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金城,金水驛。
外頭熱風撲麵,似連夜色都被能瞬間融化。
驛館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掩了窗,燭火將昏黃的光影投灑在兩位使臣的麵龐上。
大魏尚書令李順,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他雙手交疊於胸前,懶懶地打量著案上未完成的羊皮地圖,不知心中在想什麽。
坐在他對首的那個人,是侍中古弼,麵容清臒,雙目湛湛。
但見,古弼手中的筆在羊皮上勾勒,一時快,一時慢,但沒有消歇的意思。
李順看得無趣,打了個嗬欠:“怎麽有些困了,筆頭公畫好了麽?”
因其頭尖,古弼被取了綽號“筆頭公”,最初是拓跋燾這麽叫,隨即傳遍了宮城。
“還有兩處地形,我記得不牢,”古弼停了下來,手指扣著尖尖的腦袋,“天水一帶,水草可豐茂?”
大魏定都於平城,須途徑長安、天水、金城等地,才能抵達姑臧。
“水草麽?”李順眼珠一轉,敷衍道,“你看,你都記不住,那自是不多,不夠戰馬之用。”
“未必吧,我們隻是途徑一段,又沒在天水繞一圈。對了,老李,我這還是頭一遭來河西,可你不是都來了好多次了?你倒是說說看啊。”
私下裏,對方既然叫他綽號,他也稱他老李,顯得更親近。
李順哈地一聲笑起來:“筆頭公,你方才不也說了,隻是途徑一段。我也沒在天水、金城、姑臧繞一圈啊,不然路上若遲了,迴平城該挨罵了!”
這話說得也在理,不過古弼仍不死心,又問:“按說,天水、金城隻是路過,可老李你在姑臧城裏呆了很久,就沒打聽到有用的事情?”
“何謂有用?”
“若不將此城地形銘記於心,他日出兵河西,何以製勝?”
“倒也未必要出兵吧?”李順試圖轉移話題。
古弼搖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決:“畫這個,便是為了未雨綢繆。武威公主傳來的密信,字字句句皆是警鍾。那河西王既向大魏稱臣,又向宋國獻媚,還暗中與柔然、仇池勾連,其心可誅!”
說罷,他指尖重重落在地圖左首的空白處,仿佛要將其穿透。
“此行,不僅要展現我大魏天威,更要讓他明白,背信棄義者,終將自食其果!”
李順麵色一肅:“信中說,河西王近期著手兵改,似乎有所圖謀。筆頭公怎麽看?”
“這河西王,最近有很多動作。又是刻石經,又是改兵製,想來,既是在籠絡文士,又是在整飭國防,做一些戰前準備。”
“哦?”
“老李啊,你須明白,至尊誌在混一戎華。如不收複河西國,便無法統一北方,至尊那千秋大業何時才能實現?”
“這話說得!至尊春秋正盛,你又何必如此躁急?”
古弼欲言又止,不接這話。
他沒必要對李順說全了,再犯忌諱他也沒好果子吃。
前幾年,拓跋燾派古弼、永昌王拓跋健等人討伐燕國皇帝馮弘。因為決策失誤,兼之醉酒誤事,古弼沒有及時出擊,導致馮弘向東逃奔,投靠了高句麗。得知此事,拓跋燾勃然大怒,旋即貶古弼為廣夏門衛兵。
不過,古弼到底是重臣,拓跋燾也不想棄之不用。這些年來,古弼曾擔任東宮官屬,襄輔拓跋燾順利繼位,其後也成為國之股肱,既能保境安民,又能南征北戰。別的不說,單說征討大夏一事,便須記他一份功勞。
前些時日,拓跋燾得知武威公主已生下公主,便將古弼召迴到平城,讓他做大魏使團的副使。古弼對拓跋燾感恩戴德,心中暗暗發誓,此番定要做足戰前準備,把河西的地貌都記在腦中畫在圖上。
他還記得,那日拓跋燾私下與他說起他的謀算時,曾捂了一迴腦子,而後還讓內侍宗愛給他拿了一些藥丸。
古弼不知那藥丸是什麽,但見宗愛輕車熟路,便知拓跋燾吃藥有一段時間了。
古弼自然忍不住要問。拓跋燾隻說那是補品,旁的話沒說,但古弼心裏卻暗自思量:先帝駕崩時,才三十剛出頭,可謂是積勞成疾。而至尊現下也到了這個檻了……
心裏擔慮,但這話卻是不能對旁人說起的,他可不想再被貶去看門。
此時,古弼又把羊皮地圖指了指:“如若一戰,這份地圖,將是我們手中最鋒利的劍。”
話音落下,燭火劈啪一聲爆了燈花。
李順的歎息,沉重地落在驛室內,迴蕩著幾分無奈:“非戰不可麽?河西乃人文淵藪之地,這仗要是打起來,豈不是全給破壞了?”
