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復7接上 都說宋仁宗一朝,沒有一個官員被抄家滅族,就是仁政,但是,他對每一個人都仁,又何嚐不是對其他人的殘忍?】
【迴復8接上 事實上,如果當時對大宋進行改革,未嚐不是最好的時機,最起碼當時朝政穩定,對外沒有戰爭。他大可以先從內政抓起,一點點的改變。】
【迴復9接上 隻是可惜,新政剛開始,宋仁宗就怕了,就早早向那些反對派們投了降。】
【迴復10接上 而整個宋朝,投降派幾乎是從上至下的。關外一有個什麽風吹草動,就可能逼近京城。而這個時候,主張遷都投降的大臣比比皆是。而且竟然還沒有受到口誅筆伐。】
【迴復11接上 由此可見當時在文人中的風氣。而後來的秦檜,原本也是主張抗金的,但是被金軍俘虜後,很快便被策反,為金人所用。】
【迴復12接上 他為了幫金人,這才返迴南宋,反倒成了一朝宰相。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害死了嶽元帥,破壞了宋朝的抗金大計。丟掉了宋朝的半壁江山,最終被後世之人唾棄!】
就在這時,卻聽宋仁宗突然喚範仲淹道:「希文,你可知朕手上拿著的是什麽?」
範仲淹一愣,看向宋仁宗手中,卻見是一本奏摺。
「官家,這是……」
「這是彈劾你謀反的奏摺!」宋仁宗微笑,「還有你想要廢掉朕的親筆書信!」
什麽!
範仲淹吃了一驚,立即跪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第74章 心太軟9(二合一)
「官家,臣沒有!」範仲淹叩首道,「臣怎會做這種事?」
「朕知道。」宋仁宗頷首。
「多謝官家信任下官。」範仲淹臉色難看,「臣願意出京巡邊,以堵朝堂中的悠悠眾口。」
既然奏摺已經呈給了官家,想必朝堂中已經有人在推動這件事情了。必是要置他於死地的。
若是今日官家不處置他,明日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彈劾他,到時候,連陛下都會受到牽連。隻怕又有一堆禦史要在朝堂上撞柱,逼官家懲處他了。
官家信他,他怎麽能讓這種事情發生。而且,那天卷說……
「變法正是關鍵時刻,希文為何要出京巡邊?」隻是這時,卻見宋仁宗沉了臉,「難道朕還沒放棄,希文就放棄了?」
「可是陛下……」範仲淹一愣,如果按那天卷所說,陛下現在不正是希望他終止變法嗎?
如今大宋和西夏已經議和,歲幣也在送去西夏的路上了。那些起義造反的叛軍,也是該彈壓的彈壓,該招安的招安,該免罪的免罪了。
還有那些朝臣們,之前太後在時,一切以太後之命是從,後來太後雖然薨逝,對官家也多有不敬。
而這次官家推行新政,這些老臣們沒少去官家麵前哭,也算是拿了他們一把。
他這一路走來,邊走邊聽天卷的盤點,心中邊苦笑不已。
其實他以前也想過,但是不敢深想。再加上新政推行前,官家幾次找到他,態度誠懇迫切。這讓他對新政的推行充滿希望,一門心思全撲在新政上,哪還能分心去想其他。
可就在剛剛,天卷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更是想起新政前朝廷內外充滿了內憂外患,一切皆如天卷所說那樣。
果然是君心難測啊!
剛才陛下告訴他自己被彈劾謀反的時候,他就知道那些舊黨們出手了,目的就是要讓他離朝。
而如今,或許也真的到了他該離開的時候。
隻是陛下今日竟然這麽說?
自古以來,謀反一事都是隻可信其有,不會信其無。既然對手這樣出手了,證據一定齊備,也一定讓他反駁不得。
但是,即便如此,陛下還想讓他留在朝中嗎?
「希文可是看了天卷所言,以為朕並不是真心想要推行新政?隻是想要轉移大宋被西夏打敗的視線?」
「臣不敢。」範仲淹連忙道。
「實不相瞞。」宋仁宗將那奏摺扔到了桌子上,「一開始的時候,朕的確隻有五分心思在新政上。」
範仲淹臉色一哂,天卷果然說對了。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朕不知道我大宋的弊端,不想要推行新政。」宋仁宗正色道,「隻不過在尋找時機而已。」
天卷說的對,此法必須要變。他不變,後來人總要變。雖然在天卷口中,他和後人都失敗了。但是如果從他此時開始,他成功了呢?
如果成功了,是不是就能改變日後的歷史走向,不再讓大宋受盡屈辱,不會再出現靖康恥和徽欽二帝的恥辱了?
他的確不忍見邊境百姓受苦,不忍見大臣獲罪,不忍見軍戶無依無著,不忍見勛貴之家逐漸沒落。
但是,如果他知道他的這一切不忍,最終卻導致國破家亡,山河破碎,太宗血脈徹底斷送的話。這些不忍仿佛又不算什麽了。
天卷說得對,他不但要做一個仁君,還要做一個明君。小仁小愛固然可貴,大仁大愛更是難得。
否則的話,等他逝去之後,又如何見太祖太宗皇帝,又如何見父皇?
