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即使這樣,他的心裏也覺得有什麽罩著,悶悶地透不過氣。
念總是要長大的,縱使現在沒有心儀之人,那以後呢?他要如何留住他的小狐狸,或許要對他再好一些吧。
他記得念說過,習慣是很可怕的,養成一個習慣隻要二十一天,但戒掉一個習慣卻需要三個月甚至三年。
他就要成為念的習慣,而且是無法戒掉的習慣。
卑劣嗎?管他呢!
第二日,果真如常念計算的一樣,庚和申帶著奴隸過來了。長長的隊伍確實是將奴隸都帶著,除此之外,竟然還牽了五輛驢車!
伏甄看著延越過來的一行人,不知道要先驚訝於驢拉著的東西,還是束縛在奴隸腳上的鏈子。
驢拉的自然是板車,而奴隸腳上套著的則是腳鐐。
這個腳鐐是臨行前教於雁的,鎖鏈長不足五十公分,兩邊各有圓環套住腳腕。腳腕上的鐵環並沒有上鎖,而是用一根類似鐵釘一樣的東西固定死,要想解開腳鐐,就需要特製的鐵鉗將釘子拆掉。這樣製作方法簡單,也能大大降低成本。
成年男人的步子在六十到七十公分,而鏈子的長度不足五十,這樣即不影響走路,又讓他們無法隨意自在,更別提是逃跑了。
之所以在奴隸身上費心思,還是現在延越奴隸數量多,加上之前有的九十多名奴隸,隻男□□隸的數量就達到了三百多人。這基本和延越戰士數量相當,如果不好好收攏,必要出亂子。
伏甄不知這些,不過她卻敏銳的發現,奴隸腳上套著的鏈子,似乎與連弩和弓箭箭頭上的材質是相同的。
這次參加七星的交換集會,雖然讓她痛失十幾名戰士,但也讓她見識到一些東西,比如青銅兵器。
交換集會時延越早走半日沒有看見,有不足百人的七星隊伍從外麵迴來,他們手中拿著的都是青銅兵器。有個戰士為了展示實力,用青銅兵器全力擊在一塊大石上,石頭粉碎,兵器卻絲毫沒有變化,看的各部落的人都暗暗咂舌。
後來才有人傳,那種兵器叫青銅兵器。
再見過連弩和弓箭後,伏甄就一直在想,到底是青銅兵器更鋒利一些,還是箭尖更鋒利一些。
可眼下這麽珍貴的物件,卻被延越用在束縛奴隸上,她著實有些想不通。她自然不知道鐵是可以二次熔煉的,如果不需要這些腳銬,就再熔煉成兵器或其他工具。
常念現在心思全不在這些上麵,他都他都要感動哭了,不虧是庚和申!有了驢車不但可以拉迴去更多的小麥,就連他心心念念的棗樹也能一併拉迴去。
隻是,隻是要怎麽開口呢?
他磨磨蹭蹭地挪著步子轉身,顯出一點少年的羞怯,斟酌地說:「那個,伏甄,我,我能挖一棵棗樹迴去嗎?」
雖然他不知原水隻有五棵棗樹,但看其他族人的表情也知道,棗子應算是珍貴的果子。此時自己要將人家的棗樹連根拔起,確實有些不好意思。不過想到以後每年都能讓阿婭吃到棗子,還是硬撐著開了口。
伏甄從剛才的思緒中迴神,聽常念想要棗樹,心裏苦笑一聲。棗樹可是大祭司心尖尖上的東西,但既然恩人說想要,她自然不可能駁了這個麵子,畢竟以他這幾日教原水的事,別說一棵棗樹了,就是將棗樹都拔光了,誰也說不出一個不字。
「好,祭司喜歡,我這就叫人迴去給你挖來。」
「真的嗎?太感謝伏甄了!」常念雙眉微揚,眉心的喜悅壓都壓不住。
此時正好秋季,適合果樹移栽。他怕原水的戰士下手重傷了根,忙又說:「麻煩讓他們迴去挖樹時注意大小和深度,大小要比樹冠大一倍多,帶出的土壤也不要清理掉,最好是能用枯草將土壤捆好。」
他事無巨細的一一叮囑,聽得伏甄腦子有點大,遂開口:「左右還要割一日的麥子,不如祭司與我迴去,親自指導他們挖。這裏有您的族人照看,想來也能做的妥當,等明日一早,我送祭司與首領出原水。」
常念側頭看厲,厲點點頭。
迴去的路上,厲特地落後幾步,叫住伏甄說:「等迴到延越,我會讓原水的戰士帶上燻肉迴來,作為棗樹的交換。燻肉能長久存放,你們可留到深冬以後獸肉匱乏時再吃用。」
