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紅樓同人] 紅樓之賈琰的成長日記 作者:邱上嶺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侍女毫不猶豫地拒絕:「為了夫人的安全,夫人這段時間還是呆在王府吧。」
林黛玉看了看院門外守護著的侍衛,心裏明白了幾分,她閉上眼睛,道:「我累了。」
侍女沒有為難她,一定要她迴信,隻欠了欠身,說了句「好好休息」就退下了。
林黛玉被軟禁在了王府,除了不讓出門,其他的吃穿用度皆緊著好的來,也可以隨時請王府常駐的太醫看診。這種做法,既是對她的一種保護,也是對賈琰的一種要挾。
*******
涼風吹古木,野火燒殘營。寥落千餘裏,山空水復清。
山內山外儼然兩個世界,山外的王孫子弟曲觴流水,吟風雅,夜夜笙歌,對風流。山內的征夫深林搗斧,熬血汗,白骨茫茫,歷生死。
賈琰手裏拿著兩封信,恍惚間也覺得自己在兩個世界。
一封信是郝老二寫來的,主要說了榮寧二府被抄、全府下獄之事。另一封信是岐英王府送來的,主要說了黛玉有孕一事。
每封信都重如千金,讓他踹不過氣。得知自己要當父親的喜悅,也在背負著上千條人命的重負下變得微茫而苦澀。
他的耳旁再一次響起岐英王給他下的命令。
「經查明,礦山西麵處確實藏有一萬大軍,暫命你以護參將一職,率眾將士與其對敵。」
在冬榮發現了西山有私軍後,賈琰就將這一情報報給了岐英王,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平安州並非軍事要塞,留一萬大軍在這裏有什麽用。
後來他又發現崔驍往滁州運銀根本就是個幌子,銀子其實還留在平安州,用來養這一萬私兵。
平安州不是軍事要塞,然而賈琰卻猛然想到,從平安州到京城,如果走水路,隻需要一晚上的時間!
想到了這一點,那麽周曠和太子想做的就很明了,恐怕不是造反,而是逼宮。
一萬私軍又跑不了,岐英王若將這一情況上報天子,足以扳倒太子一派,然而他卻下了讓賈琰率兵對敵的命令。
賈琰是文官,對軍事不能說一竅不通,但絕不精通。而且說是領兵,卻沒有給他派半個兵,岐英王讓他帶的「兵」指的就是礦山上這一千多名的征夫!
讓他帶著這一千多征夫去對抗一萬私軍,不若說就是打著讓他把這一千多名征夫送去死的主意。
為什麽?
這個命令下得荒唐又可笑!可笑得讓人從骨子發冷。
岐英王一開始說讓賈琰潛入礦山隻是為了掌握周曠跟太子勾結的證據,現在證據有了,明明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他卻下了這麽一道命令。
這是要拿這一千多條人命激起民怨,好為他接下來的打算做鋪墊,比如「民怨沸騰,王爺不得已之下繼承皇位」諸如此類。
賈琰第一次真切得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棋子。
權勢為棋局,人人爭當下棋者,在他們眼裏,棋子沒有生命,隻是用來殺伐鞭撻的工具。
枉他自覺聰慧,不過是自視甚高。
寒窗苦讀考科舉,輾轉賭命搏前程。搏到最後,不過就是成為了權勢者手裏的「劊子手」。
第113章 食民之血肉白骨
夜色漸深。
夜晚的礦山也比白日安靜許多,礦井井口中露出微黃的燈光,從遠處看,星星點點連成一片,竟讓人感到幾分安寧祥和之意。
黑夜能掩埋掉許多東西,比如恐懼,比如罪惡,比如死亡,所以很多人在該睡的時候不願睡去,仿佛這樣就不用麵對不知何從的明天。
賈琰站在一片樹影下,不言不語,靜立不動,幾乎與暗夜融為一體。如果不是王逢吉不小心撞到了他,也許他會在這裏站一整夜。
「哎呀嚇我一跳,原來是你啊,大人,」王逢吉摸摸胸口,將一個糟糠糰子放在田老漢墳頭前,迴過頭笑嘻嘻地問,「大人又來看田老伯啊?」
王逢吉跟了他幾天,越發不怕他,沒等他答話,就自顧自地道:「能得大人幾次看望,田老伯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也是高興的,大人不必因他的死感到內疚,」說到最後,故作一副看透世事的語氣,嘆道,「生死皆有命,半點不由人啊!」
王逢吉嘰嘰喳喳半天,見賈琰還是沒理他,便道:「已是初冬,大人站在這會生病的,我們一起迴去吧。」
賈琰不動,就跟沒聽到似的,王逢吉大著膽子去拉他的手,連拉帶拽地把他拽了迴來。誰料還沒走入屋內,賈琰腳步一轉,轉身又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因為在規定期限內冶煉出了二百萬白銀,上麵的人得以交差,下麵的征夫們在日夜拚命趕工後,終於也能坐下來踹幾口氣。
這幾天勞動量不大,晚上不用幹活,賈琰本以為征夫們肯定會抓緊時間休息,沒想到才走到他們住的地方的門口,就聽到裏麵喧鬧地很,還夾雜著幾聲笑聲。
門口看守的兩個官差見到賈琰,趕忙沖裏麵大喊了幾聲讓他們安靜,賈琰擺了擺手,示意不用管,自己踱步進來。
征夫們三三兩兩的聚坐在一起,很是熱鬧,年紀長些的吹噓自己是村裏的莊稼把式,自家的一畝地的收成比旁人三畝地的還多,年輕些的則吹噓自己的力氣最大,有幾個還在比較掰手腕,一堆人圍在旁邊叫好。
