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歷史同人] 助秦始皇安穩天下 作者:蘇佑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斯韓非張蒼一行人比唐啟陽夫妻晚到半個月,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三人跪在老師棺木前痛哭流涕,張蒼這個胖子哭得眼淚鼻涕橫飛。
李方和王羽等他們哭一會勸他們:「老師去前說他這輩子很值,去得安詳,沒有遭罪。」
李斯迴想自己當初跟老師拜師的時候條件不好,隻拿一條臘肉給老師,老師不嫌棄收下自己,眼淚止不住。
韓非迴想自己內心困頓,老師開解自己令自己看得更遠,心裏難受不已。
張蒼「嗚嗚」哭,自己家境不好,老師不嫌棄收下自己,自己才有今天……
許久,李斯和韓非張蒼才從悲傷中緩和過來,問師兄李方喪事安排和墓情況。
李方和他們說:「十五年前老師就叫我們在鬆溪莊後麵紫山山腰買塊墓地,墓早已修整好,老師要求陪葬的竹簡和石刻已搬進墓室。」
韓非紅著眼說:「辛苦師兄師弟。」
李方說:「韓師弟不用客氣,當時買墓地的錢一半還是韓師弟派人給老師送來的錢。」
韓非:「錢用上就好。」
李斯和張蒼心裏慚愧,他們給老師捎過東西,但沒有捎過錢。
李方和他們說:「師兄弟們能來的都來了,你們來得最晚,你們給老師守靈三天。然後出殯,如何?」
李斯和韓非張蒼都同意,不過他們早上淩晨就趕路,晚上天黑才歇,累得夠嗆,特別是李斯和韓非年紀已經不輕,休息一夜緩過來後再給老師守靈。
隨同來的官員也休息一夜後才到靈堂悼念。
荀子出殯這天,天晴,邯鄲城裏和柏溪亭康平園有很多人自發來送荀子上山,送行的隊伍很長。
荀子自從來青溪書院很少在書院給學生們上公開課,但不妨礙柏溪亭和康平園的人都知道他。
小孩剛在青溪書院上學的時候知道他是先生們的老師,長大後知道他很有名,寫幾本很有名的書,懂事後更知道他是了不得的人物。
八個壯年男人抬著荀子的棺木上山,抬進墓室,抬進槨,封棺槨後出來封墓道。
墓碑前舉行莊重的葬禮,一個多時辰後結束,送葬的人下山迴去。
唐啟陽和李方李斯他們等著墓道封好後才下山。
第二天,李方和王羽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師兄弟便因勞累病倒,大家嚇一跳。
徐蘭急忙挨個給他們看診開方,徐山親自進城抓藥迴來煎給他們喝藥,兩日後他們病情好轉,不是大病,養一養就好。
來參加葬禮的人相繼道別離去,徐山在姑姑姑丈授意下給家境困難的人一些盤纏迴家。
李斯和韓非張蒼一行人不能呆太久,兩天後也道別返迴鹹陽,徐蘭和唐啟陽留下過冬,開春再迴鹹陽。
青溪書院繼續停課,一個月後再開課,張良和他弟弟張修也道別迴家,青溪書院和鬆溪莊很快變安靜。
鬆溪莊的人又忙活了一天才停歇,唐啟陽和徐蘭迴來後一直忙碌,到這時才能歇一歇,在堂屋裏和阿父阿母聊聊家常,聊聊後輩。
徐石家的老大老二和徐山家的老大已成親,讀書都一般,徐旭和他媳婦學醫,想以後開醫館,如今在巨鹿,徐山家的老大徐慧也是學醫,和北陸裏的一個小夥子成親,這些天也來鬆溪莊幫忙……