不給她說不的機會,厲接著說:「你不必拒絕,我說的話也不可能收迴。他喜歡的東西我必定是要帶走的,但也不會白白占你們便宜。至於教你們的東西,那是另一碼事,用他的話說是與原水投緣。」
說完,他並沒有留下來聽伏甄說什麽的打算,邁開長腿快走幾步,與常念並排同行。
第二日天還未亮,常念便和厲出了原水駐地,為了不傷及棗樹,他不但將根包好,就連枝丫也都修剪過一遍。
樹上的棗子基本全熟了,怕遺落在路上,他幹脆都采了下來。左右兩日的功夫,棗子迴去還能給阿婭嚐新鮮。剩下吃不完的曬成紅棗,以後煮粥泡水都是好的。
今天伏甄來送行,不知道是不是大祭司年紀大了起不來,並沒有出來。
直到一行人出了原水,常念才與眾人告別。
「伏甄,我們是朋友對嗎?」不知為何,他莫名其妙的問了這一句。
伏甄重重點頭,常念與她何止是朋友。
常念笑的眉眼彎彎,之後鄭重說道:「既然是朋友,有些話我還是要叮囑。你也看到了,現在許多大部落都在忙於部落間的融合,雖然原水又五百多人,在小部落中算得上實力不錯,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意外發生。今年冬日還好,可放心過冬,待到天氣轉暖,定會有人蠢蠢欲動。無論是看上原水,還是盯上了小麥,希望伏甄明白什麽都沒有族人重要,如果發現事情不對勁,即使拋棄這片擁有小麥的領地,也要保存族人。如果無處可去,可帶族人暫居延越。記住,千萬不要覺得沒了小麥地可惜,有了你給我的這些麥子,原水便不會少了麥子的吃用。這話現在你或許不理解,但待到明年你來延越,一切都會有答案。」
念總是要長大的,縱使現在沒有心儀之人,那以後呢?他要如何留住他的小狐狸,或許要對他再好一些吧。
他記得念說過,習慣是很可怕的,養成一個習慣隻要二十一天,但戒掉一個習慣卻需要三個月甚至三年。
他就要成為念的習慣,而且是無法戒掉的習慣。
卑劣嗎?管他呢!
第二日,果真如常念計算的一樣,庚和申帶著奴隸過來了。長長的隊伍確實是將奴隸都帶著,除此之外,竟然還牽了五輛驢車!
伏甄看著延越過來的一行人,不知道要先驚訝於驢拉著的東西,還是束縛在奴隸腳上的鏈子。
驢拉的自然是板車,而奴隸腳上套著的則是腳鐐。
這個腳鐐是臨行前教於雁的,鎖鏈長不足五十公分,兩邊各有圓環套住腳腕。腳腕上的鐵環並沒有上鎖,而是用一根類似鐵釘一樣的東西固定死,要想解開腳鐐,就需要特製的鐵鉗將釘子拆掉。這樣製作方法簡單,也能大大降低成本。
成年男人的步子在六十到七十公分,而鏈子的長度不足五十,這樣即不影響走路,又讓他們無法隨意自在,更別提是逃跑了。
之所以在奴隸身上費心思,還是現在延越奴隸數量多,加上之前有的九十多名奴隸,隻男□□隸的數量就達到了三百多人。這基本和延越戰士數量相當,如果不好好收攏,必要出亂子。
伏甄不知這些,不過她卻敏銳的發現,奴隸腳上套著的鏈子,似乎與連弩和弓箭箭頭上的材質是相同的。
這次參加七星的交換集會,雖然讓她痛失十幾名戰士,但也讓她見識到一些東西,比如青銅兵器。
交換集會時延越早走半日沒有看見,有不足百人的七星隊伍從外麵迴來,他們手中拿著的都是青銅兵器。有個戰士為了展示實力,用青銅兵器全力擊在一塊大石上,石頭粉碎,兵器卻絲毫沒有變化,看的各部落的人都暗暗咂舌。
後來才有人傳,那種兵器叫青銅兵器。
再見過連弩和弓箭後,伏甄就一直在想,到底是青銅兵器更鋒利一些,還是箭尖更鋒利一些。
可眼下這麽珍貴的物件,卻被延越用在束縛奴隸上,她著實有些想不通。她自然不知道鐵是可以二次熔煉的,如果不需要這些腳銬,就再熔煉成兵器或其他工具。
常念現在心思全不在這些上麵,他都他都要感動哭了,不虧是庚和申!有了驢車不但可以拉迴去更多的小麥,就連他心心念念的棗樹也能一併拉迴去。
隻是,隻是要怎麽開口呢?
