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了,他聽到的內容,宮外早早就開始關注天卷的呂不韋也一樣聽到了,他臉色一變,吩咐道:「速速收拾行裝,告訴夫人公子,大家隨時準備離開。」
從上次被嬴異人警告後他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如今也就是再清點一遍的事。
剛剛吩咐下去,卻見親信慌慌忙忙來報,太傅大人,咱們太傅府被一支兵馬包圍了。
呂不韋臉色一沉,卻也並沒有想像中的慌張,而是吩咐道:「讓夫人公子們去後院等我。」
由於趙國的前車之鑑,他早就讓舍人們幫忙在後院挖了一條密道,以備不時之需。
密道去年才挖好,正通城外,卻沒想到這麽快就派上了用場。
他看向天卷,心中卻無限唏噓。什麽奇貨可居,可惜他滿腔的謀略,卻不想因為這天卷,終將成為竹籃打水,最終賠了個血本無歸。
正當他憤憤不平地瞪著天卷時,卻不想雷小萌的話風突然一轉。
【當然了,呂不韋此人,的確是個相才,也為大秦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這樣說,如果大秦沒有呂不韋,隻怕想要東出一統六國,至少還要推遲十幾甚至幾十年。】
呂不韋:……
嬴柱:……
【我們可以看看他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這裏麵講述的故事每一個都充滿深意,直到兩千多年後的現在,我們也受益匪淺。】
【這說明此人看人待物的三觀最起碼是比較正確的,他也更比嫪毐更清醒,知道自己權利再大也無法取代秦王。】
【可人無完人,呂不韋再厲害,還是無法逃脫權利的誘惑。】
【其實,如果沒有這件事,他還是會把手中的權利還給秦王政的。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他大概隻想著晚一點、再晚一點,再等等,這才會導致他在攝政後期,大秦朝堂上的混亂。】
【但總體上,他在位期間,還是讓大秦越來越強盛。】
【瑕不掩瑜,正是如此。】
【為什麽會這麽說呢?】
【嫪毐的叛亂被平定後,雖然呂不韋辭去了丞相之位,還被關了起來。但是很快,秦王政就將他釋放了。讓他迴自己的屬地洛陽,在那裏頤養天年。】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他的才能聞名於世,很快趙國的公子趙佾便想邀請他去趙國為相,幫助趙國抗秦。】
【呂不韋當然拒絕了他,甚至連他的麵都沒見。】
【可這件事還是傳到了秦王政的耳中,他當然很生氣,立即下詔叱責呂不韋,並讓呂不韋去蜀地定居。】
【呂不韋當然知道這是秦王政想讓他遠離是非,躲開趙國的招納。但是這個時候,趙佾卻在被呂不韋拒絕後,聯合了其它四個國家,向呂不韋一起發出了聘書。】
【呂不韋當然仍舊拒絕了,但是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卻比之前嚴重多了。】
【首先,呂不韋雖然不做丞相了,但是呂不韋還有很多舍人要養活,這些人中可不都是泛泛之輩,他們不可能像呂不韋一樣安之若素,老老實實跟這去蜀地吃苦,很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
【甚至有人還攛掇呂不韋的公子,讓他去勸說呂不韋離開秦國,去他國繼續做丞相。】
【當然了,呂不韋自然是嚴詞拒絕,還狠狠懲罰了兒子。但是這件事情仍舊像之前一樣,傳到了王宮中,秦王政的耳朵中。】
【然後,接替呂不韋丞相之位的李斯,便登門拜訪,之後,呂不韋便自殺了。】
【於是,多少年後,這又成了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的罪名之一。說是他讓李斯賜下毒酒,殺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史書上是怎麽說的呢?】
【《史記》: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讓我們先到退迴呂不韋剛剛被罷相的時候,那個時候,秦王用了雷霆手段處置了嫪毐,眾人都以為呂不韋也會被立即處刑。】
【但事實是,在十三個月後,秦王政才下了對呂不韋的處置,竟然隻是讓他罷相歸家,迴到屬地洛陽。正如資料所說「封君河南,食十萬戶」,說是秦王「不忍處刑」。】
【相對嫪毐,這個懲罰已經是非常輕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四國請封相的事,隻怕呂不韋還會活很長時間,搞不好能壽終正寢也不一定。】
【但是,事情就是這麽發生了,還是一件接著一件。與其說這相位是對他的尊崇,倒不如說這是對他的催命符。正是所謂的捧殺!】
【別說古代帝王,哪怕是現代的大企業,在掌握核心機密的員工離開時,都是要遵守競業協議,不能隨隨便便入職對手競爭公司的。否則的話,就會被原東家告死,甚至還要吃官司。又何況是劍拔弩張的戰國時代!這乃是犯了帝王的大忌。】
【但這個時候,秦王還是沒說殺他,也隻是把他貶到了蜀地。】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叱責貶黜後,呂不韋不得不對自己以後的日子擔心起來。】
【他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秦王對他的忍耐會耗盡,到時候不要說他自己,怕是他的舍人和全族都無法保全。】
