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政法主要是為了選拔人才,左傳有記載,晉國和鄭國的變法都涉及了如何選拔官吏,主要是以賢能為準。」
「春秋時期的經濟法,涉及到農業相關法律、稅負等,比如齊國規定了不允許錯過農時,此外還有禁漁、禁獵等為維護可持續性發展而訂立的法律,正如孟子所說: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至於說軍事法,就很明顯是為了能夠在戰爭中獲得主動權,晉國就有很嚴格的軍事法律,齊國也有規定,平時為農,戰時為兵。」
「這種說起來很像我們現代的民兵製度,但是不管是戰略理解還是組織性,當時的部隊都完全無法和現代的民兵相比,」伍愛華說著又想起了一事:「之前不是有號稱穿越三大法寶嗎?我記得就是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訓練手冊和軍地兩用人才技術叢書。」
「據說經過軍訓的大學生,在古人看來就已經是很有紀律性、服從性的強兵了。」
聽著伍愛華這話,很多帝王都不解:「大學生,說的是國子監的學生嗎?學生還要軍訓?」宋仁宗奇怪道。
也有帝王覺得這主意不錯:「之前居然還有學生想要退學!我看這些學生就是日子過得太好了,是要給他們多吃點苦頭,才知道報效朝廷!而且他們多練練也有好處,萬一以後需要任武職呢?」朱元璋說著。
朱元璋說完這話,所有臣子皇子都嘴角抽搐:皇上(父皇)您還記得您砍了不想讀書的那個學生嗎?從那之後,太學和國子監裏的學生們可都是拚命讀書了啊。
說完這點之後,伍愛華還不忘驕傲地說:「要是我們迴到古代,高低也能做個百夫長吧?」
導師在一旁聽伍愛華的暢想聽得嘴角抽搐:還你能當百夫長,你想的美!
伍愛華這麽一說,倒是有很多現代觀眾跟著湊熱鬧。
【我我我,從小大隊長、班長、團支部書記、學生會主席,我能不能混個千夫長?】
【那我作為寢室長高低也是個伍長了吧?】
【在下工頭,手下也就那麽幾百個兄弟,是不是有什麽五百夫長?】
看著那些話語,伍愛華的導師隻覺得好笑,伍愛華反而認真迴答他們:「那可不,知道為什麽革命要組織罷工罷學嗎?咱們學生和工人的組織性,天然就能轉化為軍隊!」
聽到伍愛華這話,導師就是一聲咳嗽:你這丫頭怎麽什麽話都往外麵說啊!
這麽想著,導師打量了一下周圍工作人員的臉色。
工作人員們臉上並沒什麽變化,伍愛華又沒有說什麽錯誤的東西,這事隻要好好學政治,都是常識罷了。
隻剩下古代國君,有人心嚮往之,比如晉文公:「天然能夠轉化為軍隊的人,如果我國農民也能這樣多好!」
也有人心裏擔憂,譬如堡宗:「要是有這種存在,夜裏如何安眠?」
別管他們心裏想了些什麽,伍愛華這話真的是自己突然想到的,不是根據網警的指示說出來的,所以說完之後她也沒有擴展,隻是慣例跑題後緊跟著說道:「除了軍事製度外,春秋的司法製度和西周也有不同之處,每個國家的設置都不盡相同。」
「比如說晉、鄭、魯把司法官稱為司寇,楚、陳、唐等國家則是把司法官稱為司敗,」伍愛華說著又想起來:「說起來孔子還當過魯國的大司寇。」
「要麽說孔子時貴族呢,那時候的司寇位高權重,據說是貴族世襲的崗位,孔子能夠擔當魯國的大司寇,和他當時的名聲有直接關係,他大概在年近五十的時候被魯國任命為地方官員,而後升職去了中央,先是管工業製造,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魯國的大司寇,這也是孔子當過的最大的官。」
「其實魯國給孔子大司寇,是對於孔子當時政治地位和號召力的體現,不過孔子這官也沒當多久,據說三個月就被其他貴族趕下了台。」
「孔子雖然幹了兩三年就下台了,但是孔子這條路的存在,給了後世很多儒生一條思路。」伍愛華說著又不知不覺偏了題:「後世很多儒生考不上科舉,或者考上科舉但是不懂怎麽當官一直蹉跎沒辦法升職,就會放棄科舉或者辭官跑去教書育人、著書立傳,名氣出來之後就會成為當時的大儒,然後借用名聲來獲取權力。」
聽到伍愛華說出這一點,很多大儒都忍不住冷汗:這兔子怎麽什麽都說啊?
不管伍愛華想說什麽,大儒們都沒辦法阻止,於是隻能聽著伍愛華繼續說道:「這些大儒獲取權力的方式有幾條。」
「第一是朝廷直接徵招他們進入朝堂,成為皇子的老師或者某種官員,獲取了實際的權力。」
「第二種是通過送自己的學生們進入朝堂,變相施加自己的影響。」
「第三種是利用自己的名聲號召士林,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
「第四種則是通過影響社會主流思想價值觀,從而讓社會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伍愛華這話說完,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原來除了科舉之外,還有這麽多條路嗎?
