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溫承將關外的兵權歸還給了朝廷,前往西北抵禦那邊的北狄人,朝廷派了數位將軍前往關外,徐增便是其中一位,故而他對這裏的諸多布置都很熟悉。從西北逃離的過程中,他原是想途徑關外逃亡往更遠的地方,潛下來隱姓埋名地過日子,卻沒想被那些戎族人捉住識破了身份。
那是曾經在關外肆虐也是被溫承打到幾乎滅族的戎族部眾。這一代首領是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他從徐增口裏得知了很多事情,明白大胤即將發生一些變化,而現在正是關外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等到大胤那邊已成定局,必然會加固關外的防守,再往後,他們想想要占據關外會更加的困難。於是他們連夜動手,趁人不備之際連奪了好幾座城池,關外地廣人稀,住的人並不多,兼之數年來接連換將,守兵也變得懈怠,故而他們一路算得上進展迅速。
他以為這次可以長驅直入,但這半年間溫承重新在關外布置了一道防線,截斷了猛烈的進攻。
京城,溫承看著關外的軍報,麵色凝重。他手裏執掌著兵權,最是知道一場戰爭下來會是屍山遍野。故而他對興和帝的態度轉變之後,依舊並不想大動幹戈,而是選擇仔細籌劃,想要減少傷亡。這半年他一直在聯絡這些年他培植起來的各方勢力,在很多重要地方換上了效忠自己的人。這些都需要時間,在一切完成的七七八八的時候,沒想到興和帝竟是再次將人逼跑了。
「陛下會讓你出征嗎?」薛映問道。
「大約會派別人去。」溫承道。他很清楚興和帝並不希望他領兵,大胤朝雖有其他能打的將軍,但大多都在西北,是他的手下,而北麵從西邊趕到東邊,也需要數日的功夫。皇帝估計會派一個自己的心腹去打。
「那別人會打贏嗎?」薛映很是擔心,他並不希望溫承前往戰場,也希望早早能贏,但興和帝的心腹臣子,都不太靠譜。
溫承道:「但願吧。」急也無用,他自然不想讓大胤的軍隊輸。可他去不了戰場,並不能最終左右戰局,根據眼前的形勢,這將是一場硬仗,結果難料。不過這些年他已經習慣了,當邊境急務沒人的時候,便是他要頂上的時候。但那些還在城內堅守的將士,不少是他的舊部,他也會想辦法盡可能讓防線撐得更久一些,也讓這些人活得更久一些。
果然,興和帝派了自己信任的一位將軍攜兵前往,半個月後,關外再傳敗績。原是戎族首領設了一個陷阱,誘使剛到關外的大胤軍隊出城,那將軍不聽守城士兵的勸阻貿然行動,最終大多數人折在城外,隻有少數士兵躲迴城內。
這一波折讓本就混亂的局勢更加岌岌可危,此刻戎族人離京城不過幾百裏,太近了。更何況,戎族一路殺戮而來,搶掠無數,不僅讓關外百姓和守兵人心惶惶,京城的達官顯貴們亦是擔憂。
眼下他們需要有一個人來重振士氣,重整民心,十幾年前收迴關外的溫承便是最好的人選。興和帝最終妥協,讓溫承帶兵前往關外。
收到消息之後,薛映先是懵了一下,然後看向溫承。
溫承伸出手,將人拉到身邊坐下,說道:「我會送你和孩子前往泊州。」
「我不要。」薛映下意識地拒絕,然後說道,「我留在京城裏,這樣皇帝對你也放心,你隻送孩子過去就好了。」
在王府中,他並沒有聽到什麽消息,王府的下人們規矩很嚴,並不敢隨意議論,可是他跟著溫承看過很多史書上的故事,也知道興和帝的疑心。帶兵打仗能夠成事並不能隻依靠將軍的勇猛,還要有後方不停地供養。
而溫承重新領軍之後,興和帝會更加忌憚,會安心地給他輸送糧草嗎?自從起了戰事之後,他這幾天反覆地在想這個問題,最終有了一個想法,也許他留在京中做人質,皇帝便能放心些。
以妻子兒女為質,是懦弱無能的人做出的抉擇。溫承自小目睹權力傾軋,知道太多被父母親族犧牲的兒女是什麽下場。現在的局麵,哪怕倉促起事,也有極大勝算,隻是他贏了之後依舊要前往關外,又是新的變數。
溫承拒絕道:「你和孩子一起去封地,他沒法在糧草後援之事掣肘我。」小皇帝什麽心思,他們心知肚明。今日見皇帝的時候,興和帝甚至表示要將端王妃和世子接入宮中照顧,隻不過被他拒絕的徹底。他知道興和帝很不滿意,但他寧願自己冒一些風險,而不是讓這些爭鬥波及到薛映。
「既然如此,那我就陪你去關外。」薛映又道。這幾日他總做一個溺水的夢,夢裏他們還在九鳳山中,他自己困在水裏,溫承則背對著他向遠方走去,而前麵正是懸崖。他想喊出聲,卻因為掙紮在水裏毫無辦法。夢中焦急和絕望讓他心中擔憂,他不想和溫承分開。
「那是戰場,不是什麽好地方,你去泊州,我才會放心。」溫承道。現在關外的局麵很糟糕,他去了也得經歷一場惡戰,並不能找出一個真正安寧的所在讓薛映待在那裏。
薛映知道溫承對他有著可以說得上過度的保護欲,尤其是在讓他吃苦這件事情上。「你總擔心我吃苦,可我不怕吃苦。隻要在你身邊,無論怎樣都是不苦的。」
「聽話。」溫承的態度不容置喙,哪怕他的語氣很柔和,像是在勸說,「帶著孩子去泊州待一陣子,到時候我去接你們。」