從上次被嬴異人警告後他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如今也就是再清點一遍的事。
剛剛吩咐下去,卻見親信慌慌忙忙來報,太傅大人,咱們太傅府被一支兵馬包圍了。
呂不韋臉色一沉,卻也並沒有想像中的慌張,而是吩咐道:「讓夫人公子們去後院等我。」
由於趙國的前車之鑑,他早就讓舍人們幫忙在後院挖了一條密道,以備不時之需。
密道去年才挖好,正通城外,卻沒想到這麽快就派上了用場。
他看向天卷,心中卻無限唏噓。什麽奇貨可居,可惜他滿腔的謀略,卻不想因為這天卷,終將成為竹籃打水,最終賠了個血本無歸。
正當他憤憤不平地瞪著天卷時,卻不想雷小萌的話風突然一轉。
【當然了,呂不韋此人,的確是個相才,也為大秦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這樣說,如果大秦沒有呂不韋,隻怕想要東出一統六國,至少還要推遲十幾甚至幾十年。】
呂不韋:……
嬴柱:……
【我們可以看看他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這裏麵講述的故事每一個都充滿深意,直到兩千多年後的現在,我們也受益匪淺。】
【這說明此人看人待物的三觀最起碼是比較正確的,他也更比嫪毐更清醒,知道自己權利再大也無法取代秦王。】
【可人無完人,呂不韋再厲害,還是無法逃脫權利的誘惑。】
【其實,如果沒有這件事,他還是會把手中的權利還給秦王政的。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他大概隻想著晚一點、再晚一點,再等等,這才會導致他在攝政後期,大秦朝堂上的混亂。】
【但總體上,他在位期間,還是讓大秦越來越強盛。】
【瑕不掩瑜,正是如此。】
【為什麽會這麽說呢?】
【嫪毐的叛亂被平定後,雖然呂不韋辭去了丞相之位,還被關了起來。但是很快,秦王政就將他釋放了。讓他迴自己的屬地洛陽,在那裏頤養天年。】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他的才能聞名於世,很快趙國的公子趙佾便想邀請他去趙國為相,幫助趙國抗秦。】
【呂不韋當然拒絕了他,甚至連他的麵都沒見。】
【可這件事還是傳到了秦王政的耳中,他當然很生氣,立即下詔叱責呂不韋,並讓呂不韋去蜀地定居。】
【呂不韋當然知道這是秦王政想讓他遠離是非,躲開趙國的招納。但是這個時候,趙佾卻在被呂不韋拒絕後,聯合了其它四個國家,向呂不韋一起發出了聘書。】
【呂不韋當然仍舊拒絕了,但是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卻比之前嚴重多了。】
【首先,呂不韋雖然不做丞相了,但是呂不韋還有很多舍人要養活,這些人中可不都是泛泛之輩,他們不可能像呂不韋一樣安之若素,老老實實跟這去蜀地吃苦,很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
【甚至有人還攛掇呂不韋的公子,讓他去勸說呂不韋離開秦國,去他國繼續做丞相。】
【當然了,呂不韋自然是嚴詞拒絕,還狠狠懲罰了兒子。但是這件事情仍舊像之前一樣,傳到了王宮中,秦王政的耳朵中。】
【然後,接替呂不韋丞相之位的李斯,便登門拜訪,之後,呂不韋便自殺了。】
【於是,多少年後,這又成了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的罪名之一。說是他讓李斯賜下毒酒,殺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史書上是怎麽說的呢?】
【《史記》: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讓我們先到退迴呂不韋剛剛被罷相的時候,那個時候,秦王用了雷霆手段處置了嫪毐,眾人都以為呂不韋也會被立即處刑。】
【但事實是,在十三個月後,秦王政才下了對呂不韋的處置,竟然隻是讓他罷相歸家,迴到屬地洛陽。正如資料所說「封君河南,食十萬戶」,說是秦王「不忍處刑」。】
【相對嫪毐,這個懲罰已經是非常輕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四國請封相的事,隻怕呂不韋還會活很長時間,搞不好能壽終正寢也不一定。】
【但是,事情就是這麽發生了,還是一件接著一件。與其說這相位是對他的尊崇,倒不如說這是對他的催命符。正是所謂的捧殺!】
【別說古代帝王,哪怕是現代的大企業,在掌握核心機密的員工離開時,都是要遵守競業協議,不能隨隨便便入職對手競爭公司的。否則的話,就會被原東家告死,甚至還要吃官司。又何況是劍拔弩張的戰國時代!這乃是犯了帝王的大忌。】
【但這個時候,秦王還是沒說殺他,也隻是把他貶到了蜀地。】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叱責貶黜後,呂不韋不得不對自己以後的日子擔心起來。】
【他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秦王對他的忍耐會耗盡,到時候不要說他自己,怕是他的舍人和全族都無法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