他磨磨蹭蹭地挪著步子轉身,顯出一點少年的羞怯,斟酌地說:「那個,伏甄,我,我能挖一棵棗樹迴去嗎?」
雖然他不知原水隻有五棵棗樹,但看其他族人的表情也知道,棗子應算是珍貴的果子。此時自己要將人家的棗樹連根拔起,確實有些不好意思。不過想到以後每年都能讓阿婭吃到棗子,還是硬撐著開了口。
伏甄從剛才的思緒中迴神,聽常念想要棗樹,心裏苦笑一聲。棗樹可是大祭司心尖尖上的東西,但既然恩人說想要,她自然不可能駁了這個麵子,畢竟以他這幾日教原水的事,別說一棵棗樹了,就是將棗樹都拔光了,誰也說不出一個不字。
「好,祭司喜歡,我這就叫人迴去給你挖來。」
「真的嗎?太感謝伏甄了!」常念雙眉微揚,眉心的喜悅壓都壓不住。
此時正好秋季,適合果樹移栽。他怕原水的戰士下手重傷了根,忙又說:「麻煩讓他們迴去挖樹時注意大小和深度,大小要比樹冠大一倍多,帶出的土壤也不要清理掉,最好是能用枯草將土壤捆好。」
他事無巨細的一一叮囑,聽得伏甄腦子有點大,遂開口:「左右還要割一日的麥子,不如祭司與我迴去,親自指導他們挖。這裏有您的族人照看,想來也能做的妥當,等明日一早,我送祭司與首領出原水。」
常念側頭看厲,厲點點頭。
迴去的路上,厲特地落後幾步,叫住伏甄說:「等迴到延越,我會讓原水的戰士帶上燻肉迴來,作為棗樹的交換。燻肉能長久存放,你們可留到深冬以後獸肉匱乏時再吃用。」
不給她說不的機會,厲接著說:「你不必拒絕,我說的話也不可能收迴。他喜歡的東西我必定是要帶走的,但也不會白白占你們便宜。至於教你們的東西,那是另一碼事,用他的話說是與原水投緣。」
說完,他並沒有留下來聽伏甄說什麽的打算,邁開長腿快走幾步,與常念並排同行。
第二日天還未亮,常念便和厲出了原水駐地,為了不傷及棗樹,他不但將根包好,就連枝丫也都修剪過一遍。
樹上的棗子基本全熟了,怕遺落在路上,他幹脆都采了下來。左右兩日的功夫,棗子迴去還能給阿婭嚐新鮮。剩下吃不完的曬成紅棗,以後煮粥泡水都是好的。
今天伏甄來送行,不知道是不是大祭司年紀大了起不來,並沒有出來。
直到一行人出了原水,常念才與眾人告別。
「伏甄,我們是朋友對嗎?」不知為何,他莫名其妙的問了這一句。
伏甄重重點頭,常念與她何止是朋友。
常念笑的眉眼彎彎,之後鄭重說道:「既然是朋友,有些話我還是要叮囑。你也看到了,現在許多大部落都在忙於部落間的融合,雖然原水又五百多人,在小部落中算得上實力不錯,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意外發生。今年冬日還好,可放心過冬,待到天氣轉暖,定會有人蠢蠢欲動。無論是看上原水,還是盯上了小麥,希望伏甄明白什麽都沒有族人重要,如果發現事情不對勁,即使拋棄這片擁有小麥的領地,也要保存族人。如果無處可去,可帶族人暫居延越。記住,千萬不要覺得沒了小麥地可惜,有了你給我的這些麥子,原水便不會少了麥子的吃用。這話現在你或許不理解,但待到明年你來延越,一切都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