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武帝:你不給?
王莽:給,當然給!
漢武帝:嗯,甚好。
王莽:朕的意思是,你不介意?
漢武帝:朕要造法,就是為了讓你不能再篡位。你介意嗎?
王莽:哈哈哈,不介意不介意。稍後我就將火銃的造法告訴閣下。
漢武帝:好!
這邊的帝王苑中的私聊正熱火朝天,天卷對康熙朝最後的盤點也在徐徐進行,仿佛也解答了眾多帝王的疑問。
【在康雍幹三代帝王執政期間,不但國力強盛,甚至百姓們也已經能達到溫飽,不再餓肚子了。可這麽好的時期,為何科技卻逐漸落後於世界了?】
是的,身為帝王,最頭疼的就是百姓們的溫飽,這也往往是判斷一個帝王是否合格的標準。
既然被稱為康幹盛世,按說清朝這幾個皇帝在這一點上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怎麽反而讓華夏反而落後於西方世界了呢?
【縱觀華夏歷史,哪怕是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在擄掠中原時,也會把工匠作為重要的資源一併帶走。靖康之難時就是如此,因為這些工匠就是代表著科技、發展和希望。】
【但是之後,國家為什麽會落後了呢?反被西洋人打上了門。】
眾帝王:對,為什麽?
【這正是清朝推行的愚民政策所致。因為清朝的帝王們覺得,百姓越愚昧越好操控,越不容易反對他們的統治。所以,清朝興起的文字獄,也是歷朝歷代最甚!】
文字獄?
眾帝王暗忖:這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嗎?
【打個比方,一群拿著鋤頭的叛軍和一群拿著刀劍的叛軍相比,哪個更好鎮壓?再進一步,一群拿著刀劍的叛軍,和一群拿著火銃的叛軍相比,哪個更讓皇帝恐懼?】
【答案不言而喻!】
【事實上,從明朝中後期,火器就已經很普及了,為何到了清朝火器又突然銷聲匿跡了呢?自然也是一個道理。】
若是叛軍們一個個都拿著火銃造反了,那可真是一個王朝的末日。
一時間剛剛向王莽要了火銃造法的嬴政和漢武帝猶豫了。
王莽也有些猶豫了,試探的私聊問了兩個帝王。
王莽:火銃造法,還要嗎?
私聊框中一片安靜,秦皇漢武久久沒有迴覆。
而此時,康雍幹三帝的臉上也露出了猶豫。
天卷說的沒錯。他們大清入關,乃是機緣巧合所致,要不是明朝內亂不止,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又無法把皇位坐穩,他們還真不一定能夠占領中原。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各種反叛、民亂和割據比比皆是,直到康熙時期,這種反叛和民亂才漸漸平息。
在此情況下,若是再讓國內普及了火銃這種威力巨大的火器,或者再藉此發展出什麽更厲害的武器來,他們大清的江山豈不是岌岌可危。
雖然猶豫在康熙臉上隻是一閃而過,但是南懷仁卻準確把握住了帝王臉上的這絲變化,不過他卻很快低下了頭。
皇帝將設立理工院的事務交給了他來辦,但是他擬了幾個摺子遞上去後,卻被軍機處的大臣們攔了下來,甚至索額圖還專門找他聊過此事。
他們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他勸說皇帝暫緩設立理工學院,防止更多的平民或者漢人進入學院學習這些奇技淫巧。
但是他們卻建議他可以開個專門針對勛貴子弟的理工學院。例如國子監。
這樣一來,可以讓很多不善於讀書的八旗子弟進入其中,日後不但能交好各部落的王爺們,也能從中選拔人才,更利於他們大清的長治久安。
所以他隻能改了自己當初的設想,重新擬了一份摺子打算再次呈給皇帝。
今天他前來,就是想向皇帝麵呈這件事。不過,因為他對這份經過閹割的摺子不是特別滿意,所以才遲遲沒有呈上去。
而眼下,聽到天卷的盤點,原本盤桓在他腦中混亂的思路終於被抽出了一條清晰的線,明白了滿清的大臣們和皇帝為何要這樣做。
【清朝前期還好,火炮和火銃,可以有利於滿清占領中原。而等清朝統一中原後,尤其是在康熙執政後期,科技的發展,對清廷占領天下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
【相反,科技發展越快,甚至還不利於清朝的統治,他們自然要限製百姓們應用它。】
隨著天卷將這些話更明白的表達出來,南懷仁知道自己已經不用再勸說什麽了,眼下他隻要聽康熙的決定就可以了。
畢竟他也是「民」,同那些滿蒙的王爺們和八旗子弟比起來,哪個人不是民呢?
想到這些,他偷偷覷向康熙,查看他的臉色,卻見他神色越發嚴肅起來。
【清朝不但對內,嚴格控製火器的發展,限製科技進步。為了讓百姓們連國外的火器也接觸不到,他們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徹底斷絕了華夏同世界的聯繫。】
【於是就在這種閉目塞聽的狀態下,百姓們在溫飽中產生了身在盛世的假象,自然不會造反,進而也方便了他們的統治。】
就在剛才,皇祖父私信問自己打算如何的時候,幹隆就不知道該如何迴答皇祖父這個問題。而如今聽到天卷的盤點,他更不知道該如何迴答了。
因為天卷說的是事實,他們大清當然是要先以鞏固自己的統治為第一要務。除此以外,其他的事情,他們並不急於考慮。
王莽:給,當然給!
