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家心安,既然知是怪力亂神,又何必信以為真。我大宋國運綿長,官家聖明。我君臣若是協力,自是不會同那天卷中所說一般。」
這時,老丞相呂夷簡也站了出來,勸慰道。
他的身體這兩年每況愈下,已然告老,是被仁宗挽留才沒有歸鄉。不過他已經很少上朝,丞相的各種工作已然交給了現任宰相章得象。
今日上朝他也是被家人們抬來的,可見,今日的大朝會對他何等重要。
他的丞相已經做到頭了,但是他還有兒子孫子。在這個節骨眼上,若是新黨成功。對他們呂家而言豈不是釜底抽薪?
他們呂家三代為官,他叔父也做到了宰相之職,而他雖然可以享受蔭庇,但也是進士及第授官,一直做到宰相之職。呂家一門兩相,早就傳為佳話。
如今他正要告老,可兒孫中卻再無繼任之人。做不做宰相倒是其次,可若是等他故去,他的兒孫們無法再受蔭庇,豈不是都要餓死了。
所以,今日的大朝會,他就是拚上一條老命,也得過來!
宋仁宗聽到呂夷簡開口,掃了他一眼,仿佛剛剛發現他也在似的問道:「今日老丞相也來了,身體可好些了?」
「承蒙官家惦記,老臣已經好很多了。」
「那就好。」宋仁宗點頭,「那老丞相以為,朕之前的決定可有不妥?」
呂夷簡一愣,沉吟了一下道:「官家,臣已告老,按說不得再對朝中的事情有所置喙。隻是,夏太尉說得沒錯,大宋律法不可廢。一切總要遵循法度,不然又如何服眾?」
「老丞相說的沒錯。」宋仁宗點頭,但是隨即大聲道,「所以,朕才要實行新政。」
「官家……」呂夷簡一愣,張著嘴,半天都沒說出話來。
「新政既然製定下來,那也是我大宋的法度,緣何不能實行?」
宋仁宗已經站了起來,俯視群臣:
「朕自登基起,仰仗各位臣工的輔佐,才有我大宋如今的國泰民安。而如今朕想實行新政,摒除弊政,不過是稍稍改了些法度,各位為何就處處阻撓,甚至還演出如此鬧劇?
各位,你們到底是為了我大宋,為了黎民百姓,還是為了你們自己的高官厚祿,為了你們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
宋仁宗此話說的無比直白,在場反對新政的大臣們一個個不吱聲了,或者說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了。
「凡是見過天卷的,必然得知,我大宋日後會是怎樣一番慘狀。初起朕也不信,但是這些日子,朕想了又想。若是我朝弊政真如此延宕下去,未來恐我大宋真會是如此慘澹收場。」
「官家!」夏太尉一見不好,咬了咬牙,再次說道,「就算那天卷所言是真,可那也是百年之後將要發生之事。可我朝若是放縱謀逆不管,豈不是頃刻便有覆滅之災。」
「大膽!」就在這時,卻聽宋仁宗厲喝道,「夏竦,您說的覆滅之災,是我大宋的覆滅,還是屍位素餐,陷害忠良者的覆滅。你這是將我大宋國運置於何地?你好大膽!」
夏竦嚇了一跳,從他入朝為官,還未見仁宗在朝堂上發如此大的脾氣,立即跪下道:「官家,我大宋國運昌隆,臣隻是一時氣急,妄言了!」
夏竦及時認錯,讓宋仁宗的臉色稍緩了下,但是隨即,他又看向群臣,冷道:「你等是否也有此想法?」
「臣不敢!」唿啦啦跪下一大片大臣,一起向仁宗請罪。
不過請罪之後,卻有一名跪在最前麵的台官抬頭道:「官家,夏大人隻是一時著急,才會妄言。他也是為我大宋擔心。祖宗律法不可廢,廢之定會朝堂動盪,人心不定,也最危險。
如今叛亂已平,我大宋同西夏也簽訂合約,契丹人也久未犯我大宋,正是我朝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之時。若此時推行新政,豈不又要引起一番動盪。人心思變,並非善事!」
「王大人。身為台官之首,難得見你為人說好話呀。」看著王拱辰,宋仁宗微微一笑,「朕記得你前一段時間還彈劾過夏大人,如今倒是又支持他了。」
王拱辰心中一驚,立即道:「臣隻是就事論事,並不針對任何人。」
「那樣最好!」宋仁宗重重哼了一聲。
「本來,朕不想在朝堂中說這種事,想為你們留些顏麵。但既然諸位臣工話說到此處,連老丞相都出麵了,朕有些話,有些事也不得不在大朝中說了。」
「歐陽相公,將她帶上來。」
隨著仁宗話音剛落,卻見剛才一直未在朝堂中出現的歐陽修,從外麵走了進來,他的身側還跟著一名女子。
看到歐陽修竟然將女子領了來,很多諫官手中的笏板被捏得死死的。
這位歐陽相公,平日在家荒唐也就算了,今日竟然將女子帶到朝堂中,這裏哪是女子能來的地方。
禦史們躍躍欲試想要出來彈劾,而夏竦因為跪在地上,無法看到身後過來的人,隻知道是歐陽修來了。
不過,隨著歐陽修帶著那名女子來到他身邊,他轉頭看去,臉色卻在一剎那變得煞白。
「你……她……」
看到他的樣子,宋仁宗便明白了,哼道:「夏太尉認識此女。」
夏竦臉色鐵青:「臣不認識她。」
「怎麽可能。」歐陽修笑道,「這位姑娘可是從你家後門跑出來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在你家中,你卻不認識她,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這時,老丞相呂夷簡也站了出來,勸慰道。
他的身體這兩年每況愈下,已然告老,是被仁宗挽留才沒有歸鄉。不過他已經很少上朝,丞相的各種工作已然交給了現任宰相章得象。
今日上朝他也是被家人們抬來的,可見,今日的大朝會對他何等重要。
他的丞相已經做到頭了,但是他還有兒子孫子。在這個節骨眼上,若是新黨成功。對他們呂家而言豈不是釜底抽薪?
