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自從蒙古人被大明趕到漠北後,分裂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瓦剌,另一部分就是韃靼。而我們之前說過的大明的朝貢貿易製度,則是這件事情的導火索。】
【之前我們就說過,大明給朝貢隊伍的獎賞十分豐厚,往往一點點土特產,就能換來五六倍的賞賜。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朝貢隊伍中的每個使者,也會按照人頭給與獎勵。】
【這就導致很多小國都會派出人數巨大的朝貢隊伍,藉以賺取獎勵。】
【而這一年,瓦剌竟然派出了誇張的三千人的朝貢隊伍。】
三千人!
朱元璋臉色難看:「老子就說了,不讓這些人來,不讓這些人來。他們是明目張膽來騙老子銀子,薅老子羊毛的。這些不孝子孫,怎麽就不肯聽話。」
一旁的湯和看到朱元璋吹鬍子瞪眼睛的樣子,哈哈大笑:「陛下,兒孫自有兒孫福。你能管他們多少年?」
老友的調侃讓朱元璋狠狠瞪了他一眼,又想到了自己定了二十字的族譜卻隻用了一半的事情,像是下定什麽決心似的:「老湯,我剛剛正要同你說。我給你訓練水師的幫手正是老四。」
「燕王殿下?」湯和吃了一驚,但是想到最近天卷的預言,卻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如果真如天卷所言,燕王的確不宜再呆在京城了,而他的藩地也不好再迴去,畢竟在天卷中他是從那裏發跡的。
目前,的確是把燕王從北方派往南方組建水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沉吟了片刻後,他隻能道:「燕王驍勇,讓他幫助臣組建水軍,的確是莫大的助力。」
「不僅如此。」朱元璋抬了抬下巴,「天卷不是說那個什麽鄭和三保太監下西洋嗎?不就是他……咳咳,他應該很支持這件事。
而且,天卷說那些西洋人從海上打來,還有什麽科技什麽革命什麽的。朕就想了,為何不是我們打過去,為何不是我們的大炮把他們的國門打開?」
說完,朱元璋又瞧了眼侃侃而談的天卷,鼻子哼了下:「朝貢貿易什麽的,朕不稀罕,朕得想個法子讓他們老老實實的給咱們大明送銀子。」
打蒙古人要銀子,打倭人要銀子,組建水軍,以及各種民生開支也都要銀子……
天卷聽了這麽久,朱元璋心中隱隱有了個雛形,卻不知道該如何宣之於口,還得細細思量一番才能成形。
【其實在這之前,瓦剌同大明的關係還算不錯,也是分裂的兩部分中最強大的一個。雖然說這件事做得有點不地道,但是也畢竟是在規則之內。】
【不管怎樣,大明完全可以等這件事情結束後,再重新修改朝貢的規則和迴饋方式,杜絕之後再發生這種事。】
【但是這件事情不知怎的讓王振知道了。於是他自作主張,減少了迴饋的數額,並未按照三千人的人頭給予賞賜。】
【這一下,瓦剌不幹了,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麵子上更是掛不住。於是瓦剌太師也先開始進攻大明,進逼大同,直接威脅了北京的安全。】
【雖然瓦剌來勢洶洶,但是像這種事情,從朱祁鎮在位以來,已經發生了三次,每次都被大明軍隊迅速平定。】
【所以,原本這也不是什麽大事。瓦剌再強,也不可能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大明的對手。再派將軍出征平定就是了。】
【可是,年輕人就是年輕人。那時才二十出頭,剛剛親政,覺得自己翅膀已經足夠硬的朱祁鎮,覺得這是一個讓自己施展拳腳,讓自己立威的好時機。】
【而王振更是已經不滿足於隻在京城耀武揚威,也攛掇朱祁鎮禦駕親征。】
【就這樣,在朝臣們的極力反對下。朱祁鎮帶著幾十個文武大臣,又緊急徵調拚湊了二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征了。】
好熟悉的橋段。
大明諸位皇帝默然無語。
老祖宗朱元璋更是百分百確定。他家的兒孫不管是聰明的還是蠢笨的,全都生有反骨。大臣們越不讓幹的事情越讓幹。果然是一脈相承呀!
朱瞻基看著天幕,臉色黑沉:「拿內侍名錄來,王振是哪個,把他給朕帶來!」
「是。」一旁的內侍急忙應下。
隨即他看向一旁,看向剛剛被抱來的太子朱祁鎮。
看著眼前這個正嘬著手指看向天卷的三歲小兒,朱瞻基隻覺得自己的頭一個有兩個那麽大。
朱厚照——不開心,十分不開心。
不要把朕總跟這個啥……比較好不好。
要是朕,絕對不會帶這麽多老頭子上戰場好不好。
這哪裏是打仗,分明是去夕陽遊好不好。真要是打起來,跑都跑不動。
【其實到了這裏,事態還是可以控製的。】
【麵對一個小小的瓦剌,隻要好好指揮,進退有度。在幾十萬大軍的保護下,就算贏不了,也不至於讓皇帝遇到危險。】
【大概也是這麽想的,明英宗朱祁鎮這一次禦駕親征,就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迴不來。】
洪武朝。
帶著幾十個文武大臣去打仗?
朱元璋臉上露出便秘的神情,一旁的湯和看著他,也不敢出聲。
他們這些老傢夥們都不太明白,打仗帶著這麽多大臣做什麽?
他們真以為打仗是在玩兒嗎?