「學而優則仕,是古代學子一直以來認定的事情,」伍愛華說著還特別不解:「我也是不明白了,學習好的一定懂怎麽做好官嗎?做官就用做官的考核,何必考核如何做學問?」
「古代科舉相當於什麽?相當於你在寫完申論和公文寫作後,還讓你進行文學詩歌創作。」伍愛華說著就搖頭:「作詩和做官之間明明一點聯繫都沒有?!」
「春秋時期的經濟法,涉及到農業相關法律、稅負等,比如齊國規定了不允許錯過農時,此外還有禁漁、禁獵等為維護可持續性發展而訂立的法律,正如孟子所說: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至於說軍事法,就很明顯是為了能夠在戰爭中獲得主動權,晉國就有很嚴格的軍事法律,齊國也有規定,平時為農,戰時為兵。」
「這種說起來很像我們現代的民兵製度,但是不管是戰略理解還是組織性,當時的部隊都完全無法和現代的民兵相比,」伍愛華說著又想起了一事:「之前不是有號稱穿越三大法寶嗎?我記得就是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訓練手冊和軍地兩用人才技術叢書。」
「據說經過軍訓的大學生,在古人看來就已經是很有紀律性、服從性的強兵了。」
聽著伍愛華這話,很多帝王都不解:「大學生,說的是國子監的學生嗎?學生還要軍訓?」宋仁宗奇怪道。
也有帝王覺得這主意不錯:「之前居然還有學生想要退學!我看這些學生就是日子過得太好了,是要給他們多吃點苦頭,才知道報效朝廷!而且他們多練練也有好處,萬一以後需要任武職呢?」朱元璋說著。
朱元璋說完這話,所有臣子皇子都嘴角抽搐:皇上(父皇)您還記得您砍了不想讀書的那個學生嗎?從那之後,太學和國子監裏的學生們可都是拚命讀書了啊。
說完這點之後,伍愛華還不忘驕傲地說:「要是我們迴到古代,高低也能做個百夫長吧?」
導師在一旁聽伍愛華的暢想聽得嘴角抽搐:還你能當百夫長,你想的美!
伍愛華這麽一說,倒是有很多現代觀眾跟著湊熱鬧。
【我我我,從小大隊長、班長、團支部書記、學生會主席,我能不能混個千夫長?】
【那我作為寢室長高低也是個伍長了吧?】
【在下工頭,手下也就那麽幾百個兄弟,是不是有什麽五百夫長?】
看著那些話語,伍愛華的導師隻覺得好笑,伍愛華反而認真迴答他們:「那可不,知道為什麽革命要組織罷工罷學嗎?咱們學生和工人的組織性,天然就能轉化為軍隊!」
聽到伍愛華這話,導師就是一聲咳嗽:你這丫頭怎麽什麽話都往外麵說啊!
這麽想著,導師打量了一下周圍工作人員的臉色。
工作人員們臉上並沒什麽變化,伍愛華又沒有說什麽錯誤的東西,這事隻要好好學政治,都是常識罷了。
隻剩下古代國君,有人心嚮往之,比如晉文公:「天然能夠轉化為軍隊的人,如果我國農民也能這樣多好!」
也有人心裏擔憂,譬如堡宗:「要是有這種存在,夜裏如何安眠?」
別管他們心裏想了些什麽,伍愛華這話真的是自己突然想到的,不是根據網警的指示說出來的,所以說完之後她也沒有擴展,隻是慣例跑題後緊跟著說道:「除了軍事製度外,春秋的司法製度和西周也有不同之處,每個國家的設置都不盡相同。」
「比如說晉、鄭、魯把司法官稱為司寇,楚、陳、唐等國家則是把司法官稱為司敗,」伍愛華說著又想起來:「說起來孔子還當過魯國的大司寇。」
「要麽說孔子時貴族呢,那時候的司寇位高權重,據說是貴族世襲的崗位,孔子能夠擔當魯國的大司寇,和他當時的名聲有直接關係,他大概在年近五十的時候被魯國任命為地方官員,而後升職去了中央,先是管工業製造,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魯國的大司寇,這也是孔子當過的最大的官。」
「其實魯國給孔子大司寇,是對於孔子當時政治地位和號召力的體現,不過孔子這官也沒當多久,據說三個月就被其他貴族趕下了台。」
「孔子雖然幹了兩三年就下台了,但是孔子這條路的存在,給了後世很多儒生一條思路。」伍愛華說著又不知不覺偏了題:「後世很多儒生考不上科舉,或者考上科舉但是不懂怎麽當官一直蹉跎沒辦法升職,就會放棄科舉或者辭官跑去教書育人、著書立傳,名氣出來之後就會成為當時的大儒,然後借用名聲來獲取權力。」
聽到伍愛華說出這一點,很多大儒都忍不住冷汗:這兔子怎麽什麽都說啊?
不管伍愛華想說什麽,大儒們都沒辦法阻止,於是隻能聽著伍愛華繼續說道:「這些大儒獲取權力的方式有幾條。」
「第一是朝廷直接徵招他們進入朝堂,成為皇子的老師或者某種官員,獲取了實際的權力。」
「第二種是通過送自己的學生們進入朝堂,變相施加自己的影響。」
「第三種是利用自己的名聲號召士林,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
「第四種則是通過影響社會主流思想價值觀,從而讓社會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伍愛華這話說完,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原來除了科舉之外,還有這麽多條路嗎?
「學而優則仕,是古代學子一直以來認定的事情,」伍愛華說著還特別不解:「我也是不明白了,學習好的一定懂怎麽做好官嗎?做官就用做官的考核,何必考核如何做學問?」
「古代科舉相當於什麽?相當於你在寫完申論和公文寫作後,還讓你進行文學詩歌創作。」伍愛華說著就搖頭:「作詩和做官之間明明一點聯繫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