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紅樓同人] 我的老婆是黛玉 作者:鍾離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裏話外的意思,是他最近也不敢輕舉妄動。
徐茂行心中一動,露出了感激涕零的神色,哽咽道:「多謝王爺費心。小人從前不懂事,不明白家父的苦心,請來的先生不知被氣走了多少個。家父在小人身上操的心,怕是比操心兄長多十倍。」
安王笑道:「小王也聽甘公說過,他的兩個兒子,長子最是叫他省心,反而幼子頑劣,時常叫他牽腸掛肚……」
說到這裏,他忽然一怔,電光石火間心頭有一個念頭迅速閃過,竟有股撥雲見日的明悟之感。
——是了,聖人之所以動作頻頻,大力打壓他們這些皇子親王的黨派,無非是皇子們都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了,讓老父親覺得自己管不住兒子了。
自從徐甘壞了事之後,安王就一直在想著怎麽補救,怎麽保存實力,怎麽消除他帶給老聖人的威脅感。
和幾個幕僚商議來商議去,他們出的主意無非也就是叫他蟄伏,盡量不要去礙聖人的眼。天長日久的,聖人見他老實了,自然也就不會再針對他了。
可徐甘的兩個兒子,分明長子更加穩重懂事,讀書也最好,他最喜愛的,卻偏偏是讓他操心最多的次子……
或許,他和幕僚們的方向一開始就錯了。
這時候最能讓老聖人放心的,不是謹小慎微的懂事兒子,反而是時常麻煩老父親的不懂事兒子。
他忽然放聲大笑,上前用力拍了拍徐茂行的肩膀,朗聲道:「二郎呀二郎,你可真是小王的福星!」
稱唿上一下子就親近了起來。
徐茂行茫然地看著他,仿佛不明所以。安王也沒有和他解釋的意思,隻是說:「你先迴去,過幾日我就讓人把先生給你送過去。」
說完又叫貼身太監去見王妃,讓王妃開庫房,揀幾匹當季的料子給他帶迴去。
送衣裳料子,還是隨時都能用得上的料子,可比上迴送銀子顯得親近多了。徐茂行自然不會拒絕,非常麻溜地謝了恩。
把徐茂行送走之後,安王立刻召見了心腹幕僚。一行人在書房裏商議了半天,決定換個路子走走看。
從那天起,安王就仿佛被聖人和眾兄弟幹破防了一樣,也不再拉攏朝堂上的人手,也不再極力表現自己的穩重可靠,反而是有屁大點事兒都去找聖人,不是訴苦就是求助。
這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態,自然少不了被其餘皇子嘲笑一通。但嘲笑歸嘲笑,在觀察了一年半載之後,發現安王是真的破罐子破摔,完全沒了先前的鬥誌,也就對他放心了。
放心的也不隻是這些皇子王爺,還有在安王身上重新找迴老父親自信的聖人。
安王因徐茂行得了這麽大的好處,自然不會忘了他。再加上徐茂行也是個會順杆爬的,隔三差五就去王府請安,彼此的關係自然越發親密。
在徐茂行屢次表達了對父母的擔憂之後,安王就告訴他,嶺南那邊他已打點好了,徐家人隻是住在那裏,什麽活都不用幹。
至此,徐茂行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徐福一家休整了幾日之後,徐茂行便讓福嬸帶著徐祿家的一起,給遠在平安州的爹娘兄嫂各做了兩套厚衣裳。
等衣裳做好之後,福伯那邊也打探好了往平安州的商隊,讓徐祿帶著東西隨商隊一起往那邊跑了一趟。除了衣裳之外,還讓他捎去了五十兩散碎銀子。
那天過後沒多久,安王果然就送來了一位姓郭的先生,專門教他科舉之道。
郭先生三十來歲,是上屆落第的舉子,因路途遙遠沒有迴鄉,而是在京城租了個屋子住下,一邊讀書一邊等待下次會試。
京城大,居不易,就是因為物價比較高。漸漸的郭先生盤費用盡,就托友人慾覓個館,一來解決食宿,二來攢些銀錢。
他那友人和安王府的一個管事有些交情,便在中間牽線搭橋,安排他來教徐茂行讀書。
有了正式的先生之後,徐茂行痛苦的讀書生涯也就隨之開始了。
第4章 婚書
一個把學業荒廢了多年的成年人,想把課本再撿起來,比從未接觸過學業的啟蒙兒童可難多了。
首先便是注意力難以集中,上課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走神。往往郭先生上午剛講過一遍的課程,下午重溫的時候就發現還得再講一遍。
其次就是堅持不了多久就心浮氣躁,周圍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的心思就不在讀書上了。
最最讓郭先生頭疼的,就是學得不快忘得倒快。好不容易把這一節的內容教會了,等下一節學完再鞏固舊日所學時,才發現徐茂行早把上一課學的東西都還給他了。
郭先生:「…………」
——就算你把知識還給我,學費我也是不會退的。
如果不是因為窮,如果不是因為窮……
他第一次懷疑自己不迴家鄉,堅持留在京城是對還是錯。
倘若他落榜之後就和同鄉一起迴去,家裏有農戶投獻的土地可以收租子,還有活不下去自賣自身的奴僕照顧飲食起居。不比滯留京城,買刀紙都得精打細算的日子快活?