想到這裏,他對著範仲淹嘆息道:
「希文不知,天卷之言宛若醍醐灌頂。讓朕茅塞頓開。朕不能為了一個「仁」字,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無為而治固然可用,但是卻不能為了無為而無為!」
【迴復8接上 事實上,如果當時對大宋進行改革,未嚐不是最好的時機,最起碼當時朝政穩定,對外沒有戰爭。他大可以先從內政抓起,一點點的改變。】
【迴復9接上 隻是可惜,新政剛開始,宋仁宗就怕了,就早早向那些反對派們投了降。】
【迴復10接上 而整個宋朝,投降派幾乎是從上至下的。關外一有個什麽風吹草動,就可能逼近京城。而這個時候,主張遷都投降的大臣比比皆是。而且竟然還沒有受到口誅筆伐。】
【迴復11接上 由此可見當時在文人中的風氣。而後來的秦檜,原本也是主張抗金的,但是被金軍俘虜後,很快便被策反,為金人所用。】
【迴復12接上 他為了幫金人,這才返迴南宋,反倒成了一朝宰相。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害死了嶽元帥,破壞了宋朝的抗金大計。丟掉了宋朝的半壁江山,最終被後世之人唾棄!】
就在這時,卻聽宋仁宗突然喚範仲淹道:「希文,你可知朕手上拿著的是什麽?」
範仲淹一愣,看向宋仁宗手中,卻見是一本奏摺。
「官家,這是……」
「這是彈劾你謀反的奏摺!」宋仁宗微笑,「還有你想要廢掉朕的親筆書信!」
什麽!
範仲淹吃了一驚,立即跪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第74章 心太軟9(二合一)
「官家,臣沒有!」範仲淹叩首道,「臣怎會做這種事?」
「朕知道。」宋仁宗頷首。
「多謝官家信任下官。」範仲淹臉色難看,「臣願意出京巡邊,以堵朝堂中的悠悠眾口。」
既然奏摺已經呈給了官家,想必朝堂中已經有人在推動這件事情了。必是要置他於死地的。
若是今日官家不處置他,明日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彈劾他,到時候,連陛下都會受到牽連。隻怕又有一堆禦史要在朝堂上撞柱,逼官家懲處他了。
官家信他,他怎麽能讓這種事情發生。而且,那天卷說……
「變法正是關鍵時刻,希文為何要出京巡邊?」隻是這時,卻見宋仁宗沉了臉,「難道朕還沒放棄,希文就放棄了?」
「可是陛下……」範仲淹一愣,如果按那天卷所說,陛下現在不正是希望他終止變法嗎?
如今大宋和西夏已經議和,歲幣也在送去西夏的路上了。那些起義造反的叛軍,也是該彈壓的彈壓,該招安的招安,該免罪的免罪了。
還有那些朝臣們,之前太後在時,一切以太後之命是從,後來太後雖然薨逝,對官家也多有不敬。
而這次官家推行新政,這些老臣們沒少去官家麵前哭,也算是拿了他們一把。
他這一路走來,邊走邊聽天卷的盤點,心中邊苦笑不已。
其實他以前也想過,但是不敢深想。再加上新政推行前,官家幾次找到他,態度誠懇迫切。這讓他對新政的推行充滿希望,一門心思全撲在新政上,哪還能分心去想其他。
可就在剛剛,天卷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更是想起新政前朝廷內外充滿了內憂外患,一切皆如天卷所說那樣。
果然是君心難測啊!
剛才陛下告訴他自己被彈劾謀反的時候,他就知道那些舊黨們出手了,目的就是要讓他離朝。
而如今,或許也真的到了他該離開的時候。
隻是陛下今日竟然這麽說?
自古以來,謀反一事都是隻可信其有,不會信其無。既然對手這樣出手了,證據一定齊備,也一定讓他反駁不得。
但是,即便如此,陛下還想讓他留在朝中嗎?
「希文可是看了天卷所言,以為朕並不是真心想要推行新政?隻是想要轉移大宋被西夏打敗的視線?」
「臣不敢。」範仲淹連忙道。
「實不相瞞。」宋仁宗將那奏摺扔到了桌子上,「一開始的時候,朕的確隻有五分心思在新政上。」
範仲淹臉色一哂,天卷果然說對了。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朕不知道我大宋的弊端,不想要推行新政。」宋仁宗正色道,「隻不過在尋找時機而已。」
天卷說的對,此法必須要變。他不變,後來人總要變。雖然在天卷口中,他和後人都失敗了。但是如果從他此時開始,他成功了呢?
如果成功了,是不是就能改變日後的歷史走向,不再讓大宋受盡屈辱,不會再出現靖康恥和徽欽二帝的恥辱了?
他的確不忍見邊境百姓受苦,不忍見大臣獲罪,不忍見軍戶無依無著,不忍見勛貴之家逐漸沒落。
但是,如果他知道他的這一切不忍,最終卻導致國破家亡,山河破碎,太宗血脈徹底斷送的話。這些不忍仿佛又不算什麽了。
天卷說得對,他不但要做一個仁君,還要做一個明君。小仁小愛固然可貴,大仁大愛更是難得。
否則的話,等他逝去之後,又如何見太祖太宗皇帝,又如何見父皇?
想到這裏,他對著範仲淹嘆息道:
「希文不知,天卷之言宛若醍醐灌頂。讓朕茅塞頓開。朕不能為了一個「仁」字,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無為而治固然可用,但是卻不能為了無為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