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麵露不解,道:「貴妃是否懷有身孕,不是應該問太醫,怎麽反倒問起我來了?」
華太後一掌拍在棋盤上,玉石雕成的黑白棋子蹦散一地,厲聲嗬斥:「到了這時候,你還要繼續騙我?你以為,我真的會被你們矇騙過去嗎?」
華明德雙膝著地:「臣所言句句屬實。」
華太後怒極發出一聲冷笑:「好。我這就派人去請一個經驗豐富的穩婆,看看俞貴妃是否真的小產過!」
華明德並未鬆口:「難道太後寧願信一個外麵請來的市井婆子,也不肯信宮中太醫麽?」
「宮中太醫?」華太後嘲諷地重複一遍,「你是說,當初診斷太子妃死於急病的朱太醫,還是明知皇帝重病卻隱瞞不報的呂太醫?亦或者,是幫著你欺騙我貴妃有孕的周太醫?」
華明德麵上又是委屈又是氣憤:「太後心中對臣已有偏見,臣百口莫辯,說什麽都是徒勞。」
華太後像是今日才認得他一般,心中無限悲涼。他這潑皮無賴般的迴應已經說明了一切,無需再追問,她了解親弟弟的各種反應,卻從不知道他竟然膽大包天至此,撒下如此彌天大謊。
夾雜著被背叛的憤怒與痛苦,華太後更多的是傷心:「你為什麽要這麽做?」
華明德敏銳覺察到那語氣中的脆弱,說到底,他是太後親弟弟,是她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
他當機立斷,膝行上前幾步:「當然是為了太後!」
華太後不敢置信:「你還要狡辯!」
「太後!」華明德提高了聲量,近乎是吼了出來,「您是太後,更是華家的女兒。」
像是被那一聲震住,華太後怔怔看著他,華明德說道:「您難道,真的想將屬於你兒子的皇位交給淳王?您沒有想過,淳王稱帝後,您在宮中的處境會如何?華家處境會如何?」
他沒有控製聲量,華太後不自覺朝緊閉的門瞟了眼,華明德見她能聽得進去了,便也放小了聲音。
「文帝賓天,您傷心難過是人之常情,陛下的遺詔自然不能輕易違背,可那份遺詔當真乎合情理嗎?您那時無暇分心去想其他,我卻要想到您今後的處境,為整個家族今後在朝廷立足著想。當年父親送姐姐您入宮,不正是為了光大門楣,您卻就這麽拱手讓出江山,讓他人掌權,華家隻有落敗一個下場。」
「堂兄的三個兒子,正一個接一個進入仕途,還有其他堂表兄弟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您就這麽放權,無疑是斷了華家的根基。」他言之鑿鑿:「為了華家,我也不能讓太後做出錯誤的決定。」
華太後默然不語,那個「孩子」,並不是讓她做出篡改遺詔這個決定的理由,而是權衡利弊中的一枚加重砝碼。
華明德的欺騙固然有錯,她難道就能完全撇清關係,完全歸咎於他人麽?
