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部落的時候天黑了有一會兒了,見常念和厲都沒迴來,瑤一直在部落裏張望。終於,讓她看清不遠處的火光。她並不敢出部落,隻站在最外圍張望。
當常念看清等他迴家的母親後,他揮著一隻手朝瑤喊:「阿婭,我迴來了。」
瑤跑上前,見兒子趴在厲的背上,「快迴帳子,這是怎麽了?」然後又問厲:「累不累,你背了他多遠?」
「不累。」
厲背著常念把人放到帳子裏,怕瑤擔心,他解釋:「迴來的路上念把腳扭了,他自己檢查過,不嚴重。」
瑤拿著陶碗盛了兩碗涼開水過來,給兩人一人一碗。
常念確實渴了,咕嘟咕嘟喝了一碗。他安慰母親道:「真的不嚴重,我檢查過了,可以走路的,就是走不快怕影響趕路。」
厲沒有多留,人送迴來了,他起身就要離開。
常念抬手拉住他的手臂,「帶迴來的東西......」
厲沒著急掙開他的手,隻解釋:「東西已經都放到了棚子裏,天色不早了,有什麽事明天起來再做。」
常念這才安心,鬆開厲的手,躺到了鬆軟的毛皮上一夜無夢。
第19章
對著小半筐的黃薑嘆氣,常念最終還是沒捨得用。《本草綱目》中記載,薑可治療跌打損傷。此外,他還知道把薑搗成泥和食鹽5:1配比,敷在扭傷的地方消腫很快。
好在他有nb,用艾草代替生薑,雖然效果上會打點折扣,但艾草多啊,部落外麵成片成片的。
藥汁塗在扭傷的腳腕上,常念用蘆葦葉子將腫脹的地方裹好,再用草繩把蘆葦葉子係牢。
對著綠油油的腳腕,他再次嘆了聲氣,趕緊的!織布搞起來!不說別的,沒苦茶子這件事兒就夠他難受的。
一瘸一拐的來到約定好的地方,常念望了望自己年齡參差不齊的學生們吩咐道:「苧麻你們都認識吧,迴去叫上還在部落的人,一起出去采苧麻。」
一條腿有些跛的學生問:「苧麻?是能搓草繩的大葉草嗎?」
「是它。」常念點頭。他看著提問的跛腿學生,又指了指一旁比自己母親還大的瘦弱老者說:「昨天採迴來的菘藍還沒有處理,你二人細心,把這些菘藍的根莖摘下來,切片晾曬好,至於采苧麻的事兒,你們就不用參與了。」
二人自然知道「細心」這種誇獎的意思,不過是祭司大人顧全他們麵子找的託詞,於是麵露感激的接過了這項差事。
學生們一起領了任務離開,而蘭卻磨磨蹭蹭的落在了最後,見人都走了,才又迴到常念生邊,把昨天的事兒講了一遍。
「哦?盛嗎?我有一點印象。」
對盛有印象是因為他的外貌,作為延越部落唯一一個擁有丹鳳眼的男人,盛的外貌無疑是好看的。隻是由於經常狩獵,肌肉比較發達,第一眼看過去有「金剛芭比」那味兒。
他安撫似的拍了拍蘭,「放心,這事兒我會和厲說。」
把事情告訴祭司,蘭也準備去采苧麻。但卻聽身後的人說:「弘在家吧,你讓他帶幾個信得過的人去雲叔那找我。」
不知祭司又要做什麽,但既然要找信得過的人,肯定是比較重要的事兒。
「好,我這就叫他過去。」她應下,快步迴了家。
事情都吩咐出去,常念馬不停蹄地拿著筆去了雲叔那裏,趁著空閑,他要把日晷畫出來。
弘過來時,就看見他們祭司又開始畫他看不懂的圖騰了。
常念正在畫日晷外圍的圓,一點也不能馬虎,所以頭也不抬的吩咐:「你們去拾一些幹柴,粗細要有孩子小臂那麽粗,拾得越多越好,放到陶窯外麵,一會兒我去那兒找你們。」
「啊?撿柴火?」弘不解,說話的聲音提高了不少,還一副自己被大材小用了的表情。
被他大嗓門吼得,圓的最後一段差點畫歪了,好在常念手夠穩,讓他收住了。
「怎麽?不想去?」說話時,常念已經開始畫內側的小圓。他做的簡易版的圓規說不上太好用,不過看在雲叔眼裏,已經是神乎其神的技藝。要是之前他做一些石雕的時候會這個法子,能省不少的事兒。
弘雖然覺得差事簡單,但祭司可是救過他兒子命的人,這點小事兒怎麽能推辭,更何況要是讓首領知道他不聽祭司的話,還不得把他皮給剝了。
「沒沒沒,走,咱們撿柴去。」弘帶著身後的戰士,出了部落。
雲叔一邊編著他自己新琢磨出來的竹篾樣式,一邊看他在石頭上整齊的標記劃分,好奇的問:「你這是在做什麽?」
常念抬頭咧嘴一笑,「我在畫日晷,就是可以計算時間的。」
他指著已經被他平均分成十二份的刻度解釋:「這個圓盤被平均分成了十二份,就好像一天的時間被平分成十二份,這十二份的時間我們叫它十二時辰,而每個時辰都有他們自己的名字,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拿起身邊的一根竹條當作晷針,正好此時太陽將晷針的影子投射在巳時開始的位置。
「雲叔你看,太陽會將晷針的影子投射在晷麵上,而影子所在的位置,就是此時的時間。現在是巳時,時間還算尚早。」
雲叔一個勁兒的點頭,嘴裏說著:「妙啊!妙啊!」
