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見過禮,步入正殿,興和帝打量了一圈,笑道:「怎麽不見皇嬸?」
「勞陛下惦念,內子體弱多病,前陣子拘在寢殿裏養著,悶壞了,今日精神剛好一些,便與我在前院中理書,剛又喝了藥歇下了。」溫承解釋道,「不及上前拜見,還請陛下恕罪。」
「唉,皇叔哪裏話。朕原是想著召你們到宮中一聚。可宮闈多是女眷,恐是皇叔擔心出入不便才再三推拒。」興和帝嘆息道,「還是太後思慮極是,說是我們一家人本就親厚,皇叔恐也不會見外,皇嬸怕是真病了。故而讓朕賜幾名太醫前來診脈。今日朝中無事,朕來的時候便帶了幾名太醫過來,正好給皇嬸瞧瞧。」
說著,幾名太醫上前躬身行禮,溫承看了一眼打頭的太醫,道:「陛下萬金之軀,內子感染風寒之症,若是讓馮院正進去,萬一過了病氣,恐對陛下不虞,還是另命人進去更為妥當。」
興和帝沉思一瞬,答應了,示意另一名太醫進去。
寢殿中,鍾貴將大夫迎了進去,走過兩層珠簾,大夫待要上前,鍾貴將人攔住。
「劉禦醫是興和年間入的宮,當年皇後抬舉,想必還記得吧。」鍾貴輕聲道。
「娘娘對我有深恩,沒齒難忘。」劉禦醫勉強笑道。
「你既得沐大恩,該一心報效才是。可我記得,前些年陛下將李妃廢為庶人,原是想留她一命,可她卻在喝了你的藥之後,離開了人世。」鍾貴低語道。
劉禦醫臉色一白,看向鍾貴,當年他奉太後命如此行事,原以為沒有人知道。可若是此事一發,太後和皇帝皆是容不下自己。鍾貴聲音依舊很低,問道:「高大夫可知道待會如何呈報陛下?」
劉禦醫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道:「天寒地凍,王妃恐是吹了風,導致風寒症候,又因著飲食不調,致使病症反覆,須得仔細調理。」
鍾貴滿意道:「高大夫所言甚是。」
他們說話的聲音很小,簾帳後麵的薛映都未能聽清。方才自皇帝走入殿內,薛映躺在床上,原是有一點緊張,因著溫承說了無事,再加上他遠遠聽到興和帝說話聲音平和,故而漸漸放下心來。
不一會兒,高禦醫與興和帝迴稟,對答果如之前所說的那樣,並與其他禦醫,一起看了端王府所保存的脈案和藥方,議了一迴。
興和帝對這個結果並沒有興趣,耐著性子等了一會兒,馮院正上前道:「雖是風寒,可是症候反覆,恐是有風熱之狀。」
「你的意思是?」
「也許是王府中有人發燒,傳染給了王妃。」
另一名太醫道:「前陣子屬下去禮郡王府診脈,側妃雖是得了風熱之症,可脈息卻與尋常症狀有些不同,臣等商議過,恐是新近出現的一種時疾。」
興和帝眉頭一緊,擔憂道:「既是傳人,倒是不好,這該如何?」
馮院正上前為君分憂道:「王府上上下下這許多人,很難找出誰第一個傳染的王妃,可這病到底傳染,若是能排查出一些得過此病的人,對王妃的病,倒是大有裨益。」
「如此甚好。」興和帝答應著,「那就由你們今日好好為王府的上下人等診一診脈象。」
第42章
興和帝開了口,溫承沒有拒絕,隻是命鍾貴去傳幾名管事帶著名冊過去。幾個太醫被人接引著,去了旁邊一間收拾好的屋子問診。
溫承已然明白興和帝的用意,心裏並沒有什麽波動。不過今天來問診的,哪怕看出花來,也找不著真正有孕的人。太醫院的那群人再如何醫術高明,可他們治病開藥一向小心,明麵上從來不敢用猛藥,若非親眼得見,一時也想不到竟會真的有男子用了生子藥。
