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不見之後,他們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板爺領著他到處給人做法事,他也有樣學樣。等隻能靠自己的時候,他打心底敬佩師兄,至少在那樣的情形下,沒有讓他們飢一頓飽一頓。
姚莘?隱隱有些心動,地下展館一直是他心腹大患,從四十多年前那場發掘開始,就是難以治癒的頑疾。
四十年前,城市規劃才將將啟動,博物館所處的位置較為僻靜,周圍很大一片荒地。連姚莘?看著以前的照片,都很難以想像現在雄渾的大型建築,和周圍寬闊的繁華街道。
一次暴雨將地麵淺表的泥土沖刷開,露出一段古城牆,姚莘?帶領著考察隊伍在周邊進行勘察,陸續發現一些青銅碎片,這讓他們很興奮。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進而隊員們有了驚人的發現——周圍可能存在古墓。
可地表沒有任何顯著特徵表明地下古墓的位置,姚莘?請來了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地質勘察,劃定了大致範圍,立刻開展了發掘行動。
眾人興致高漲,兩周縮小了一半的範圍,但在已發掘的範圍中沒有任何地宮的特徵。這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如果真的存在古墓,那麽就會在這剩下的範圍中,他們已經很接近成功了。可在這過去的兩周裏,沒有任何新的證據出現,很多人甚至對是否有古墓產生了懷疑,就算有墓,沒有地宮也就說明可能並不是什麽達官貴人的墓穴,那麽墓中有有價值的文物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
當時還年輕的姚莘?第一次挑梁帶隊,老師就在邊上看著,他不敢輕易言棄,咬牙堅持繼續發掘。
第三周終於有了發現,一名隊員在清理土層的時候掃出來一塊黑鐵牌,鏽跡斑斑,他立刻上交到姚莘?手中。經過清洗,黑鐵的原貌終於完全展現,銘文是一種篆書變體,幸而隊內有古文字研究專家,雖然字有殘缺,但可以看出大意。
「甲戌伐縉,緹騎盧卒於郗,同葬胄、甲、殳、弓矢。」
這一發現讓考察隊加快了進展,在黑鐵令牌發現不遠處,發現了一副棺木,因破損嚴重,內部充滿淤泥,清理起來有些困難,但屍體穿著全副盔甲,骨骼還算完整。在這一片區域內,接下來三周陸續發現十八副棺木,與第一副被發現的相比,可以說保存相當完好。
在各棺木中都有同樣的一塊黑鐵令牌,銘文格式相仿,隻是名字與隨棺物品有所區別,統一性高度一致。
姚莘?猜測,這裏應當是一個群葬墓,時間與郗城版圖之戰是對應得上的,幾乎可以毫無爭議地確定他們就是懷蒲所帶領的緹騎。
十九副棺木頭沖東南,考察隊在這個方向離了不過十米的地方挖出了一個鐵匣,長約二尺,重量不輕。但鐵匣的鎖已經鏽死,不能在場隨意打開,姚莘?決定將鐵匣與同期發掘的其他物品先運迴倉庫,等現場發掘完畢再去清理。
萬萬沒想到,就在鐵匣運往倉庫的當晚,發掘現場守夜的老楊橫死在墓葬坑內,最早來到工地的隊員發現之後立即通知了姚莘?,現場有大量的血跡,初步判斷是失血過多而死。但令人困惑的是,老楊身上傷口的形狀並不盡相同。
窄刃劃傷、尖銳的三棱狀戳刺傷口、砍傷等等。經過查驗傷口,醫生一一列出來的兇器形狀、尺寸放到了姚莘?麵前,姚莘?在一陣心驚肉跳的恐慌裏,發現那些兇器與發掘出的棺木中的隨葬武器可以一一對應。
發掘現場死人本就是很忌諱的事情,它更是外界對考古進行揣測臆想的引子。姚莘?第一時間在考察隊內封鎖了消息,統一口徑:老楊是在一夥犯罪團夥企圖進入現場破壞、盜取文物時,與他們英勇搏鬥犧牲的。
對外是有了應付,但隊裏卻開始議論紛紛,人心不穩,都認為此次發掘根本不應該進行。隊裏有經驗的老師傅立刻找到了姚莘?,嚴肅說道:「你們從這裏拿走了什麽東西?盡快還迴來!」
姚莘?不能斷定到底是哪件東西,就連鐵令牌他也在清理完畢後送到了倉庫中暫時保存,但這個老師傅的話不能不聽,就以往的經驗來看,他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
問題在於,這些物品都有編號,並進行了報備,也在上級的監察之下,如果沒有正當理由,姚莘?還沒有那麽大的權力私自將這些物品都從倉庫裏運出來。
姚莘?決定一不做二不休,讓隊員繼續清理剩下之前圈定的範圍——除發掘出那十九副棺木外,還有一大片麵積未清理。姚莘?憑直覺判斷應該還有東西,果然在那裏找到了一座將軍墓,墓誌銘清楚記載,這便是當年自戮於城樓的守將勾暲。
他將此次發掘作為重大考察發現上報,獲得上級領導重視,並強調郗城歷史遺蹟的歷史意義,拔高到探尋歷史名城著名戰役的事實依據的高度。姚莘?這一做法正中上頭某位領導的下懷,如果這個項目能夠促成,那麽城市的宣傳點又多了一個,於博物館和城市建設都是雙贏。
在這一前提下,所有此次發掘的東西被從倉庫中與其他文物分離開來,由姚莘?專門立項研究。鐵匣打開後,一級甲等文物「魚師劍」現世,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也為姚莘?的規劃添柴加火。