徐山在旁邊安靜聽他們聊天沒有插嘴,他聽姑姑姑丈勸解後看開一些,不再害怕麵對大父大母的衰老。
午後,唐啟陽去看望李方,兩人相互打招唿唐啟陽問他:「恢復得如何?」
李方說:「還好,我六十多歲了,恢復沒那麽快。」他看著唐啟陽紅潤的臉說:「你和蘭娘子一點都不顯老。」
唐啟陽:「我們操心的事少,看得開。」
李方微點頭,感慨說:「見到你,我總是容易迴想當初我們剛認識的時候,我老了。」時間過得真快。
唐啟陽真心和他說:「我沒覺得你老,明年你和王羽把青溪書院交給可靠之人,後年你們結伴去鹹陽遊歷一番。」
這裏的青溪書院自從荀子師生來後他沒有插手管過,隻在後勤支援,現在也不打算插手管。
李方和唐啟陽相交三十年,了解他的性情,知道他真不想管青溪書院,說:「好,我們還真想去鹹陽看看,看二百四十多丈長的渭河大石拱橋。」
唐啟陽便說:「蘭把大橋畫下給阿父阿母看,不如我現在說你畫?」
李方馬上來興致:「好!」
隨後唐啟陽描述,李方磨墨畫圖,一會王羽過來給師兄磨墨和提意見,不多時李方把渭河大石橋畫出來。
王羽看著紙上的大橋說:「真是宏偉!」
唐啟陽:「是,墨家人很厲害。」
李方看著他說:「你更厲害。」
唐啟陽不謙虛:「我和蘭也很厲害。」
三人許久沒有好好相聚談話,談到傍晚開飯時才散去。
晚上睡前,唐啟陽和徐蘭說:「老婆,我交了幾個談得來的真心朋友,你沒有交到一個女性朋友。」
徐蘭說:「我在社交上一直不如你,這些年沒有遇到談得來的女子,和認識的女性思想觀念差別太大,加上心理成熟,總把她們當成晚輩。」
唐啟陽:「我和李方信陵君李牧他們觀念也不同,我會忽略不同的部分,談看法能一致的部分。」
徐蘭:「這是你的本事,我不行,沒有朋友也沒有啥,清靜,有時間還不如琢磨寫草本集。」女性比較喜歡訴苦,她不喜歡聽別人訴苦。
李方和王羽等他們哭一會勸他們:「老師去前說他這輩子很值,去得安詳,沒有遭罪。」
李斯迴想自己當初跟老師拜師的時候條件不好,隻拿一條臘肉給老師,老師不嫌棄收下自己,眼淚止不住。
韓非迴想自己內心困頓,老師開解自己令自己看得更遠,心裏難受不已。
張蒼「嗚嗚」哭,自己家境不好,老師不嫌棄收下自己,自己才有今天……
許久,李斯和韓非張蒼才從悲傷中緩和過來,問師兄李方喪事安排和墓情況。
李方和他們說:「十五年前老師就叫我們在鬆溪莊後麵紫山山腰買塊墓地,墓早已修整好,老師要求陪葬的竹簡和石刻已搬進墓室。」
韓非紅著眼說:「辛苦師兄師弟。」
李方說:「韓師弟不用客氣,當時買墓地的錢一半還是韓師弟派人給老師送來的錢。」
韓非:「錢用上就好。」
李斯和張蒼心裏慚愧,他們給老師捎過東西,但沒有捎過錢。
李方和他們說:「師兄弟們能來的都來了,你們來得最晚,你們給老師守靈三天。然後出殯,如何?」
李斯和韓非張蒼都同意,不過他們早上淩晨就趕路,晚上天黑才歇,累得夠嗆,特別是李斯和韓非年紀已經不輕,休息一夜緩過來後再給老師守靈。
隨同來的官員也休息一夜後才到靈堂悼念。
荀子出殯這天,天晴,邯鄲城裏和柏溪亭康平園有很多人自發來送荀子上山,送行的隊伍很長。
荀子自從來青溪書院很少在書院給學生們上公開課,但不妨礙柏溪亭和康平園的人都知道他。
