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有些新聞說某某博士過去政府就是副縣長,但是全國才幾個?人家都是緊缺性人才去到艱苦崗位,而且也是副處級,正常人進去就是科級幹部而已。」
伍愛華解釋的時候,古代的記錄員紛紛將她透露的信息記載了下來。
「解釋大概就是如此,大家還有其他的問題嗎?」伍愛華詢問彈幕。
【那十萬雪花銀,相當於多少錢,或者多少糧食呢?】
這條彈幕是範仲淹問的。
在北宋做官,多多少少都要懂一點經濟的內容,不然在商業發達的北宋是做不了實務官的。
作為慶曆新政的主持者,範仲淹在地方歷任過多次親民官,所以對於這種事情非常敏感。
「我查一下哈!」伍愛華說著,打開手機搜索:十萬兩白銀相當於多少錢?
查完之後,伍愛華迴答道:「十萬兩相當於大概一千五百萬元,也就是說清代清廉的知府一年大概能夠貪汙受賄五百萬左右。」
「至於說多少糧食,現在的糧食,便宜的大概兩元錢一斤,等我拿個計算器算一下?」伍愛華說道。
古人連忙記下「元」這個單位,又在心裏默默換算,而後震驚:「兔子那時候的糧食,怎麽會那麽便宜?!」
「你忘了她之前說過,他們畝產千斤!」有人依然記得。
聽了這話,大家也覺得還算合理:畢竟那是畝產千斤!
因為冗官財政問題的範仲淹繼續提問道:【那一個市長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呢?】
伍愛華撓頭:「市長一年的收入有多少?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如果是普通公務員的話,我有學長學姐和同學在政府部門,還是能夠知道大概的數據的,但是他們可沒人當上市長啊~」
「不過陽光工資之後,有公布過他們的基礎工資有一萬,那麽加上規範的津補貼和績效,一年再怎麽也得有個二三十萬元吧?」伍愛華猜測道:「當然這個地區性差異也很大的,珠三角長三角和中部東北沒辦法比的。」
「地區性差異?」範仲淹默默琢磨。
但是換算一下,一個市長相當於一個中央部門的中層幹部,應該差不多是五品官的級別了,一年二三十萬收入,大概就是一年一兩百兩,這收入不算少,但是福利顯然沒有宋朝的高?
這些錢,兔子那裏的長官過的是什麽日子?
「看來這兔子這裏也分富得流油和窮的要死的地方。」有古代官員感慨道。
伍愛華看到彈幕在問這些問題,不由說道:「大家是對古代官職製度好奇嗎?我原本也想要簡略說一下,因為官當總要讓大家知道有哪些官啊!要不我們今天就簡單說說,以後有機會說的詳細點?」
「我們就還是以北魏為例,」伍愛華舉例道:「北魏的官職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中央主要是三師、二大、三公和三省,分別是太師、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在地方上,北魏實行的是三主官的製度,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地方的主官互相監督,」伍愛華說著:「這個時期,是三公九卿製度向三省六部製度過渡的時期,但是主流官職還是和秦漢一脈相承。」
「至於我們熟悉的知府知州知縣,這都是封建王朝後期的職位了,在那個時候,地方官員是太守這一類的官職。」伍愛華說著還吟詩一句:「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年老的蘇轍忽然一笑:這兔子是真的愛哥哥啊!
哥哥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我也會和他團聚?
伍愛華在這方麵倒是沒有擴展太多,因為除了羅列之外,也沒有特別好地講述的辦法,而羅列地太詳細會容易枯燥,等以後收集古代官職的趣味小故事結合著說,才能留得住觀眾。
這麽想著,伍愛華迴歸了上一個主題。
「我們說起官當製度,目前普遍認為是晉朝開始將其寫入律法,但是這裏我要指出,在晉朝之前,爵位就已經可以用來抵罪了,最起碼秦朝是可以用二十等爵抵罪的。」
「但是在之後,官當製度的發展可能是因為很多有官職的人並沒有爵位,為了能夠擴大這個製度的受用範圍,所以晉朝律法進行了專門的規定。」
「說起來,我剛剛舉例舉得好像並不準確,因為皇家的事情,也不能直接用官當,而是應該用八議製度。」
「官當隻是保護當官,但是八議就有議親這一議,而曹魏時期的《新律》就已經規定了八議。」
「大家想想也應該不意外,人家有爵位的和有官職的都能夠用自己的爵位和官職抵罪,那皇親國戚難道就沒有優待嗎?公主的孩子如果沒有封爵沒有當官,皇帝舅舅或者皇帝外祖父就看著他坐牢?」
「說句不好聽的,官員也不過是皇帝的奴才而已,皇親國戚可是皇帝的親戚啊!」
「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犯法成本直線降低,所以明朝等朝代才出現了那麽多不做人的親王!畢竟就算你殺人犯法,你爹你哥你遠房親戚的皇帝兄弟都給你減免罪行,那幹什麽要那麽在意啊?隻要不造反,也沒有特別窮兇極惡的行為觸犯皇帝和文武百官道德認知底線,這輩子還不是想幹啥幹啥?」
「你想幹的多了,也別怪人家風從龍,雲從虎,隻為蒼生不為主了!」(注)
伍愛華解釋的時候,古代的記錄員紛紛將她透露的信息記載了下來。
「解釋大概就是如此,大家還有其他的問題嗎?」伍愛華詢問彈幕。
【那十萬雪花銀,相當於多少錢,或者多少糧食呢?】
這條彈幕是範仲淹問的。
在北宋做官,多多少少都要懂一點經濟的內容,不然在商業發達的北宋是做不了實務官的。
作為慶曆新政的主持者,範仲淹在地方歷任過多次親民官,所以對於這種事情非常敏感。
「我查一下哈!」伍愛華說著,打開手機搜索:十萬兩白銀相當於多少錢?
