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你還是武家的媳婦呢!」武則天瞥了她一眼,然後似笑非笑地道,「不如就讓你家悠嗣來做。」
「母皇是在逗兒臣嗎?小心兒臣當真了!」太平微微笑道,「若是母皇真的想讓他做這個太子,就不會讓我嫁給他了。」
聽她這麽說,武則天頓了頓,「你可是還怪朕?」
想當年,太平的夫婿薛邵反對她稱帝,她一怒下,將他還有同他一樣想法的大臣們全都殺了,以儆效尤,讓女兒守了寡。
而如今又是因為自己是皇帝,再次讓女兒避讓。她實在是愧對這個女兒。
「母皇說什麽呢。」太平公主還是之前那副笑意盈盈的樣子,「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咱們說的不是太子的事嗎?」
「女兒猜歸猜,母皇到底是怎麽想的。女兒的哥哥們,母皇更屬意哪一個?」
「哼,你不是讓朕立廬陵王嗎?」
「那也隻是女兒的想法,不是陛下的想法。女兒隨便說說罷了。」太平肅了肅神情,然後又變得柔和了幾分,「小時候三哥對女兒最溫柔,女兒隻是有些想他了。」
「既如此,那就讓他先迴來再說吧!」武則天似乎下定了決心。
沒什麽比一個溫和的皇帝更容易給人以安全感。那後世宋朝的仁宗如此,她的兒子李顯也是如此。
雖然她不懼流血,但是若是註定還要經過一番改朝換代,當然是血流的越少越好。再說了,顯兒被他廢過一次了,未必不會被廢第二次。
至於其它……她暫時也想不了那麽多了。
「母親說的是真的?」太平眼睛一亮。
「自然是真的,朕可是皇帝。」武則天肅聲道,「這件事交給你去辦。最好不要讓人知道顯兒迴來了。」
「女兒遵命。」太平眼睛更亮了,領命後,立即就要離去。
「你這丫頭,陪朕看完天卷再走也還來得及。」
轉頭覷了眼天卷,太平公主搖了搖頭:「那都是盤點帝王的,我看這個有什麽用。倒不如早早令人快馬加鞭傳信過去,讓三哥一家快點迴來。」
說完,她對武則天燦爛的笑了下,這才轉身離開大殿。
出了宮殿,太平公主迴頭看了眼大門,臉上的笑容驟然收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心事重重。
她必須盡快將三哥接迴來,趁著母皇還沒改主意之前!
就在這時,天卷將順治的功績講完,突然話鋒一轉。
【如今我們盤點起順治帝的功績時,可能會覺得有些很陌生。但是若是說起發生在順治帝身上的另一件事,往往就都很熟悉了。】
【就是順治帝執政的最後那段時光,曾經出家做了和尚。雖然他這個和尚隻是剃了頭髮在宮裏做做。】
【向來隻聽說過和尚變帝王的,但是帝王變和尚的卻不多,尤其是在國家相對安定的時候。所以,每每提到,就讓人記憶猶新。】
被影射到的朱元璋:……
【歷史上傳言,順治帝是因為自己寵愛的董鄂妃去世,才會看破紅塵,最終在她死後出家做了和尚。】
怎麽可能,一定又是野史上說的,不是真的!
朱元璋:是的,一定是假的,比如火燒慶功樓就是假的!
宋仁宗:沒錯,肯定不是真的,比如狸貓換太子就是後人編的。
不僅僅是這幾件事情的當事人,其它眾位麵的帝王也均這麽想的。
除了幾個個別的皇帝,那個皇帝不是後宮有無數嬪妃,怎麽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自己扔掉偌大的國家不管,去做和尚。
【事實上,這傳言同歷史上記錄的也差不多。】
什——麽——
各位麵帝王紛紛驚了,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竟然真有皇帝為了一個妃子出家做和尚了?
這比明朝皇帝朱佑樘後宮隻有一個皇後還要難以讓人置信!
比朱見深獨寵他阿姨輩的萬貴妃還不可思議!
