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歷史同人] 助秦始皇安穩天下 作者:蘇佑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政以為摸鷹崽無望了,不想過兩日後鷹雷抓一隻鷹崽來給他,他如願摸上鷹崽子,讓負責餵鷹雷的人照顧鷹崽子,寫信讓鷹雷送給阿叔,跟他炫耀自己也有鷹崽。
唐啟陽收到信後感覺不妙,怕宮裏的鷹崽讓人養廢了,忙和徐蘭帶著鷹竹迴城,進宮看了被嬴政起名鷹飛的小鷹,問過照顧鷹飛的宮人,果然鷹飛這隻小崽子不願意學飛。
唐啟陽和贏政談過後,把鷹飛帶出宮和鷹竹一起餵養,一起訓練飛行。
子嬰來唐家上課看到兩隻鷹崽,眼睛都直了。
唐啟陽和他說:「鷹竹我打算訓好後給韓信用,他用處更大,你和你大父撒撒嬌,讓他把鷹飛給你。」
子嬰太想要一隻鷹,眼睛布靈布靈看著唐翁問:「如何撒嬌?」
唐啟陽說:「跟你大父說好話,給他端茶,鬆肩膀,捏捏腿。」
子嬰眼睛一轉說:「唐翁,你教我如何鬆肩膀和捏腿。」
唐啟陽笑:「好啊。」
天氣變冷,嬴政某次來唐家碰到大孫子,一坐下就享受大孫子的鬆肩膀服務,別說,小子力氣不小,鬆肩膀挺舒服。
嬴政舒服夠了問大孫子:「無故獻殷勤必有所求,說吧,你想要啥?」
子嬰跟大父接觸多了不怎麽怕大父,「嘿嘿」笑兩聲說:「大父,鷹飛已經能飛半個多時辰。」
嬴政臉上恍然:「原來你打的是這個主意。」他看向阿叔問:「你教的吧?」
唐啟陽爽快承認:「對,你不喜歡?」
喜歡,嬴政還挺喜歡大孫子的服務,同意大孫子的要求:「行吧,鷹飛給你。」明年再跟鷹雷要一隻鷹崽子。
子嬰心裏本來不抱希望,不想真能成,激動高聲道謝:「謝謝大父!」
嬴政:「行了,有段時間沒見你,最近學了啥?」
子嬰臉上變正經,跟大父報告自己近段時間學了啥。
祖孫倆在唐家用晚飯後才離去。
徐蘭迴城後繼續去開醫廬義診,來問如何紮針的醫者一律教導,並讓唐啟陽畫出腿部圖,標上腿部穴位,拿去找人印刷一批,發給來請教針灸的醫者。
生活平靜,時間轉過,冬天到來又過去,一年又過去,春天到來,韓信迴到鹹陽呆兩天,和官方商隊一起去大月氏,唐啟陽派鷹風跟著他。
春去夏至,唐啟陽和徐蘭的兩個莊子收冬小麥後給土地灌水,整理水田插下水稻秧苗,幾個月後在種冬小麥前收了稻穀,然後整理田地種下冬小麥。
一年種兩季糧食,時間很緊張,人手也要夠充足。
徐蘭抽時間把種兩季糧食的書結尾,唐啟陽拿書進宮給嬴政說:「這是一年種兩季糧食的書,時間太緊湊,需要的肥料增多。」
嬴政接過書翻開,他也曾讓皇莊試驗一年種兩季糧食,但是勞力不足,肥料也不足,無法支撐種兩季糧食。
他翻開書大致看了看,看兩季的畝產量數目挺誘人,合上書說:「有條件種兩季糧食的地方不少,隻是勞力不足。」幾個大工程還在建著。
唐啟陽說:「如今直道快修至黃河邊,明年開春就能完成,明年讓關中個別地方試種唄。」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廣種兩季糧食總比鼓勵開荒地好。
嬴政想想也是:「可!」
第152章 虧死了
