能在天幕的屏幕上占據一席之地。
於是伍愛華就看到了提醒:【主播你說了半天藩王,還說不說大明律了啊?】
別管是宗室之人提醒的還是普通觀眾確實想要聽法製史的內容,伍愛華也意識到自己蛐蛐老朱的時間太久了,於是趕忙進入了下一個話題。
「剛剛我們提到,老朱其實是有和繼承人提及他登基之後需要減輕刑罰,這其實也是明朝立法的一個原則,叫做『刑罰世輕世重』,也就是根據社會實際情況來採用嚴格或者寬鬆的法律。」
「除此之外,明朝還十分強調明刑弼教,這和唐朝等朝代德主刑輔的原則相比,其實都是在於要將刑罰和教化相結合,但是德主刑輔強調德,明刑弼教強調刑,也就是強調法律。」
【就是一個法家為主,其他輔助,一個儒家為主,其他輔助?】
【所以老朱果然是真正的法家啊!】
朱元璋雖然確實是,但是他不太想承認。
原因也很簡單,作為皇帝,天幕又是對著所有民眾,他當然應該讓民眾認為自己是青天大老爺、父母官一樣的存在,而不是讓百姓覺得皇位上的皇帝冷酷鐵血。
就是神仙,慈眉善目的信徒都多一些呢!
「在這種原則之下,朱元璋主持編寫了《大明律》,這也標誌著刑亂國用重典階段的結束。」
「在大明律頒布之後,明朝的刑罰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
「雖然但是,朱元璋也在這本法典中明確,後代子孫必須要嚴格遵守自己製定的大明律,如果有修改的,就是『變亂祖製』,如果提出修改的不是皇帝而是大臣,大臣就要被問罪。」
「幾百年的朝堂,法律卻不能修改,也不知道當時的朱元璋想的是什麽?」伍愛華真的不理解:「就好比如果研究發現用輕一點的鎧甲可以獲得更好戰果,但是大明律規定了鎧甲的規格,咱是改大明律呢?還是改大明律呢?還是改大明律呢?」
伍愛華這話一說,許多古人感受到她話語的含義,不由笑出了聲。
【想起主播第一次直播說商鞅抄襲法條的故事,果然立法就是到處抄一抄啊!】
「大明律是和唐律一樣的法典,本身朱元璋也是參照唐律製定的,據說製定大明律的時候,朱元璋讓人把唐律寫在條幅上,掛在宮中,讓他隨時隨地能夠看到。」
「除了大明律之外,《大誥》也是朱元璋搞出來的重要法律依據。」
「很多學者認為,大誥本身就是一種特別法。」
「大誥,意識就是各種布告,朱元璋採用這個名字,就是為了表示這是皇帝製定的特別法律。」
【博主為什麽一直說朱元璋?之前唐律都沒有一直說李世民之類的】
看到這天彈幕,伍愛華不由笑了笑說道:「這當然是因為明朝的立法有非常顯著的朱元璋特色。」
「唐宋元的立法,一般都是讓大臣,特別是精通法學的大臣主持,皇帝最多起到一個最後把關的作用,但是朱元璋他是真的參與製定,並且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
「就比如我們說大明律,就有他留下來的變亂祖製罪,而大誥更是他的自留地,充分讓朱元璋發揮了自己一腔沒處發泄的怒氣值。」
「朱元璋的大誥是怎麽規定的呢?比如說他有一百多條針對管理犯罪要怎麽懲治。」
「同時,還規定了誅九族、淩遲等等刑罰,最出名的,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剝皮宣草。」
「而且朱元璋還有一項規定,就是每家每戶必須要有一本大誥,如果有,你犯罪了,隻要不是死罪,都罪減一等。」
【???還有這種好事?】
【這樣豈不是所有人都會在家中藏書大誥?】
【也許這就是朱元璋的目的?】
【說起來大誥一本多貴啊?這種保命的玩意兒,不得多準備一兩本?】
【難道不是隨便發?還需要錢買嗎?那豈不是隻有有錢人家才能夠罪減一等?】
「這條法律還不受時間限製。」伍愛華覺得這倒是一個好評的地方:「雖然在永樂年之後,大誥已經完全廢止,但是藏有大誥依然可以罪減一等,持續了整個大明王朝時期。」
「當然,就算有好處,民眾也可以不買帳,畢竟也不是所有人的親人都會犯罪,但是隻要查出來沒有,直接罪行加重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