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伍愛華繼續說道:「那時候田賦依然是國家稅收的大頭,因為農業生產的規律,宋朝都是在夏天和秋天收稅,被稱為夏稅和秋稅。」
「隻能說,皇帝老兒都知道收稅不能過年,不趁著人家剛收穫的時候收稅,一年過去了,人都把糧食吃完了,稅根本就收不上來……」
伍愛華這麽說的時候,有古人很不贊同。
「就是家裏青黃不接,誰敢吃掉種子和稅?還不是忍一忍,不然家裏都要被衙役破門。」
「我們家那邊太遠了,稅吏都不想過去,不交稅的,直接讓小混混去把他們家人拉出去賣了,補上稅款。」
有古人這樣說,彈幕上自然也有體現。
現代人也藉此說主播的「天真」。
【古人收稅都是暴力徵收的,你以為和我們現代一樣能當老賴欠債不還欠稅不交?】
伍愛華看到彈幕之後,笑了:「對於普通小民自然是暴力徵收,但是對於有一些權力的人,就很難了吧?第二年再去收稅?」
伍愛華笑的時候,不少封建統治階層都覺得很憤恨:「刁民抗稅!」
不同階級人的不同觀念在彈幕上碰撞了起來。
「因為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所以會按照田畝的等級定額收稅,不管你今年是旱災蝗災還是大豐收,稅額都是固定的。」
「當然,全國所有的田地也不可能是一個標準,不然貧瘠的田地就完全沒人耕種了。」
「夏季的時候,雖然桑麻成熟,並且部分地區也收了夏糧,但是國家是不會直接徵收蠶絲和麻料的,宋朝要求要用錢或者布料來繳稅。」
【難怪古代說男耕女織,我還尋思難道女性都要織布嗎?原來因為收稅就收布料?】
【像是汴京市民,那肯定是用錢代替了?】
【這是田賦啊!之前不是說了市民沒有田地的不需要繳納?】
「除了兩稅之外,宋朝還有很多雜稅,類似於鹽稅、農器稅等等,但是宋朝稅收的大頭來自於商業稅。」
「有宋一朝,商稅收入是田賦的兩倍有餘。」
「商稅是田稅的兩倍?!」不少古人驚嘆出聲。
「經商竟然也能富國嗎?」
「那可不,範蠡不就是這樣富國的?」
古人們紛紛討論了起來,其他朝代的皇帝看到宋朝這般多的商稅,也覺得眼熱。
「宋朝的商稅管理機構稱為商稅所,隸屬於中央朝廷,由戶部度支司、三司司等部門,加禦史中丞等監察官員組成。」伍愛華還在說著宋朝的商稅製度。
「商稅所分為市易司和商稅監,市易司即市易口錢,宋太祖在全國實行市易之法,並且規定『自後至今,不改』。」
「市易司主要由市舶司、度支司、轉運使司構成。市舶司負責進出口商品貿易,徵收商稅和關稅,度支司管理財政收支,轉運使司負責各地物資商品的運輸。」
【市舶司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熟】
【就相當於是海關嘛】
【那出入境檢驗檢疫有沒有平替版?】
【想什麽呢,古代人又不知道什麽叫做物種入侵】
「物種入侵?」沈括敏銳地發現這個名詞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於是連忙發彈幕問道:【物種入侵是什麽?】
有人好心解釋:【物種入侵就是不屬於這片地方的植物動物昆蟲來到了這片地方,但是沒有天敵,導致繁衍泛濫,影響本土動植物昆蟲】
【能詳細說說危害在哪嗎?】
沒等沈括繼續問,就有人問出來了。
【你想想,要是某個草原上沒有狼,都是羊,是不是草都被吃光了?草沒了就變成荒地了,其他吃草的動物怎麽活?】
【還有雜草,本地沒有蟲子吃這草,它長地漫天遍野,本地的植物都被搶占了營養,田裏都是草】
看到這番解釋,古人都意識到了重要性,陷入了沉思。
趙匡胤直接說道:「讓市舶司的人收關稅時也注意,不能讓有危害的物種進入大宋。」
同一時間,趙光義等多代帝王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雜草侵占良田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像是我們的大閘蟹,物種入侵歐洲,已經毀掉很多堤壩了】
【小龍蝦和牛蛙也是入侵物種,隻是華國人太能吃啥都吃才沒讓它們泛濫,水葫蘆這種不能吃的,長得河道上到處都是】
眼看著古人似乎已經意識到了物種入侵的危害性,伍愛華就沒有再多說。
「宋太宗時,市易司的機構設置進一步完善,市易司設正副長官各一人,正官『市易大使』、副官『市易副使』,下轄十個屬司,是位卑權重錢多的典型官職代表,當時不少職位也是太監宦官擔任的。」
【這就和林妹妹她爹林如海的巡鹽禦史一樣,雖然官小,但是權利大灰色收入多啊!】
【鹽商那叫一個珍珠如土金如鐵、豪奢富貴】
【說起來海水裏都是鹽,為什麽古代還能壟斷鹽呢?還搞出什麽鹽政】
彈幕中永遠都是發散的信息碰撞,有鹽商看到相關信息,好笑道:「難道內陸之人還能裝海水迴家當鹽用嗎?」
「相比於市易司,商稅監是掌管全國的商稅徵收和管理的機構,往往由一名宰相來兼任長官,第一任長官就是宰相趙普。」伍愛華說著。
