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映心生好奇,便問道:「為什麽?」
王大夫見薛映終於有了點興趣,笑道:「王爺是怕您喝不下。」
鍾貴適時道:「昨兒個主子難受得緊,王爺見了也愁得厲害。奴婢自小看著王爺長大,還是第一次見他這般擔憂。您可得好好保重自己的身子。」
薛映腦海中浮現出兩人在九鳳山中逃亡的時候,當時自己受了傷,傷口最嚴重的時候,溫承便會擔心,行動間不會碰著,休息時小心傷藥。
自己這兩天常常不會和他對上視線,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他是不是也用那樣的眼神看著自己。
這讓他似乎產生一種錯覺,好像又迴到了山裏,那時雖在逃亡,但也不覺得心驚膽戰。薛映眨了眨眼睛:「我知道了,我會好好吃藥的。」
「好嘞,我這就讓人把藥給您送過來。」鍾貴身為王府的總管,幾乎是自己跑了一趟端了藥碗過來。
薛映接過後,這次倒沒著急,慢慢地喝著,心裏已然明白隻要能喝下去些便是不足數,也好過全吐出來。喝了約莫半碗,他將藥碗放下,鍾貴忙遞上一塊糕點道:「主子快吃口這個,別被苦著了。」
薛映吃了口糕點,便又聽見鍾貴在一旁一疊聲的誇他,好似他喝得不是一碗藥,而是做了了不得的事情,便不好意思起來。「您說得這也太厲害了些。」
「奴婢並不是隨意說的,您不知道,有好多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喝藥。奴婢小時候曾有一幹鄰居,人長得很是健碩,每次起了燒讓他喝完藥便叫得如驢一樣,吵得街坊四鄰都聽得見呢。」鍾貴說起過去的事情,講得繪聲繪色。
薛映見他待自己熱絡,便也隨著他說的話去想,想到一個人喊出驢叫聲,不由得笑了起來。
「主子多笑笑才好呢。」鍾貴道,「王爺要是見主子這樣,心裏指不定有多高興呢。」
許是被念叨了許多遍,才小半天不見,薛映忽而覺得現在便很想見到出門的那個人了。
在勤政殿議了一上午的事情,溫承將請封的摺子遞了上去,走出了宮門。今日並非是朝會,隻是皇帝召了幾個親信大臣並皇親國戚進宮商議,其中便有皇帝對於定北軍的布置。
這幾年,皇帝一直意欲染指北疆,溫承心裏有數,想要重新劃分勢力,意圖從中分一杯羹的人也會更多,一時鬧不出結果。今日聽了朝中重臣的諸多盤算,皆在溫承意料之中,倒也沒什麽,眼下有更要緊的事情。
政事議完之後,小皇帝散了朝臣,獨留了溫承一人。
「皇叔請封的摺子,朕已經瞧見了,皇叔是要冊立正妃?」小皇帝的聲音聽起來輕鬆隨意,似乎隻是與自己的皇叔在話家常。
「是。」溫承答道。
「朕聽母後說起過,父皇在世時,總惦記著在高門中選一位德才兼備的貴女為端王正妃,繁衍子嗣。」小皇帝停頓了下,復又道,「如今終於有了婚訊,原也是一樁喜事,可他並非名門閨秀,最近之事亦惹了一些非議,此時冊封恐對皇叔有礙。」
舅舅搶了外甥的小妾,這樣的事情,無論在何地發生,都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開,更何況溫承還當著滿朝勛貴子弟的麵直接將人打了,一夜過去,不知被傳成了什麽樣子。溫承深知皇帝今日在議事時並不滿意,想要藉機敲打,便道:「臣所娶之人,雖非高門貴眷,亦是清白人家出身,對臣有救命之恩。臣長期奔波於北疆,眼下戰事平定,唯願與王妃長住京中,還請陛下準許。」
