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格就是對皇帝聖旨的編訂,所以也有武德格、貞觀格、永徽格、垂拱格、開元格等等。」
「式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包括了吏部事、戶部式、禮部式、兵部式、刑部式、工部式等等。」
【懂!擱在現在,就是組織部選人用人辦法、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xx稅的規定這一類的】
【別的都有對應,就是禮部擱在現代是幹啥的?】
【教育部就歸禮部啊!他們負責組織考試的】
「說起行政法規,唐朝也建立了非常完備的製度。」伍愛華繼續說道:「對於官員,唐朝就已經規定了錄取、考核、退休的標準。」
【古代也有退休嗎?不是活到老幹到老嗎?】
【肯定也有吧!不過好像沒有限定年齡,不是有很多乞骸骨的老臣?】
【想想古代也不怎麽好,能幹也要幹到七老八十老眼昏花才能退休】
【別的不知道,我就知道唐朝隻需要幹半天工作!】
【人家那時候,說的是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也就是說可以從五十歲才開始幹活,直到七老八十】
【嗚嗚嗚在延遲退休的當下我真的很需要】
【這不就是我理想的生活嗎?領退休金到一把年紀,然後才開始工作到死】
伍愛華看到彈幕,想想自己未來還不知道65能不能退休,就是眼前一黑。
黑歸黑,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伍愛華繼續說道:「在錄取官員的時候,唐朝採用的是科舉製度,當時唐朝的科舉製度分為很多科目,包括進士、明經、明法、明算等等。」
「這種考試,基本是地方保薦推舉考生參加,稱為常舉,如果地方不推薦,考生是沒辦法自己參加的。」
「所以古代科舉也需要拚家世和人緣,沒有靠山,可能連考試都沒辦法參加。」
「這種模式其實不隻是唐朝有,明朝也有,」伍愛華說道:「雖然明朝貧苦人家也有機會讀書科舉,但是能不能參加科舉,也要看書院老師和當地縣令、教諭的評價,唐伯虎等人似乎就曾經因為經常聚眾喝酒,有一年就沒獲得考試資格。」
忽然被cue的唐寅:怎麽說起我了?還說的是考試?難道後麵還要說我被捲入作弊案嗎?
「在常舉之外,還有一種製度,叫做製舉。」伍愛華繼續說道:「這是由皇帝臨時下詔設置的考試,在唐朝開設過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文詞清麗科等等科目。」
【咱們李白大大就是沒趕上好時候,不然文詞清麗科能沒有他】
【這其實就是皇帝想要啥就考啥是吧?】
【這種是不是蘿蔔崗很多啊?】
【怎麽可能呢?如果有合適的蘿蔔,皇帝就不用讓人考了啊!這不是沒找到合適的蘿蔔嗎?】
【說起來,那時候皇帝考的都很正經嗎?】
【你想考什麽?】
【比如幹飯最厲害科?閨怨詩寫得最好科?】
【幹吃不胖科?最會花錢紈絝科?最摳門科?】
【拍馬屁第一名科?舉重科?】
看到彈幕上的內容,李世民忽然覺得自己已經不認識「科」這個字了。
【你們都在嘻嘻哈哈開玩笑,隻有我真的覺得應該開設種地科、養殖科】
【還有母豬產後護理科!】
啊這……古人微微沉默地看向天幕。
這些識字的人怎麽可能懂?懂的人又不識字,誰會去考啊?
「在明清,隻要當了進士,一般至少有個小官當,但是唐朝不是這樣,在唐朝,考中了也就是有一個當官的資格罷了,你還要經過吏部的考試,才能拿到官職。」
「從這一點而言,有科學也有不科學的地方,」伍愛華說道:「科學是因為考中了進士明經那些,也不代表會做官,所以有一個吏部試考核專長和業務水平也很好。」
「不科學則是在於,沒錢給吏部官吏打通關係,連考試都報不上名。」
【還有人敢不讓人報名?那可是天子腳下!】李世民打了條彈幕。
「我還真不知道他們敢不敢不讓人報,」伍愛華好笑地說:「但是報不上名又不代表就是不給報這種方式,就比如我們現在個別單位招聘,雖然要求要公開招聘,但是公告都放在官網首頁某個小角落點開進去的通知裏,報名時間又很緊張,往往兩三天就截止,沒人傳遞消息的考生,就隻有運氣好的,正好看到,才會報名。」
聽到伍愛華的話,太宗李世民不由深思起來:那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避免有才之人無法參加考試,又能夠發揮吏部試的有點呢?
【唐朝那時候,是隻有第一次當官才需要考試嗎?後麵就是看業績績效?還會再考嗎?】
【應該不會了吧?我們那些大廠筆麵和公務員筆麵也就入職那一次,後麵也就是業務比拚考試罷了】
看到彈幕的談論,太宗眼前一亮:「哎嘿,難道是每年都考試一次?」
第104章
唐太宗這麽一說,邊上的大臣頭頂都出了汗:天吶,每年都考試,這是什麽人間疾苦?