「趙普沒啥有趣的故事,平平無奇負責任的宰相,咱就不多說了。」
「隻能說,皇帝老兒都知道收稅不能過年,不趁著人家剛收穫的時候收稅,一年過去了,人都把糧食吃完了,稅根本就收不上來……」
伍愛華這麽說的時候,有古人很不贊同。
「就是家裏青黃不接,誰敢吃掉種子和稅?還不是忍一忍,不然家裏都要被衙役破門。」
「我們家那邊太遠了,稅吏都不想過去,不交稅的,直接讓小混混去把他們家人拉出去賣了,補上稅款。」
有古人這樣說,彈幕上自然也有體現。
現代人也藉此說主播的「天真」。
【古人收稅都是暴力徵收的,你以為和我們現代一樣能當老賴欠債不還欠稅不交?】
伍愛華看到彈幕之後,笑了:「對於普通小民自然是暴力徵收,但是對於有一些權力的人,就很難了吧?第二年再去收稅?」
伍愛華笑的時候,不少封建統治階層都覺得很憤恨:「刁民抗稅!」
不同階級人的不同觀念在彈幕上碰撞了起來。
「因為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所以會按照田畝的等級定額收稅,不管你今年是旱災蝗災還是大豐收,稅額都是固定的。」
「當然,全國所有的田地也不可能是一個標準,不然貧瘠的田地就完全沒人耕種了。」
「夏季的時候,雖然桑麻成熟,並且部分地區也收了夏糧,但是國家是不會直接徵收蠶絲和麻料的,宋朝要求要用錢或者布料來繳稅。」
【難怪古代說男耕女織,我還尋思難道女性都要織布嗎?原來因為收稅就收布料?】
【像是汴京市民,那肯定是用錢代替了?】
【這是田賦啊!之前不是說了市民沒有田地的不需要繳納?】
「除了兩稅之外,宋朝還有很多雜稅,類似於鹽稅、農器稅等等,但是宋朝稅收的大頭來自於商業稅。」
「有宋一朝,商稅收入是田賦的兩倍有餘。」
「商稅是田稅的兩倍?!」不少古人驚嘆出聲。
「經商竟然也能富國嗎?」
「那可不,範蠡不就是這樣富國的?」
古人們紛紛討論了起來,其他朝代的皇帝看到宋朝這般多的商稅,也覺得眼熱。
「宋朝的商稅管理機構稱為商稅所,隸屬於中央朝廷,由戶部度支司、三司司等部門,加禦史中丞等監察官員組成。」伍愛華還在說著宋朝的商稅製度。
「商稅所分為市易司和商稅監,市易司即市易口錢,宋太祖在全國實行市易之法,並且規定『自後至今,不改』。」
「市易司主要由市舶司、度支司、轉運使司構成。市舶司負責進出口商品貿易,徵收商稅和關稅,度支司管理財政收支,轉運使司負責各地物資商品的運輸。」
【市舶司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熟】
【就相當於是海關嘛】
【那出入境檢驗檢疫有沒有平替版?】
【想什麽呢,古代人又不知道什麽叫做物種入侵】
「物種入侵?」沈括敏銳地發現這個名詞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於是連忙發彈幕問道:【物種入侵是什麽?】
有人好心解釋:【物種入侵就是不屬於這片地方的植物動物昆蟲來到了這片地方,但是沒有天敵,導致繁衍泛濫,影響本土動植物昆蟲】
【能詳細說說危害在哪嗎?】
沒等沈括繼續問,就有人問出來了。
【你想想,要是某個草原上沒有狼,都是羊,是不是草都被吃光了?草沒了就變成荒地了,其他吃草的動物怎麽活?】
【還有雜草,本地沒有蟲子吃這草,它長地漫天遍野,本地的植物都被搶占了營養,田裏都是草】
看到這番解釋,古人都意識到了重要性,陷入了沉思。
趙匡胤直接說道:「讓市舶司的人收關稅時也注意,不能讓有危害的物種進入大宋。」
同一時間,趙光義等多代帝王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雜草侵占良田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像是我們的大閘蟹,物種入侵歐洲,已經毀掉很多堤壩了】
【小龍蝦和牛蛙也是入侵物種,隻是華國人太能吃啥都吃才沒讓它們泛濫,水葫蘆這種不能吃的,長得河道上到處都是】
眼看著古人似乎已經意識到了物種入侵的危害性,伍愛華就沒有再多說。
「宋太宗時,市易司的機構設置進一步完善,市易司設正副長官各一人,正官『市易大使』、副官『市易副使』,下轄十個屬司,是位卑權重錢多的典型官職代表,當時不少職位也是太監宦官擔任的。」
【這就和林妹妹她爹林如海的巡鹽禦史一樣,雖然官小,但是權利大灰色收入多啊!】
【鹽商那叫一個珍珠如土金如鐵、豪奢富貴】
【說起來海水裏都是鹽,為什麽古代還能壟斷鹽呢?還搞出什麽鹽政】
彈幕中永遠都是發散的信息碰撞,有鹽商看到相關信息,好笑道:「難道內陸之人還能裝海水迴家當鹽用嗎?」
「相比於市易司,商稅監是掌管全國的商稅徵收和管理的機構,往往由一名宰相來兼任長官,第一任長官就是宰相趙普。」伍愛華說著。
「趙普沒啥有趣的故事,平平無奇負責任的宰相,咱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