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即便如此,想到未來未知的種種可能,他還是心中充滿了焦慮,看著朝堂上的大臣們,覺得哪個大臣都不安好心,都在想方設法的蒙蔽他,糊弄他。
他就像是一張弓弦緊繃的巨弓,不知何時才能鬆弛下來?是等弓斷的時候,死亡那刻嗎?
這段日子,他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覺,脾氣連自己都覺得越來越暴躁了。
禦醫已經看過了,說是如果他長此以往,隻怕有礙壽數。
但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他是絕對絕對不能背上亡國亂國的身後名,更不能讓大唐、讓長安陷入一片戰火中。
【下麵,讓我們看看除了以上盤點的元朝和漢朝的幼帝們,其它大一統的朝代中,各朝各代十歲以下以幼帝之身登基的都有誰,有多少位吧!】
聽到天卷的話,各位麵的帝王們紛紛屏息凝神,一言不發的看向天空。
【北宋的宋哲宗趙煦,九歲登基,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十五年。】
【南宋第七位皇帝宋恭帝趙,四歲登基,在位兩年;宋端宗趙昰八歲登基,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兩年;南宋末代皇帝趙昺:五歲登基,後跳海殉國,在位一年。】
兩宋的皇帝聽了都稍微鬆了口氣,最起碼沒有漢朝那麽誇張,十歲以下的一共隻有三名。隻是這口氣卻隻能鬆一半,因為十歲以上,哪怕是十三四歲也不大,仍是少年皇帝呀!
【明朝除了大明戰神朱祁鎮九歲登基外,還有第十三任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他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
大明朝隻有兩個小皇帝,這讓朱元璋父子幾人稍稍鬆了口氣。
隻有朱厚照撇撇嘴,他可是十三歲就登基了,算起來也是十歲以上。可那些老臣們不還是以為他好糊弄,想方設法讓他聽他們的。不然的話也不會搞出後麵那麽多事來。
【清朝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外,在清朝還出現過同治、光緒和宣統三位幼帝,一共是五位十歲以下的皇帝。】
竟然有五個十歲以下的皇帝?
康雍幹三位皇帝皺了皺眉,他們大清的子嗣就這麽艱難嗎?一定要讓幼帝登基?
幼帝登基就意味著朝堂上暗流洶湧,各方勢力相持不下。這才不得不推出一個年幼的皇帝,好平衡各方的勢力,讓局麵暫時得到緩解。
順治帝能登基,正是因為豪格多爾袞爭持不下。為了穩定朝綱,讓兩方勢力能夠暫時妥協,才推出的幼帝。不然的話,誰都不讓,國家會再次陷入戰火中,隻會兩敗俱傷。
至於後來,多爾袞占了上風,豪格慘死,多爾袞便大權在握,對順治就越發的輕慢了。他還讓順治喊他皇父,實乃亙古未有過的事。也難怪順治後來會怪上母親孝莊。
殊不知,若不是孝莊的犧牲,他這個皇帝早就做不下去了。
【這還隻是十歲以下的,像十三四歲就登基的皇帝更是比比皆是。而這些少年或幼年就登基的皇帝們,在治國方麵也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竟然沒有他大唐的幼帝?這讓唐太宗高宗等帝王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是也僅僅是鬆一口氣而已。十歲以下的沒有,十歲以上,比如十三四歲的呢?
【要麽如漢武帝、秦始皇、康熙之類的皇帝一般,平安長大。憑藉自己的殺伐果斷、超高智商,剪除奸佞,立下不世之功業。但這隻是少數。】
【要麽如宋仁宗一般,治國平平,政績平平。但是卻守成有功,至少不讓百姓遭受流離之苦。】
宋仁宗:天卷這是贊我還是在貶我?
【但是在這種皇帝中,宋仁宗還算好的。很多都是隻顧享樂,不知民間疾苦的廢物皇帝。】
宋仁宗:好吧,剛剛應該是在贊我。
【不過,在這些幼帝之中更多的卻是被權臣操縱,一生成為傀儡。有的甚至朝不保夕,分分秒秒都有性命之憂。】
【比如唐朝的末代皇帝唐哀帝李祚。十一歲繼位,在位三年後被廢,第二年就被人毒死了,死的時候才十七歲。】
終於來了!
到這個時候,唐朝開國的幾位皇帝,才仿佛等到了「第二隻靴子落地」,最終鬆了一口氣。雖然這是們大唐的最後一個皇帝,但是也就僅此一位幼帝,仿佛也說得過去了。
與其相反,漢武帝看著天卷卻越發覺得心中不是滋味了。而偏偏此時有人又在帝王苑中發了消息。
【v@子控兇殘老父親:原來兒皇帝最多的竟然是漢朝,恕老朱我孤陋寡聞。】
雖然通過天卷對朱元璋起兵造反的來歷有所耳聞。但是漢武帝不認為成為帝王後,每天麵對那麽多奏摺,朱元璋還是個白丁。他知道他必然是故意的。
他心中不禁暗暗腹誹:你家才是兒皇帝,你大明才是滿朝都是兒皇帝。
但是想歸想,老祖宗的風度還是要維護的,迴道:
【@要建金屋的豬豬俠:慚愧,我大漢天子,不似你明朝由內閣輔政,悠閑自在。】
【v@子控兇殘老父親:哪裏哪裏,你家親戚比內閣能幹。】
漢武帝:……
兩人拌嘴歸拌嘴,但是都不約而同迴避了內監幹政,而且目前看來是大明更勝一籌。
但是緊接著就不是了,卻見幹隆也加入了此戰:
【@十全老人塗鴉怪:這有啥好比較的,兩位所在的朝代,在宦官幹政上也算是半斤八兩了。】
他就像是一張弓弦緊繃的巨弓,不知何時才能鬆弛下來?是等弓斷的時候,死亡那刻嗎?
