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任誰聽了都覺得是不可能。
所以他們君臣商議之後,決定採取安撫的辦法進行市恩。適時,不但將他舅父一家送迴去了以表誠意,甚至還給了李元昊大量的賞賜。算是朝廷給的「精神補償」。
誰能想到,拿著朝廷的賞賜,看著朝廷的誠意,李元昊隔日就反了。這等於是大大掃了大宋的麵子,挫了大宋的國威,更是等於給了皇帝陛下一個大大的耳光。
這讓陛下如此好脾氣的宋仁宗也深感憤怒,誓要將西夏剿滅,故而派出了大軍進行平叛。
可結果可想而知,大宋三戰三敗。
就在這時,宋仁宗調整了下自己的心情,低聲說道:「丞相,上次在大朝中提出的問題,你可是有了對策?」
仁宗召他來,就是為了此事,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哪想到他剛到達禦前,天卷就開始了,君臣二人這才沒有立即商討。
此時見官家問起,章得象立即道:「官家,您說的是朕前幾日在朝議上提到的派係之爭嗎?」
如今仁宗已經定下了國策,誓要將變法進行到底。這段時間,他更是將韓琦和範仲淹等人頻頻召進宮來商議有關新政的相關事宜。
甚至還又挑出了很多舊政中的弊端,準備進行徹底的改革。
早在新政剛剛推行之前,擁護舊政的大臣們就曾經找到過他,想讓他站在他們一邊,被他婉拒了。
而眼下,為了新政的事情,官家頻頻召喚於他,隻怕又要被舊黨歸為新黨一派了。縱然夏竦已被收押,這一陣子他也查出了他大量不法的勾當,但是為他求情的大臣們仍舊比比皆是。
他實在是擔心,若是官家不管,日後朝堂上門係派別更加針對,這不僅僅是不利於新政的推行,也更加不利於新政的向下推行。
「陛下,微臣此次也正有些事情要稟告陛下。」
「但說無妨!」
「陛下,雖然覺得不妥,但還是請陛下能夠讓臣以新黨舊黨兩個稱唿來形容朝堂中的局勢。」
宋仁宗點頭,算是默許。
「陛下,夏竦被拿下後,新黨歡欣鼓舞。而舊黨雖然暫時偃旗息鼓,卻時常有大臣前往呂府,探望老丞相。」
「哦?」宋仁宗眉頭一挑,等著章得象繼續說下去。
「而就在幾日前,石大人在醉喝酒,喝道興時,又做了一首詩,諷刺舊黨功敗垂成,恭賀新政定然成功。期間還把陛下狠狠誇了一通!」
宋仁宗聽了眉頭微皺:「這個石介,難道他不知道,為何朕將那麽多官員升了官,獨獨對他沒有理睬嗎?」
「官家,石大人正是這個脾氣,喜形於色,作風狂放,不知內斂為何物。所以……」
「所以什麽?」
「所以,如今韓大人、範大人、富大人都不太同他交往了,石大人的宴請,他們也沒去。讓石大人很是沒有麵子。」
「司馬相公呢?」
「司馬相公倒是去了,但是沒坐多久就離開了,去找範大人們去商討新政的推行事宜了。」
宋仁宗略略點頭:這幾位大人,這幾日倒是的確提出了不少關於新政推行的好法子。
看到宋仁宗臉上漠然,章得象道:「官家,想當初新政剛剛個公布,石大人就做了一首詩,讓舊黨怒不可遏。也難怪這次夏竦構陷範大人,要冒用他的字體了。」
這首詩,宋仁宗當然知道,就是那首《慶曆聖德頌》。雖然文采斐然,但是如此露骨的抨擊舊黨,讓朝堂中很多左右搖擺的大臣都不得不出麵站隊,反而讓新黨舊黨壁壘分明。
確切的說,就是新政還沒出啥成績,就給自己拉足了仇恨,招來了舊黨的奮力打壓,讓一些本來已經態度搖擺的大臣們,也不敢加入新黨陣營,生怕被舊黨嫉恨。
到了後來,新黨還被舊黨抨擊結黨營私,甚至無人敢為他們發聲。逼不得已下,歐陽相公幹脆寫了一篇《朋黨論》將新舊黨之爭擺到了檯麵上來,讓舊黨更是氣恨!
