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天卷此言,朱元璋的臉色稍緩,眼神又向那張聖旨上掃了眼,冷哼:「竟敢說朕殺不盡天下的貪官汙吏?哼!」
他老朱最恨得就是貪官汙吏,更恨人騙他,這個胡惟庸,真把他當傻子嗎?還說什麽,他是殺不盡天下貪官的。
他老朱就不信了,那些貪官難道連死也不怕?
他就是要殺貪官,有一個殺一個,有一雙殺一雙,一個都不留。
看到他的眼睛微微泛紅,朱棣大概明白父皇想到了什麽,於是連忙提醒道:「父皇,胡惟庸是為了替自己脫罪,說什麽不必理會。」
「嗯。」朱元璋沉沉的應了聲,繼續看向天卷。
【對他的子孫們來說,除了他的兒子朱棣推翻了他孫子的統治外,在他之後的皇帝中,盡管出盡了各種奇葩,可江山還是他們朱家的江山。】
朱棣:……不要再提這個了好不好,他已經盡量在刷低這件事的存在感了好不好。
【雖然大明一朝有眾多的奸臣奸宦,但是隻要皇帝一聲令下,無論是奸臣還是奸宦,隻要皇帝想,都會立即抓起來殺掉。劉瑾如此,嚴嵩如此,魏忠賢更是如此。】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皇帝的權利也在他其後達到了巔峰。】
【這也導致,終大明一朝,因為皇帝的局限性,因為皇帝一直住在深深的紫禁城中,對於民間疾苦,以及社會環境嚴重脫節。】
【確切的講,就是下麵的大臣們想讓皇帝看什麽,他才能看到什麽。】
【也正是這種信息的斷層,打斷了華夏大地同世界的交流,沒能及時吸取西方近現代文明,更不要說同我們本土的科學文明融合了。比如洪武年間定下,終明朝一朝,爭議極大的海禁之策。】
朱元璋:不就是把那些倭人拒之海外嗎?可笑,倭人全都是無信的蠻荒小兒,他們能有什麽文明。這天卷又在胡說八道了。
朱厚照目不轉睛的看向天卷。
西方近現代文明?同本土科學文明融合?
這倒是個新詞。
西方科學技術文明?他之前聽過一次,應該是挺厲害的,不是說那個什麽青黴素就是西方人發現發明的嗎。還能治好肺炎。
朱厚照突然想起,最近有人給他提過,海外有個什麽國好像派了使者來,就是想見他。但他一是要處理劉瑾的事情,最近又泡在翰林院中,就沒再理會。
要不,找機會見見。
不過……
他心中略沉,目前他更想做的還是先把蒙古人打迴去。
【朱厚照登基四個月就開始微服出巡,在位期間,足跡更是踏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同其他皇帝比起來,已經算是很接地氣,很了解民間的皇帝了。】
【所以,觀大明一朝,也就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照三個皇帝比較了解民間疾苦,朱厚照也是最像他這兩個先祖的皇帝,沒有之一。】
【不但如此,朱厚照又機智聰慧,並不會輕易的被大臣們所左右。若不是他這麽中二,這麽紈絝,這麽玩世不恭,這麽早死。很可能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很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朱厚照:……朕就當你是在誇我吧!
【隻可惜,朱厚照沒有更多時間了。我們對他日後的施政也隻能是揣測。但是不說別的,就說朱厚照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對朝政的把握上,可以說是明朝歷代帝王中的翹楚。】
朱厚照:……
【眾人隻知道朱厚照設立了豹房,卻不知道豹房除了娛樂放鬆外,豹房已經被他打造成了一個政治中心。天天都有奏摺送到他這裏來。】
【眾人都說他自封為大將軍荒唐,卻在後來才意識到,他自封為鎮國將軍還建了將軍府的做法,讓他進一步將軍權收歸到自己手中。】
【眾人隻知道,他沒有親生子嗣,卻收了一百多個幹兒子養在豹房裏,但是又知道有多少供他驅策的親信幹將出自其中。】
【先是解決朝中的內憂,然後又開始抵禦北方的蒙古,在位期間還平定了兩次叛亂。待這些危機都解除了,大家覺得,以他的性子,應該會做什麽呢?】
【曾經有一句話可以形容貫穿大明朝一朝的危機,就是南倭北虜。】
【而朱厚照平定了蒙古之亂,讓北虜安定了,那麽接下來他該做什麽,又想做什麽呢?】
【恐怕隻有南倭之患了。】
【在朱厚照快要離世之前,剛剛同西洋的使者有了接觸,而在此之前,大明在海禁一事的監管上已經越來越鬆弛了。】
朱厚照:看來朕還真的見過那使者呀,就是這時間有點微妙。
洪武朝。
南倭北虜?
十帝之後,我大明竟然還是如此艱難。
十帝之後,不但北方的蒙古沒有被剿滅,還有餘力反攻北上?
十帝之後,南倭之患竟然日益猖獗了?那些倭人果然可惡。
朱元璋沉下臉:「老四,你以為如何?」
朱棣沉吟片刻:「父皇,如今我大明最大的隱患仍舊是北方的蒙古人。倭人雖然可惡,但是遠在海上,若論輕重緩急,還是先剿滅蒙古最為重要。」
「朕也是這麽想的。」朱元璋輕哼一聲,「想當初那張士誠和方國珍若不是得了這些倭人外邦的資助,早就被老子剿滅了。」
「對了,他們還殺了一個萊州府的同知,好像姓趙對吧。那可是我大明派出的使者。簡直可惡至極。」
他老朱最恨得就是貪官汙吏,更恨人騙他,這個胡惟庸,真把他當傻子嗎?還說什麽,他是殺不盡天下貪官的。
他老朱就不信了,那些貪官難道連死也不怕?