事已成定局,皇帝喪禮還未完成,貿然懲處任何人都隻會招來非議。這件事絕不能再讓其他人知曉。
「這件事,還有誰知曉?」
華明德猛然抬頭,與華太後冷然的雙眸對視上,一陣心顫,閃躲著避開了她的視線。
工部尚書的死在朝臣中引起議論紛紛,尚書之位空了出來,朝中不少人盯著這個位置蠢蠢欲動。
但在他們有所行動之前,華太後早已決定了接任工部尚書的人選。與寧王商議過後,一道懿旨下達,時年三十一歲的工部右侍郎班賀被拔擢為工部尚書。
獲此殊榮的班賀一下被推到風口浪尖,與提拔他為工部侍郎時的想法不同,現在的華太後是真心實意想要他執掌工部,推行先皇所規劃的一切,不惜力排眾議。
班賀對華太後的觀感說不上的複雜,此時尤甚。
看中他的能力而重用他是真,或許參與篡改遺詔的嫌疑還未去除,他就懷著這樣複雜的心情走馬上任。
自上一任工部尚書俞燔自縊身亡,班賀時刻關注著宮中動向,尤其是俞貴妃。
宮中戒嚴,尤其是傳出懷有身孕的俞貴妃,太後將她嚴密保護起來,嚴禁任何消息傳出。因此唯一能獲得相關消息的地方,就隻有太醫院。
俞貴妃腹中皇嗣沒能保住的消息傳出,隔了一日,宮中又傳來俞貴妃的死訊。據傳聞,俞貴妃是自責沒能保住文帝唯一血脈,悲傷絕望而投井自盡。
按宮中規矩,妃嬪亡故,入殮前需要請家人入宮親眼看過屍身,確定妃嬪的死亡沒有疑點,方能入葬。否則,人死在宮中就這麽急急入殮,難免叫人生出無端猜忌。
俞夫人接連喪夫喪女,一路哭著入了宮,見到女兒瘦弱不堪的身軀、因淹斃而蒼白髮青的麵孔,嚎啕大哭,數度昏厥。
陪伴大半生的丈夫拋下自己,還未從喪夫的悲傷中出來,又麵臨白髮人送黑髮人,俞夫人幾乎想就這麽跟隨丈夫、女兒去了。接到消息便立刻趕到俞府的班賀費盡口舌,才暫時讓她放下輕生的念頭。
這位丈夫生前十分看重的下屬,已經為俞府做了不少事,現如今還接了丈夫的任,班賀說的話在俞夫人耳中還是有些分量的。
班賀不敢問貴妃死狀是否有異常,更不能跟著俞夫人一同放任悲傷的情緒,好言勸過,奉上些許慰問金,離開了俞府。
班賀迴來後默默坐在臥房窗前,雙眼無神,不言不語,一坐就是大半天。閔姑給他倒來熱茶,猶豫片刻,還是沒有出聲打擾,坐在院子中手裏幹著活,一邊支著耳朵聽動靜,生怕出什麽事。
華太後一掌拍在棋盤上,玉石雕成的黑白棋子蹦散一地,厲聲嗬斥:「到了這時候,你還要繼續騙我?你以為,我真的會被你們矇騙過去嗎?」
華明德雙膝著地:「臣所言句句屬實。」
華太後怒極發出一聲冷笑:「好。我這就派人去請一個經驗豐富的穩婆,看看俞貴妃是否真的小產過!」
華明德並未鬆口:「難道太後寧願信一個外麵請來的市井婆子,也不肯信宮中太醫麽?」
「宮中太醫?」華太後嘲諷地重複一遍,「你是說,當初診斷太子妃死於急病的朱太醫,還是明知皇帝重病卻隱瞞不報的呂太醫?亦或者,是幫著你欺騙我貴妃有孕的周太醫?」
華明德麵上又是委屈又是氣憤:「太後心中對臣已有偏見,臣百口莫辯,說什麽都是徒勞。」
華太後像是今日才認得他一般,心中無限悲涼。他這潑皮無賴般的迴應已經說明了一切,無需再追問,她了解親弟弟的各種反應,卻從不知道他竟然膽大包天至此,撒下如此彌天大謊。
夾雜著被背叛的憤怒與痛苦,華太後更多的是傷心:「你為什麽要這麽做?」
華明德敏銳覺察到那語氣中的脆弱,說到底,他是太後親弟弟,是她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
他當機立斷,膝行上前幾步:「當然是為了太後!」
華太後不敢置信:「你還要狡辯!」
「太後!」華明德提高了聲量,近乎是吼了出來,「您是太後,更是華家的女兒。」
像是被那一聲震住,華太後怔怔看著他,華明德說道:「您難道,真的想將屬於你兒子的皇位交給淳王?您沒有想過,淳王稱帝後,您在宮中的處境會如何?華家處境會如何?」
他沒有控製聲量,華太後不自覺朝緊閉的門瞟了眼,華明德見她能聽得進去了,便也放小了聲音。
「文帝賓天,您傷心難過是人之常情,陛下的遺詔自然不能輕易違背,可那份遺詔當真乎合情理嗎?您那時無暇分心去想其他,我卻要想到您今後的處境,為整個家族今後在朝廷立足著想。當年父親送姐姐您入宮,不正是為了光大門楣,您卻就這麽拱手讓出江山,讓他人掌權,華家隻有落敗一個下場。」
「堂兄的三個兒子,正一個接一個進入仕途,還有其他堂表兄弟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您就這麽放權,無疑是斷了華家的根基。」他言之鑿鑿:「為了華家,我也不能讓太後做出錯誤的決定。」
華太後默然不語,那個「孩子」,並不是讓她做出篡改遺詔這個決定的理由,而是權衡利弊中的一枚加重砝碼。
華明德的欺騙固然有錯,她難道就能完全撇清關係,完全歸咎於他人麽?
