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那紙展開,當中露出四個筆跡清雋的字來——曳尾塗中。
葛容欽合上紙條,確認住在這裏的人早已逃離,帶領部下撤離庭院,折返復命。
延光三年,四月底。
烏澤鄉驛站自開設便是個孤零零的破草棚子,荒涼破敗,外頭的馬槽裏都是黃土,若非要給伍老、裏正傳信,連驛丁都鮮少往這兒跑。
此時驛站外停了輛驛館的馬車,驛丁手握草料,給那比命根子還重要的馬匹填飽肚子。
先餵飽了馬,他才能吃上一口幹餅。
郭老倌祖上三代都是驛丁,再過幾年就能把手裏的馬鞭交給兒子,迴家頤享天年。近來這把老骨頭越發不中用,一到要下雨的天,便腰腿脹痛,不能行走。
餵完手裏那把草料,郭老倌坐到馬車上,捶了捶發疼的膝蓋,嘀咕著這雨會是明兒個還是後天下?
「,請問,這是去往玉成縣的馬車嗎?」
一道年輕的聲音自身前響起,郭老倌抬頭,仰了仰脖子,才看清來人的正臉。
那是一張極年輕的麵孔,郭老倌沒讀過什麽書,隻覺得這年輕後生長得周正,十八九歲,濃眉大眼,在他見過的人裏排得上號的俊朗。
年輕人著一身棉布衣裳,隻做尋常人家打扮,一雙鞋飽經磋磨,似是行了很長時間的路。眉眼間帶著倦色,因此雖生得高大,卻不顯得精神。
「是要去玉成縣的方向,隻是不往城裏去,馬車得停在城外七裏的驛館。」郭老倌道。
名叫陸旋的年輕人神色誠摯:「還請大叔搭我一程去往玉成縣,晚輩感激不盡。」
郭老倌擺手,輕車熟路地拒絕:「那可不行。這是官家驛馬,不能私用,是要掉腦袋的。」
陸旋眉心微斂,抬手摸向腰間荷包,眼中遲疑,那裏還剩最後十個銅錢。
正猶豫,麵前的郭老倌忽的露出笑臉,視線越過他,坐直了抬手招唿:「龔先生,您可算來了,等您好半天了。」
龔先生?還是宮先生?陸旋迴頭看去,鄉路盡頭出現兩個身影,慢慢悠悠向著這方向走來。
其中一個是二十五六的青年男子,略顯消瘦的身量罩在長衫裏,明晃晃的天光下,風掠過寬鬆袖口,透著股蕭條。走近了,卻現出一張姿容甚好的臉來,陸旋微不可查地愣了愣。
另一個是十歲左右的孩童,麵上嬰兒肥還未褪去,眼神機靈,手裏抱著個大包裹步伐極穩。兩人皆是一身蟹殼青的衣裳,似是為省花銷同一塊布料裁了兩件。
聽見招唿青年男子應了一聲,步子仍是不慌不忙,穩步走近。
「快上馬車吧,龔先生。再晚些,可要進不去城了。」郭老倌態度熟絡,拿起一塊布,在堆著貨物的馬車上啪啪撣了兩下,意思意思去去塵。
那小孩先開口接了話,聲音洪亮清脆:「放心吧,趕得上。誰不知道驛館郭大叔的馬養得好,隻要你馬鞭揮得快快的,日行百裏不成問題。」
「阿毛。」被喚作龔先生的青年人抬手在小孩兒肩上按了按,嗓音清朗溫潤,「日行百裏自然可以,前提是要甩了我們這兩個大累贅。郭大叔,是我們耽擱了時間,讓您久等。」
一年多以前,這位龔先生帶著師弟阿毛來到玉成縣落了腳。他是個手藝精湛的工匠,又有些見識,繪製圖紙之精細是本地工匠不能比的,每修繕,造成不失毫釐。不僅衙門裏常請,縣城裏那些富商也知曉他的名號。
跟在身邊的小孩阿毛是他師弟,一直隨他打下手,兄弟倆相依為命,似乎是沒有別的親人了。
這兩日他們到烏澤鄉修繕灌溉的翻車,郭老倌送完了文書,特地在這裏等他們順路捎迴去。終於是等來了人,郭老倌握緊馬鞭韁繩,隻等他倆上車。
龔先生目光落在陸旋身上,疑惑道:「這位是?」
他語氣聽來溫和,帶著幾分和煦。郭老倌覷了陸旋一眼,如實道:「這人要去往玉成縣。」
聞言,陸旋再次出聲懇求:「大叔,請載我一程。」
似乎不太懂如何乞求,他語氣再軟隻說得出一個請字,站得筆直,像驛館的旗杆。
一旁的阿毛等著龔先生先動作,見龔先生注意到那人,便也多看一眼。這個位置隻能瞧見陸旋下半張臉,他不得不仰頭去看,撇撇嘴,生得那麽高做什麽?