小皇帝吃了一驚,先前他想要收攬北疆的兵權,隻是端王勢大,軍中將領一向隻聽端王軍令,其中諸多掣肘,進度緩慢。
而如今溫承竟說願意為這個王妃長住京城。如此一來,他在北疆行事便能簡單許多。
「朝中一應戰事皆是仰賴皇叔,如今四夷歸服,皇叔想要留在京城長住,原也是應當的。」小皇帝生怕溫承變了主意,下了旨意,「來人,著人命安王,福王,並禮部尚書操辦端王大婚。」
「謝陛下。」溫承謝過後便離開了皇宮,他早知道如此讓步會讓小皇帝答應。自三年前開始,小皇帝想要收迴北疆的軍權。可北境仍有遺患,他為著局麵穩定沒有妥協,直到現在諸事已了,他本就有將軍權還給皇廷的打算。
更何況現在薛映的情形,無法騰挪,無論是去北疆還是去封地,都有數日的車程,留在京城正是最好的選擇。
待到溫承離開之後,小皇帝麵上的得意之色再也無法掩飾,直到內宦上前道:「太後那邊的德公公過來了,說是大長公主為著世子哭得無法了。」
「眼下不必管他們。」小皇帝吩咐道。隻要自己這位皇叔肯讓步,他無暇在意那些在朝堂上並無影響之人。
「聽德公公說,端王妃名喚薛映,與忠勇伯府有舊。」太監又道。
小皇帝隻覺額頭青筋跳了跳:「當真?」
「奴婢打聽過了,是同族,這些年似乎並無往來。」太監答道。
小皇帝麵色寒了下來:「哼,救命之恩?楊文景救了那個男寵一次,男寵也救了他一次?怎麽會有如此巧的事情?定是籌謀已久,與忠勇伯勾連了。」
先帝在世之時,與元後並無所出,屬意薛貴妃所出的長子,誰料皇長子體弱,十七歲那年一病去了,才輪到小皇帝幼年登基。
太後對薛貴妃耿耿於懷,多年來時常與小皇帝抱怨,小皇帝雖不在意,但他記得一件事情,那便是溫承與皇長子關係和睦。他一直覺得溫承並看不上自己這名皇帝,心裏更在意大哥,如今與忠勇伯府有了聯絡,果是露出了行跡。
王大夫見薛映終於有了點興趣,笑道:「王爺是怕您喝不下。」
鍾貴適時道:「昨兒個主子難受得緊,王爺見了也愁得厲害。奴婢自小看著王爺長大,還是第一次見他這般擔憂。您可得好好保重自己的身子。」
薛映腦海中浮現出兩人在九鳳山中逃亡的時候,當時自己受了傷,傷口最嚴重的時候,溫承便會擔心,行動間不會碰著,休息時小心傷藥。
自己這兩天常常不會和他對上視線,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他是不是也用那樣的眼神看著自己。
這讓他似乎產生一種錯覺,好像又迴到了山裏,那時雖在逃亡,但也不覺得心驚膽戰。薛映眨了眨眼睛:「我知道了,我會好好吃藥的。」
「好嘞,我這就讓人把藥給您送過來。」鍾貴身為王府的總管,幾乎是自己跑了一趟端了藥碗過來。
薛映接過後,這次倒沒著急,慢慢地喝著,心裏已然明白隻要能喝下去些便是不足數,也好過全吐出來。喝了約莫半碗,他將藥碗放下,鍾貴忙遞上一塊糕點道:「主子快吃口這個,別被苦著了。」
薛映吃了口糕點,便又聽見鍾貴在一旁一疊聲的誇他,好似他喝得不是一碗藥,而是做了了不得的事情,便不好意思起來。「您說得這也太厲害了些。」
「奴婢並不是隨意說的,您不知道,有好多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喝藥。奴婢小時候曾有一幹鄰居,人長得很是健碩,每次起了燒讓他喝完藥便叫得如驢一樣,吵得街坊四鄰都聽得見呢。」鍾貴說起過去的事情,講得繪聲繪色。
薛映見他待自己熱絡,便也隨著他說的話去想,想到一個人喊出驢叫聲,不由得笑了起來。
