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復6接上 而且這次進攻,宋軍不但攻城勝了,甚至連騎兵對戰也勝了。】
竟然連騎兵都勝了?
聽到這個消息,雖然知道這是未來才會發生的事。宋神宗也是心潮澎湃,更加堅定了他變法的決心。
那可是西夏的騎兵呀,他們大宋竟然勝了。還有誰敢說他們大宋的兵弱。
【迴復7接上 不得不說,雖然熙寧變法沒有完全進行下去,但是在富國強兵方麵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大宋的軍隊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迴復8接上 但是前期的勝利,卻也造成了將領們紛紛活躍起了小心思。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高衙內了,也就是高瓊的孫子高遵裕。他也是帶兵出戰的將領之一。】
高衙內?
宋神宗眉頭微皺,怎麽提到他身上去了。說起來,高遵裕也算是汴京各大衙內中很有能力的一個人了,更是支持變法。他正想著怎麽用他呢?
難道他有問題?
【迴復9接上 這個高衙內其實還是很會打仗的,這一次他帶領的就是第二路大軍,而另一位將領劉昌祚帶領的則是第三路大軍。】
【迴復10接上 而且,因為宋朝是文官領導武將。所以,這位出身文官的高衙內,還是第三路大軍的頂頭上司,劉昌祚需要聽他的。】
宋神宗想了想,如果真的要用高衙內和這個劉昌祚,他的確也會這麽任命。但是高衙內雖然是文官,卻也有武官之才,天卷不是說他也很有能力嗎。
之後又發生了什麽事?竟然會讓戰況出現大逆轉!
【迴復11接上 適時,劉昌祚一路勢如破竹,很快達到了靈州城。因為他的速度太快,到達靈州城外的時候,靈州根本就沒有任何準備,甚至連城門都是大開的。】
【迴復12接上 就在劉昌祚打算衝進靈州城占領這個重鎮的時候,一直沒有動靜的高衙內突然發了軍令過來。他讓劉昌祚停在靈州城外,等他的大軍匯合了再攻城。】
啥!?
各位麵的帝王聽了一個個都難掩臉上異色,尤其是那些以武功上位的帝王。
朱元璋:攻城攻到一半暫停,這不等於新婚之夜,周公之禮行到一半快成事時,被人從床上拎起來,順道又潑了一盆冷水嗎?
趙匡胤:此人應該知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吧!
李世民:好好地城池不占,還要等主帥來了再打。這是要等敵方做好準備再攻嗎?這主帥到底是誰家的主帥。
漢武帝:這是要爭功?嗬,朕的冠軍侯若是有這麽個上司,要錯過封狼居胥山很多次了。真是混帳!
秦始皇:這樣的官員,一劍殺了他都是輕的,要五馬分屍才對!
【迴復13接上 很明顯了,這就是高衙內看到劉昌祚要立下大功,急慌慌跑過來想要爭功了。】
【迴復14接上 而劉昌祚得到命令也隻能暫時停下來,等著高大衙內來領功。】
眾帝王:這還真停了!此朝風氣竟是如此,活該被滅!
【迴復15接上 隻可惜,兵貴神速。就是他這一耽擱,靈州城做好了準備。等高大衙內到達的時候,他們再想攻城,已經遲了。】
【迴復16接上 在兩路大軍匯合後。原本可以長驅直入的靈州城,竟然在他們攻了整整十八天後還固若金湯,無法拿下。】
宋神宗:該死,該死,該死!
高遵裕在何處,讓他給朕立即滾過來!
【迴復17接上 這一耽擱,隨著西夏的天氣越來越冷,將士們也漸漸失了之前的銳氣。再加上補給也越來越難以跟上,宋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迴復18接上 也就是這個時候,西夏鑿開了黃河大堤,水淹宋軍。宋軍損失了幾萬人,加上送補給的民夫,將近二十萬。至此,二三路大軍的進攻失敗。】
眾帝王。
水淹宋軍?
這西夏人也是夠狠的,這是早就想著這一招了吧!
「水淹宋軍?」宋神宗咬牙切齒,「西夏實在可惡,朕必要將它滅了!」
若不是這西夏反叛,謀走了大量大宋的領土,又在遼國和大宋之間不停地搖擺,他大宋又怎會因為擔心腹背受敵,對遼國唯唯諾諾?
【迴復19接上 可一共五路大軍,二三路失敗了,其它幾路呢?有一路是宦官李憲帶領的。一開始也是所向披靡,甚至還燒毀了西夏皇帝的行宮,到達了蘭州。】
【迴復20接上 不過到達蘭州後,他的行動就沒之前那麽迅速了。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最終都沒有及時趕往靈州同二三路匯合。】
這是在觀望?還是不想同那個高衙內爭功?
眾帝王看著天卷微微皺眉。
果然是文官多思。在文官占主導的朝代,一切以文官馬首是瞻。結果做什麽事情都磨磨唧唧的。
文就是文,武就是武。
文官領導武將,這是什麽樣的豬腦子才能想出來的主意。
【迴復21接上 另外兩路則是大太監王宗正和種顎帶領。王宗正也正是這次征討的大軍的總司令。不過這位總司令隻是跟在第四路大軍後麵撿功勞,並未有什麽建樹。】
【迴復22接上 甚至到了後來,西夏反擊時。雖然他並未同西夏正麵對抗,但是損失的軍隊卻一點兒都沒少,基本上士兵都是凍餓而死。故而,他這個總司令並未發揮什麽作用。】
啥,還有個大太監?還有個專門在後麵撿功勞的大太監?
