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紅樓同人] 我的老婆是黛玉 作者:鍾離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把銀耳重新包了起來,語重心長地對徐茂行道:「你如今在京城立足,將來在朝堂做官,最大的倚仗都是安王殿下。
有了這些好東西,就該把最好的都給他送過去才是。雖然人家不缺這些東西,也得讓他看見你的心意不是?」
「來,拿著,給安王送去吧。」郭先生把剝好的銀耳塞迴了他懷裏。
徐茂行隻覺得一股暖流在心間流淌,連忙道:「先生放心,這產業本就有安王的一份,還能少得了他的?
這次福伯送迴來了三大車,品相都很不錯。我先給先生挑了一份,剩下的自家留一點,就都給安王送過去。」
見他心裏有數,安排的也算妥當,郭先生總算是肯收下這些銀耳了。
徐茂行倒:「新鮮的畢竟不好存放,先生可找個陰涼處攤開,讓它自然風幹。等來年出的貨更多,我叫他們取一部分直接做成幹貨,先生好給師娘寄迴去,也是我這個做學生的一份心意了。」
郭先生道:「這些財貨經營的事我也不懂,你自己心裏有數就行。不過,你既然要決心科舉,就要多把心思放在讀書上,不可沉迷商賈之利。」
他沒有讀書人那些無謂的清高,不會看不起經商的。
但輕重緩急是要分清楚的,徐茂行在他眼裏很有讀書天賦,這幾個月又把心都收了迴來,在科舉一途上是很有希望的。
這麽好一個苗子,他可不希望被幾兩銀子給毀了。
徐茂行連連保證叫他放心,說這些事都是黛玉在管理,但日常並不過問。
「那就好。」郭先生滿意地點了點,「你小子好福氣,有個賢內助呀!」
對此,徐茂行嘿嘿一笑,顯得有些羞澀。
自從那一次之後,他和黛玉之間的相處雖然如常,但兩人彼此都心知肚明,看待對方時眼前仿佛套了一層濾鏡,再尋常的舉動也都會有種莫名的心靈契合。
見他一副春心萌動的樣子,郭先生暗暗搖了搖頭,忽然咳嗽了一聲,板著臉問道:「這幾天沒正式上課,你在家都讀了些什麽書?」
徐茂行立刻頭皮一緊,秒入高中生麵對班主任的神奇狀態,恭恭敬敬地答道:「有老師教誨在前,學生不敢偷懶,趁著這些日子得閑,學生正獨自研讀《太史公書》。」
《太史公書》就是《史記》,雖然司馬遷寫書的時候,難免帶上主觀情緒。
比如不喜歡外戚,就對衛霍二人的功績一筆帶過;喜歡李廣,哪怕對方打的是敗仗,也描寫的精彩熱血之極。
但誰也不能否認《史記》在史學界的地位,更不能否認它在文學界的地位。
凡研讀史書之人,就繞不開這部紀傳體巨作。其「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頭,也絕非浪得虛名。
郭先生點了點頭,說:「嗯。想要寫好策略,對經史子集的研讀缺一不可。原本我就打算著,等把四書五經粗講一遍之後,就先給你講史。既然你喜歡《太史公書》,到時候就從這一部開始吧。」
八股文的根基就是四書五經,無論哪個參與科考的學子,這幾部經典都不止學一遍。
秀才、舉人、進士。
每進一步,對四書五經的理解就要更加深徹一步,將它們與政治相聯繫的能力也得更多幾分。
就以《詩經》中《蒹葭》一篇為例,最淺顯的理解是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再深一層就是講後妃之德,更深一層便是君主求賢若渴。
若是無人解讀,憑著自己摸索,誰能從一首寫男女自由情愛的詩中,悟出「君主求賢若渴」這等八竿子打不著的深意?
可若想考好科舉,就得有這種聯想能力,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
接下來,郭先生又問了些《太史公書》開篇的東西,就囑咐他早些迴去,莫要讓家裏人擔心。
徐茂行本要告辭,忽然又想起昨天和黛玉討論的東西,便挺住了腳步,對郭先生拱手道:「先生,學生還有一件煩惱的事,需要您指點迷津。」
頓了一頓之後,徐茂行又補充了一句,「是學生的家事。」
聽說是他的家事,郭先生便有些遲疑。但見徐茂行態度誠懇,又念及兩人相識以來這孩子的仁孝,他終究是點了點頭,道:「你且說來聽聽。」
徐茂行便道:「事情是這樣的。學生的嫂子在平安州生了一對龍鳳胎,翻過年開了春,就有八-九個月了。
因平安州乃苦寒之地,大嫂憐惜孩子受苦,便和兄長與父母商議,要把孩子送迴京城,給我們夫妻教養。
學生與內子的為難之處,就在於萬一孩子養成之後,不符合兄嫂的預期,又該如如何是好?」
郭先生詫異地看了他一眼,神情透露出幾分無語來,「我還以為是什麽大事呢,原來就是這個?」
郭先生好笑道:「是他們要把孩子寄養在你這裏了,且看他們如今的境遇,這兩個孩子跟著你們,吃穿用度必然都得你們貼補。若是他們將來真在孩子的教養上挑你們的理,自有世人戳他們的脊梁骨。」
他拍了拍徐茂行的肩膀,語重心長道:「茂行,心底善良是好事,但若是過於為他人考慮,隻會讓人得寸進尺。」
聽了老師的一番話,徐茂行簡直是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是呀。兩個孩子跟著我,吃我的、穿我的,將來的教育經費也多半都是用我的。是他們欠我人情,我幹嘛要有那麽多心理負擔?