小孩剛在青溪書院上學的時候知道他是先生們的老師,長大後知道他很有名,寫幾本很有名的書,懂事後更知道他是了不得的人物。
八個壯年男人抬著荀子的棺木上山,抬進墓室,抬進槨,封棺槨後出來封墓道。
墓碑前舉行莊重的葬禮,一個多時辰後結束,送葬的人下山迴去。
唐啟陽和李方李斯他們等著墓道封好後才下山。
第二天,李方和王羽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師兄弟便因勞累病倒,大家嚇一跳。
徐蘭急忙挨個給他們看診開方,徐山親自進城抓藥迴來煎給他們喝藥,兩日後他們病情好轉,不是大病,養一養就好。
來參加葬禮的人相繼道別離去,徐山在姑姑姑丈授意下給家境困難的人一些盤纏迴家。
李斯和韓非張蒼一行人不能呆太久,兩天後也道別返迴鹹陽,徐蘭和唐啟陽留下過冬,開春再迴鹹陽。
青溪書院繼續停課,一個月後再開課,張良和他弟弟張修也道別迴家,青溪書院和鬆溪莊很快變安靜。
鬆溪莊的人又忙活了一天才停歇,唐啟陽和徐蘭迴來後一直忙碌,到這時才能歇一歇,在堂屋裏和阿父阿母聊聊家常,聊聊後輩。
徐石家的老大老二和徐山家的老大已成親,讀書都一般,徐旭和他媳婦學醫,想以後開醫館,如今在巨鹿,徐山家的老大徐慧也是學醫,和北陸裏的一個小夥子成親,這些天也來鬆溪莊幫忙……
徐山在旁邊安靜聽他們聊天沒有插嘴,他聽姑姑姑丈勸解後看開一些,不再害怕麵對大父大母的衰老。
午後,唐啟陽去看望李方,兩人相互打招唿唐啟陽問他:「恢復得如何?」
李方說:「還好,我六十多歲了,恢復沒那麽快。」他看著唐啟陽紅潤的臉說:「你和蘭娘子一點都不顯老。」
唐啟陽:「我們操心的事少,看得開。」
李方微點頭,感慨說:「見到你,我總是容易迴想當初我們剛認識的時候,我老了。」時間過得真快。
唐啟陽真心和他說:「我沒覺得你老,明年你和王羽把青溪書院交給可靠之人,後年你們結伴去鹹陽遊歷一番。」
這裏的青溪書院自從荀子師生來後他沒有插手管過,隻在後勤支援,現在也不打算插手管。
李方和唐啟陽相交三十年,了解他的性情,知道他真不想管青溪書院,說:「好,我們還真想去鹹陽看看,看二百四十多丈長的渭河大石拱橋。」
唐啟陽便說:「蘭把大橋畫下給阿父阿母看,不如我現在說你畫?」
李方馬上來興致:「好!」
隨後唐啟陽描述,李方磨墨畫圖,一會王羽過來給師兄磨墨和提意見,不多時李方把渭河大石橋畫出來。
王羽看著紙上的大橋說:「真是宏偉!」
唐啟陽:「是,墨家人很厲害。」
李方看著他說:「你更厲害。」
唐啟陽不謙虛:「我和蘭也很厲害。」
三人許久沒有好好相聚談話,談到傍晚開飯時才散去。
晚上睡前,唐啟陽和徐蘭說:「老婆,我交了幾個談得來的真心朋友,你沒有交到一個女性朋友。」
徐蘭說:「我在社交上一直不如你,這些年沒有遇到談得來的女子,和認識的女性思想觀念差別太大,加上心理成熟,總把她們當成晚輩。」
唐啟陽:「我和李方信陵君李牧他們觀念也不同,我會忽略不同的部分,談看法能一致的部分。」
徐蘭:「這是你的本事,我不行,沒有朋友也沒有啥,清靜,有時間還不如琢磨寫草本集。」女性比較喜歡訴苦,她不喜歡聽別人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