伍愛華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說起了下一個環節的內容:「唐朝時期,官員既然要進行考錄,自然也有日常的考核。」
對了,伍愛華突然說道:「唐朝官員在取錄的時候,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考察才華之外。,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會對考核結果有很大影響。」
「式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包括了吏部事、戶部式、禮部式、兵部式、刑部式、工部式等等。」
【懂!擱在現在,就是組織部選人用人辦法、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xx稅的規定這一類的】
【別的都有對應,就是禮部擱在現代是幹啥的?】
【教育部就歸禮部啊!他們負責組織考試的】
「說起行政法規,唐朝也建立了非常完備的製度。」伍愛華繼續說道:「對於官員,唐朝就已經規定了錄取、考核、退休的標準。」
【古代也有退休嗎?不是活到老幹到老嗎?】
【肯定也有吧!不過好像沒有限定年齡,不是有很多乞骸骨的老臣?】
【想想古代也不怎麽好,能幹也要幹到七老八十老眼昏花才能退休】
【別的不知道,我就知道唐朝隻需要幹半天工作!】
【人家那時候,說的是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也就是說可以從五十歲才開始幹活,直到七老八十】
【嗚嗚嗚在延遲退休的當下我真的很需要】
【這不就是我理想的生活嗎?領退休金到一把年紀,然後才開始工作到死】
伍愛華看到彈幕,想想自己未來還不知道65能不能退休,就是眼前一黑。
黑歸黑,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伍愛華繼續說道:「在錄取官員的時候,唐朝採用的是科舉製度,當時唐朝的科舉製度分為很多科目,包括進士、明經、明法、明算等等。」
「這種考試,基本是地方保薦推舉考生參加,稱為常舉,如果地方不推薦,考生是沒辦法自己參加的。」
「所以古代科舉也需要拚家世和人緣,沒有靠山,可能連考試都沒辦法參加。」
「這種模式其實不隻是唐朝有,明朝也有,」伍愛華說道:「雖然明朝貧苦人家也有機會讀書科舉,但是能不能參加科舉,也要看書院老師和當地縣令、教諭的評價,唐伯虎等人似乎就曾經因為經常聚眾喝酒,有一年就沒獲得考試資格。」
忽然被cue的唐寅:怎麽說起我了?還說的是考試?難道後麵還要說我被捲入作弊案嗎?
「在常舉之外,還有一種製度,叫做製舉。」伍愛華繼續說道:「這是由皇帝臨時下詔設置的考試,在唐朝開設過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文詞清麗科等等科目。」
【咱們李白大大就是沒趕上好時候,不然文詞清麗科能沒有他】
【這其實就是皇帝想要啥就考啥是吧?】
【這種是不是蘿蔔崗很多啊?】
【怎麽可能呢?如果有合適的蘿蔔,皇帝就不用讓人考了啊!這不是沒找到合適的蘿蔔嗎?】
【說起來,那時候皇帝考的都很正經嗎?】
【你想考什麽?】
【比如幹飯最厲害科?閨怨詩寫得最好科?】
【幹吃不胖科?最會花錢紈絝科?最摳門科?】
【拍馬屁第一名科?舉重科?】
看到彈幕上的內容,李世民忽然覺得自己已經不認識「科」這個字了。
【你們都在嘻嘻哈哈開玩笑,隻有我真的覺得應該開設種地科、養殖科】
【還有母豬產後護理科!】
啊這……古人微微沉默地看向天幕。
這些識字的人怎麽可能懂?懂的人又不識字,誰會去考啊?
「在明清,隻要當了進士,一般至少有個小官當,但是唐朝不是這樣,在唐朝,考中了也就是有一個當官的資格罷了,你還要經過吏部的考試,才能拿到官職。」
「從這一點而言,有科學也有不科學的地方,」伍愛華說道:「科學是因為考中了進士明經那些,也不代表會做官,所以有一個吏部試考核專長和業務水平也很好。」
「不科學則是在於,沒錢給吏部官吏打通關係,連考試都報不上名。」
【還有人敢不讓人報名?那可是天子腳下!】李世民打了條彈幕。
「我還真不知道他們敢不敢不讓人報,」伍愛華好笑地說:「但是報不上名又不代表就是不給報這種方式,就比如我們現在個別單位招聘,雖然要求要公開招聘,但是公告都放在官網首頁某個小角落點開進去的通知裏,報名時間又很緊張,往往兩三天就截止,沒人傳遞消息的考生,就隻有運氣好的,正好看到,才會報名。」
聽到伍愛華的話,太宗李世民不由深思起來:那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避免有才之人無法參加考試,又能夠發揮吏部試的有點呢?
【唐朝那時候,是隻有第一次當官才需要考試嗎?後麵就是看業績績效?還會再考嗎?】
【應該不會了吧?我們那些大廠筆麵和公務員筆麵也就入職那一次,後麵也就是業務比拚考試罷了】
看到彈幕的談論,太宗眼前一亮:「哎嘿,難道是每年都考試一次?」
第104章
唐太宗這麽一說,邊上的大臣頭頂都出了汗:天吶,每年都考試,這是什麽人間疾苦?
伍愛華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說起了下一個環節的內容:「唐朝時期,官員既然要進行考錄,自然也有日常的考核。」
對了,伍愛華突然說道:「唐朝官員在取錄的時候,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考察才華之外。,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會對考核結果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