但安王府給的聘金實在優厚,足以支撐在他京城的各項開銷。且接了這個館,就等於是靠上了安王府。他一個尚未踏上仕途的舉人,有一位郡王做靠山,無疑是天大的福氣。
事實證明隻要好處足夠,哪怕學生再頑劣,老師也能主動發掘對方的優點。
徐茂行心中一動,露出了感激涕零的神色,哽咽道:「多謝王爺費心。小人從前不懂事,不明白家父的苦心,請來的先生不知被氣走了多少個。家父在小人身上操的心,怕是比操心兄長多十倍。」
安王笑道:「小王也聽甘公說過,他的兩個兒子,長子最是叫他省心,反而幼子頑劣,時常叫他牽腸掛肚……」
說到這裏,他忽然一怔,電光石火間心頭有一個念頭迅速閃過,竟有股撥雲見日的明悟之感。
——是了,聖人之所以動作頻頻,大力打壓他們這些皇子親王的黨派,無非是皇子們都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了,讓老父親覺得自己管不住兒子了。
自從徐甘壞了事之後,安王就一直在想著怎麽補救,怎麽保存實力,怎麽消除他帶給老聖人的威脅感。
和幾個幕僚商議來商議去,他們出的主意無非也就是叫他蟄伏,盡量不要去礙聖人的眼。天長日久的,聖人見他老實了,自然也就不會再針對他了。
可徐甘的兩個兒子,分明長子更加穩重懂事,讀書也最好,他最喜愛的,卻偏偏是讓他操心最多的次子……
或許,他和幕僚們的方向一開始就錯了。
這時候最能讓老聖人放心的,不是謹小慎微的懂事兒子,反而是時常麻煩老父親的不懂事兒子。
他忽然放聲大笑,上前用力拍了拍徐茂行的肩膀,朗聲道:「二郎呀二郎,你可真是小王的福星!」
稱唿上一下子就親近了起來。
徐茂行茫然地看著他,仿佛不明所以。安王也沒有和他解釋的意思,隻是說:「你先迴去,過幾日我就讓人把先生給你送過去。」
說完又叫貼身太監去見王妃,讓王妃開庫房,揀幾匹當季的料子給他帶迴去。
送衣裳料子,還是隨時都能用得上的料子,可比上迴送銀子顯得親近多了。徐茂行自然不會拒絕,非常麻溜地謝了恩。
把徐茂行送走之後,安王立刻召見了心腹幕僚。一行人在書房裏商議了半天,決定換個路子走走看。
從那天起,安王就仿佛被聖人和眾兄弟幹破防了一樣,也不再拉攏朝堂上的人手,也不再極力表現自己的穩重可靠,反而是有屁大點事兒都去找聖人,不是訴苦就是求助。
這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態,自然少不了被其餘皇子嘲笑一通。但嘲笑歸嘲笑,在觀察了一年半載之後,發現安王是真的破罐子破摔,完全沒了先前的鬥誌,也就對他放心了。
放心的也不隻是這些皇子王爺,還有在安王身上重新找迴老父親自信的聖人。
安王因徐茂行得了這麽大的好處,自然不會忘了他。再加上徐茂行也是個會順杆爬的,隔三差五就去王府請安,彼此的關係自然越發親密。
在徐茂行屢次表達了對父母的擔憂之後,安王就告訴他,嶺南那邊他已打點好了,徐家人隻是住在那裏,什麽活都不用幹。
至此,徐茂行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徐福一家休整了幾日之後,徐茂行便讓福嬸帶著徐祿家的一起,給遠在平安州的爹娘兄嫂各做了兩套厚衣裳。
等衣裳做好之後,福伯那邊也打探好了往平安州的商隊,讓徐祿帶著東西隨商隊一起往那邊跑了一趟。除了衣裳之外,還讓他捎去了五十兩散碎銀子。
那天過後沒多久,安王果然就送來了一位姓郭的先生,專門教他科舉之道。
郭先生三十來歲,是上屆落第的舉子,因路途遙遠沒有迴鄉,而是在京城租了個屋子住下,一邊讀書一邊等待下次會試。
京城大,居不易,就是因為物價比較高。漸漸的郭先生盤費用盡,就托友人慾覓個館,一來解決食宿,二來攢些銀錢。
他那友人和安王府的一個管事有些交情,便在中間牽線搭橋,安排他來教徐茂行讀書。
有了正式的先生之後,徐茂行痛苦的讀書生涯也就隨之開始了。
第4章 婚書
一個把學業荒廢了多年的成年人,想把課本再撿起來,比從未接觸過學業的啟蒙兒童可難多了。
首先便是注意力難以集中,上課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走神。往往郭先生上午剛講過一遍的課程,下午重溫的時候就發現還得再講一遍。
其次就是堅持不了多久就心浮氣躁,周圍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的心思就不在讀書上了。
最最讓郭先生頭疼的,就是學得不快忘得倒快。好不容易把這一節的內容教會了,等下一節學完再鞏固舊日所學時,才發現徐茂行早把上一課學的東西都還給他了。
郭先生:「…………」
——就算你把知識還給我,學費我也是不會退的。
如果不是因為窮,如果不是因為窮……
他第一次懷疑自己不迴家鄉,堅持留在京城是對還是錯。
倘若他落榜之後就和同鄉一起迴去,家裏有農戶投獻的土地可以收租子,還有活不下去自賣自身的奴僕照顧飲食起居。不比滯留京城,買刀紙都得精打細算的日子快活?
但安王府給的聘金實在優厚,足以支撐在他京城的各項開銷。且接了這個館,就等於是靠上了安王府。他一個尚未踏上仕途的舉人,有一位郡王做靠山,無疑是天大的福氣。
事實證明隻要好處足夠,哪怕學生再頑劣,老師也能主動發掘對方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