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巧,今日拓跋明月入得宮去,明著是侍疾於太後,實則是安撫始平公主。
原來,赫連昌與連翠暗通款曲之事,被赫連映雪揭露了出來。常年以來,她都懷疑她的阿父不忠於母,近日裏,她得了實證,便誆著她阿母直接去了禦前。
所謂的實證,便是連翠肚子裏的孩子。
多年以來,赫連昌一直命她喝避子湯,故而若非捉奸在床,真不好定他倆的苟且之罪。
近日,赫連映雪卻買通了給連翠拿藥的大夫,致使連翠避孕失效。
照著拓跋燾的脾氣,至少也得將連翠問罪處死才是。沒料到,他麵上的怒色一現即隱,隻嗔道:“你這小妮子,也是會使心眼。家裏的事,你在家裏直接說與你阿母,讓她處置便是。現下,你到朕的跟前,才對我倆說起,是想讓我們用國事的辦法來處置麽?”
赫連映雪將脖頸一揚,道:“是的,大舅。”
拓跋燾素知她厭憎其父,想想日後的打算,心裏也很是舒坦,但眼下卻隻能說些男人三妻四妾實屬尋常的話,來搪塞她。
赫連映雪道:“大舅的話,映雪不同意。不過,您是尊者,所以我聽您的。但請大舅允準阿母迴府之後,先處置連翠肚子裏的孩子,再命阿父納妾。”
“這是自然,朕可以給你阿父一個恩典,但卻不能給那個女人生兒育女的權利。”拓跋燾順口應道。若是連翠生了個男孩,豈不是給大魏添堵?他自無不允之理。
拓跋菱母女難得入宮一次,拓跋燾遂趁著留飯之機,把拓跋明月也喚作一處。
一頓午膳,兄妹三人,太子夫婦五人,吃得隨意而又愜意——除了拓跋明月。
太子妃閭恩,是去歲入夏時就嫁給太子的,段氏也因完成使命,而辭休歸家了。
大魏早婚成習,是以與赫連映雪同歲的太子,已成了家,而她的婚事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要說閭恩的肚子也很是爭氣,不過半年時光,便已有妊在身,這許是因為太子專寵於她。
隻是……
想想賀皇後的舊事,拓跋明月看著她微微隆起的肚皮,和那張猶存青稚之氣的臉顏,有些食不下咽。
五個月後就至誕日了,隻希望她生的不是男孩。拓跋明月暗忖道。
一身疲倦地迴到武威公主府,得知沮渠牧犍的挑釁之舉,拓跋明月心裏說不出的憤怒。
待到侍從服侍醉鬼去了,而後她來到望舒樓中,愣是拖著殘腿一人清掃了一宿。
眾人皆知公主是個說一不二的脾氣,故此連管彤、琴瑟也沒敢進去幫忙。
6
太延六年春二月,上穀郡陰風怒號,卷塵而過,摧毀屋廬無算,甚有黎庶受驚致死。
應對這沙塵天氣,除了植種林木,暫無他法,拓跋燾不禁有些氣餒。
“最近的破爛事,怎麽那麽多?上個月,沮渠無諱那個賊子剛把戈陽公劫了。這個月,上穀郡又出了這樣的破事。”當窗對弈,拓跋燾執著黑子,一壁下棋一壁對拓跋明月抱怨。
去歲,戈陽公元潔奉旨鎮守酒泉。拓跋燾本來對他寄予厚望,哪知他傲睨薄行,竟然蠢到輕裝出城,跑去和沮渠無諱談判。這可好了!沮渠無諱生擒了元潔,順勢包圍了酒泉。
打發通直常侍邢穎聘問於劉宋後,拓跋燾頓覺身心俱疲,遂令拓跋明月入宮陪他下棋。
等他發泄完了,她才笑道:“戈陽公輕慮淺謀,換掉他便是了。多大的事,也值得阿幹怨惱生火?”