有了這些好東西,就該把最好的都給他送過去才是。雖然人家不缺這些東西,也得讓他看見你的心意不是?」
「來,拿著,給安王送去吧。」郭先生把剝好的銀耳塞迴了他懷裏。
徐茂行隻覺得一股暖流在心間流淌,連忙道:「先生放心,這產業本就有安王的一份,還能少得了他的?
這次福伯送迴來了三大車,品相都很不錯。我先給先生挑了一份,剩下的自家留一點,就都給安王送過去。」
見他心裏有數,安排的也算妥當,郭先生總算是肯收下這些銀耳了。
徐茂行倒:「新鮮的畢竟不好存放,先生可找個陰涼處攤開,讓它自然風幹。等來年出的貨更多,我叫他們取一部分直接做成幹貨,先生好給師娘寄迴去,也是我這個做學生的一份心意了。」
郭先生道:「這些財貨經營的事我也不懂,你自己心裏有數就行。不過,你既然要決心科舉,就要多把心思放在讀書上,不可沉迷商賈之利。」
他沒有讀書人那些無謂的清高,不會看不起經商的。
但輕重緩急是要分清楚的,徐茂行在他眼裏很有讀書天賦,這幾個月又把心都收了迴來,在科舉一途上是很有希望的。
這麽好一個苗子,他可不希望被幾兩銀子給毀了。
徐茂行連連保證叫他放心,說這些事都是黛玉在管理,但日常並不過問。
「那就好。」郭先生滿意地點了點,「你小子好福氣,有個賢內助呀!」
對此,徐茂行嘿嘿一笑,顯得有些羞澀。
自從那一次之後,他和黛玉之間的相處雖然如常,但兩人彼此都心知肚明,看待對方時眼前仿佛套了一層濾鏡,再尋常的舉動也都會有種莫名的心靈契合。
見他一副春心萌動的樣子,郭先生暗暗搖了搖頭,忽然咳嗽了一聲,板著臉問道:「這幾天沒正式上課,你在家都讀了些什麽書?」
徐茂行立刻頭皮一緊,秒入高中生麵對班主任的神奇狀態,恭恭敬敬地答道:「有老師教誨在前,學生不敢偷懶,趁著這些日子得閑,學生正獨自研讀《太史公書》。」
《太史公書》就是《史記》,雖然司馬遷寫書的時候,難免帶上主觀情緒。
比如不喜歡外戚,就對衛霍二人的功績一筆帶過;喜歡李廣,哪怕對方打的是敗仗,也描寫的精彩熱血之極。
但誰也不能否認《史記》在史學界的地位,更不能否認它在文學界的地位。
凡研讀史書之人,就繞不開這部紀傳體巨作。其「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頭,也絕非浪得虛名。
郭先生點了點頭,說:「嗯。想要寫好策略,對經史子集的研讀缺一不可。原本我就打算著,等把四書五經粗講一遍之後,就先給你講史。既然你喜歡《太史公書》,到時候就從這一部開始吧。」
八股文的根基就是四書五經,無論哪個參與科考的學子,這幾部經典都不止學一遍。
秀才、舉人、進士。
每進一步,對四書五經的理解就要更加深徹一步,將它們與政治相聯繫的能力也得更多幾分。
就以《詩經》中《蒹葭》一篇為例,最淺顯的理解是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再深一層就是講後妃之德,更深一層便是君主求賢若渴。
若是無人解讀,憑著自己摸索,誰能從一首寫男女自由情愛的詩中,悟出「君主求賢若渴」這等八竿子打不著的深意?
可若想考好科舉,就得有這種聯想能力,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
接下來,郭先生又問了些《太史公書》開篇的東西,就囑咐他早些迴去,莫要讓家裏人擔心。
徐茂行本要告辭,忽然又想起昨天和黛玉討論的東西,便挺住了腳步,對郭先生拱手道:「先生,學生還有一件煩惱的事,需要您指點迷津。」
頓了一頓之後,徐茂行又補充了一句,「是學生的家事。」
聽說是他的家事,郭先生便有些遲疑。但見徐茂行態度誠懇,又念及兩人相識以來這孩子的仁孝,他終究是點了點頭,道:「你且說來聽聽。」
徐茂行便道:「事情是這樣的。學生的嫂子在平安州生了一對龍鳳胎,翻過年開了春,就有八-九個月了。
因平安州乃苦寒之地,大嫂憐惜孩子受苦,便和兄長與父母商議,要把孩子送迴京城,給我們夫妻教養。
學生與內子的為難之處,就在於萬一孩子養成之後,不符合兄嫂的預期,又該如如何是好?」
郭先生詫異地看了他一眼,神情透露出幾分無語來,「我還以為是什麽大事呢,原來就是這個?」
郭先生好笑道:「是他們要把孩子寄養在你這裏了,且看他們如今的境遇,這兩個孩子跟著你們,吃穿用度必然都得你們貼補。若是他們將來真在孩子的教養上挑你們的理,自有世人戳他們的脊梁骨。」
他拍了拍徐茂行的肩膀,語重心長道:「茂行,心底善良是好事,但若是過於為他人考慮,隻會讓人得寸進尺。」
聽了老師的一番話,徐茂行簡直是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是呀。兩個孩子跟著我,吃我的、穿我的,將來的教育經費也多半都是用我的。是他們欠我人情,我幹嘛要有那麽多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