見到這幅場景,賈琰蕭索的神情消去幾分,他走到幾個少年身邊,問:「你們手裏拿的是什麽?」
林黛玉看了看院門外守護著的侍衛,心裏明白了幾分,她閉上眼睛,道:「我累了。」
侍女沒有為難她,一定要她迴信,隻欠了欠身,說了句「好好休息」就退下了。
林黛玉被軟禁在了王府,除了不讓出門,其他的吃穿用度皆緊著好的來,也可以隨時請王府常駐的太醫看診。這種做法,既是對她的一種保護,也是對賈琰的一種要挾。
*******
涼風吹古木,野火燒殘營。寥落千餘裏,山空水復清。
山內山外儼然兩個世界,山外的王孫子弟曲觴流水,吟風雅,夜夜笙歌,對風流。山內的征夫深林搗斧,熬血汗,白骨茫茫,歷生死。
賈琰手裏拿著兩封信,恍惚間也覺得自己在兩個世界。
一封信是郝老二寫來的,主要說了榮寧二府被抄、全府下獄之事。另一封信是岐英王府送來的,主要說了黛玉有孕一事。
每封信都重如千金,讓他踹不過氣。得知自己要當父親的喜悅,也在背負著上千條人命的重負下變得微茫而苦澀。
他的耳旁再一次響起岐英王給他下的命令。
「經查明,礦山西麵處確實藏有一萬大軍,暫命你以護參將一職,率眾將士與其對敵。」
在冬榮發現了西山有私軍後,賈琰就將這一情報報給了岐英王,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平安州並非軍事要塞,留一萬大軍在這裏有什麽用。
後來他又發現崔驍往滁州運銀根本就是個幌子,銀子其實還留在平安州,用來養這一萬私兵。
平安州不是軍事要塞,然而賈琰卻猛然想到,從平安州到京城,如果走水路,隻需要一晚上的時間!
想到了這一點,那麽周曠和太子想做的就很明了,恐怕不是造反,而是逼宮。
一萬私軍又跑不了,岐英王若將這一情況上報天子,足以扳倒太子一派,然而他卻下了讓賈琰率兵對敵的命令。
賈琰是文官,對軍事不能說一竅不通,但絕不精通。而且說是領兵,卻沒有給他派半個兵,岐英王讓他帶的「兵」指的就是礦山上這一千多名的征夫!
讓他帶著這一千多征夫去對抗一萬私軍,不若說就是打著讓他把這一千多名征夫送去死的主意。
為什麽?
這個命令下得荒唐又可笑!可笑得讓人從骨子發冷。
岐英王一開始說讓賈琰潛入礦山隻是為了掌握周曠跟太子勾結的證據,現在證據有了,明明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他卻下了這麽一道命令。
這是要拿這一千多條人命激起民怨,好為他接下來的打算做鋪墊,比如「民怨沸騰,王爺不得已之下繼承皇位」諸如此類。
賈琰第一次真切得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棋子。
權勢為棋局,人人爭當下棋者,在他們眼裏,棋子沒有生命,隻是用來殺伐鞭撻的工具。
枉他自覺聰慧,不過是自視甚高。
寒窗苦讀考科舉,輾轉賭命搏前程。搏到最後,不過就是成為了權勢者手裏的「劊子手」。
第113章 食民之血肉白骨
夜色漸深。
夜晚的礦山也比白日安靜許多,礦井井口中露出微黃的燈光,從遠處看,星星點點連成一片,竟讓人感到幾分安寧祥和之意。
黑夜能掩埋掉許多東西,比如恐懼,比如罪惡,比如死亡,所以很多人在該睡的時候不願睡去,仿佛這樣就不用麵對不知何從的明天。
賈琰站在一片樹影下,不言不語,靜立不動,幾乎與暗夜融為一體。如果不是王逢吉不小心撞到了他,也許他會在這裏站一整夜。
「哎呀嚇我一跳,原來是你啊,大人,」王逢吉摸摸胸口,將一個糟糠糰子放在田老漢墳頭前,迴過頭笑嘻嘻地問,「大人又來看田老伯啊?」
王逢吉跟了他幾天,越發不怕他,沒等他答話,就自顧自地道:「能得大人幾次看望,田老伯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也是高興的,大人不必因他的死感到內疚,」說到最後,故作一副看透世事的語氣,嘆道,「生死皆有命,半點不由人啊!」
王逢吉嘰嘰喳喳半天,見賈琰還是沒理他,便道:「已是初冬,大人站在這會生病的,我們一起迴去吧。」
賈琰不動,就跟沒聽到似的,王逢吉大著膽子去拉他的手,連拉帶拽地把他拽了迴來。誰料還沒走入屋內,賈琰腳步一轉,轉身又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因為在規定期限內冶煉出了二百萬白銀,上麵的人得以交差,下麵的征夫們在日夜拚命趕工後,終於也能坐下來踹幾口氣。
這幾天勞動量不大,晚上不用幹活,賈琰本以為征夫們肯定會抓緊時間休息,沒想到才走到他們住的地方的門口,就聽到裏麵喧鬧地很,還夾雜著幾聲笑聲。
門口看守的兩個官差見到賈琰,趕忙沖裏麵大喊了幾聲讓他們安靜,賈琰擺了擺手,示意不用管,自己踱步進來。
征夫們三三兩兩的聚坐在一起,很是熱鬧,年紀長些的吹噓自己是村裏的莊稼把式,自家的一畝地的收成比旁人三畝地的還多,年輕些的則吹噓自己的力氣最大,有幾個還在比較掰手腕,一堆人圍在旁邊叫好。
見到這幅場景,賈琰蕭索的神情消去幾分,他走到幾個少年身邊,問:「你們手裏拿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