「主子多笑笑才好呢。」鍾貴道,「王爺要是見主子這樣,心裏指不定有多高興呢。」
許是被念叨了許多遍,才小半天不見,薛映忽而覺得現在便很想見到出門的那個人了。
在勤政殿議了一上午的事情,溫承將請封的摺子遞了上去,走出了宮門。今日並非是朝會,隻是皇帝召了幾個親信大臣並皇親國戚進宮商議,其中便有皇帝對於定北軍的布置。
這幾年,皇帝一直意欲染指北疆,溫承心裏有數,想要重新劃分勢力,意圖從中分一杯羹的人也會更多,一時鬧不出結果。今日聽了朝中重臣的諸多盤算,皆在溫承意料之中,倒也沒什麽,眼下有更要緊的事情。
政事議完之後,小皇帝散了朝臣,獨留了溫承一人。
「皇叔請封的摺子,朕已經瞧見了,皇叔是要冊立正妃?」小皇帝的聲音聽起來輕鬆隨意,似乎隻是與自己的皇叔在話家常。
「是。」溫承答道。
「朕聽母後說起過,父皇在世時,總惦記著在高門中選一位德才兼備的貴女為端王正妃,繁衍子嗣。」小皇帝停頓了下,復又道,「如今終於有了婚訊,原也是一樁喜事,可他並非名門閨秀,最近之事亦惹了一些非議,此時冊封恐對皇叔有礙。」
舅舅搶了外甥的小妾,這樣的事情,無論在何地發生,都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開,更何況溫承還當著滿朝勛貴子弟的麵直接將人打了,一夜過去,不知被傳成了什麽樣子。溫承深知皇帝今日在議事時並不滿意,想要藉機敲打,便道:「臣所娶之人,雖非高門貴眷,亦是清白人家出身,對臣有救命之恩。臣長期奔波於北疆,眼下戰事平定,唯願與王妃長住京中,還請陛下準許。」
小皇帝吃了一驚,先前他想要收攬北疆的兵權,隻是端王勢大,軍中將領一向隻聽端王軍令,其中諸多掣肘,進度緩慢。
而如今溫承竟說願意為這個王妃長住京城。如此一來,他在北疆行事便能簡單許多。
「朝中一應戰事皆是仰賴皇叔,如今四夷歸服,皇叔想要留在京城長住,原也是應當的。」小皇帝生怕溫承變了主意,下了旨意,「來人,著人命安王,福王,並禮部尚書操辦端王大婚。」
「謝陛下。」溫承謝過後便離開了皇宮,他早知道如此讓步會讓小皇帝答應。自三年前開始,小皇帝想要收迴北疆的軍權。可北境仍有遺患,他為著局麵穩定沒有妥協,直到現在諸事已了,他本就有將軍權還給皇廷的打算。
更何況現在薛映的情形,無法騰挪,無論是去北疆還是去封地,都有數日的車程,留在京城正是最好的選擇。
待到溫承離開之後,小皇帝麵上的得意之色再也無法掩飾,直到內宦上前道:「太後那邊的德公公過來了,說是大長公主為著世子哭得無法了。」
「眼下不必管他們。」小皇帝吩咐道。隻要自己這位皇叔肯讓步,他無暇在意那些在朝堂上並無影響之人。
「聽德公公說,端王妃名喚薛映,與忠勇伯府有舊。」太監又道。
小皇帝隻覺額頭青筋跳了跳:「當真?」
「奴婢打聽過了,是同族,這些年似乎並無往來。」太監答道。
小皇帝麵色寒了下來:「哼,救命之恩?楊文景救了那個男寵一次,男寵也救了他一次?怎麽會有如此巧的事情?定是籌謀已久,與忠勇伯勾連了。」
先帝在世之時,與元後並無所出,屬意薛貴妃所出的長子,誰料皇長子體弱,十七歲那年一病去了,才輪到小皇帝幼年登基。
太後對薛貴妃耿耿於懷,多年來時常與小皇帝抱怨,小皇帝雖不在意,但他記得一件事情,那便是溫承與皇長子關係和睦。他一直覺得溫承並看不上自己這名皇帝,心裏更在意大哥,如今與忠勇伯府有了聯絡,果是露出了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