漢武帝:嗯,甚好。
王莽:朕的意思是,你不介意?
漢武帝:朕要造法,就是為了讓你不能再篡位。你介意嗎?
王莽:哈哈哈,不介意不介意。稍後我就將火銃的造法告訴閣下。
漢武帝:好!
這邊的帝王苑中的私聊正熱火朝天,天卷對康熙朝最後的盤點也在徐徐進行,仿佛也解答了眾多帝王的疑問。
【在康雍幹三代帝王執政期間,不但國力強盛,甚至百姓們也已經能達到溫飽,不再餓肚子了。可這麽好的時期,為何科技卻逐漸落後於世界了?】
是的,身為帝王,最頭疼的就是百姓們的溫飽,這也往往是判斷一個帝王是否合格的標準。
既然被稱為康幹盛世,按說清朝這幾個皇帝在這一點上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怎麽反而讓華夏反而落後於西方世界了呢?
【縱觀華夏歷史,哪怕是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在擄掠中原時,也會把工匠作為重要的資源一併帶走。靖康之難時就是如此,因為這些工匠就是代表著科技、發展和希望。】
【但是之後,國家為什麽會落後了呢?反被西洋人打上了門。】
眾帝王:對,為什麽?
【這正是清朝推行的愚民政策所致。因為清朝的帝王們覺得,百姓越愚昧越好操控,越不容易反對他們的統治。所以,清朝興起的文字獄,也是歷朝歷代最甚!】
文字獄?
眾帝王暗忖:這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嗎?
【打個比方,一群拿著鋤頭的叛軍和一群拿著刀劍的叛軍相比,哪個更好鎮壓?再進一步,一群拿著刀劍的叛軍,和一群拿著火銃的叛軍相比,哪個更讓皇帝恐懼?】
【答案不言而喻!】
【事實上,從明朝中後期,火器就已經很普及了,為何到了清朝火器又突然銷聲匿跡了呢?自然也是一個道理。】
若是叛軍們一個個都拿著火銃造反了,那可真是一個王朝的末日。
一時間剛剛向王莽要了火銃造法的嬴政和漢武帝猶豫了。
王莽也有些猶豫了,試探的私聊問了兩個帝王。
王莽:火銃造法,還要嗎?
私聊框中一片安靜,秦皇漢武久久沒有迴覆。
而此時,康雍幹三帝的臉上也露出了猶豫。
天卷說的沒錯。他們大清入關,乃是機緣巧合所致,要不是明朝內亂不止,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又無法把皇位坐穩,他們還真不一定能夠占領中原。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各種反叛、民亂和割據比比皆是,直到康熙時期,這種反叛和民亂才漸漸平息。
在此情況下,若是再讓國內普及了火銃這種威力巨大的火器,或者再藉此發展出什麽更厲害的武器來,他們大清的江山豈不是岌岌可危。
雖然猶豫在康熙臉上隻是一閃而過,但是南懷仁卻準確把握住了帝王臉上的這絲變化,不過他卻很快低下了頭。
皇帝將設立理工院的事務交給了他來辦,但是他擬了幾個摺子遞上去後,卻被軍機處的大臣們攔了下來,甚至索額圖還專門找他聊過此事。
他們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他勸說皇帝暫緩設立理工學院,防止更多的平民或者漢人進入學院學習這些奇技淫巧。
但是他們卻建議他可以開個專門針對勛貴子弟的理工學院。例如國子監。
這樣一來,可以讓很多不善於讀書的八旗子弟進入其中,日後不但能交好各部落的王爺們,也能從中選拔人才,更利於他們大清的長治久安。
所以他隻能改了自己當初的設想,重新擬了一份摺子打算再次呈給皇帝。
今天他前來,就是想向皇帝麵呈這件事。不過,因為他對這份經過閹割的摺子不是特別滿意,所以才遲遲沒有呈上去。
而眼下,聽到天卷的盤點,原本盤桓在他腦中混亂的思路終於被抽出了一條清晰的線,明白了滿清的大臣們和皇帝為何要這樣做。
【清朝前期還好,火炮和火銃,可以有利於滿清占領中原。而等清朝統一中原後,尤其是在康熙執政後期,科技的發展,對清廷占領天下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
【相反,科技發展越快,甚至還不利於清朝的統治,他們自然要限製百姓們應用它。】
隨著天卷將這些話更明白的表達出來,南懷仁知道自己已經不用再勸說什麽了,眼下他隻要聽康熙的決定就可以了。
畢竟他也是「民」,同那些滿蒙的王爺們和八旗子弟比起來,哪個人不是民呢?
想到這些,他偷偷覷向康熙,查看他的臉色,卻見他神色越發嚴肅起來。
【清朝不但對內,嚴格控製火器的發展,限製科技進步。為了讓百姓們連國外的火器也接觸不到,他們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徹底斷絕了華夏同世界的聯繫。】
【於是就在這種閉目塞聽的狀態下,百姓們在溫飽中產生了身在盛世的假象,自然不會造反,進而也方便了他們的統治。】
就在剛才,皇祖父私信問自己打算如何的時候,幹隆就不知道該如何迴答皇祖父這個問題。而如今聽到天卷的盤點,他更不知道該如何迴答了。
因為天卷說的是事實,他們大清當然是要先以鞏固自己的統治為第一要務。除此以外,其他的事情,他們並不急於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