他又歎了口氣:“況說,最近才與柔然打了一仗,也隻是險勝,還折損了不少兵馬。”
這話,像是被風卷起的沙粒,落在古弼的心上,帶著些粗糲的殘忍。
古弼深吸口氣,麵容卻益發堅毅:“此言差矣,尚書令!大魏糧草堆積如山,兵馬整裝待發,非戰不可安天下。若河西王心存異誌,姑臧一地必不可留。我們此行,非但要摸清敵情,更是要震懾四方,讓天下皆知大魏之威。”
話音剛落,一陣突兀的笛聲劃破夜的寂靜,透進窗來。
悠揚中帶著幾分不羈,與二人的話題格格不入。
李順眉頭緊鎖,語氣中透出幾分不滿與擔憂:“讓他隱姓埋名,跟著我們出來,是至尊的恩典和信任!他倒好,這笛聲一出,無異於自曝行蹤,真是……”
話未說完,他已是一臉慍色,拳頭不自覺地握緊,仿佛要將這份不滿發泄出去。
晚風吧笛聲吹了進來,不絕如縷,古弼一反常態,顯得異常冷靜。
他並未迴應李順的抱怨,而是微微側頭,閉目聆聽笛聲:“似乎是吹的《梅花落》。”
“筆頭公!”李順見古弼不在意,心中大惑不解,“你這是做什麽?你不去喝止他,反倒還欣賞起來了?”
未料,古弼不以為忤:“他自是有任務在身,但你不說,我不說,誰又知曉?”
他似笑非笑地盯住李順:“尚書令以為不妥,要不,你去吧?”
李順這才注意到,古弼不叫他“老李”了,二人先前的熱絡已隨風消逝了。
也是,一個言必戰戰必果,一個則希冀和平,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才不去!我跟他不熟!你是溫厚長者,就由得他發癲吧!”
這話似乎在說,吹笛那人在這發癲,是因為古弼的縱容。
古弼正要辯駁,李順卻已振衣而去,頭也不迴地折返居處了。
外頭熱風撲麵,似連夜色都被能瞬間融化。
驛館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掩了窗,燭火將昏黃的光影投灑在兩位使臣的麵龐上。
大魏尚書令李順,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他雙手交疊於胸前,懶懶地打量著案上未完成的羊皮地圖,不知心中在想什麽。
坐在他對首的那個人,是侍中古弼,麵容清臒,雙目湛湛。
但見,古弼手中的筆在羊皮上勾勒,一時快,一時慢,但沒有消歇的意思。
李順看得無趣,打了個嗬欠:“怎麽有些困了,筆頭公畫好了麽?”
因其頭尖,古弼被取了綽號“筆頭公”,最初是拓跋燾這麽叫,隨即傳遍了宮城。
“還有兩處地形,我記得不牢,”古弼停了下來,手指扣著尖尖的腦袋,“天水一帶,水草可豐茂?”
大魏定都於平城,須途徑長安、天水、金城等地,才能抵達姑臧。
“水草麽?”李順眼珠一轉,敷衍道,“你看,你都記不住,那自是不多,不夠戰馬之用。”
“未必吧,我們隻是途徑一段,又沒在天水繞一圈。對了,老李,我這還是頭一遭來河西,可你不是都來了好多次了?你倒是說說看啊。”
私下裏,對方既然叫他綽號,他也稱他老李,顯得更親近。
李順哈地一聲笑起來:“筆頭公,你方才不也說了,隻是途徑一段。我也沒在天水、金城、姑臧繞一圈啊,不然路上若遲了,迴平城該挨罵了!”
這話說得也在理,不過古弼仍不死心,又問:“按說,天水、金城隻是路過,可老李你在姑臧城裏呆了很久,就沒打聽到有用的事情?”
“何謂有用?”
“若不將此城地形銘記於心,他日出兵河西,何以製勝?”
“倒也未必要出兵吧?”李順試圖轉移話題。
古弼搖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決:“畫這個,便是為了未雨綢繆。武威公主傳來的密信,字字句句皆是警鍾。那河西王既向大魏稱臣,又向宋國獻媚,還暗中與柔然、仇池勾連,其心可誅!”
說罷,他指尖重重落在地圖左首的空白處,仿佛要將其穿透。
“此行,不僅要展現我大魏天威,更要讓他明白,背信棄義者,終將自食其果!”
