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在門下駐足,小童往前跑了幾步,敲了敲門。
大門打開,門裏的小廝像是故意等著他們,一句話沒問,就帶著他們往前廳走去。
來到廚房門口,小廝停了下來:「我家老爺就在裏麵。」
小童跟著走了,楊瀾和紀鑫站在門口麵麵相覷。
很快,楊瀾試探性敲了敲門,報了自己的名字,紀鑫緊隨其後。
「進來。」響應他們的是一個精神氣十足的老年聲音。
推開門,兩人走進去,便看到了坐在書桌前麵寫著字的院長。
兩人規規矩矩行了學生禮,靜候在一邊,等著院長說話。
「看見那邊的書案了嗎?有張試卷,去做一做。」院長手裏寫字的動作未停,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紀鑫頓時不淡定了,院長叫他們來,就為了親自考評他們?
楊瀾拉住他,輕輕搖了搖頭。
兩人在書案邊坐下,看到試卷上的題目,都有些愣住了。
白紙上空空蕩蕩的,隻寫了一行字:「今有獸,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問:禽、獸各幾何?「
紀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什麽試卷?
楊瀾屈指輕輕敲了敲桌麵,隨後抬頭往院長的方向看了一眼。
院長還是安靜寫著字,好像並不在意他們一樣。
略一思考,楊瀾便拿起筆,開始列式計算。
這是一道典型的雞兔同籠的問題,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輕鬆就能解決,但是放在古代,還要用附上大段文字描述,寫完的時候,他的手腕都有些酸了。
等他再次抬起頭的時候,院長不知何時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坐在寬大的紅木椅子上,定定看著他桌上的紙。
楊瀾微怔,因為他看到了院長坐著的並不是普通的椅子,而是一輛輪椅。
第67章
傳聞中青山書院院長乃太子少師, 學富五車,風光一時,隻是不知後來遭遇了何種變故, 滿身榮華不再, 獨自來到這偏僻小城,建立了一所書院。
從他五年前建立這家書院,到現在一直都深居簡出, 甚少有人見到他的身影,原來是因為……不良於行?
楊瀾心中百轉千迴,眼睛卻沒有過多放在輪椅上, 隻輕飄飄看了一眼便迅速移開了目光。
梁其明的眼睛緊緊盯著楊瀾桌上的捲紙,片刻後目光上移,對上了一張意外年輕的臉。
「你以前學過算學?「
楊瀾站起來, 對他拱手:「學生不才,並未。」
梁其明沒再說什麽,彎腰將紙張拿在了手中,接著用手轉動車輪,來到了另一張桌案前。
紀鑫的捲紙很幹淨, 空蕩蕩的頁麵上隻寫著兩個數字,答案是正確的。
「我數出來的。「他略羞愧的撓了撓頭。
梁其明將捲紙反過來,果然看到背麵密密麻麻的簡筆畫。
將兩張紙迭在一起, 他推著輪椅再次去到書桌旁。
背著他們,用蒼老但依然有力的聲音問道:「你們認為,算學可有用?」
楊瀾沒有直接迴答, 暗暗思索著院長這話背後的意義。
本朝極其看重文墨, 多得是出口成章、下筆為詩的文人墨客。科舉考試中除了書法,亦是寫文章和作詩占到大頭。
這年頭, 算學並不是主流,隻有地位最低層的工匠商販才會專門修習。
可如今,青山書院的院長將他二人帶到住處,就為了讓他們答一道算術題?
紀鑫向來心細,見楊瀾不說話,也垂著頭不做言語。
見狀梁其明轉過身,不禁笑出聲:「今天叫你們過來是我個人的安排,和書院無關,我保證,不管你們在這裏說了什麽做了什麽都不會影響在書院的學習。」
楊瀾心裏一動。
迎上樑其明溫和的眼神,他拱了拱手,說道:「學生見識淺薄,眼界狹窄,隻知道會寫作會寫書才能稱之為文人,可是每每觀察身邊之事,又覺得算學也是不應落下的功課。」
梁其明本就對他感興趣,聽他這麽說,追問道:「怎麽說?」
「旁的學生沒機會見識,隻能從自身經歷談起。學生家住柳葉村,昨日歸家時,才知道村裏遭遇了泥石流,河堤塌陷,農田道路都被沖毀。官府差人看過之後卻隻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治標不治本。站在坍塌的山路上的時候,我就想著要是有能力強的工匠因地製宜,重修擋災工程,以後是不是就不會遭遇這種事了。」
楊瀾這話並不是胡編的,古代沒有天災預報係統,災後援建也不及時,一場旱澇災害就可能使一個村莊覆滅,究其根本,除了生產力水平不夠高,很大程度上在於國家並不重視這方麵人才的培養。
隨著他的話,梁其明的表情逐漸變得嚴肅,像是受到了某種震撼,沒想到這番話會從一個第一年來書院的學生口中聽到。
楊瀾話畢又一拱手:「學生口無遮攔,若是說錯了什麽,還請院長海涵。「
「你說的很好。」梁其明迴過神,看著他的目光欣慰。
紀鑫一句話沒說,跟著楊瀾走出書房,整個人都是懵的,他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梁其明也沒給他機會。
聽楊瀾說完,梁其明便把他們打發了出來,什麽都沒說。
「楊瀾哥,你說院長此番何意?「
楊瀾迴頭看了一眼,廚房的門緊閉,看不出裏麵的人在幹什麽,他抿抿唇:「或許,是給我們暗示。」
大門打開,門裏的小廝像是故意等著他們,一句話沒問,就帶著他們往前廳走去。
來到廚房門口,小廝停了下來:「我家老爺就在裏麵。」
小童跟著走了,楊瀾和紀鑫站在門口麵麵相覷。
很快,楊瀾試探性敲了敲門,報了自己的名字,紀鑫緊隨其後。
「進來。」響應他們的是一個精神氣十足的老年聲音。
推開門,兩人走進去,便看到了坐在書桌前麵寫著字的院長。
兩人規規矩矩行了學生禮,靜候在一邊,等著院長說話。
「看見那邊的書案了嗎?有張試卷,去做一做。」院長手裏寫字的動作未停,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紀鑫頓時不淡定了,院長叫他們來,就為了親自考評他們?