查完之後,伍愛華迴答道:「十萬兩相當於大概一千五百萬元,也就是說清代清廉的知府一年大概能夠貪汙受賄五百萬左右。」
「至於說多少糧食,現在的糧食,便宜的大概兩元錢一斤,等我拿個計算器算一下?」伍愛華說道。
古人連忙記下「元」這個單位,又在心裏默默換算,而後震驚:「兔子那時候的糧食,怎麽會那麽便宜?!」
「你忘了她之前說過,他們畝產千斤!」有人依然記得。
聽了這話,大家也覺得還算合理:畢竟那是畝產千斤!
因為冗官財政問題的範仲淹繼續提問道:【那一個市長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呢?】
伍愛華撓頭:「市長一年的收入有多少?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如果是普通公務員的話,我有學長學姐和同學在政府部門,還是能夠知道大概的數據的,但是他們可沒人當上市長啊~」
「不過陽光工資之後,有公布過他們的基礎工資有一萬,那麽加上規範的津補貼和績效,一年再怎麽也得有個二三十萬元吧?」伍愛華猜測道:「當然這個地區性差異也很大的,珠三角長三角和中部東北沒辦法比的。」
「地區性差異?」範仲淹默默琢磨。
但是換算一下,一個市長相當於一個中央部門的中層幹部,應該差不多是五品官的級別了,一年二三十萬收入,大概就是一年一兩百兩,這收入不算少,但是福利顯然沒有宋朝的高?
這些錢,兔子那裏的長官過的是什麽日子?
「看來這兔子這裏也分富得流油和窮的要死的地方。」有古代官員感慨道。
伍愛華看到彈幕在問這些問題,不由說道:「大家是對古代官職製度好奇嗎?我原本也想要簡略說一下,因為官當總要讓大家知道有哪些官啊!要不我們今天就簡單說說,以後有機會說的詳細點?」
「我們就還是以北魏為例,」伍愛華舉例道:「北魏的官職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中央主要是三師、二大、三公和三省,分別是太師、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在地方上,北魏實行的是三主官的製度,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地方的主官互相監督,」伍愛華說著:「這個時期,是三公九卿製度向三省六部製度過渡的時期,但是主流官職還是和秦漢一脈相承。」
「至於我們熟悉的知府知州知縣,這都是封建王朝後期的職位了,在那個時候,地方官員是太守這一類的官職。」伍愛華說著還吟詩一句:「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年老的蘇轍忽然一笑:這兔子是真的愛哥哥啊!
哥哥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我也會和他團聚?
伍愛華在這方麵倒是沒有擴展太多,因為除了羅列之外,也沒有特別好地講述的辦法,而羅列地太詳細會容易枯燥,等以後收集古代官職的趣味小故事結合著說,才能留得住觀眾。
這麽想著,伍愛華迴歸了上一個主題。
「我們說起官當製度,目前普遍認為是晉朝開始將其寫入律法,但是這裏我要指出,在晉朝之前,爵位就已經可以用來抵罪了,最起碼秦朝是可以用二十等爵抵罪的。」
「但是在之後,官當製度的發展可能是因為很多有官職的人並沒有爵位,為了能夠擴大這個製度的受用範圍,所以晉朝律法進行了專門的規定。」
「說起來,我剛剛舉例舉得好像並不準確,因為皇家的事情,也不能直接用官當,而是應該用八議製度。」
「官當隻是保護當官,但是八議就有議親這一議,而曹魏時期的《新律》就已經規定了八議。」
「大家想想也應該不意外,人家有爵位的和有官職的都能夠用自己的爵位和官職抵罪,那皇親國戚難道就沒有優待嗎?公主的孩子如果沒有封爵沒有當官,皇帝舅舅或者皇帝外祖父就看著他坐牢?」
「說句不好聽的,官員也不過是皇帝的奴才而已,皇親國戚可是皇帝的親戚啊!」
「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犯法成本直線降低,所以明朝等朝代才出現了那麽多不做人的親王!畢竟就算你殺人犯法,你爹你哥你遠房親戚的皇帝兄弟都給你減免罪行,那幹什麽要那麽在意啊?隻要不造反,也沒有特別窮兇極惡的行為觸犯皇帝和文武百官道德認知底線,這輩子還不是想幹啥幹啥?」
「你想幹的多了,也別怪人家風從龍,雲從虎,隻為蒼生不為主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