就算是禦駕親征,也不需要幾十個老臣圍在身邊出主意。這麽多人,真要提意見,到底該聽誰的。又不是趕羊趕鴨子!
【之前我們就說過,大明給朝貢隊伍的獎賞十分豐厚,往往一點點土特產,就能換來五六倍的賞賜。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朝貢隊伍中的每個使者,也會按照人頭給與獎勵。】
【這就導致很多小國都會派出人數巨大的朝貢隊伍,藉以賺取獎勵。】
【而這一年,瓦剌竟然派出了誇張的三千人的朝貢隊伍。】
三千人!
朱元璋臉色難看:「老子就說了,不讓這些人來,不讓這些人來。他們是明目張膽來騙老子銀子,薅老子羊毛的。這些不孝子孫,怎麽就不肯聽話。」
一旁的湯和看到朱元璋吹鬍子瞪眼睛的樣子,哈哈大笑:「陛下,兒孫自有兒孫福。你能管他們多少年?」
老友的調侃讓朱元璋狠狠瞪了他一眼,又想到了自己定了二十字的族譜卻隻用了一半的事情,像是下定什麽決心似的:「老湯,我剛剛正要同你說。我給你訓練水師的幫手正是老四。」
「燕王殿下?」湯和吃了一驚,但是想到最近天卷的預言,卻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如果真如天卷所言,燕王的確不宜再呆在京城了,而他的藩地也不好再迴去,畢竟在天卷中他是從那裏發跡的。
目前,的確是把燕王從北方派往南方組建水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沉吟了片刻後,他隻能道:「燕王驍勇,讓他幫助臣組建水軍,的確是莫大的助力。」
「不僅如此。」朱元璋抬了抬下巴,「天卷不是說那個什麽鄭和三保太監下西洋嗎?不就是他……咳咳,他應該很支持這件事。
而且,天卷說那些西洋人從海上打來,還有什麽科技什麽革命什麽的。朕就想了,為何不是我們打過去,為何不是我們的大炮把他們的國門打開?」
說完,朱元璋又瞧了眼侃侃而談的天卷,鼻子哼了下:「朝貢貿易什麽的,朕不稀罕,朕得想個法子讓他們老老實實的給咱們大明送銀子。」
打蒙古人要銀子,打倭人要銀子,組建水軍,以及各種民生開支也都要銀子……
天卷聽了這麽久,朱元璋心中隱隱有了個雛形,卻不知道該如何宣之於口,還得細細思量一番才能成形。
【其實在這之前,瓦剌同大明的關係還算不錯,也是分裂的兩部分中最強大的一個。雖然說這件事做得有點不地道,但是也畢竟是在規則之內。】
【不管怎樣,大明完全可以等這件事情結束後,再重新修改朝貢的規則和迴饋方式,杜絕之後再發生這種事。】
【但是這件事情不知怎的讓王振知道了。於是他自作主張,減少了迴饋的數額,並未按照三千人的人頭給予賞賜。】
【這一下,瓦剌不幹了,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麵子上更是掛不住。於是瓦剌太師也先開始進攻大明,進逼大同,直接威脅了北京的安全。】
【雖然瓦剌來勢洶洶,但是像這種事情,從朱祁鎮在位以來,已經發生了三次,每次都被大明軍隊迅速平定。】
【所以,原本這也不是什麽大事。瓦剌再強,也不可能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大明的對手。再派將軍出征平定就是了。】
【可是,年輕人就是年輕人。那時才二十出頭,剛剛親政,覺得自己翅膀已經足夠硬的朱祁鎮,覺得這是一個讓自己施展拳腳,讓自己立威的好時機。】
【而王振更是已經不滿足於隻在京城耀武揚威,也攛掇朱祁鎮禦駕親征。】
【就這樣,在朝臣們的極力反對下。朱祁鎮帶著幾十個文武大臣,又緊急徵調拚湊了二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征了。】
好熟悉的橋段。
大明諸位皇帝默然無語。
老祖宗朱元璋更是百分百確定。他家的兒孫不管是聰明的還是蠢笨的,全都生有反骨。大臣們越不讓幹的事情越讓幹。果然是一脈相承呀!
朱瞻基看著天幕,臉色黑沉:「拿內侍名錄來,王振是哪個,把他給朕帶來!」
「是。」一旁的內侍急忙應下。
隨即他看向一旁,看向剛剛被抱來的太子朱祁鎮。
看著眼前這個正嘬著手指看向天卷的三歲小兒,朱瞻基隻覺得自己的頭一個有兩個那麽大。
朱厚照——不開心,十分不開心。
不要把朕總跟這個啥……比較好不好。
要是朕,絕對不會帶這麽多老頭子上戰場好不好。
這哪裏是打仗,分明是去夕陽遊好不好。真要是打起來,跑都跑不動。
【其實到了這裏,事態還是可以控製的。】
【麵對一個小小的瓦剌,隻要好好指揮,進退有度。在幾十萬大軍的保護下,就算贏不了,也不至於讓皇帝遇到危險。】
【大概也是這麽想的,明英宗朱祁鎮這一次禦駕親征,就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迴不來。】
洪武朝。
帶著幾十個文武大臣去打仗?
朱元璋臉上露出便秘的神情,一旁的湯和看著他,也不敢出聲。
他們這些老傢夥們都不太明白,打仗帶著這麽多大臣做什麽?
他們真以為打仗是在玩兒嗎?
就算是禦駕親征,也不需要幾十個老臣圍在身邊出主意。這麽多人,真要提意見,到底該聽誰的。又不是趕羊趕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