薛映搖頭,他同樣也放心不下,他懇求道:「你總把我當個孩子總覺得我還小,隻有我過得無痛無憂才是好日子。但我不是個孩子了,我想和你一起去,我不會給你拖後腿。」
那是曾經在關外肆虐也是被溫承打到幾乎滅族的戎族部眾。這一代首領是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他從徐增口裏得知了很多事情,明白大胤即將發生一些變化,而現在正是關外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等到大胤那邊已成定局,必然會加固關外的防守,再往後,他們想想要占據關外會更加的困難。於是他們連夜動手,趁人不備之際連奪了好幾座城池,關外地廣人稀,住的人並不多,兼之數年來接連換將,守兵也變得懈怠,故而他們一路算得上進展迅速。
他以為這次可以長驅直入,但這半年間溫承重新在關外布置了一道防線,截斷了猛烈的進攻。
京城,溫承看著關外的軍報,麵色凝重。他手裏執掌著兵權,最是知道一場戰爭下來會是屍山遍野。故而他對興和帝的態度轉變之後,依舊並不想大動幹戈,而是選擇仔細籌劃,想要減少傷亡。這半年他一直在聯絡這些年他培植起來的各方勢力,在很多重要地方換上了效忠自己的人。這些都需要時間,在一切完成的七七八八的時候,沒想到興和帝竟是再次將人逼跑了。
「陛下會讓你出征嗎?」薛映問道。
「大約會派別人去。」溫承道。他很清楚興和帝並不希望他領兵,大胤朝雖有其他能打的將軍,但大多都在西北,是他的手下,而北麵從西邊趕到東邊,也需要數日的功夫。皇帝估計會派一個自己的心腹去打。
「那別人會打贏嗎?」薛映很是擔心,他並不希望溫承前往戰場,也希望早早能贏,但興和帝的心腹臣子,都不太靠譜。
溫承道:「但願吧。」急也無用,他自然不想讓大胤的軍隊輸。可他去不了戰場,並不能最終左右戰局,根據眼前的形勢,這將是一場硬仗,結果難料。不過這些年他已經習慣了,當邊境急務沒人的時候,便是他要頂上的時候。但那些還在城內堅守的將士,不少是他的舊部,他也會想辦法盡可能讓防線撐得更久一些,也讓這些人活得更久一些。
果然,興和帝派了自己信任的一位將軍攜兵前往,半個月後,關外再傳敗績。原是戎族首領設了一個陷阱,誘使剛到關外的大胤軍隊出城,那將軍不聽守城士兵的勸阻貿然行動,最終大多數人折在城外,隻有少數士兵躲迴城內。
這一波折讓本就混亂的局勢更加岌岌可危,此刻戎族人離京城不過幾百裏,太近了。更何況,戎族一路殺戮而來,搶掠無數,不僅讓關外百姓和守兵人心惶惶,京城的達官顯貴們亦是擔憂。
眼下他們需要有一個人來重振士氣,重整民心,十幾年前收迴關外的溫承便是最好的人選。興和帝最終妥協,讓溫承帶兵前往關外。
收到消息之後,薛映先是懵了一下,然後看向溫承。
溫承伸出手,將人拉到身邊坐下,說道:「我會送你和孩子前往泊州。」
「我不要。」薛映下意識地拒絕,然後說道,「我留在京城裏,這樣皇帝對你也放心,你隻送孩子過去就好了。」
在王府中,他並沒有聽到什麽消息,王府的下人們規矩很嚴,並不敢隨意議論,可是他跟著溫承看過很多史書上的故事,也知道興和帝的疑心。帶兵打仗能夠成事並不能隻依靠將軍的勇猛,還要有後方不停地供養。
而溫承重新領軍之後,興和帝會更加忌憚,會安心地給他輸送糧草嗎?自從起了戰事之後,他這幾天反覆地在想這個問題,最終有了一個想法,也許他留在京中做人質,皇帝便能放心些。
以妻子兒女為質,是懦弱無能的人做出的抉擇。溫承自小目睹權力傾軋,知道太多被父母親族犧牲的兒女是什麽下場。現在的局麵,哪怕倉促起事,也有極大勝算,隻是他贏了之後依舊要前往關外,又是新的變數。
溫承拒絕道:「你和孩子一起去封地,他沒法在糧草後援之事掣肘我。」小皇帝什麽心思,他們心知肚明。今日見皇帝的時候,興和帝甚至表示要將端王妃和世子接入宮中照顧,隻不過被他拒絕的徹底。他知道興和帝很不滿意,但他寧願自己冒一些風險,而不是讓這些爭鬥波及到薛映。
「既然如此,那我就陪你去關外。」薛映又道。這幾日他總做一個溺水的夢,夢裏他們還在九鳳山中,他自己困在水裏,溫承則背對著他向遠方走去,而前麵正是懸崖。他想喊出聲,卻因為掙紮在水裏毫無辦法。夢中焦急和絕望讓他心中擔憂,他不想和溫承分開。
「那是戰場,不是什麽好地方,你去泊州,我才會放心。」溫承道。現在關外的局麵很糟糕,他去了也得經歷一場惡戰,並不能找出一個真正安寧的所在讓薛映待在那裏。
薛映知道溫承對他有著可以說得上過度的保護欲,尤其是在讓他吃苦這件事情上。「你總擔心我吃苦,可我不怕吃苦。隻要在你身邊,無論怎樣都是不苦的。」
「聽話。」溫承的態度不容置喙,哪怕他的語氣很柔和,像是在勸說,「帶著孩子去泊州待一陣子,到時候我去接你們。」
薛映搖頭,他同樣也放心不下,他懇求道:「你總把我當個孩子總覺得我還小,隻有我過得無痛無憂才是好日子。但我不是個孩子了,我想和你一起去,我不會給你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