此後城市規劃建設給博物館投入大量資金,除勾暲將軍墓另行建立地麵標誌外,直接在當時的發掘地上進行建設,墓坑上方有玻璃通道可以供遊客走過,隨葬物品陳列在不遠處的展廳,這時地下展館已經有了初步雛形。
姚莘?隱隱有些心動,地下展館一直是他心腹大患,從四十多年前那場發掘開始,就是難以治癒的頑疾。
四十年前,城市規劃才將將啟動,博物館所處的位置較為僻靜,周圍很大一片荒地。連姚莘?看著以前的照片,都很難以想像現在雄渾的大型建築,和周圍寬闊的繁華街道。
一次暴雨將地麵淺表的泥土沖刷開,露出一段古城牆,姚莘?帶領著考察隊伍在周邊進行勘察,陸續發現一些青銅碎片,這讓他們很興奮。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進而隊員們有了驚人的發現——周圍可能存在古墓。
可地表沒有任何顯著特徵表明地下古墓的位置,姚莘?請來了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地質勘察,劃定了大致範圍,立刻開展了發掘行動。
眾人興致高漲,兩周縮小了一半的範圍,但在已發掘的範圍中沒有任何地宮的特徵。這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如果真的存在古墓,那麽就會在這剩下的範圍中,他們已經很接近成功了。可在這過去的兩周裏,沒有任何新的證據出現,很多人甚至對是否有古墓產生了懷疑,就算有墓,沒有地宮也就說明可能並不是什麽達官貴人的墓穴,那麽墓中有有價值的文物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
當時還年輕的姚莘?第一次挑梁帶隊,老師就在邊上看著,他不敢輕易言棄,咬牙堅持繼續發掘。
第三周終於有了發現,一名隊員在清理土層的時候掃出來一塊黑鐵牌,鏽跡斑斑,他立刻上交到姚莘?手中。經過清洗,黑鐵的原貌終於完全展現,銘文是一種篆書變體,幸而隊內有古文字研究專家,雖然字有殘缺,但可以看出大意。
「甲戌伐縉,緹騎盧卒於郗,同葬胄、甲、殳、弓矢。」
這一發現讓考察隊加快了進展,在黑鐵令牌發現不遠處,發現了一副棺木,因破損嚴重,內部充滿淤泥,清理起來有些困難,但屍體穿著全副盔甲,骨骼還算完整。在這一片區域內,接下來三周陸續發現十八副棺木,與第一副被發現的相比,可以說保存相當完好。
在各棺木中都有同樣的一塊黑鐵令牌,銘文格式相仿,隻是名字與隨棺物品有所區別,統一性高度一致。
姚莘?猜測,這裏應當是一個群葬墓,時間與郗城版圖之戰是對應得上的,幾乎可以毫無爭議地確定他們就是懷蒲所帶領的緹騎。
十九副棺木頭沖東南,考察隊在這個方向離了不過十米的地方挖出了一個鐵匣,長約二尺,重量不輕。但鐵匣的鎖已經鏽死,不能在場隨意打開,姚莘?決定將鐵匣與同期發掘的其他物品先運迴倉庫,等現場發掘完畢再去清理。
萬萬沒想到,就在鐵匣運往倉庫的當晚,發掘現場守夜的老楊橫死在墓葬坑內,最早來到工地的隊員發現之後立即通知了姚莘?,現場有大量的血跡,初步判斷是失血過多而死。但令人困惑的是,老楊身上傷口的形狀並不盡相同。
窄刃劃傷、尖銳的三棱狀戳刺傷口、砍傷等等。經過查驗傷口,醫生一一列出來的兇器形狀、尺寸放到了姚莘?麵前,姚莘?在一陣心驚肉跳的恐慌裏,發現那些兇器與發掘出的棺木中的隨葬武器可以一一對應。
發掘現場死人本就是很忌諱的事情,它更是外界對考古進行揣測臆想的引子。姚莘?第一時間在考察隊內封鎖了消息,統一口徑:老楊是在一夥犯罪團夥企圖進入現場破壞、盜取文物時,與他們英勇搏鬥犧牲的。
對外是有了應付,但隊裏卻開始議論紛紛,人心不穩,都認為此次發掘根本不應該進行。隊裏有經驗的老師傅立刻找到了姚莘?,嚴肅說道:「你們從這裏拿走了什麽東西?盡快還迴來!」
姚莘?不能斷定到底是哪件東西,就連鐵令牌他也在清理完畢後送到了倉庫中暫時保存,但這個老師傅的話不能不聽,就以往的經驗來看,他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
問題在於,這些物品都有編號,並進行了報備,也在上級的監察之下,如果沒有正當理由,姚莘?還沒有那麽大的權力私自將這些物品都從倉庫裏運出來。
姚莘?決定一不做二不休,讓隊員繼續清理剩下之前圈定的範圍——除發掘出那十九副棺木外,還有一大片麵積未清理。姚莘?憑直覺判斷應該還有東西,果然在那裏找到了一座將軍墓,墓誌銘清楚記載,這便是當年自戮於城樓的守將勾暲。
他將此次發掘作為重大考察發現上報,獲得上級領導重視,並強調郗城歷史遺蹟的歷史意義,拔高到探尋歷史名城著名戰役的事實依據的高度。姚莘?這一做法正中上頭某位領導的下懷,如果這個項目能夠促成,那麽城市的宣傳點又多了一個,於博物館和城市建設都是雙贏。
在這一前提下,所有此次發掘的東西被從倉庫中與其他文物分離開來,由姚莘?專門立項研究。鐵匣打開後,一級甲等文物「魚師劍」現世,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也為姚莘?的規劃添柴加火。
此後城市規劃建設給博物館投入大量資金,除勾暲將軍墓另行建立地麵標誌外,直接在當時的發掘地上進行建設,墓坑上方有玻璃通道可以供遊客走過,隨葬物品陳列在不遠處的展廳,這時地下展館已經有了初步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