自此,新舊黨勢同水火,呈不死不休之勢。
但是,對於君王,他們兩派相爭,正如之前天卷說的正德朝時,宦監同內閣之爭。反而讓那些原本看不上他的老臣們,努力爭取他的支持。讓朝堂呈三足鼎立之勢。
這倒是他樂見的。最起碼這段時間,老臣們對他,比當初太後在時,甚至是新政推行之前恭敬多了。
可是,如今他既然已經推行變法,建立在新舊黨之間的平衡之術便不能用了,得找別的支撐點。
這也是他今日找章得象來的真正原因。
夏竦已經罪責難逃,不過是個讓丞相來的幌子,今日討論的,關鍵是如何平衡朝堂的局勢。
關於這點,他這幾日已經想出了些眉目。
「丞相的意思,朕已經明白了。」宋仁宗略略點頭,「朕明日就下詔,讓石介擔任學政,前往各州府巡視科考。」
就是把這個容易拉仇恨的惹禍精調離新政推行的核心地帶。
「至於司馬相公嘛!」宋仁宗略一沉吟,「朕要修書,還要開理工學堂,就讓他負責此事吧。」
這人忙一點是好事,忙一點就會少很多事情。而且,依天卷所言,司馬相公在選才方麵絕對是伯樂,既然是伯樂,就該讓他去最能發揮他能力的地方才對。
「是,官家英明!」章丞相聞言鬆了一口氣,他還真怕陛下因為偏袒新黨,捨不得讓這兩人離開身邊呢。
所以他們君臣商議之後,決定採取安撫的辦法進行市恩。適時,不但將他舅父一家送迴去了以表誠意,甚至還給了李元昊大量的賞賜。算是朝廷給的「精神補償」。
誰能想到,拿著朝廷的賞賜,看著朝廷的誠意,李元昊隔日就反了。這等於是大大掃了大宋的麵子,挫了大宋的國威,更是等於給了皇帝陛下一個大大的耳光。
這讓陛下如此好脾氣的宋仁宗也深感憤怒,誓要將西夏剿滅,故而派出了大軍進行平叛。
可結果可想而知,大宋三戰三敗。
就在這時,宋仁宗調整了下自己的心情,低聲說道:「丞相,上次在大朝中提出的問題,你可是有了對策?」
仁宗召他來,就是為了此事,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哪想到他剛到達禦前,天卷就開始了,君臣二人這才沒有立即商討。
此時見官家問起,章得象立即道:「官家,您說的是朕前幾日在朝議上提到的派係之爭嗎?」
如今仁宗已經定下了國策,誓要將變法進行到底。這段時間,他更是將韓琦和範仲淹等人頻頻召進宮來商議有關新政的相關事宜。
甚至還又挑出了很多舊政中的弊端,準備進行徹底的改革。
早在新政剛剛推行之前,擁護舊政的大臣們就曾經找到過他,想讓他站在他們一邊,被他婉拒了。
而眼下,為了新政的事情,官家頻頻召喚於他,隻怕又要被舊黨歸為新黨一派了。縱然夏竦已被收押,這一陣子他也查出了他大量不法的勾當,但是為他求情的大臣們仍舊比比皆是。
他實在是擔心,若是官家不管,日後朝堂上門係派別更加針對,這不僅僅是不利於新政的推行,也更加不利於新政的向下推行。
「陛下,微臣此次也正有些事情要稟告陛下。」
「但說無妨!」
「陛下,雖然覺得不妥,但還是請陛下能夠讓臣以新黨舊黨兩個稱唿來形容朝堂中的局勢。」
宋仁宗點頭,算是默許。
「陛下,夏竦被拿下後,新黨歡欣鼓舞。而舊黨雖然暫時偃旗息鼓,卻時常有大臣前往呂府,探望老丞相。」
「哦?」宋仁宗眉頭一挑,等著章得象繼續說下去。
「而就在幾日前,石大人在醉喝酒,喝道興時,又做了一首詩,諷刺舊黨功敗垂成,恭賀新政定然成功。期間還把陛下狠狠誇了一通!」
宋仁宗聽了眉頭微皺:「這個石介,難道他不知道,為何朕將那麽多官員升了官,獨獨對他沒有理睬嗎?」
「官家,石大人正是這個脾氣,喜形於色,作風狂放,不知內斂為何物。所以……」
「所以什麽?」
「所以,如今韓大人、範大人、富大人都不太同他交往了,石大人的宴請,他們也沒去。讓石大人很是沒有麵子。」
「司馬相公呢?」
「司馬相公倒是去了,但是沒坐多久就離開了,去找範大人們去商討新政的推行事宜了。」
宋仁宗略略點頭:這幾位大人,這幾日倒是的確提出了不少關於新政推行的好法子。
看到宋仁宗臉上漠然,章得象道:「官家,想當初新政剛剛個公布,石大人就做了一首詩,讓舊黨怒不可遏。也難怪這次夏竦構陷範大人,要冒用他的字體了。」
這首詩,宋仁宗當然知道,就是那首《慶曆聖德頌》。雖然文采斐然,但是如此露骨的抨擊舊黨,讓朝堂中很多左右搖擺的大臣都不得不出麵站隊,反而讓新黨舊黨壁壘分明。
確切的說,就是新政還沒出啥成績,就給自己拉足了仇恨,招來了舊黨的奮力打壓,讓一些本來已經態度搖擺的大臣們,也不敢加入新黨陣營,生怕被舊黨嫉恨。
到了後來,新黨還被舊黨抨擊結黨營私,甚至無人敢為他們發聲。逼不得已下,歐陽相公幹脆寫了一篇《朋黨論》將新舊黨之爭擺到了檯麵上來,讓舊黨更是氣恨!
自此,新舊黨勢同水火,呈不死不休之勢。
但是,對於君王,他們兩派相爭,正如之前天卷說的正德朝時,宦監同內閣之爭。反而讓那些原本看不上他的老臣們,努力爭取他的支持。讓朝堂呈三足鼎立之勢。
這倒是他樂見的。最起碼這段時間,老臣們對他,比當初太後在時,甚至是新政推行之前恭敬多了。
可是,如今他既然已經推行變法,建立在新舊黨之間的平衡之術便不能用了,得找別的支撐點。
這也是他今日找章得象來的真正原因。
夏竦已經罪責難逃,不過是個讓丞相來的幌子,今日討論的,關鍵是如何平衡朝堂的局勢。
關於這點,他這幾日已經想出了些眉目。
「丞相的意思,朕已經明白了。」宋仁宗略略點頭,「朕明日就下詔,讓石介擔任學政,前往各州府巡視科考。」
就是把這個容易拉仇恨的惹禍精調離新政推行的核心地帶。
「至於司馬相公嘛!」宋仁宗略一沉吟,「朕要修書,還要開理工學堂,就讓他負責此事吧。」
這人忙一點是好事,忙一點就會少很多事情。而且,依天卷所言,司馬相公在選才方麵絕對是伯樂,既然是伯樂,就該讓他去最能發揮他能力的地方才對。
「是,官家英明!」章丞相聞言鬆了一口氣,他還真怕陛下因為偏袒新黨,捨不得讓這兩人離開身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