楊瀾拉住他,輕輕搖了搖頭。
兩人在書案邊坐下,看到試卷上的題目,都有些愣住了。
白紙上空空蕩蕩的,隻寫了一行字:「今有獸,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問:禽、獸各幾何?「
紀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什麽試卷?
楊瀾屈指輕輕敲了敲桌麵,隨後抬頭往院長的方向看了一眼。
院長還是安靜寫著字,好像並不在意他們一樣。
略一思考,楊瀾便拿起筆,開始列式計算。
這是一道典型的雞兔同籠的問題,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輕鬆就能解決,但是放在古代,還要用附上大段文字描述,寫完的時候,他的手腕都有些酸了。
等他再次抬起頭的時候,院長不知何時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坐在寬大的紅木椅子上,定定看著他桌上的紙。
楊瀾微怔,因為他看到了院長坐著的並不是普通的椅子,而是一輛輪椅。
第67章
傳聞中青山書院院長乃太子少師, 學富五車,風光一時,隻是不知後來遭遇了何種變故, 滿身榮華不再, 獨自來到這偏僻小城,建立了一所書院。
從他五年前建立這家書院,到現在一直都深居簡出, 甚少有人見到他的身影,原來是因為……不良於行?
楊瀾心中百轉千迴,眼睛卻沒有過多放在輪椅上, 隻輕飄飄看了一眼便迅速移開了目光。
梁其明的眼睛緊緊盯著楊瀾桌上的捲紙,片刻後目光上移,對上了一張意外年輕的臉。
「你以前學過算學?「
楊瀾站起來, 對他拱手:「學生不才,並未。」
梁其明沒再說什麽,彎腰將紙張拿在了手中,接著用手轉動車輪,來到了另一張桌案前。
紀鑫的捲紙很幹淨, 空蕩蕩的頁麵上隻寫著兩個數字,答案是正確的。
「我數出來的。「他略羞愧的撓了撓頭。
梁其明將捲紙反過來,果然看到背麵密密麻麻的簡筆畫。
將兩張紙迭在一起, 他推著輪椅再次去到書桌旁。
背著他們,用蒼老但依然有力的聲音問道:「你們認為,算學可有用?」
楊瀾沒有直接迴答, 暗暗思索著院長這話背後的意義。
本朝極其看重文墨, 多得是出口成章、下筆為詩的文人墨客。科舉考試中除了書法,亦是寫文章和作詩占到大頭。
這年頭, 算學並不是主流,隻有地位最低層的工匠商販才會專門修習。
可如今,青山書院的院長將他二人帶到住處,就為了讓他們答一道算術題?
紀鑫向來心細,見楊瀾不說話,也垂著頭不做言語。
見狀梁其明轉過身,不禁笑出聲:「今天叫你們過來是我個人的安排,和書院無關,我保證,不管你們在這裏說了什麽做了什麽都不會影響在書院的學習。」
楊瀾心裏一動。
迎上樑其明溫和的眼神,他拱了拱手,說道:「學生見識淺薄,眼界狹窄,隻知道會寫作會寫書才能稱之為文人,可是每每觀察身邊之事,又覺得算學也是不應落下的功課。」
梁其明本就對他感興趣,聽他這麽說,追問道:「怎麽說?」
「旁的學生沒機會見識,隻能從自身經歷談起。學生家住柳葉村,昨日歸家時,才知道村裏遭遇了泥石流,河堤塌陷,農田道路都被沖毀。官府差人看過之後卻隻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治標不治本。站在坍塌的山路上的時候,我就想著要是有能力強的工匠因地製宜,重修擋災工程,以後是不是就不會遭遇這種事了。」
楊瀾這話並不是胡編的,古代沒有天災預報係統,災後援建也不及時,一場旱澇災害就可能使一個村莊覆滅,究其根本,除了生產力水平不夠高,很大程度上在於國家並不重視這方麵人才的培養。
隨著他的話,梁其明的表情逐漸變得嚴肅,像是受到了某種震撼,沒想到這番話會從一個第一年來書院的學生口中聽到。
楊瀾話畢又一拱手:「學生口無遮攔,若是說錯了什麽,還請院長海涵。「
「你說的很好。」梁其明迴過神,看著他的目光欣慰。
紀鑫一句話沒說,跟著楊瀾走出書房,整個人都是懵的,他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梁其明也沒給他機會。
聽楊瀾說完,梁其明便把他們打發了出來,什麽都沒說。
「楊瀾哥,你說院長此番何意?「
楊瀾迴頭看了一眼,廚房的門緊閉,看不出裏麵的人在幹什麽,他抿抿唇:「或許,是給我們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