實則,拓跋燾引出這話,是為他的決定做個鋪墊。
前些日子,拓跋明月請拓跋燾給趙振、銀娑賜婚,旋後,她又說好事成雙,應將公主家令管彤賜婚於拓跋健。不日後,拓跋健也親口提出請求。
彼時,拓跋燾卻道:“琴瑟雖好,但總不如管彤妥帖。等把她調教好了,才讓她頂上管彤的位置。”
如此,拓跋健和管彤的婚事,便被擱下了。
要對付沮渠無諱,拓跋健才是最好的選擇。拓跋燾想把這個準新郎派出去,也得知會阿妹一聲。
“說的也是,可朕派誰去好呢?”拓跋燾撐頭問道。
“至尊是一國之主,想派誰便派誰。”拓跋明月黠然一笑,晶亮的眸子掠他一眼,“如果永昌王可用,就派他好了。”
她了然於心,他也心領神會,遂哈哈笑道:“那就借公主家令的夫婿用用了。”
7
四月底,拓跋健被委任為撫軍大將軍,負責督率各路軍馬。下一月,沮渠無諱久攻張掖無果,又撤至臨鬆駐守。思及太子妃臨盆在即,不宜大動兵戈,拓跋燾隻下詔書告諭沮渠無諱,莫要不識時務。
六月下旬,閭恩如期誕下皇嗣。
密盛的絨發,紅潤的膚澤,無一不是宣示著乳兒的康健體魄。拓跋燾如願以償地做了皇爺爺,自是喜悅無極,忙取崔浩之意,給孫兒取名為“濬”,又大赦天下,改元為太平真君。
定此國號,是因他受了符篆之後,益發崇信道教,以為佛教為西戎虛誕之說,為世費害之學。
當初,寇謙之曾以《神書》為據,說他的使命便是“輔佐北方太平真君”。由此,崔浩自是榮寵無邊,而不願入宮為官的寇謙之,也無疑是大魏的無冕之王。
按寇謙之的話說,五鬥米道的稱法,實難登大雅之堂,而經他改良後的天師道,容納著世間大道、人寰公義,堪為大魏之國教。
對此,拓跋明月不置可否。
與其兄不同,在她心底並無儒道佛的區別,凡能修心養性之說,皆可深納。隻是,她也知道,崇道抑佛的背後,自有他阿幹的一番用心。
閭恩妊娠之時,拓跋明月時常與她一道去竇太後跟前服侍、閑話。
此舉,一是為了振作竇太後的生氣——太醫已預測她藥石罔效時日無多,但凡病人,須有個盼頭,才能有健旺的求生欲;二是拓跋明月想向太後求一道懿旨。
想來,遂了心願之後,竇太後便已全無遺憾,故此改元不過兩月,她便撒手人寰含笑而逝了。
在此之前,拓跋明月已取得了那道懿旨,留待日後之用。
太後的喪禮,辦得隆重而體麵,皇室宗親、達官顯貴皆入京祭拜。
原來,赫連昌與連翠暗通款曲之事,被赫連映雪揭露了出來。常年以來,她都懷疑她的阿父不忠於母,近日裏,她得了實證,便誆著她阿母直接去了禦前。
所謂的實證,便是連翠肚子裏的孩子。
多年以來,赫連昌一直命她喝避子湯,故而若非捉奸在床,真不好定他倆的苟且之罪。
近日,赫連映雪卻買通了給連翠拿藥的大夫,致使連翠避孕失效。
照著拓跋燾的脾氣,至少也得將連翠問罪處死才是。沒料到,他麵上的怒色一現即隱,隻嗔道:“你這小妮子,也是會使心眼。家裏的事,你在家裏直接說與你阿母,讓她處置便是。現下,你到朕的跟前,才對我倆說起,是想讓我們用國事的辦法來處置麽?”
赫連映雪將脖頸一揚,道:“是的,大舅。”
拓跋燾素知她厭憎其父,想想日後的打算,心裏也很是舒坦,但眼下卻隻能說些男人三妻四妾實屬尋常的話,來搪塞她。
赫連映雪道:“大舅的話,映雪不同意。不過,您是尊者,所以我聽您的。但請大舅允準阿母迴府之後,先處置連翠肚子裏的孩子,再命阿父納妾。”
“這是自然,朕可以給你阿父一個恩典,但卻不能給那個女人生兒育女的權利。”拓跋燾順口應道。若是連翠生了個男孩,豈不是給大魏添堵?他自無不允之理。
拓跋菱母女難得入宮一次,拓跋燾遂趁著留飯之機,把拓跋明月也喚作一處。
一頓午膳,兄妹三人,太子夫婦五人,吃得隨意而又愜意——除了拓跋明月。
太子妃閭恩,是去歲入夏時就嫁給太子的,段氏也因完成使命,而辭休歸家了。