他們呂家三代為官,他叔父也做到了宰相之職,而他雖然可以享受蔭庇,但也是進士及第授官,一直做到宰相之職。呂家一門兩相,早就傳為佳話。
如今他正要告老,可兒孫中卻再無繼任之人。做不做宰相倒是其次,可若是等他故去,他的兒孫們無法再受蔭庇,豈不是都要餓死了。
所以,今日的大朝會,他就是拚上一條老命,也得過來!
宋仁宗聽到呂夷簡開口,掃了他一眼,仿佛剛剛發現他也在似的問道:「今日老丞相也來了,身體可好些了?」
「承蒙官家惦記,老臣已經好很多了。」
「那就好。」宋仁宗點頭,「那老丞相以為,朕之前的決定可有不妥?」
呂夷簡一愣,沉吟了一下道:「官家,臣已告老,按說不得再對朝中的事情有所置喙。隻是,夏太尉說得沒錯,大宋律法不可廢。一切總要遵循法度,不然又如何服眾?」
「老丞相說的沒錯。」宋仁宗點頭,但是隨即大聲道,「所以,朕才要實行新政。」
「官家……」呂夷簡一愣,張著嘴,半天都沒說出話來。
「新政既然製定下來,那也是我大宋的法度,緣何不能實行?」
宋仁宗已經站了起來,俯視群臣:
「朕自登基起,仰仗各位臣工的輔佐,才有我大宋如今的國泰民安。而如今朕想實行新政,摒除弊政,不過是稍稍改了些法度,各位為何就處處阻撓,甚至還演出如此鬧劇?
各位,你們到底是為了我大宋,為了黎民百姓,還是為了你們自己的高官厚祿,為了你們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
宋仁宗此話說的無比直白,在場反對新政的大臣們一個個不吱聲了,或者說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了。
「凡是見過天卷的,必然得知,我大宋日後會是怎樣一番慘狀。初起朕也不信,但是這些日子,朕想了又想。若是我朝弊政真如此延宕下去,未來恐我大宋真會是如此慘澹收場。」
「官家!」夏太尉一見不好,咬了咬牙,再次說道,「就算那天卷所言是真,可那也是百年之後將要發生之事。可我朝若是放縱謀逆不管,豈不是頃刻便有覆滅之災。」
「大膽!」就在這時,卻聽宋仁宗厲喝道,「夏竦,您說的覆滅之災,是我大宋的覆滅,還是屍位素餐,陷害忠良者的覆滅。你這是將我大宋國運置於何地?你好大膽!」
夏竦嚇了一跳,從他入朝為官,還未見仁宗在朝堂上發如此大的脾氣,立即跪下道:「官家,我大宋國運昌隆,臣隻是一時氣急,妄言了!」
夏竦及時認錯,讓宋仁宗的臉色稍緩了下,但是隨即,他又看向群臣,冷道:「你等是否也有此想法?」
「臣不敢!」唿啦啦跪下一大片大臣,一起向仁宗請罪。
不過請罪之後,卻有一名跪在最前麵的台官抬頭道:「官家,夏大人隻是一時著急,才會妄言。他也是為我大宋擔心。祖宗律法不可廢,廢之定會朝堂動盪,人心不定,也最危險。
如今叛亂已平,我大宋同西夏也簽訂合約,契丹人也久未犯我大宋,正是我朝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之時。若此時推行新政,豈不又要引起一番動盪。人心思變,並非善事!」
「王大人。身為台官之首,難得見你為人說好話呀。」看著王拱辰,宋仁宗微微一笑,「朕記得你前一段時間還彈劾過夏大人,如今倒是又支持他了。」
王拱辰心中一驚,立即道:「臣隻是就事論事,並不針對任何人。」
「那樣最好!」宋仁宗重重哼了一聲。
「本來,朕不想在朝堂中說這種事,想為你們留些顏麵。但既然諸位臣工話說到此處,連老丞相都出麵了,朕有些話,有些事也不得不在大朝中說了。」
「歐陽相公,將她帶上來。」
隨著仁宗話音剛落,卻見剛才一直未在朝堂中出現的歐陽修,從外麵走了進來,他的身側還跟著一名女子。
看到歐陽修竟然將女子領了來,很多諫官手中的笏板被捏得死死的。
這位歐陽相公,平日在家荒唐也就算了,今日竟然將女子帶到朝堂中,這裏哪是女子能來的地方。
禦史們躍躍欲試想要出來彈劾,而夏竦因為跪在地上,無法看到身後過來的人,隻知道是歐陽修來了。
不過,隨著歐陽修帶著那名女子來到他身邊,他轉頭看去,臉色卻在一剎那變得煞白。
「你……她……」
看到他的樣子,宋仁宗便明白了,哼道:「夏太尉認識此女。」
夏竦臉色鐵青:「臣不認識她。」
「怎麽可能。」歐陽修笑道,「這位姑娘可是從你家後門跑出來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在你家中,你卻不認識她,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