這段日子,他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覺,脾氣連自己都覺得越來越暴躁了。
禦醫已經看過了,說是如果他長此以往,隻怕有礙壽數。
但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他是絕對絕對不能背上亡國亂國的身後名,更不能讓大唐、讓長安陷入一片戰火中。
【下麵,讓我們看看除了以上盤點的元朝和漢朝的幼帝們,其它大一統的朝代中,各朝各代十歲以下以幼帝之身登基的都有誰,有多少位吧!】
聽到天卷的話,各位麵的帝王們紛紛屏息凝神,一言不發的看向天空。
【北宋的宋哲宗趙煦,九歲登基,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十五年。】
【南宋第七位皇帝宋恭帝趙,四歲登基,在位兩年;宋端宗趙昰八歲登基,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兩年;南宋末代皇帝趙昺:五歲登基,後跳海殉國,在位一年。】
兩宋的皇帝聽了都稍微鬆了口氣,最起碼沒有漢朝那麽誇張,十歲以下的一共隻有三名。隻是這口氣卻隻能鬆一半,因為十歲以上,哪怕是十三四歲也不大,仍是少年皇帝呀!
【明朝除了大明戰神朱祁鎮九歲登基外,還有第十三任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他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
大明朝隻有兩個小皇帝,這讓朱元璋父子幾人稍稍鬆了口氣。
隻有朱厚照撇撇嘴,他可是十三歲就登基了,算起來也是十歲以上。可那些老臣們不還是以為他好糊弄,想方設法讓他聽他們的。不然的話也不會搞出後麵那麽多事來。
【清朝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外,在清朝還出現過同治、光緒和宣統三位幼帝,一共是五位十歲以下的皇帝。】
竟然有五個十歲以下的皇帝?
康雍幹三位皇帝皺了皺眉,他們大清的子嗣就這麽艱難嗎?一定要讓幼帝登基?
幼帝登基就意味著朝堂上暗流洶湧,各方勢力相持不下。這才不得不推出一個年幼的皇帝,好平衡各方的勢力,讓局麵暫時得到緩解。
順治帝能登基,正是因為豪格多爾袞爭持不下。為了穩定朝綱,讓兩方勢力能夠暫時妥協,才推出的幼帝。不然的話,誰都不讓,國家會再次陷入戰火中,隻會兩敗俱傷。
至於後來,多爾袞占了上風,豪格慘死,多爾袞便大權在握,對順治就越發的輕慢了。他還讓順治喊他皇父,實乃亙古未有過的事。也難怪順治後來會怪上母親孝莊。
殊不知,若不是孝莊的犧牲,他這個皇帝早就做不下去了。
【這還隻是十歲以下的,像十三四歲就登基的皇帝更是比比皆是。而這些少年或幼年就登基的皇帝們,在治國方麵也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竟然沒有他大唐的幼帝?這讓唐太宗高宗等帝王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是也僅僅是鬆一口氣而已。十歲以下的沒有,十歲以上,比如十三四歲的呢?
【要麽如漢武帝、秦始皇、康熙之類的皇帝一般,平安長大。憑藉自己的殺伐果斷、超高智商,剪除奸佞,立下不世之功業。但這隻是少數。】
【要麽如宋仁宗一般,治國平平,政績平平。但是卻守成有功,至少不讓百姓遭受流離之苦。】
宋仁宗:天卷這是贊我還是在貶我?
【但是在這種皇帝中,宋仁宗還算好的。很多都是隻顧享樂,不知民間疾苦的廢物皇帝。】
宋仁宗:好吧,剛剛應該是在贊我。
【不過,在這些幼帝之中更多的卻是被權臣操縱,一生成為傀儡。有的甚至朝不保夕,分分秒秒都有性命之憂。】
【比如唐朝的末代皇帝唐哀帝李祚。十一歲繼位,在位三年後被廢,第二年就被人毒死了,死的時候才十七歲。】
終於來了!
到這個時候,唐朝開國的幾位皇帝,才仿佛等到了「第二隻靴子落地」,最終鬆了一口氣。雖然這是們大唐的最後一個皇帝,但是也就僅此一位幼帝,仿佛也說得過去了。
與其相反,漢武帝看著天卷卻越發覺得心中不是滋味了。而偏偏此時有人又在帝王苑中發了消息。
【v@子控兇殘老父親:原來兒皇帝最多的竟然是漢朝,恕老朱我孤陋寡聞。】
雖然通過天卷對朱元璋起兵造反的來歷有所耳聞。但是漢武帝不認為成為帝王後,每天麵對那麽多奏摺,朱元璋還是個白丁。他知道他必然是故意的。
他心中不禁暗暗腹誹:你家才是兒皇帝,你大明才是滿朝都是兒皇帝。
但是想歸想,老祖宗的風度還是要維護的,迴道:
【@要建金屋的豬豬俠:慚愧,我大漢天子,不似你明朝由內閣輔政,悠閑自在。】
【v@子控兇殘老父親:哪裏哪裏,你家親戚比內閣能幹。】
漢武帝:……
兩人拌嘴歸拌嘴,但是都不約而同迴避了內監幹政,而且目前看來是大明更勝一籌。
但是緊接著就不是了,卻見幹隆也加入了此戰:
【@十全老人塗鴉怪:這有啥好比較的,兩位所在的朝代,在宦官幹政上也算是半斤八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