在隻有一個簡易圓規的輔助下,花了大半個鍾頭才將日晷畫好。晃了晃酸脹的手臂,常念問雲叔:「您看這字有些小,可以雕出來嗎?」
當常念看清等他迴家的母親後,他揮著一隻手朝瑤喊:「阿婭,我迴來了。」
瑤跑上前,見兒子趴在厲的背上,「快迴帳子,這是怎麽了?」然後又問厲:「累不累,你背了他多遠?」
「不累。」
厲背著常念把人放到帳子裏,怕瑤擔心,他解釋:「迴來的路上念把腳扭了,他自己檢查過,不嚴重。」
瑤拿著陶碗盛了兩碗涼開水過來,給兩人一人一碗。
常念確實渴了,咕嘟咕嘟喝了一碗。他安慰母親道:「真的不嚴重,我檢查過了,可以走路的,就是走不快怕影響趕路。」
厲沒有多留,人送迴來了,他起身就要離開。
常念抬手拉住他的手臂,「帶迴來的東西......」
厲沒著急掙開他的手,隻解釋:「東西已經都放到了棚子裏,天色不早了,有什麽事明天起來再做。」
常念這才安心,鬆開厲的手,躺到了鬆軟的毛皮上一夜無夢。
第19章
對著小半筐的黃薑嘆氣,常念最終還是沒捨得用。《本草綱目》中記載,薑可治療跌打損傷。此外,他還知道把薑搗成泥和食鹽5:1配比,敷在扭傷的地方消腫很快。
好在他有nb,用艾草代替生薑,雖然效果上會打點折扣,但艾草多啊,部落外麵成片成片的。
藥汁塗在扭傷的腳腕上,常念用蘆葦葉子將腫脹的地方裹好,再用草繩把蘆葦葉子係牢。
對著綠油油的腳腕,他再次嘆了聲氣,趕緊的!織布搞起來!不說別的,沒苦茶子這件事兒就夠他難受的。
一瘸一拐的來到約定好的地方,常念望了望自己年齡參差不齊的學生們吩咐道:「苧麻你們都認識吧,迴去叫上還在部落的人,一起出去采苧麻。」
一條腿有些跛的學生問:「苧麻?是能搓草繩的大葉草嗎?」
「是它。」常念點頭。他看著提問的跛腿學生,又指了指一旁比自己母親還大的瘦弱老者說:「昨天採迴來的菘藍還沒有處理,你二人細心,把這些菘藍的根莖摘下來,切片晾曬好,至於采苧麻的事兒,你們就不用參與了。」
二人自然知道「細心」這種誇獎的意思,不過是祭司大人顧全他們麵子找的託詞,於是麵露感激的接過了這項差事。
學生們一起領了任務離開,而蘭卻磨磨蹭蹭的落在了最後,見人都走了,才又迴到常念生邊,把昨天的事兒講了一遍。
「哦?盛嗎?我有一點印象。」
對盛有印象是因為他的外貌,作為延越部落唯一一個擁有丹鳳眼的男人,盛的外貌無疑是好看的。隻是由於經常狩獵,肌肉比較發達,第一眼看過去有「金剛芭比」那味兒。
他安撫似的拍了拍蘭,「放心,這事兒我會和厲說。」
把事情告訴祭司,蘭也準備去采苧麻。但卻聽身後的人說:「弘在家吧,你讓他帶幾個信得過的人去雲叔那找我。」
不知祭司又要做什麽,但既然要找信得過的人,肯定是比較重要的事兒。
「好,我這就叫他過去。」她應下,快步迴了家。
事情都吩咐出去,常念馬不停蹄地拿著筆去了雲叔那裏,趁著空閑,他要把日晷畫出來。
弘過來時,就看見他們祭司又開始畫他看不懂的圖騰了。
常念正在畫日晷外圍的圓,一點也不能馬虎,所以頭也不抬的吩咐:「你們去拾一些幹柴,粗細要有孩子小臂那麽粗,拾得越多越好,放到陶窯外麵,一會兒我去那兒找你們。」
「啊?撿柴火?」弘不解,說話的聲音提高了不少,還一副自己被大材小用了的表情。
被他大嗓門吼得,圓的最後一段差點畫歪了,好在常念手夠穩,讓他收住了。
「怎麽?不想去?」說話時,常念已經開始畫內側的小圓。他做的簡易版的圓規說不上太好用,不過看在雲叔眼裏,已經是神乎其神的技藝。要是之前他做一些石雕的時候會這個法子,能省不少的事兒。
弘雖然覺得差事簡單,但祭司可是救過他兒子命的人,這點小事兒怎麽能推辭,更何況要是讓首領知道他不聽祭司的話,還不得把他皮給剝了。
「沒沒沒,走,咱們撿柴去。」弘帶著身後的戰士,出了部落。
雲叔一邊編著他自己新琢磨出來的竹篾樣式,一邊看他在石頭上整齊的標記劃分,好奇的問:「你這是在做什麽?」
常念抬頭咧嘴一笑,「我在畫日晷,就是可以計算時間的。」
他指著已經被他平均分成十二份的刻度解釋:「這個圓盤被平均分成了十二份,就好像一天的時間被平分成十二份,這十二份的時間我們叫它十二時辰,而每個時辰都有他們自己的名字,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拿起身邊的一根竹條當作晷針,正好此時太陽將晷針的影子投射在巳時開始的位置。
「雲叔你看,太陽會將晷針的影子投射在晷麵上,而影子所在的位置,就是此時的時間。現在是巳時,時間還算尚早。」
雲叔一個勁兒的點頭,嘴裏說著:「妙啊!妙啊!」
在隻有一個簡易圓規的輔助下,花了大半個鍾頭才將日晷畫好。晃了晃酸脹的手臂,常念問雲叔:「您看這字有些小,可以雕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