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平城,遍布裏坊。


    大凡裏坊,無不以高牆合圍,坊口的牌坊上各自書寫其名,以示區別。


    在劃片而居的裏坊間,各族百姓被分類安置,平日裏隻以晨鍾暮鼓為號,在定時啟閉的坊門裏,各安其分各司其職……


    延年坊中,有一仰春樓。


    仰春樓巍峨矗立,共有五層之高,恍若遺世獨立的仙宮,懸浮於塵囂之上。


    樓外,冬雪皚皚,寒意逼人;樓內,則燈火璀璨,炭火氤氳出嫋嫋暖意。


    及至五樓,視野豁然開朗,風景獨好,仿佛能一眼望穿世間繁華。


    歲末將至,坊市之中已照例開了夜市。各色燈火相映,烘得夜雪也染上了光暈,似乎寒意稍減。


    百姓往來穿梭,坐商鋪子、支著帳篷的行商,無不興興頭頭。


    倏然,拓跋月舉了杯,向今日所請的四位賓客致意。


    李雲從、李雲洲、胡叟、宋鴻四人,一人一座,都同時舉杯相應。


    菜品琳琅滿目,既有胡人愛吃的羊肉,也有漢人喜食的江魚。輔以各色調料、醬汁,可謂各臻其妙。


    四人皆有官身。散衙後,都隻穿了常服,來此赴宴。


    宋鴻來得最晚,一來便被李雲洲揪住,說要罰酒三杯。


    宋鴻也不爭辯,一氣敬了三杯酒,臉上泛起紅暈。


    說及自己晚來的原因,宋鴻不無感慨之意。


    原來,舊主沮渠牧犍投降前後,義父宋繇也得知宋鴻一早便投靠武威公主的事。宋繇為此生起宋鴻的氣,說他一早就背主邀寵,實乃小人行徑。


    嫌隙就此而生。


    宋繇入平城之後,皇帝賜了一座宅子給他。但宋繇不願與義子宋鴻同居一處。宋繇無法,便隻得另尋了個住處。


    此處距離宮城稍遠,每日上衙頗費時間。


    宋鴻歎道:“義父一生光明磊落,對我更是視如己出。如今卻因我改投新主,便視我為不忠不義之人。我雖心中有愧,卻也早知天命,不得不為。”


    宴席上,三人麵麵相覷,心思各異。


    拓跋月溫言道:“子鵠,你無需太過介懷。你義父曾是河西國的尚書左丞,與你的立場相異,一時未明你心意,也不足為奇。”


    頓了頓,她又道:“但大局已定,你義父也來到平城,受了清水公的封號。想來,有朝一日他必能體諒你。”


    忠誠與背叛、舊情與新義,本就說不清道不明。


    聽得公主的勸慰,宋鴻心裏鬆快許多,又敬了一迴酒。


    下一瞬,拓跋月望著李雲洲,笑問:“雲州,你知我為何偏在今日宴請你們麽?”


    李雲洲剛吃了一口胡炮肉,擦擦嘴角,才迴道:“因為,我隔兩日便要外出了?”


    猜對了。


    因緣際會之下,李雲洲對皇帝施以迴春之術,加之其巧舌如簧,說服了數位河西塢堡主,暗中助力魏軍,立下汗毛功勞。


    待李雲洲迴返平城之時,便被擢升為太醫令一職,掌太醫署,一時風頭無兩。


    拓跋月笑道:“雲州,你做的都是大事,今日之宴,當是我為你壯行。”


    昨日,從荊州傳迴一道消息。


    荊州突發疫\/病,漸有擴散之勢,但當地醫士對此束手無策。


    皇帝當即下令,讓李雲洲前赴荊州,研製疫\/方,阻遏疫\/情擴散。


    李雲洲欣然受命。


    說起這場突如其來的疫病,李雲從不免憂心忡忡。


    “這疫\/病來得蹊蹺,荊州的地界,與宋國的梁郡、汝陽郡、潁州郡相接壤。不知疫\/病是荊州自發的,還是從宋國傳過來的。雲州,此行須得格外注意。”


    李雲洲撇撇嘴:“也不是我一人去,阿幹就別操我的心了,還是先管好你自己吧。”


    說著,他往李雲從搭在竹衣架上的風帽。那上麵,有一枚金閃閃的冠帽飾。


    聊到瘟疫\/病上,李雲洲要說的話就多了。


    “公主,不瞞你說,很早之前我就有一個想法。想研製出一些預防疫病的良方。以前,我大魏在與南北諸國的作戰中,雖時常占據上風,但總不免常受疫病滋擾。”


    拓跋月頷首:“的確如此。”


    “漢桓帝時,尚有人煙阜盛之態,到了三國鼎立之時,人口卻已急劇減少。你道是為何?剛到太醫署,我就查閱過卷宗。原來,在漢末十餘次的疫\/病中,竟有百萬人口因此喪生。”


    拓跋月眯起眼,目露讚許之色:“我也留意過此事。晉武帝太康元年時,舉國上下人口才不過一千六百餘萬,就在這裏麵,還包括五百萬內遷的胡族。看看,這疫\/病啊,真是令人膽寒。”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並不隻是因為戰事頻仍。中原地區數百萬人因全身發熱,而被活活燒死,其況委實可憐。”李雲洲歎道。


    說至此,氣氛有些沉重了。


    胡叟覺出這一點,便敬了李雲洲一杯酒。


    “第一句話,保重;第二句,早日得償所願。”


    李雲洲也迴敬他,笑問:“你的願是什麽?”


    “著書立說。”


    他答得毫不猶豫。


    話音剛落,便瞥見對麵一直在默默侍奉的阿澄,瞪了他一眼。


    胡叟便又補充道:“還有,得一相知相守的新婦。”


    對麵,阿澄抿嘴一笑,旋後卻把眼神微微錯開,不再看他。


    與河西百官不同,胡叟是最早投奔大魏的一個人。故此,皇帝對他青眼有加,安置在中書學中,授以中書教學博士之職。


    明元帝拓跋嗣時,曾將太學易名為中書學。到了始光三年,拓跋燾命人在東郭修建中書學,歸中書省管轄,又置教授博士、教學博士等。至於學生,則皆為高爵貴遊子弟。


    完成學業後,子弟們按例遷任秘書中散。故而,中書學便成了中書省貯才養士之所,至關重要。(1)


    (1)北魏明元帝時,改國子學為中書學,屬中書省。學生畢業後多升為內外要職,為當時主要的仕進途徑之一。後,孝文帝太和年間,複改為國子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城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葭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葭英並收藏平城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