他就是要殺貪官,有一個殺一個,有一雙殺一雙,一個都不留。
看到他的眼睛微微泛紅,朱棣大概明白父皇想到了什麽,於是連忙提醒道:「父皇,胡惟庸是為了替自己脫罪,說什麽不必理會。」
「嗯。」朱元璋沉沉的應了聲,繼續看向天卷。
【對他的子孫們來說,除了他的兒子朱棣推翻了他孫子的統治外,在他之後的皇帝中,盡管出盡了各種奇葩,可江山還是他們朱家的江山。】
朱棣:……不要再提這個了好不好,他已經盡量在刷低這件事的存在感了好不好。
【雖然大明一朝有眾多的奸臣奸宦,但是隻要皇帝一聲令下,無論是奸臣還是奸宦,隻要皇帝想,都會立即抓起來殺掉。劉瑾如此,嚴嵩如此,魏忠賢更是如此。】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皇帝的權利也在他其後達到了巔峰。】
【這也導致,終大明一朝,因為皇帝的局限性,因為皇帝一直住在深深的紫禁城中,對於民間疾苦,以及社會環境嚴重脫節。】
【確切的講,就是下麵的大臣們想讓皇帝看什麽,他才能看到什麽。】
【也正是這種信息的斷層,打斷了華夏大地同世界的交流,沒能及時吸取西方近現代文明,更不要說同我們本土的科學文明融合了。比如洪武年間定下,終明朝一朝,爭議極大的海禁之策。】
朱元璋:不就是把那些倭人拒之海外嗎?可笑,倭人全都是無信的蠻荒小兒,他們能有什麽文明。這天卷又在胡說八道了。
朱厚照目不轉睛的看向天卷。
西方近現代文明?同本土科學文明融合?
這倒是個新詞。
西方科學技術文明?他之前聽過一次,應該是挺厲害的,不是說那個什麽青黴素就是西方人發現發明的嗎。還能治好肺炎。
朱厚照突然想起,最近有人給他提過,海外有個什麽國好像派了使者來,就是想見他。但他一是要處理劉瑾的事情,最近又泡在翰林院中,就沒再理會。
要不,找機會見見。
不過……
他心中略沉,目前他更想做的還是先把蒙古人打迴去。
【朱厚照登基四個月就開始微服出巡,在位期間,足跡更是踏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同其他皇帝比起來,已經算是很接地氣,很了解民間的皇帝了。】
【所以,觀大明一朝,也就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照三個皇帝比較了解民間疾苦,朱厚照也是最像他這兩個先祖的皇帝,沒有之一。】
【不但如此,朱厚照又機智聰慧,並不會輕易的被大臣們所左右。若不是他這麽中二,這麽紈絝,這麽玩世不恭,這麽早死。很可能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很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朱厚照:……朕就當你是在誇我吧!
【隻可惜,朱厚照沒有更多時間了。我們對他日後的施政也隻能是揣測。但是不說別的,就說朱厚照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對朝政的把握上,可以說是明朝歷代帝王中的翹楚。】
朱厚照:……
【眾人隻知道朱厚照設立了豹房,卻不知道豹房除了娛樂放鬆外,豹房已經被他打造成了一個政治中心。天天都有奏摺送到他這裏來。】
【眾人都說他自封為大將軍荒唐,卻在後來才意識到,他自封為鎮國將軍還建了將軍府的做法,讓他進一步將軍權收歸到自己手中。】
【眾人隻知道,他沒有親生子嗣,卻收了一百多個幹兒子養在豹房裏,但是又知道有多少供他驅策的親信幹將出自其中。】
【先是解決朝中的內憂,然後又開始抵禦北方的蒙古,在位期間還平定了兩次叛亂。待這些危機都解除了,大家覺得,以他的性子,應該會做什麽呢?】
【曾經有一句話可以形容貫穿大明朝一朝的危機,就是南倭北虜。】
【而朱厚照平定了蒙古之亂,讓北虜安定了,那麽接下來他該做什麽,又想做什麽呢?】
【恐怕隻有南倭之患了。】
【在朱厚照快要離世之前,剛剛同西洋的使者有了接觸,而在此之前,大明在海禁一事的監管上已經越來越鬆弛了。】
朱厚照:看來朕還真的見過那使者呀,就是這時間有點微妙。
洪武朝。
南倭北虜?
十帝之後,我大明竟然還是如此艱難。
十帝之後,不但北方的蒙古沒有被剿滅,還有餘力反攻北上?
十帝之後,南倭之患竟然日益猖獗了?那些倭人果然可惡。
朱元璋沉下臉:「老四,你以為如何?」
朱棣沉吟片刻:「父皇,如今我大明最大的隱患仍舊是北方的蒙古人。倭人雖然可惡,但是遠在海上,若論輕重緩急,還是先剿滅蒙古最為重要。」
「朕也是這麽想的。」朱元璋輕哼一聲,「想當初那張士誠和方國珍若不是得了這些倭人外邦的資助,早就被老子剿滅了。」
「對了,他們還殺了一個萊州府的同知,好像姓趙對吧。那可是我大明派出的使者。簡直可惡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