竟然連騎兵都勝了?
聽到這個消息,雖然知道這是未來才會發生的事。宋神宗也是心潮澎湃,更加堅定了他變法的決心。
那可是西夏的騎兵呀,他們大宋竟然勝了。還有誰敢說他們大宋的兵弱。
【迴復7接上 不得不說,雖然熙寧變法沒有完全進行下去,但是在富國強兵方麵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大宋的軍隊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迴復8接上 但是前期的勝利,卻也造成了將領們紛紛活躍起了小心思。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高衙內了,也就是高瓊的孫子高遵裕。他也是帶兵出戰的將領之一。】
高衙內?
宋神宗眉頭微皺,怎麽提到他身上去了。說起來,高遵裕也算是汴京各大衙內中很有能力的一個人了,更是支持變法。他正想著怎麽用他呢?
難道他有問題?
【迴復9接上 這個高衙內其實還是很會打仗的,這一次他帶領的就是第二路大軍,而另一位將領劉昌祚帶領的則是第三路大軍。】
【迴復10接上 而且,因為宋朝是文官領導武將。所以,這位出身文官的高衙內,還是第三路大軍的頂頭上司,劉昌祚需要聽他的。】
宋神宗想了想,如果真的要用高衙內和這個劉昌祚,他的確也會這麽任命。但是高衙內雖然是文官,卻也有武官之才,天卷不是說他也很有能力嗎。
之後又發生了什麽事?竟然會讓戰況出現大逆轉!
【迴復11接上 適時,劉昌祚一路勢如破竹,很快達到了靈州城。因為他的速度太快,到達靈州城外的時候,靈州根本就沒有任何準備,甚至連城門都是大開的。】
【迴復12接上 就在劉昌祚打算衝進靈州城占領這個重鎮的時候,一直沒有動靜的高衙內突然發了軍令過來。他讓劉昌祚停在靈州城外,等他的大軍匯合了再攻城。】
啥!?
各位麵的帝王聽了一個個都難掩臉上異色,尤其是那些以武功上位的帝王。
朱元璋:攻城攻到一半暫停,這不等於新婚之夜,周公之禮行到一半快成事時,被人從床上拎起來,順道又潑了一盆冷水嗎?
趙匡胤:此人應該知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吧!
李世民:好好地城池不占,還要等主帥來了再打。這是要等敵方做好準備再攻嗎?這主帥到底是誰家的主帥。
漢武帝:這是要爭功?嗬,朕的冠軍侯若是有這麽個上司,要錯過封狼居胥山很多次了。真是混帳!
秦始皇:這樣的官員,一劍殺了他都是輕的,要五馬分屍才對!
【迴復13接上 很明顯了,這就是高衙內看到劉昌祚要立下大功,急慌慌跑過來想要爭功了。】
【迴復14接上 而劉昌祚得到命令也隻能暫時停下來,等著高大衙內來領功。】
眾帝王:這還真停了!此朝風氣竟是如此,活該被滅!
【迴復15接上 隻可惜,兵貴神速。就是他這一耽擱,靈州城做好了準備。等高大衙內到達的時候,他們再想攻城,已經遲了。】
【迴復16接上 在兩路大軍匯合後。原本可以長驅直入的靈州城,竟然在他們攻了整整十八天後還固若金湯,無法拿下。】
宋神宗:該死,該死,該死!
高遵裕在何處,讓他給朕立即滾過來!
【迴復17接上 這一耽擱,隨著西夏的天氣越來越冷,將士們也漸漸失了之前的銳氣。再加上補給也越來越難以跟上,宋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迴復18接上 也就是這個時候,西夏鑿開了黃河大堤,水淹宋軍。宋軍損失了幾萬人,加上送補給的民夫,將近二十萬。至此,二三路大軍的進攻失敗。】
眾帝王。
水淹宋軍?
這西夏人也是夠狠的,這是早就想著這一招了吧!
「水淹宋軍?」宋神宗咬牙切齒,「西夏實在可惡,朕必要將它滅了!」
若不是這西夏反叛,謀走了大量大宋的領土,又在遼國和大宋之間不停地搖擺,他大宋又怎會因為擔心腹背受敵,對遼國唯唯諾諾?
【迴復19接上 可一共五路大軍,二三路失敗了,其它幾路呢?有一路是宦官李憲帶領的。一開始也是所向披靡,甚至還燒毀了西夏皇帝的行宮,到達了蘭州。】
【迴復20接上 不過到達蘭州後,他的行動就沒之前那麽迅速了。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最終都沒有及時趕往靈州同二三路匯合。】
這是在觀望?還是不想同那個高衙內爭功?
眾帝王看著天卷微微皺眉。
果然是文官多思。在文官占主導的朝代,一切以文官馬首是瞻。結果做什麽事情都磨磨唧唧的。
文就是文,武就是武。
文官領導武將,這是什麽樣的豬腦子才能想出來的主意。
【迴復21接上 另外兩路則是大太監王宗正和種顎帶領。王宗正也正是這次征討的大軍的總司令。不過這位總司令隻是跟在第四路大軍後麵撿功勞,並未有什麽建樹。】
【迴復22接上 甚至到了後來,西夏反擊時。雖然他並未同西夏正麵對抗,但是損失的軍隊卻一點兒都沒少,基本上士兵都是凍餓而死。故而,他這個總司令並未發揮什麽作用。】
啥,還有個大太監?還有個專門在後麵撿功勞的大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