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父皇。」李治硬著頭皮答道,「武氏雖未參與武家人行兇,但是受其株連亦應受罰。不過武氏是出嫁女,按律又本應免於處罰。


    不過武家行兇,不但致人身死,還致其全家家破人亡,民憤極大。故而除武家一家被流放外,武氏亦應前往崇聖宮受戒修行,為死者一家祈福。」


    這是李治同魏相商討之後的結果。武家謀反沒有任何證據,武氏更是如此,身居後宮,並未有任何越矩。可如今生生要治他們家一個謀反,總不能憑空給他們捏造出所謂證據來。


    不過經過這番審問搜查,發現武家在家鄉很是霸道,老國公在的時候還好,他們還知道收斂。老國公死後,武家兄弟更是無法無天。


    他們不但是對鄉裏,對繼母及其所出的妹妹也是毫無恭敬憐愛可言。否則的話,武夫人也不會將十四歲的小女兒送入宮中,說是侍駕,實為避禍。


    這次他們全家被抓,武氏兄弟為了脫罪,不但同武氏將關係撇得一清二楚,還信口開河說了很多誅心之言,給大理寺的調查取證橫添枝節。


    也就是魏相經驗老道,一眼識破,這才沒有牽連更多無辜的人。


    這若是依著他,真恨不得將武家兄弟直接斬了算了。


    不過最終經過抽絲剝繭,總算是水落石出。武家的確不曾謀反,武氏更加不曾。


    但是鑑於天卷之言,武氏未來可能對大唐造成的威脅,更是為了讓父皇安心。他這才判了武氏前往崇聖宮出家修行。


    這件事情至此,他覺得已經是非常圓滿的結局了。武家被流放,武氏便沒了根基,她出家為尼,終此一生常伴青燈古佛,估計再也無法入世,又如何成為一國之後,擾亂朝綱?


    就是武氏還不到二十歲,就這樣了此餘生,有些殘忍。但是畢竟她還是保住了一條命不是嗎?


    「武家流放,武氏前往崇聖宮受戒?」李世民又重複了一遍結果,沉吟片刻後點點頭,「好了,朕知道了,這件事情你不用管了,你下去吧!」


    李治不明白父皇是什麽意思,但是總之就是,這件事情從此刻起就同他沒關係了。


    雖然這讓他鬆了一口氣,但是他心中卻有種古怪的說不清的感覺,感覺到父皇好像對他不是特別滿意。但是從小到大,他已經習慣了自己不受父皇重視,便也沒有再深究。


    他決定還是聽舅舅的,做好父皇讓自己做的事情就好,至於其他,父皇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李治剛走,長孫無忌就從後麵站了出來,李世民頭也不迴地道:「終究還是少了些殺伐果斷呀!」


    謀反這種事,向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更何況天卷已經預知了未來之事,可以說武氏必然是他大唐的大患。但是這個九郎還在跟他講刑律,實在是古板地同魏相有一拚了。


    「但是九郎說的也沒錯,按律的確該如此。」長孫無忌笑著迴道,「若是太子和青雀有他一半的忠厚守正,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長孫無忌的話隻讓李世民的心寬了一半,若是普通人的兒子,當然是越正直越好,可若是帝王的話,著眼則應該更長遠些。隻可惜……


    看到李世民的樣子,長孫無忌知道,他必然是又想太子和青雀了。太子如今已經被貶為庶人,發配黔州,前幾日已經啟程了。


    青雀則被貶為順陽郡王,也已經啟程前往鄖鄉。而且對這個自己最愛的兒子,他們這位陛下竟然連送都沒送,足見對他的失望。想必日後也很難再迴來。


    所以,如今陛下的嫡子隻剩下了九郎。除非陛下對九郎極端失望,否則的話,也不會將皇位傳給其他庶出的兒子。


    「忠厚的確不錯,但是朕就是怕他被有心人利用。」李世民仍舊憂心忡忡。


    「但是九郎本性純良,斷然做不出傷害兄弟的事情來。聽說前幾日他還為太子和青雀求情,希望陛下能饒恕他們。」


    李世民斜了長孫無忌一眼:「聽說九郎同你關係不錯。」


    長孫無忌立即打起精神來:「九郎是我的外甥,太子和四郎也是,我對他們都是一視同仁,隻不過九郎更當我是他舅舅罷了。」


    長孫無忌此言包含了很多意思,李世民又怎麽聽不出來,當即輕哼一聲:「不過日後……」


    「臣明白!」不等李世民說完,長孫無忌便立即迴道,「臣日後一定會多多幫扶晉王。」


    聽他將「九郎」改為了「晉王」李世民的神色這才鬆了鬆,隨後又想到了即將被送往崇聖宮的武氏:「不管真假,這武氏必不能留。」


    「陛下放心,眼下此案剛剛了結,又是九郎親自督辦的案子,自然不能隨便改變結果。更何況,此案魏相也參與甚深,而魏相的身體,隻怕……」


    想到自己不久之前剛剛將他封為了太子太傅,太子就出了事,李世民很是不忍,於是重重嘆了口氣:「既然是魏相辦過的案子,就再放一放吧!」


    「是,陛下!」


    一代女皇武則天怎麽也想不到,雖然出現了天卷的幹預,但是她的生死在這一刻發生了逆轉。


    而處理好相關事務的李世民此時也終於有時間看向天卷,發現天卷正在對他上一次的提問進行迴答。


    【v@鞠躬盡瘁李二郎:唐高宗是否是李治?】


    對他的問題,雷小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迴答。


    【迴復1 v@鞠躬盡瘁李二郎唐高宗正是唐太宗第九個兒子李治,也是長孫皇後的第三個兒子。他的功績雖然後世提到的很少。但也是唐朝最被忽略低估的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籽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籽醬並收藏[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