直道已修六年,比歷史上修的時間長一倍,期間有一年半有旱情停工。
皇宮和新城已經開建八年,建築主體和道路已經完成。
長城還差一點才能完全連接,粱濟渠一千三百裏長還沒建成沒什麽,隻是靈渠不到八十裏長,卻也建了這麽多年。
嬴政一直覺得哪個地方都建得慢,現在都差不多建成又感覺時間過得快,感覺還沒有多久,自己就從四十歲到四十七歲。
唐啟陽見嬴政臉色忽然變不太好問他:「怎麽了?」
嬴政悶悶說:「我仿佛剛進入四十,就到了四十七。」一年一年地老去感覺真不好。
唐啟陽說:「我們六十七了呢,一年一年是過得很快,總感覺還沒做成啥,一年又過了。」
嬴政不記得阿叔和蘭從母要做啥事,看著他問:「你們想做啥事?」
唐啟陽:「我們希望能普及教育,人人能識字,知禮儀廉恥,想推廣種植柑橘,普通人也能吃到柑橘,想推廣針灸,但是吧,做不到。」
他們就算是有能力,有超前的眼光,但是在這個普世道德和普世價值沒有完全形成的時代,能做的事也有限,開啟民智不是一朝一夕能成。
普及教育,人人能識字?嬴政臉上驚訝,這種事他都沒有想過,說:「人人識字,你們還真是敢想,普通人已有葡萄,西紅柿,西瓜,青瓜,南瓜,豆角啥的吃,已經很好。」這些種子還是自己設法淘來的。
至於推廣針灸,一副銀針不便宜,一般醫者買不起。
好吧,老百姓的飯桌上確實比很多年前豐富了不少,唐啟陽轉開話題:「至九原的直道將要修好,官方除了運送軍糧,沒別的用,要開放給廣大民眾用吧?」
嬴政說:「要開放,商隊和車馬走要收錢,人走不用。」
唐啟陽:「合理。」
嬴政有些意外:「我還以為你會說我。」
自己又不是啥聖母,唐啟陽:「直道需要人維護,車隊和馬走收錢正常。」
隨後兩人下棋閑談,唐啟陽晚上和贏政一起用晚飯後才迴去。
唐啟陽收到信後感覺不妙,怕宮裏的鷹崽讓人養廢了,忙和徐蘭帶著鷹竹迴城,進宮看了被嬴政起名鷹飛的小鷹,問過照顧鷹飛的宮人,果然鷹飛這隻小崽子不願意學飛。
唐啟陽和贏政談過後,把鷹飛帶出宮和鷹竹一起餵養,一起訓練飛行。
子嬰來唐家上課看到兩隻鷹崽,眼睛都直了。
唐啟陽和他說:「鷹竹我打算訓好後給韓信用,他用處更大,你和你大父撒撒嬌,讓他把鷹飛給你。」
子嬰太想要一隻鷹,眼睛布靈布靈看著唐翁問:「如何撒嬌?」
唐啟陽說:「跟你大父說好話,給他端茶,鬆肩膀,捏捏腿。」
子嬰眼睛一轉說:「唐翁,你教我如何鬆肩膀和捏腿。」
唐啟陽笑:「好啊。」
天氣變冷,嬴政某次來唐家碰到大孫子,一坐下就享受大孫子的鬆肩膀服務,別說,小子力氣不小,鬆肩膀挺舒服。
嬴政舒服夠了問大孫子:「無故獻殷勤必有所求,說吧,你想要啥?」
子嬰跟大父接觸多了不怎麽怕大父,「嘿嘿」笑兩聲說:「大父,鷹飛已經能飛半個多時辰。」
嬴政臉上恍然:「原來你打的是這個主意。」他看向阿叔問:「你教的吧?」
唐啟陽爽快承認:「對,你不喜歡?」
喜歡,嬴政還挺喜歡大孫子的服務,同意大孫子的要求:「行吧,鷹飛給你。」明年再跟鷹雷要一隻鷹崽子。
子嬰心裏本來不抱希望,不想真能成,激動高聲道謝:「謝謝大父!」
嬴政:「行了,有段時間沒見你,最近學了啥?」
子嬰臉上變正經,跟大父報告自己近段時間學了啥。
