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湍城之亂,寒蠍族就是咬住了雪山這個被忽視的缺口,有湍城的教訓在前,過去這些年,我們在天險附近也增設了守軍。但這也導致青絲闕前線兵力吃緊,仗越來越難打。」
滿應春說著,有些慚愧地看向衛聽瀾:「說句實在話,我們五個都沒有做主帥的頭腦,這麽多年,每逢打仗都是拆東補西,能守住已是極限。」
蘇澤延不動聲色地抬了下眼。
要說到重點了。
北疆缺個能統籌全局的主帥,這事誰都看得出來。先前蘇澤延曾試探地放出小道消息,說新帝有意讓衛聽瀾接手北疆,當時滿應春第一個不答應。
這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在北疆眾將眼裏,衛聽瀾就是個初出茅廬的嫩茬,他憑什麽擔此重任?就憑他與新帝有同窗之誼?
滿應春最看不慣靠關係上位的人,所以衛聽瀾初到湍城時,五城守將誰都沒露麵,都假裝不知道有他這麽一號人。
蘇澤延去鐵匠鋪拜訪時,滿應春甚至連勸諫新帝的摺子都寫好了。
但誰也沒想到,衛聽瀾直接拒絕了主帥的位置,反而自薦當前鋒。
前鋒是什麽?那是沖在最前頭賣命的啊。
滿應春聽了這答覆,心裏就有點不是滋味,感覺自己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再怎麽說,衛聽瀾也是朔西都護使的兒子,真想建功立業,迴朔西便是,何必替北疆賣命?
思來想去,滿應春才記起來,衛聽瀾身上也背著湍城的仇。
他母親和祖父都死於瓦丹之手,真要論起來,這還是長平軍沒守住湍城的罪過。
滿應春想到這一層,心裏更加過意不去,聽說衛聽瀾想要兩千兵馬,也不好意思推脫,抱著彌補的心態給了。
就這麽區區兩千兵馬,衛聽瀾還篩了一半給他送迴來,隻留下一千人組了個「陷陣營」,不到半月,就打了個出其不意的勝仗。
捷報一來,滿應春更後悔了。
他當初為何要懷疑新帝的眼光,白白錯失一個天生的領兵之才?
五城守將自知理虧,杵在軍帳中,赧然地彼此交換視線。蘇澤延期待地摸出了瓜子,準備看戲。
滿應春深吸口氣,豁出去了:「先前是我等輕慢了衛將軍,將軍智勇兼備,隻做前鋒實在屈才。長平軍沉寂太久,這主帥的位置……」
衛聽瀾一聽就知道他在打什麽主意,打斷道:「長平軍並不缺主帥,依我看,滿將軍您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滿應春噎了噎,尷尬道:「說笑了,我哪有那本事……」
衛聽瀾指了指沙盤:「滿將軍對北疆境內的地形地勢、兵力分布都瞭然於心,長平軍內部的矛盾糾紛,多年來也是您在調節。犁城是北疆的核心樞紐,其餘四城隱以犁城為首,您長年鎮守於此,在軍將之間頗有威望。北疆的統帥,正該由您這樣熟悉北疆、又得軍心的人來擔任。」
滿應春臉皮發燙,磕巴半天才道:「這,熟悉北疆是沒錯,但我不擅長用兵,心裏沒底啊。」
衛聽瀾說:「無妨,您有容人的肚量,隻需找個聰明人,替您出謀劃策即可。」
蘇澤延津津有味地磕著瓜子,就看見衛聽瀾朝自己一指:「比如蘇兄。」
蘇澤延嗆了一下,慌忙接住掉落的瓜子:「啊?」
衛聽瀾微微一笑:「蘇兄以謀士自居,輔佐一軍主帥,應當是小菜一碟吧?」
看戲看到自己頭上,蘇澤延頓覺不妙:「可慈幼堂的義塾……」
衛聽瀾熟練地給他扣高帽:「教書先生沒了還可以再招,但像蘇先生這樣詭計多端的軍師,天下可找不出第二個了。」
蘇澤延:「……」
怎麽感覺這話連誇帶罵的呢?
衛聽瀾笑道:「我到底年輕,經驗不足,要怎麽攻怎麽守,我聽你們調遣。」
五城守將麵麵相覷,滿應春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蘇澤延:「蘇先生可有高見?」
蘇澤延萎靡地放下了瓜子。
才剛清閑幾天,又要趕瘸子上磨。
他還真是響噹噹的一塊好磚!
衛聽瀾坐在板凳上,心安理得地偷著懶,看他們痛不欲生地商議軍事。
他可不傻,北疆的主帥沒那麽好做,與其讓他這個外人費心費力地磨合,不如讓原有的將領頂上。
滿應春雖說缺了點頭腦,但命運的輪椅不是給他送來了蘇澤延這個現成的頭腦嗎?