叔侄兩個坐在那裏閑聊,倒是一副賓主盡歡的樣子,待馮院正上前說了問診的結果之後,興和帝發現府中果然沒有美姬懷孕,麵上愈發喜悅。
薛映凝神躺在裏麵聽著,隱隱約約聽到隻言片語,心裏擔憂,悄悄地起來,站在簾幕後麵聽著,發現不過是往年過年的一些熱鬧,並沒有要緊事情。聽了好一會兒,薛映覺得無聊,正要迴返,忽而聽到興和帝嘆息道:「朕觀皇叔與皇嬸感情甚篤,可惜不能開枝散葉。昔日父皇母後曾為皇叔選妃,取中的是陳國公府吳氏女,隻是當年皇叔因戰事緊急不能返京,故而作罷。而吳氏女癡心一片,就此長居道觀之中,不問婚嫁之事。前陣子陳國公府獲罪流放,吳氏願與家人一同赴苦寒之地。太後那日與我提起當年那段因果,朕想著她多年來不問世事,今遭被家人牽連,倒是命苦,不若成全她一番苦心。」
興和帝用太後所言來做託辭,溫承道:「十幾年前的事情了,當年皇兄並未說定,她也並非因我而出家,想是有人傳岔了。」
「哦,那可能是有人以訛傳訛。不過皇嬸到底無法生育,為綿延子嗣,皇叔還是早做打算。是朕糊塗了,吳氏是罪臣侄女,終究不妥當,朕迴宮後再請太後擇一女為側妃,早日誕下世子。日後朕告祭皇陵,也好慰父皇在天之靈。」
「臣幸得妻子相伴,一生足矣,並不強求有孩子。」溫承道。他心中思忖,這麽多年他未有子嗣,興和帝對此頗為滿意。可是代謀朝篡位之人從來沒有一個人是為了自己的子嗣計較的,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對他們來說,隻要大權在握,孩子總會有的。興和帝卻總是想不明白這一點。
「勞陛下惦念,內子體弱多病,前陣子拘在寢殿裏養著,悶壞了,今日精神剛好一些,便與我在前院中理書,剛又喝了藥歇下了。」溫承解釋道,「不及上前拜見,還請陛下恕罪。」
「唉,皇叔哪裏話。朕原是想著召你們到宮中一聚。可宮闈多是女眷,恐是皇叔擔心出入不便才再三推拒。」興和帝嘆息道,「還是太後思慮極是,說是我們一家人本就親厚,皇叔恐也不會見外,皇嬸怕是真病了。故而讓朕賜幾名太醫前來診脈。今日朝中無事,朕來的時候便帶了幾名太醫過來,正好給皇嬸瞧瞧。」
說著,幾名太醫上前躬身行禮,溫承看了一眼打頭的太醫,道:「陛下萬金之軀,內子感染風寒之症,若是讓馮院正進去,萬一過了病氣,恐對陛下不虞,還是另命人進去更為妥當。」
興和帝沉思一瞬,答應了,示意另一名太醫進去。
寢殿中,鍾貴將大夫迎了進去,走過兩層珠簾,大夫待要上前,鍾貴將人攔住。
「劉禦醫是興和年間入的宮,當年皇後抬舉,想必還記得吧。」鍾貴輕聲道。
「娘娘對我有深恩,沒齒難忘。」劉禦醫勉強笑道。
「你既得沐大恩,該一心報效才是。可我記得,前些年陛下將李妃廢為庶人,原是想留她一命,可她卻在喝了你的藥之後,離開了人世。」鍾貴低語道。
劉禦醫臉色一白,看向鍾貴,當年他奉太後命如此行事,原以為沒有人知道。可若是此事一發,太後和皇帝皆是容不下自己。鍾貴聲音依舊很低,問道:「高大夫可知道待會如何呈報陛下?」
劉禦醫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道:「天寒地凍,王妃恐是吹了風,導致風寒症候,又因著飲食不調,致使病症反覆,須得仔細調理。」