【據《清史稿?後妃傳》記載:「孝獻皇後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上皇太後徽號。」】
【好吧,能將寵冠後宮寫入史書的,隻怕在各朝各代的妃子中也沒幾個吧!】
【這位董鄂妃生前可以說是極盡寵愛,在她生下皇四子後,順治竟然說這是他的第一子,足見他對此子的重視程度。其實也正是對董鄂妃的重視程度。】
第四個兒子,卻說是自己的第一子,這位順治帝這是不把其他孩子當自己的骨肉了。就是不知道那個康熙大帝,是他的第幾子。
聽著天卷的描述,康熙的臉上不辨喜怒,因為幼時的記憶他早就記不清楚了。
隻記得那年,宮裏的喪事辦了一場又一場,法事也是辦了一場又一場。宮中到處都瀰漫著香燭紙錢燃燒的氣味,還有喇嘛無休無止的誦經聲。
再然後,就是父皇將他叫到榻前囑咐了很多事情,之後他就登基做了皇帝,直到現在。
對於董鄂妃此人,他也隻見過幾次,隻知道是個很和善的女子,而每次他去見她的時候,父皇都守在她的身邊。他看她的眼神,是他對自己母妃從未有過的。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大清的皇帝。皇帝有皇帝的責任和義務,隻要他當這皇帝一日,他父王未完成的事情,自然應該由他這個兒子繼續完成。
「母皇是在逗兒臣嗎?小心兒臣當真了!」太平微微笑道,「若是母皇真的想讓他做這個太子,就不會讓我嫁給他了。」
聽她這麽說,武則天頓了頓,「你可是還怪朕?」
想當年,太平的夫婿薛邵反對她稱帝,她一怒下,將他還有同他一樣想法的大臣們全都殺了,以儆效尤,讓女兒守了寡。
而如今又是因為自己是皇帝,再次讓女兒避讓。她實在是愧對這個女兒。
「母皇說什麽呢。」太平公主還是之前那副笑意盈盈的樣子,「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咱們說的不是太子的事嗎?」
「女兒猜歸猜,母皇到底是怎麽想的。女兒的哥哥們,母皇更屬意哪一個?」
「哼,你不是讓朕立廬陵王嗎?」
「那也隻是女兒的想法,不是陛下的想法。女兒隨便說說罷了。」太平肅了肅神情,然後又變得柔和了幾分,「小時候三哥對女兒最溫柔,女兒隻是有些想他了。」
「既如此,那就讓他先迴來再說吧!」武則天似乎下定了決心。
沒什麽比一個溫和的皇帝更容易給人以安全感。那後世宋朝的仁宗如此,她的兒子李顯也是如此。
雖然她不懼流血,但是若是註定還要經過一番改朝換代,當然是血流的越少越好。再說了,顯兒被他廢過一次了,未必不會被廢第二次。
至於其它……她暫時也想不了那麽多了。
「母親說的是真的?」太平眼睛一亮。
「自然是真的,朕可是皇帝。」武則天肅聲道,「這件事交給你去辦。最好不要讓人知道顯兒迴來了。」
「女兒遵命。」太平眼睛更亮了,領命後,立即就要離去。
「你這丫頭,陪朕看完天卷再走也還來得及。」
轉頭覷了眼天卷,太平公主搖了搖頭:「那都是盤點帝王的,我看這個有什麽用。倒不如早早令人快馬加鞭傳信過去,讓三哥一家快點迴來。」
說完,她對武則天燦爛的笑了下,這才轉身離開大殿。
出了宮殿,太平公主迴頭看了眼大門,臉上的笑容驟然收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心事重重。
她必須盡快將三哥接迴來,趁著母皇還沒改主意之前!
就在這時,天卷將順治的功績講完,突然話鋒一轉。
【如今我們盤點起順治帝的功績時,可能會覺得有些很陌生。但是若是說起發生在順治帝身上的另一件事,往往就都很熟悉了。】
【就是順治帝執政的最後那段時光,曾經出家做了和尚。雖然他這個和尚隻是剃了頭髮在宮裏做做。】
【向來隻聽說過和尚變帝王的,但是帝王變和尚的卻不多,尤其是在國家相對安定的時候。所以,每每提到,就讓人記憶猶新。】
被影射到的朱元璋:……
【歷史上傳言,順治帝是因為自己寵愛的董鄂妃去世,才會看破紅塵,最終在她死後出家做了和尚。】
怎麽可能,一定又是野史上說的,不是真的!
朱元璋:是的,一定是假的,比如火燒慶功樓就是假的!
宋仁宗:沒錯,肯定不是真的,比如狸貓換太子就是後人編的。
不僅僅是這幾件事情的當事人,其它眾位麵的帝王也均這麽想的。
除了幾個個別的皇帝,那個皇帝不是後宮有無數嬪妃,怎麽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自己扔掉偌大的國家不管,去做和尚。
【事實上,這傳言同歷史上記錄的也差不多。】
什——麽——
各位麵帝王紛紛驚了,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竟然真有皇帝為了一個妃子出家做和尚了?
這比明朝皇帝朱佑樘後宮隻有一個皇後還要難以讓人置信!
比朱見深獨寵他阿姨輩的萬貴妃還不可思議!
【據《清史稿?後妃傳》記載:「孝獻皇後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上皇太後徽號。」】
【好吧,能將寵冠後宮寫入史書的,隻怕在各朝各代的妃子中也沒幾個吧!】
【這位董鄂妃生前可以說是極盡寵愛,在她生下皇四子後,順治竟然說這是他的第一子,足見他對此子的重視程度。其實也正是對董鄂妃的重視程度。】
第四個兒子,卻說是自己的第一子,這位順治帝這是不把其他孩子當自己的骨肉了。就是不知道那個康熙大帝,是他的第幾子。
聽著天卷的描述,康熙的臉上不辨喜怒,因為幼時的記憶他早就記不清楚了。
隻記得那年,宮裏的喪事辦了一場又一場,法事也是辦了一場又一場。宮中到處都瀰漫著香燭紙錢燃燒的氣味,還有喇嘛無休無止的誦經聲。
再然後,就是父皇將他叫到榻前囑咐了很多事情,之後他就登基做了皇帝,直到現在。
對於董鄂妃此人,他也隻見過幾次,隻知道是個很和善的女子,而每次他去見她的時候,父皇都守在她的身邊。他看她的眼神,是他對自己母妃從未有過的。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大清的皇帝。皇帝有皇帝的責任和義務,隻要他當這皇帝一日,他父王未完成的事情,自然應該由他這個兒子繼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