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如弘說的一樣,洪水之後的災年必然難熬,縱使在延越這裏有所獲利,但即使好的年份也很難囤積足夠越冬的糧食,更何況是今年。
要麽說氣運這東西玄乎呢?
既然沒有人反對,厲繼續說:「加入延越以後,不能叫他們如以前一樣各自為戰,也不能維持他們一個部落一二百人的現狀。我準備在全部同意後,將現有十幾個小部落整合成四個郡城。郡城離官道不宜太遠,最多步行一個時辰,且待到春日以後,需再建一條連接郡城與主官道的支道。至於如何劃界,延越到原水郡沿途,隻要不侵犯其他部落族界,我們依地勢設界碑,大家覺得是否可行?」
思索一會兒,眾人均表示可行。
之後庚開口詢問:「首領之所以計劃交換那麽多役人,也是想將這部分人散落在新組建的郡城之中吧?」
「沒錯。」
厲看向大家說:「這十幾個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還不足兩千人,想要搞建設,即使隻分成四個郡城,速度也太慢,所以我準備將新交換迴來的役人下放,協助四個郡城完成基建。現在距離寒冬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他們臨時住房的建設以及郡城城牆基底部分的建設。這樣,一來可以完成基本的防禦,二來也可以不耽誤青磚的燒製,明年開春就能繼續城牆上半部的建設。」
「各個部落送來交換的奴隸,不可能全然幹淨,一定會有扔過來的眼線。但無所謂,交換迴來的人打散扔到下麵,量他們也興不起什麽風浪。四個郡城的主要負責人都會經由主城派遣,個別官職可在幾個部落內選擇,主城派去的官員三年一個任期,任期滿根據表現評定,是迴主城任職還是再行其他調配,具體的祭司會出詳細的規章製度。」
常念在一邊補充道:「待交換集會過後,我會和首領一道去勘察各個部落的情況,選定新郡城的地址。另外,現在交換迴來的人也要開始動起來,部落人口越來越多,耕地麵積必須要增加,第二批的冬小麥可以開始開荒播種,而且像土豆、白菜、蘿蔔、蕓薹這些,也要再播種一批。趁著人多好幹活,爭取在下放之前將工作做完。」
話說完,他有一種自己是黑心老闆的感覺。沒辦法,這麽多張嘴等著吃飯,隻靠先前的那些地還是不夠穩妥。
會議開了半個時辰,見事情說的差不多了,厲問:「對此,你們還有什麽看法?」
眾人搖頭,這次會議最重要的事便敲定了。
既然是交換集會,湊齊這些小部落的首領不難。雖然既不能來延越主城,又不能各自為政,要混合在一起由主城派人統一管理,這看似又失了自主權,又沒撈到多少好處,但十幾個部落沒有不同意的,隻因為主城會統一調配糧食,保證這個冬日的糧食供給。
這個年景,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在所有部落都答應後,延越才公布後麵的事,主城竟然要給他們建如原水郡一樣的城牆,還有保暖過冬的房子。房子當然是臨時的半地穴式應急,不過這也能讓這些人冬日過得舒坦些。
本來就是交換集會,加上延越有意傳播,很快合併的事就傳開了。
這下延越成了貨真價實的大部落,而且部落的麵積一下子增加了三四倍,最重要的是沒有費一兵一卒,真是不敢想像。
有人私底下暗暗議論:「延越真是好手筆,短短四五個月,就從中型部落躍至大部落。」
旁邊人附和:「可不是嗎,而且這實力,放眼望去有哪個大部落能與之較量?」
最開始說話的人感嘆:「哎,羨慕不來。要是給我布匹、陶瓷、細鹽、香皂這些東西,我們部落也能發展起來。」
其他人笑話道:「他們這些東西又不是土裏挖出來,水裏撈上來的,說到底也是本身實力的一種。」
雖然不想承認,但事實卻是如此。
從南邊進來的一個部落說:「前一日我還說這路修的真不錯呢,方便我們以後來往,沒想到人家是給自己修的。」
「嘿嘿,那是當然,你瞧現在的局勢,誰會做無用的事。」
「這倒是,這倒是。」
其中有個部落的人問南邊的部落,「你知道嗎?延越和你們南邊叫做七星的部落有仇,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發生戰爭。」
南邊部落的人說:「這不明擺著嗎?東南西北延越往哪兒發展都行,尤其是往東發展,還能靠近羅王城,更方便兩個勢力的溝通。但延越卻還是選擇了南邊,肯定是奔著七星部落去的。」
「你知道兩個部落是怎麽結仇的嗎?」
「具體不清楚,不過原水郡原來是原水部落,當時七星差點給原水滅族,後來原水投奔了延越。」
「就這一個原因嗎?怎麽看也不如同羅王城的關係重要啊?」
「自然不能是這一個,好像延越本身與七星部落就有仇。大概是發生在去年秋季的交換集會上,那次延越去的七星,但具體發生了什麽沒人知道。」
他們還在那紮堆議論著,餘光卻見到一群氣勢不凡的人從不遠處經過。
「我去,看那旗子,不是南邊的那個城嗎?」
「啊!沒錯,是南邊的玄陽城!他們怎麽來了?」
「那,那騎馬的不會是玄陽城的城主吧。」
「也說不定,畢竟昨日羅王城的城主不也親自過來了嗎?」
要麽說氣運這東西玄乎呢?