大魏早婚成習,是以與赫連映雪同歲的太子,已成了家,而她的婚事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要說閭恩的肚子也很是爭氣,不過半年時光,便已有妊在身,這許是因為太子專寵於她。
隻是……
想想賀皇後的舊事,拓跋明月看著她微微隆起的肚皮,和那張猶存青稚之氣的臉顏,有些食不下咽。
五個月後就至誕日了,隻希望她生的不是男孩。拓跋明月暗忖道。
一身疲倦地迴到武威公主府,得知沮渠牧犍的挑釁之舉,拓跋明月心裏說不出的憤怒。
待到侍從服侍醉鬼去了,而後她來到望舒樓中,愣是拖著殘腿一人清掃了一宿。
眾人皆知公主是個說一不二的脾氣,故此連管彤、琴瑟也沒敢進去幫忙。
6
太延六年春二月,上穀郡陰風怒號,卷塵而過,摧毀屋廬無算,甚有黎庶受驚致死。
應對這沙塵天氣,除了植種林木,暫無他法,拓跋燾不禁有些氣餒。
“最近的破爛事,怎麽那麽多?上個月,沮渠無諱那個賊子剛把戈陽公劫了。這個月,上穀郡又出了這樣的破事。”當窗對弈,拓跋燾執著黑子,一壁下棋一壁對拓跋明月抱怨。
去歲,戈陽公元潔奉旨鎮守酒泉。拓跋燾本來對他寄予厚望,哪知他傲睨薄行,竟然蠢到輕裝出城,跑去和沮渠無諱談判。這可好了!沮渠無諱生擒了元潔,順勢包圍了酒泉。
打發通直常侍邢穎聘問於劉宋後,拓跋燾頓覺身心俱疲,遂令拓跋明月入宮陪他下棋。
等他發泄完了,她才笑道:“戈陽公輕慮淺謀,換掉他便是了。多大的事,也值得阿幹怨惱生火?”
實則,拓跋燾引出這話,是為他的決定做個鋪墊。
前些日子,拓跋明月請拓跋燾給趙振、銀娑賜婚,旋後,她又說好事成雙,應將公主家令管彤賜婚於拓跋健。不日後,拓跋健也親口提出請求。
彼時,拓跋燾卻道:“琴瑟雖好,但總不如管彤妥帖。等把她調教好了,才讓她頂上管彤的位置。”
如此,拓跋健和管彤的婚事,便被擱下了。
要對付沮渠無諱,拓跋健才是最好的選擇。拓跋燾想把這個準新郎派出去,也得知會阿妹一聲。
“說的也是,可朕派誰去好呢?”拓跋燾撐頭問道。
“至尊是一國之主,想派誰便派誰。”拓跋明月黠然一笑,晶亮的眸子掠他一眼,“如果永昌王可用,就派他好了。”
她了然於心,他也心領神會,遂哈哈笑道:“那就借公主家令的夫婿用用了。”
7
四月底,拓跋健被委任為撫軍大將軍,負責督率各路軍馬。下一月,沮渠無諱久攻張掖無果,又撤至臨鬆駐守。思及太子妃臨盆在即,不宜大動兵戈,拓跋燾隻下詔書告諭沮渠無諱,莫要不識時務。
六月下旬,閭恩如期誕下皇嗣。
密盛的絨發,紅潤的膚澤,無一不是宣示著乳兒的康健體魄。拓跋燾如願以償地做了皇爺爺,自是喜悅無極,忙取崔浩之意,給孫兒取名為“濬”,又大赦天下,改元為太平真君。
定此國號,是因他受了符篆之後,益發崇信道教,以為佛教為西戎虛誕之說,為世費害之學。
當初,寇謙之曾以《神書》為據,說他的使命便是“輔佐北方太平真君”。由此,崔浩自是榮寵無邊,而不願入宮為官的寇謙之,也無疑是大魏的無冕之王。
按寇謙之的話說,五鬥米道的稱法,實難登大雅之堂,而經他改良後的天師道,容納著世間大道、人寰公義,堪為大魏之國教。
對此,拓跋明月不置可否。
與其兄不同,在她心底並無儒道佛的區別,凡能修心養性之說,皆可深納。隻是,她也知道,崇道抑佛的背後,自有他阿幹的一番用心。
閭恩妊娠之時,拓跋明月時常與她一道去竇太後跟前服侍、閑話。
此舉,一是為了振作竇太後的生氣——太醫已預測她藥石罔效時日無多,但凡病人,須有個盼頭,才能有健旺的求生欲;二是拓跋明月想向太後求一道懿旨。
想來,遂了心願之後,竇太後便已全無遺憾,故此改元不過兩月,她便撒手人寰含笑而逝了。
在此之前,拓跋明月已取得了那道懿旨,留待日後之用。
太後的喪禮,辦得隆重而體麵,皇室宗親、達官顯貴皆入京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