李順麵色一肅:“信中說,河西王近期著手兵改,似乎有所圖謀。筆頭公怎麽看?”
“這河西王,最近有很多動作。又是刻石經,又是改兵製,想來,既是在籠絡文士,又是在整飭國防,做一些戰前準備。”
“哦?”
“老李啊,你須明白,至尊誌在混一戎華。如不收複河西國,便無法統一北方,至尊那千秋大業何時才能實現?”
“這話說得!至尊春秋正盛,你又何必如此躁急?”
古弼欲言又止,不接這話。
他沒必要對李順說全了,再犯忌諱他也沒好果子吃。
前幾年,拓跋燾派古弼、永昌王拓跋健等人討伐燕國皇帝馮弘。因為決策失誤,兼之醉酒誤事,古弼沒有及時出擊,導致馮弘向東逃奔,投靠了高句麗。得知此事,拓跋燾勃然大怒,旋即貶古弼為廣夏門衛兵。
不過,古弼到底是重臣,拓跋燾也不想棄之不用。這些年來,古弼曾擔任東宮官屬,襄輔拓跋燾順利繼位,其後也成為國之股肱,既能保境安民,又能南征北戰。別的不說,單說征討大夏一事,便須記他一份功勞。
前些時日,拓跋燾得知武威公主已生下公主,便將古弼召迴到平城,讓他做大魏使團的副使。古弼對拓跋燾感恩戴德,心中暗暗發誓,此番定要做足戰前準備,把河西的地貌都記在腦中畫在圖上。
他還記得,那日拓跋燾私下與他說起他的謀算時,曾捂了一迴腦子,而後還讓內侍宗愛給他拿了一些藥丸。
古弼不知那藥丸是什麽,但見宗愛輕車熟路,便知拓跋燾吃藥有一段時間了。
古弼自然忍不住要問。拓跋燾隻說那是補品,旁的話沒說,但古弼心裏卻暗自思量:先帝駕崩時,才三十剛出頭,可謂是積勞成疾。而至尊現下也到了這個檻了……
心裏擔慮,但這話卻是不能對旁人說起的,他可不想再被貶去看門。
此時,古弼又把羊皮地圖指了指:“如若一戰,這份地圖,將是我們手中最鋒利的劍。”
話音落下,燭火劈啪一聲爆了燈花。
李順的歎息,沉重地落在驛室內,迴蕩著幾分無奈:“非戰不可麽?河西乃人文淵藪之地,這仗要是打起來,豈不是全給破壞了?”
他又歎了口氣:“況說,最近才與柔然打了一仗,也隻是險勝,還折損了不少兵馬。”
這話,像是被風卷起的沙粒,落在古弼的心上,帶著些粗糲的殘忍。
古弼深吸口氣,麵容卻益發堅毅:“此言差矣,尚書令!大魏糧草堆積如山,兵馬整裝待發,非戰不可安天下。若河西王心存異誌,姑臧一地必不可留。我們此行,非但要摸清敵情,更是要震懾四方,讓天下皆知大魏之威。”
話音剛落,一陣突兀的笛聲劃破夜的寂靜,透進窗來。
悠揚中帶著幾分不羈,與二人的話題格格不入。
李順眉頭緊鎖,語氣中透出幾分不滿與擔憂:“讓他隱姓埋名,跟著我們出來,是至尊的恩典和信任!他倒好,這笛聲一出,無異於自曝行蹤,真是……”
話未說完,他已是一臉慍色,拳頭不自覺地握緊,仿佛要將這份不滿發泄出去。
晚風吧笛聲吹了進來,不絕如縷,古弼一反常態,顯得異常冷靜。
他並未迴應李順的抱怨,而是微微側頭,閉目聆聽笛聲:“似乎是吹的《梅花落》。”
“筆頭公!”李順見古弼不在意,心中大惑不解,“你這是做什麽?你不去喝止他,反倒還欣賞起來了?”
未料,古弼不以為忤:“他自是有任務在身,但你不說,我不說,誰又知曉?”
他似笑非笑地盯住李順:“尚書令以為不妥,要不,你去吧?”
李順這才注意到,古弼不叫他“老李”了,二人先前的熱絡已隨風消逝了。
也是,一個言必戰戰必果,一個則希冀和平,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才不去!我跟他不熟!你是溫厚長者,就由得他發癲吧!”
這話似乎在說,吹笛那人在這發癲,是因為古弼的縱容。
古弼正要辯駁,李順卻已振衣而去,頭也不迴地折返居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