既然沒有人反對,厲繼續說:「加入延越以後,不能叫他們如以前一樣各自為戰,也不能維持他們一個部落一二百人的現狀。我準備在全部同意後,將現有十幾個小部落整合成四個郡城。郡城離官道不宜太遠,最多步行一個時辰,且待到春日以後,需再建一條連接郡城與主官道的支道。至於如何劃界,延越到原水郡沿途,隻要不侵犯其他部落族界,我們依地勢設界碑,大家覺得是否可行?」
思索一會兒,眾人均表示可行。
之後庚開口詢問:「首領之所以計劃交換那麽多役人,也是想將這部分人散落在新組建的郡城之中吧?」
「沒錯。」
厲看向大家說:「這十幾個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還不足兩千人,想要搞建設,即使隻分成四個郡城,速度也太慢,所以我準備將新交換迴來的役人下放,協助四個郡城完成基建。現在距離寒冬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他們臨時住房的建設以及郡城城牆基底部分的建設。這樣,一來可以完成基本的防禦,二來也可以不耽誤青磚的燒製,明年開春就能繼續城牆上半部的建設。」
「各個部落送來交換的奴隸,不可能全然幹淨,一定會有扔過來的眼線。但無所謂,交換迴來的人打散扔到下麵,量他們也興不起什麽風浪。四個郡城的主要負責人都會經由主城派遣,個別官職可在幾個部落內選擇,主城派去的官員三年一個任期,任期滿根據表現評定,是迴主城任職還是再行其他調配,具體的祭司會出詳細的規章製度。」
常念在一邊補充道:「待交換集會過後,我會和首領一道去勘察各個部落的情況,選定新郡城的地址。另外,現在交換迴來的人也要開始動起來,部落人口越來越多,耕地麵積必須要增加,第二批的冬小麥可以開始開荒播種,而且像土豆、白菜、蘿蔔、蕓薹這些,也要再播種一批。趁著人多好幹活,爭取在下放之前將工作做完。」
話說完,他有一種自己是黑心老闆的感覺。沒辦法,這麽多張嘴等著吃飯,隻靠先前的那些地還是不夠穩妥。
會議開了半個時辰,見事情說的差不多了,厲問:「對此,你們還有什麽看法?」
眾人搖頭,這次會議最重要的事便敲定了。
既然是交換集會,湊齊這些小部落的首領不難。雖然既不能來延越主城,又不能各自為政,要混合在一起由主城派人統一管理,這看似又失了自主權,又沒撈到多少好處,但十幾個部落沒有不同意的,隻因為主城會統一調配糧食,保證這個冬日的糧食供給。
這個年景,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在所有部落都答應後,延越才公布後麵的事,主城竟然要給他們建如原水郡一樣的城牆,還有保暖過冬的房子。房子當然是臨時的半地穴式應急,不過這也能讓這些人冬日過得舒坦些。
本來就是交換集會,加上延越有意傳播,很快合併的事就傳開了。
這下延越成了貨真價實的大部落,而且部落的麵積一下子增加了三四倍,最重要的是沒有費一兵一卒,真是不敢想像。
有人私底下暗暗議論:「延越真是好手筆,短短四五個月,就從中型部落躍至大部落。」
旁邊人附和:「可不是嗎,而且這實力,放眼望去有哪個大部落能與之較量?」
最開始說話的人感嘆:「哎,羨慕不來。要是給我布匹、陶瓷、細鹽、香皂這些東西,我們部落也能發展起來。」
其他人笑話道:「他們這些東西又不是土裏挖出來,水裏撈上來的,說到底也是本身實力的一種。」
雖然不想承認,但事實卻是如此。
從南邊進來的一個部落說:「前一日我還說這路修的真不錯呢,方便我們以後來往,沒想到人家是給自己修的。」
「嘿嘿,那是當然,你瞧現在的局勢,誰會做無用的事。」
「這倒是,這倒是。」
其中有個部落的人問南邊的部落,「你知道嗎?延越和你們南邊叫做七星的部落有仇,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發生戰爭。」
南邊部落的人說:「這不明擺著嗎?東南西北延越往哪兒發展都行,尤其是往東發展,還能靠近羅王城,更方便兩個勢力的溝通。但延越卻還是選擇了南邊,肯定是奔著七星部落去的。」
「你知道兩個部落是怎麽結仇的嗎?」
「具體不清楚,不過原水郡原來是原水部落,當時七星差點給原水滅族,後來原水投奔了延越。」
「就這一個原因嗎?怎麽看也不如同羅王城的關係重要啊?」
「自然不能是這一個,好像延越本身與七星部落就有仇。大概是發生在去年秋季的交換集會上,那次延越去的七星,但具體發生了什麽沒人知道。」
他們還在那紮堆議論著,餘光卻見到一群氣勢不凡的人從不遠處經過。
「我去,看那旗子,不是南邊的那個城嗎?」
「啊!沒錯,是南邊的玄陽城!他們怎麽來了?」
「那,那騎馬的不會是玄陽城的城主吧。」
「也說不定,畢竟昨日羅王城的城主不也親自過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