鍾貴滿意道:「高大夫所言甚是。」
他們說話的聲音很小,簾帳後麵的薛映都未能聽清。方才自皇帝走入殿內,薛映躺在床上,原是有一點緊張,因著溫承說了無事,再加上他遠遠聽到興和帝說話聲音平和,故而漸漸放下心來。
不一會兒,高禦醫與興和帝迴稟,對答果如之前所說的那樣,並與其他禦醫,一起看了端王府所保存的脈案和藥方,議了一迴。
興和帝對這個結果並沒有興趣,耐著性子等了一會兒,馮院正上前道:「雖是風寒,可是症候反覆,恐是有風熱之狀。」
「你的意思是?」
「也許是王府中有人發燒,傳染給了王妃。」
另一名太醫道:「前陣子屬下去禮郡王府診脈,側妃雖是得了風熱之症,可脈息卻與尋常症狀有些不同,臣等商議過,恐是新近出現的一種時疾。」
興和帝眉頭一緊,擔憂道:「既是傳人,倒是不好,這該如何?」
馮院正上前為君分憂道:「王府上上下下這許多人,很難找出誰第一個傳染的王妃,可這病到底傳染,若是能排查出一些得過此病的人,對王妃的病,倒是大有裨益。」
「如此甚好。」興和帝答應著,「那就由你們今日好好為王府的上下人等診一診脈象。」
第42章
興和帝開了口,溫承沒有拒絕,隻是命鍾貴去傳幾名管事帶著名冊過去。幾個太醫被人接引著,去了旁邊一間收拾好的屋子問診。
溫承已然明白興和帝的用意,心裏並沒有什麽波動。不過今天來問診的,哪怕看出花來,也找不著真正有孕的人。太醫院的那群人再如何醫術高明,可他們治病開藥一向小心,明麵上從來不敢用猛藥,若非親眼得見,一時也想不到竟會真的有男子用了生子藥。
叔侄兩個坐在那裏閑聊,倒是一副賓主盡歡的樣子,待馮院正上前說了問診的結果之後,興和帝發現府中果然沒有美姬懷孕,麵上愈發喜悅。
薛映凝神躺在裏麵聽著,隱隱約約聽到隻言片語,心裏擔憂,悄悄地起來,站在簾幕後麵聽著,發現不過是往年過年的一些熱鬧,並沒有要緊事情。聽了好一會兒,薛映覺得無聊,正要迴返,忽而聽到興和帝嘆息道:「朕觀皇叔與皇嬸感情甚篤,可惜不能開枝散葉。昔日父皇母後曾為皇叔選妃,取中的是陳國公府吳氏女,隻是當年皇叔因戰事緊急不能返京,故而作罷。而吳氏女癡心一片,就此長居道觀之中,不問婚嫁之事。前陣子陳國公府獲罪流放,吳氏願與家人一同赴苦寒之地。太後那日與我提起當年那段因果,朕想著她多年來不問世事,今遭被家人牽連,倒是命苦,不若成全她一番苦心。」
興和帝用太後所言來做託辭,溫承道:「十幾年前的事情了,當年皇兄並未說定,她也並非因我而出家,想是有人傳岔了。」
「哦,那可能是有人以訛傳訛。不過皇嬸到底無法生育,為綿延子嗣,皇叔還是早做打算。是朕糊塗了,吳氏是罪臣侄女,終究不妥當,朕迴宮後再請太後擇一女為側妃,早日誕下世子。日後朕告祭皇陵,也好慰父皇在天之靈。」
「臣幸得妻子相伴,一生足矣,並不強求有孩子。」溫承道。他心中思忖,這麽多年他未有子嗣,興和帝對此頗為滿意。可是代謀朝篡位之人從來沒有一個人是為了自己的子嗣計較的,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對他們來說,隻要大權在握,孩子總會有的。興和帝卻總是想不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