龔先生一笑:「那就帶他一程,郭大叔您累這一趟,下迴縣衙裏分發什麽好的,我都緊著留給您。」
「龔先生您抬舉!不就是多載一個人,上來吧。」龔先生偶爾在縣衙裏做事,那些個差役都不輕易得罪,似乎是有些關係的。聽他這麽說,郭老倌鬆了口,這迴不提要殺頭的事兒了。
阿毛將手裏包裹扔上馬車,緊接著自己靈活地攀上去。那包裹裏不知裝了些什麽重物,與木板撞在一塊兒發出不小的鈍響,似乎夾雜著金屬聲。
那小孩兒同郭老倌坐在前頭,身側是那位龔先生,此時陸旋卻沒有多餘的心思關注別處。他上了車便靠在雜物上,閉目休憩,身體半分不得放鬆,耳邊傳來郭老倌與龔先生的交談聲。
「龔先生,您聽說了沒有?京城造了一種軌車,不用牛馬,能自個兒動,用的是一種神乎其技的發條機關。長軌直通靖州,運的是香料還有填滿京倉的糧食,至多三五日,便能抵達。」
龔先生低頭理著衣袖,那上頭不知何時沾了些不明汙漬:「誰不知道官家驛館星羅棋布,所有消息都經由驛館傳遞,什麽消息不得您先過一道手,再傳到我們耳朵裏?」
葛容欽合上紙條,確認住在這裏的人早已逃離,帶領部下撤離庭院,折返復命。
延光三年,四月底。
烏澤鄉驛站自開設便是個孤零零的破草棚子,荒涼破敗,外頭的馬槽裏都是黃土,若非要給伍老、裏正傳信,連驛丁都鮮少往這兒跑。
此時驛站外停了輛驛館的馬車,驛丁手握草料,給那比命根子還重要的馬匹填飽肚子。
先餵飽了馬,他才能吃上一口幹餅。
郭老倌祖上三代都是驛丁,再過幾年就能把手裏的馬鞭交給兒子,迴家頤享天年。近來這把老骨頭越發不中用,一到要下雨的天,便腰腿脹痛,不能行走。
餵完手裏那把草料,郭老倌坐到馬車上,捶了捶發疼的膝蓋,嘀咕著這雨會是明兒個還是後天下?