祖孫倆在唐家用晚飯後才離去。
徐蘭迴城後繼續去開醫廬義診,來問如何紮針的醫者一律教導,並讓唐啟陽畫出腿部圖,標上腿部穴位,拿去找人印刷一批,發給來請教針灸的醫者。
生活平靜,時間轉過,冬天到來又過去,一年又過去,春天到來,韓信迴到鹹陽呆兩天,和官方商隊一起去大月氏,唐啟陽派鷹風跟著他。
春去夏至,唐啟陽和徐蘭的兩個莊子收冬小麥後給土地灌水,整理水田插下水稻秧苗,幾個月後在種冬小麥前收了稻穀,然後整理田地種下冬小麥。
一年種兩季糧食,時間很緊張,人手也要夠充足。
徐蘭抽時間把種兩季糧食的書結尾,唐啟陽拿書進宮給嬴政說:「這是一年種兩季糧食的書,時間太緊湊,需要的肥料增多。」
嬴政接過書翻開,他也曾讓皇莊試驗一年種兩季糧食,但是勞力不足,肥料也不足,無法支撐種兩季糧食。
他翻開書大致看了看,看兩季的畝產量數目挺誘人,合上書說:「有條件種兩季糧食的地方不少,隻是勞力不足。」幾個大工程還在建著。
唐啟陽說:「如今直道快修至黃河邊,明年開春就能完成,明年讓關中個別地方試種唄。」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廣種兩季糧食總比鼓勵開荒地好。
嬴政想想也是:「可!」
第152章 虧死了
直道已修六年,比歷史上修的時間長一倍,期間有一年半有旱情停工。
皇宮和新城已經開建八年,建築主體和道路已經完成。
長城還差一點才能完全連接,粱濟渠一千三百裏長還沒建成沒什麽,隻是靈渠不到八十裏長,卻也建了這麽多年。
嬴政一直覺得哪個地方都建得慢,現在都差不多建成又感覺時間過得快,感覺還沒有多久,自己就從四十歲到四十七歲。
唐啟陽見嬴政臉色忽然變不太好問他:「怎麽了?」
嬴政悶悶說:「我仿佛剛進入四十,就到了四十七。」一年一年地老去感覺真不好。
唐啟陽說:「我們六十七了呢,一年一年是過得很快,總感覺還沒做成啥,一年又過了。」
嬴政不記得阿叔和蘭從母要做啥事,看著他問:「你們想做啥事?」
唐啟陽:「我們希望能普及教育,人人能識字,知禮儀廉恥,想推廣種植柑橘,普通人也能吃到柑橘,想推廣針灸,但是吧,做不到。」
他們就算是有能力,有超前的眼光,但是在這個普世道德和普世價值沒有完全形成的時代,能做的事也有限,開啟民智不是一朝一夕能成。
普及教育,人人能識字?嬴政臉上驚訝,這種事他都沒有想過,說:「人人識字,你們還真是敢想,普通人已有葡萄,西紅柿,西瓜,青瓜,南瓜,豆角啥的吃,已經很好。」這些種子還是自己設法淘來的。
至於推廣針灸,一副銀針不便宜,一般醫者買不起。
好吧,老百姓的飯桌上確實比很多年前豐富了不少,唐啟陽轉開話題:「至九原的直道將要修好,官方除了運送軍糧,沒別的用,要開放給廣大民眾用吧?」
嬴政說:「要開放,商隊和車馬走要收錢,人走不用。」
唐啟陽:「合理。」
嬴政有些意外:「我還以為你會說我。」
自己又不是啥聖母,唐啟陽:「直道需要人維護,車隊和馬走收錢正常。」
隨後兩人下棋閑談,唐啟陽晚上和贏政一起用晚飯後才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