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復5接上 元末的海貿的確出現了萎縮,但是政權的萎縮,卻不代表貿易額會出現萎縮。相反,對於像瓷器、絲綢、茶葉這種必需品,貿易額根本不會有太大變化。】
【迴復6接上 如果您手中看到的帳本內容是真實的,那麽也隻能說,這部分收入如果朝廷沒賺到,那麽肯定是被其他人賺走了。】
【迴復7接上 至於這些賺到錢的是什麽人?陛下您若是細細想想,興許會有眉目也不一定!】
對呀,既然以前貿易額這麽高,怎麽會突然就沒了呢?
朱元璋的腦子飛快地轉了起來。
就像是他去買米,東家不賣了,可以買西家的,不過是銀子給了誰的問題。
想到這裏,朱元璋的臉色立即黑了。
他開始迴想,是誰第一個提出來海禁之說,還極力讓自己盡快實行的。
於是很快,一個名字便浮出水麵。
【迴復8接上 不過說到這裏,up主想到了一個問題。宋朝的時候,未實行海禁,結果賺的盆滿缽滿,而且也未聽說有倭寇或者海盜以及走私盛行。】
【迴復9接上 反而是在您的大明。在海禁的基本國策下,非但朝廷賺不到銀子。沿海地區還海盜肆虐,走私盛行。差點就動搖了大明的國本。】
因為海禁才會有走私,才會有倭寇?
猛一聽,朱元璋根本不願承認。
但是細想之下,卻覺得天卷說的的確有理。
大把的銀子,不能用正當渠道賺,自然就要搞歪門邪道了!
【迴復10接上 以至於到了後來,隆慶開關後。雖然每年有三億兩白銀流入大明,可是朝廷相關海貿的稅收,卻仍舊寥寥無幾。仍舊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迴復11接上 也就是說,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禁海政策的長期浸淫,朝廷已經不再是海貿的主力。反而是海商和走私商人、海盜們成了海貿的主力軍。】
【迴復12接上 所以,二百多年的海商以及其身後的勢力,同扔掉海貿二百多年這棵搖錢樹的朝廷進行角力的話。您覺得哪邊會贏呢?所以,這海禁,越早開越對大明朝廷有利呀!】
每年三億兩白銀流入大明,朝廷竟然還入不敷出?
看到這個數字,朱元璋的眼睛都紅了。
此刻,天卷阿婆主的一句話讓他立即茅塞頓開。
是呀,為什麽宋朝能賺錢,元朝前期能賺錢,怎麽到了後期就不賺錢了?
所以,這部分錢都跑到哪裏去了?
朱元璋又看了眼手中的帳本,發現這本元朝的帳冊竟然隻有他們起兵後,短短二三十年的記錄,等著戶部尚書喝道:「朕讓你找帳本,你隻找到了這幾年的?」
「陛下,蒙古人被趕走的時候,放了一把火,帳冊隻剩下這些了。」
戶部尚書是胡惟庸案後剛剛剛提上來的,本來這官就做得戰戰兢兢的,此時看到朱元璋發怒,立即「撲通」一下跪在了地上,生怕皇帝一怒之下把自己給砍了。
不過好在,朱元璋生氣歸生氣,但是理智還在,暫時還沒有發作。
而一旁的太子朱標也勸道:「父皇,張大人剛剛接手戶部,一切還在熟悉中。您讓他再去找找看。帳冊就算燒了,也應該會有副本。興許多給他點時間就能找到了。」
「你給朕現在就去,把蒙古人這些年的帳本全都找出來,一本也不許落,否則,朕就要了你的腦袋!」
「是,是!」戶部尚書如逢大赦,連忙擦著額頭上的汗退下去找帳本去了。
戶部尚書退下後,朱元璋看著天卷怒不可遏:「標兒,老四。這些大臣是不是時常把老子當傻子一樣哄?」
朱標同朱棣對視一眼,這次是朱棣說道:「父皇,他們是把您當神仙一樣供著。卻不知道,您這尊大神卻是眼裏最揉不得砂子。並不是幾句好話就能糊弄的。」
「哼!想哄我?真以為我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嗎?」
天卷說的沒錯,禁海的收入怎麽同不禁海的時候一樣?有天卷這番提醒,他絕不能讓那些大臣們糊弄了去。
而現如今,他也大致想到後來這些海禁的收入去了哪裏了。
之前天卷不就說有人給這些走私的商人打掩護嗎?連胡惟庸都同倭寇勾結在了一起。看來,他這大明朝廷中,蛀蟲還真不少呢!
每年三億兩白花花的銀子!有了這筆錢,他還愁什麽打蒙古人沒錢?還愁什麽擴建水師沒錢?還愁滅不了倭人?
「老四,天卷結束你就啟程。去前朝留下來的船廠轉一遭。」
那個什麽大明寶船,不用等他家老四造反以後了,他現在就造!
還有那個什麽三保太監,他等問過天卷後,就去找來,讓他現在就下西洋!
對了,那些土豆紅薯玉米什麽的也是,他現在就讓他去找,他全都要!