「,請問,這是去往玉成縣的馬車嗎?」
一道年輕的聲音自身前響起,郭老倌抬頭,仰了仰脖子,才看清來人的正臉。
那是一張極年輕的麵孔,郭老倌沒讀過什麽書,隻覺得這年輕後生長得周正,十八九歲,濃眉大眼,在他見過的人裏排得上號的俊朗。
年輕人著一身棉布衣裳,隻做尋常人家打扮,一雙鞋飽經磋磨,似是行了很長時間的路。眉眼間帶著倦色,因此雖生得高大,卻不顯得精神。
「是要去玉成縣的方向,隻是不往城裏去,馬車得停在城外七裏的驛館。」郭老倌道。
名叫陸旋的年輕人神色誠摯:「還請大叔搭我一程去往玉成縣,晚輩感激不盡。」
郭老倌擺手,輕車熟路地拒絕:「那可不行。這是官家驛馬,不能私用,是要掉腦袋的。」
陸旋眉心微斂,抬手摸向腰間荷包,眼中遲疑,那裏還剩最後十個銅錢。
正猶豫,麵前的郭老倌忽的露出笑臉,視線越過他,坐直了抬手招唿:「龔先生,您可算來了,等您好半天了。」
龔先生?還是宮先生?陸旋迴頭看去,鄉路盡頭出現兩個身影,慢慢悠悠向著這方向走來。
其中一個是二十五六的青年男子,略顯消瘦的身量罩在長衫裏,明晃晃的天光下,風掠過寬鬆袖口,透著股蕭條。走近了,卻現出一張姿容甚好的臉來,陸旋微不可查地愣了愣。
另一個是十歲左右的孩童,麵上嬰兒肥還未褪去,眼神機靈,手裏抱著個大包裹步伐極穩。兩人皆是一身蟹殼青的衣裳,似是為省花銷同一塊布料裁了兩件。
聽見招唿青年男子應了一聲,步子仍是不慌不忙,穩步走近。
「快上馬車吧,龔先生。再晚些,可要進不去城了。」郭老倌態度熟絡,拿起一塊布,在堆著貨物的馬車上啪啪撣了兩下,意思意思去去塵。
那小孩先開口接了話,聲音洪亮清脆:「放心吧,趕得上。誰不知道驛館郭大叔的馬養得好,隻要你馬鞭揮得快快的,日行百裏不成問題。」
「阿毛。」被喚作龔先生的青年人抬手在小孩兒肩上按了按,嗓音清朗溫潤,「日行百裏自然可以,前提是要甩了我們這兩個大累贅。郭大叔,是我們耽擱了時間,讓您久等。」
一年多以前,這位龔先生帶著師弟阿毛來到玉成縣落了腳。他是個手藝精湛的工匠,又有些見識,繪製圖紙之精細是本地工匠不能比的,每修繕,造成不失毫釐。不僅衙門裏常請,縣城裏那些富商也知曉他的名號。
跟在身邊的小孩阿毛是他師弟,一直隨他打下手,兄弟倆相依為命,似乎是沒有別的親人了。
這兩日他們到烏澤鄉修繕灌溉的翻車,郭老倌送完了文書,特地在這裏等他們順路捎迴去。終於是等來了人,郭老倌握緊馬鞭韁繩,隻等他倆上車。
龔先生目光落在陸旋身上,疑惑道:「這位是?」
他語氣聽來溫和,帶著幾分和煦。郭老倌覷了陸旋一眼,如實道:「這人要去往玉成縣。」
聞言,陸旋再次出聲懇求:「大叔,請載我一程。」
似乎不太懂如何乞求,他語氣再軟隻說得出一個請字,站得筆直,像驛館的旗杆。
一旁的阿毛等著龔先生先動作,見龔先生注意到那人,便也多看一眼。這個位置隻能瞧見陸旋下半張臉,他不得不仰頭去看,撇撇嘴,生得那麽高做什麽?
龔先生一笑:「那就帶他一程,郭大叔您累這一趟,下迴縣衙裏分發什麽好的,我都緊著留給您。」
「龔先生您抬舉!不就是多載一個人,上來吧。」龔先生偶爾在縣衙裏做事,那些個差役都不輕易得罪,似乎是有些關係的。聽他這麽說,郭老倌鬆了口,這迴不提要殺頭的事兒了。
阿毛將手裏包裹扔上馬車,緊接著自己靈活地攀上去。那包裹裏不知裝了些什麽重物,與木板撞在一塊兒發出不小的鈍響,似乎夾雜著金屬聲。
那小孩兒同郭老倌坐在前頭,身側是那位龔先生,此時陸旋卻沒有多餘的心思關注別處。他上了車便靠在雜物上,閉目休憩,身體半分不得放鬆,耳邊傳來郭老倌與龔先生的交談聲。
「龔先生,您聽說了沒有?京城造了一種軌車,不用牛馬,能自個兒動,用的是一種神乎其技的發條機關。長軌直通靖州,運的是香料還有填滿京倉的糧食,至多三五日,便能抵達。」
龔先生低頭理著衣袖,那上頭不知何時沾了些不明汙漬:「誰不知道官家驛館星羅棋布,所有消息都經由驛館傳遞,什麽消息不得您先過一道手,再傳到我們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