事已成定局,皇帝喪禮還未完成,貿然懲處任何人都隻會招來非議。這件事絕不能再讓其他人知曉。
「這件事,還有誰知曉?」
華明德猛然抬頭,與華太後冷然的雙眸對視上,一陣心顫,閃躲著避開了她的視線。
工部尚書的死在朝臣中引起議論紛紛,尚書之位空了出來,朝中不少人盯著這個位置蠢蠢欲動。
但在他們有所行動之前,華太後早已決定了接任工部尚書的人選。與寧王商議過後,一道懿旨下達,時年三十一歲的工部右侍郎班賀被拔擢為工部尚書。
獲此殊榮的班賀一下被推到風口浪尖,與提拔他為工部侍郎時的想法不同,現在的華太後是真心實意想要他執掌工部,推行先皇所規劃的一切,不惜力排眾議。
班賀對華太後的觀感說不上的複雜,此時尤甚。
看中他的能力而重用他是真,或許參與篡改遺詔的嫌疑還未去除,他就懷著這樣複雜的心情走馬上任。
自上一任工部尚書俞燔自縊身亡,班賀時刻關注著宮中動向,尤其是俞貴妃。
宮中戒嚴,尤其是傳出懷有身孕的俞貴妃,太後將她嚴密保護起來,嚴禁任何消息傳出。因此唯一能獲得相關消息的地方,就隻有太醫院。
俞貴妃腹中皇嗣沒能保住的消息傳出,隔了一日,宮中又傳來俞貴妃的死訊。據傳聞,俞貴妃是自責沒能保住文帝唯一血脈,悲傷絕望而投井自盡。
按宮中規矩,妃嬪亡故,入殮前需要請家人入宮親眼看過屍身,確定妃嬪的死亡沒有疑點,方能入葬。否則,人死在宮中就這麽急急入殮,難免叫人生出無端猜忌。
俞夫人接連喪夫喪女,一路哭著入了宮,見到女兒瘦弱不堪的身軀、因淹斃而蒼白髮青的麵孔,嚎啕大哭,數度昏厥。
陪伴大半生的丈夫拋下自己,還未從喪夫的悲傷中出來,又麵臨白髮人送黑髮人,俞夫人幾乎想就這麽跟隨丈夫、女兒去了。接到消息便立刻趕到俞府的班賀費盡口舌,才暫時讓她放下輕生的念頭。
這位丈夫生前十分看重的下屬,已經為俞府做了不少事,現如今還接了丈夫的任,班賀說的話在俞夫人耳中還是有些分量的。
班賀不敢問貴妃死狀是否有異常,更不能跟著俞夫人一同放任悲傷的情緒,好言勸過,奉上些許慰問金,離開了俞府。
班賀迴來後默默坐在臥房窗前,雙眼無神,不言不語,一坐就是大半天。閔姑給他倒來熱茶,猶豫片刻,還是沒有出聲打擾,坐在院子中手裏幹著活,一邊支著耳朵聽動靜,生怕出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