「是,父王!」朱棣立即大聲領命。
雷小萌哪想到自己的一番迴復,激起了明朝父子三人的豪情壯誌,此時她正在翻看第四條留言:
【v@虎頭蛇尾李三郎:安祿山何時給誰當了幹兒子?朕的貴妃是哪個兒子的媳婦?】
天知道唐玄宗是怎麽咬牙切齒說出這番話的。
可反正他就是說了。事到如今,他一定要找到事情真相,一定要把這兩個讓他大唐由盛轉衰的人給揪出來。
關於他這兩個問題,雷小萌最好迴答了,立即迴道:
【迴復6接上 如果您手中看到的帳本內容是真實的,那麽也隻能說,這部分收入如果朝廷沒賺到,那麽肯定是被其他人賺走了。】
【迴復7接上 至於這些賺到錢的是什麽人?陛下您若是細細想想,興許會有眉目也不一定!】
對呀,既然以前貿易額這麽高,怎麽會突然就沒了呢?
朱元璋的腦子飛快地轉了起來。
就像是他去買米,東家不賣了,可以買西家的,不過是銀子給了誰的問題。
想到這裏,朱元璋的臉色立即黑了。
他開始迴想,是誰第一個提出來海禁之說,還極力讓自己盡快實行的。
於是很快,一個名字便浮出水麵。
【迴復8接上 不過說到這裏,up主想到了一個問題。宋朝的時候,未實行海禁,結果賺的盆滿缽滿,而且也未聽說有倭寇或者海盜以及走私盛行。】
【迴復9接上 反而是在您的大明。在海禁的基本國策下,非但朝廷賺不到銀子。沿海地區還海盜肆虐,走私盛行。差點就動搖了大明的國本。】
因為海禁才會有走私,才會有倭寇?
猛一聽,朱元璋根本不願承認。
但是細想之下,卻覺得天卷說的的確有理。
大把的銀子,不能用正當渠道賺,自然就要搞歪門邪道了!
【迴復10接上 以至於到了後來,隆慶開關後。雖然每年有三億兩白銀流入大明,可是朝廷相關海貿的稅收,卻仍舊寥寥無幾。仍舊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迴復11接上 也就是說,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禁海政策的長期浸淫,朝廷已經不再是海貿的主力。反而是海商和走私商人、海盜們成了海貿的主力軍。】
【迴復12接上 所以,二百多年的海商以及其身後的勢力,同扔掉海貿二百多年這棵搖錢樹的朝廷進行角力的話。您覺得哪邊會贏呢?所以,這海禁,越早開越對大明朝廷有利呀!】
每年三億兩白銀流入大明,朝廷竟然還入不敷出?
看到這個數字,朱元璋的眼睛都紅了。
此刻,天卷阿婆主的一句話讓他立即茅塞頓開。
是呀,為什麽宋朝能賺錢,元朝前期能賺錢,怎麽到了後期就不賺錢了?
所以,這部分錢都跑到哪裏去了?
朱元璋又看了眼手中的帳本,發現這本元朝的帳冊竟然隻有他們起兵後,短短二三十年的記錄,等著戶部尚書喝道:「朕讓你找帳本,你隻找到了這幾年的?」
「陛下,蒙古人被趕走的時候,放了一把火,帳冊隻剩下這些了。」
戶部尚書是胡惟庸案後剛剛剛提上來的,本來這官就做得戰戰兢兢的,此時看到朱元璋發怒,立即「撲通」一下跪在了地上,生怕皇帝一怒之下把自己給砍了。
不過好在,朱元璋生氣歸生氣,但是理智還在,暫時還沒有發作。
而一旁的太子朱標也勸道:「父皇,張大人剛剛接手戶部,一切還在熟悉中。您讓他再去找找看。帳冊就算燒了,也應該會有副本。興許多給他點時間就能找到了。」
「你給朕現在就去,把蒙古人這些年的帳本全都找出來,一本也不許落,否則,朕就要了你的腦袋!」
「是,是!」戶部尚書如逢大赦,連忙擦著額頭上的汗退下去找帳本去了。
戶部尚書退下後,朱元璋看著天卷怒不可遏:「標兒,老四。這些大臣是不是時常把老子當傻子一樣哄?」
朱標同朱棣對視一眼,這次是朱棣說道:「父皇,他們是把您當神仙一樣供著。卻不知道,您這尊大神卻是眼裏最揉不得砂子。並不是幾句好話就能糊弄的。」
「哼!想哄我?真以為我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嗎?」
天卷說的沒錯,禁海的收入怎麽同不禁海的時候一樣?有天卷這番提醒,他絕不能讓那些大臣們糊弄了去。
而現如今,他也大致想到後來這些海禁的收入去了哪裏了。
之前天卷不就說有人給這些走私的商人打掩護嗎?連胡惟庸都同倭寇勾結在了一起。看來,他這大明朝廷中,蛀蟲還真不少呢!
每年三億兩白花花的銀子!有了這筆錢,他還愁什麽打蒙古人沒錢?還愁什麽擴建水師沒錢?還愁滅不了倭人?
「老四,天卷結束你就啟程。去前朝留下來的船廠轉一遭。」
那個什麽大明寶船,不用等他家老四造反以後了,他現在就造!
還有那個什麽三保太監,他等問過天卷後,就去找來,讓他現在就下西洋!
對了,那些土豆紅薯玉米什麽的也是,他現在就讓他去找,他全都要!
「是,父王!」朱棣立即大聲領命。
雷小萌哪想到自己的一番迴復,激起了明朝父子三人的豪情壯誌,此時她正在翻看第四條留言:
【v@虎頭蛇尾李三郎:安祿山何時給誰當了幹兒子?朕的貴妃是哪個兒子的媳婦?】
天知道唐玄宗是怎麽咬牙切齒說出這番話的。
可反正他就是說了。事到如今,他一定要找到事情真相,一定要把這兩個讓他大唐由盛轉衰的人給揪出來。
關於他這兩個問題,雷小萌最好迴答了,立即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