能躺平就躺平,衛聽瀾對北疆兵權不感興趣,等仗打完了,他還要迴京城和心上人長相廝守呢。
就這樣,帳中的議程持續了半日,在蘇澤延的鼓動下,滿應春鼓起勇氣,對北疆兵馬做出了大膽的調整。
湍城雪山一帶的布防被削減,多出的兵力連同衛聽瀾的陷陣營,都被調到了青絲闕前線。
衛聽瀾沒有異議,爽快地接受了。
出征之前,他搜羅了一堆破銅爛鐵,連夜打了幾副奇醜無比的鷹麵具,說是青絲闕風沙大,怕把臉給吹糙了。
陷陣營上下都不知該說什麽好。
說衛小將軍愛美吧,這麵具醜得讓人不忍直視;說他不愛美吧,誰家將領打仗還這麽矯情?
但在軍中,能打勝仗的就是爹,衛聽瀾這點奇怪的癖好,大家也就忍了。
布防調整後沒多久,瓦丹果然捲土重來,寒蠍族率先向青絲闕發起進攻,一連半月戰況膠著。
滿應春說著,有些慚愧地看向衛聽瀾:「說句實在話,我們五個都沒有做主帥的頭腦,這麽多年,每逢打仗都是拆東補西,能守住已是極限。」
蘇澤延不動聲色地抬了下眼。
要說到重點了。
北疆缺個能統籌全局的主帥,這事誰都看得出來。先前蘇澤延曾試探地放出小道消息,說新帝有意讓衛聽瀾接手北疆,當時滿應春第一個不答應。
這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在北疆眾將眼裏,衛聽瀾就是個初出茅廬的嫩茬,他憑什麽擔此重任?就憑他與新帝有同窗之誼?
滿應春最看不慣靠關係上位的人,所以衛聽瀾初到湍城時,五城守將誰都沒露麵,都假裝不知道有他這麽一號人。
蘇澤延去鐵匠鋪拜訪時,滿應春甚至連勸諫新帝的摺子都寫好了。
但誰也沒想到,衛聽瀾直接拒絕了主帥的位置,反而自薦當前鋒。
前鋒是什麽?那是沖在最前頭賣命的啊。
滿應春聽了這答覆,心裏就有點不是滋味,感覺自己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再怎麽說,衛聽瀾也是朔西都護使的兒子,真想建功立業,迴朔西便是,何必替北疆賣命?
思來想去,滿應春才記起來,衛聽瀾身上也背著湍城的仇。
他母親和祖父都死於瓦丹之手,真要論起來,這還是長平軍沒守住湍城的罪過。
滿應春想到這一層,心裏更加過意不去,聽說衛聽瀾想要兩千兵馬,也不好意思推脫,抱著彌補的心態給了。
就這麽區區兩千兵馬,衛聽瀾還篩了一半給他送迴來,隻留下一千人組了個「陷陣營」,不到半月,就打了個出其不意的勝仗。
捷報一來,滿應春更後悔了。
他當初為何要懷疑新帝的眼光,白白錯失一個天生的領兵之才?
五城守將自知理虧,杵在軍帳中,赧然地彼此交換視線。蘇澤延期待地摸出了瓜子,準備看戲。
滿應春深吸口氣,豁出去了:「先前是我等輕慢了衛將軍,將軍智勇兼備,隻做前鋒實在屈才。長平軍沉寂太久,這主帥的位置……」
衛聽瀾一聽就知道他在打什麽主意,打斷道:「長平軍並不缺主帥,依我看,滿將軍您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滿應春噎了噎,尷尬道:「說笑了,我哪有那本事……」
衛聽瀾指了指沙盤:「滿將軍對北疆境內的地形地勢、兵力分布都瞭然於心,長平軍內部的矛盾糾紛,多年來也是您在調節。犁城是北疆的核心樞紐,其餘四城隱以犁城為首,您長年鎮守於此,在軍將之間頗有威望。北疆的統帥,正該由您這樣熟悉北疆、又得軍心的人來擔任。」
滿應春臉皮發燙,磕巴半天才道:「這,熟悉北疆是沒錯,但我不擅長用兵,心裏沒底啊。」
衛聽瀾說:「無妨,您有容人的肚量,隻需找個聰明人,替您出謀劃策即可。」
蘇澤延津津有味地磕著瓜子,就看見衛聽瀾朝自己一指:「比如蘇兄。」
蘇澤延嗆了一下,慌忙接住掉落的瓜子:「啊?」
衛聽瀾微微一笑:「蘇兄以謀士自居,輔佐一軍主帥,應當是小菜一碟吧?」
看戲看到自己頭上,蘇澤延頓覺不妙:「可慈幼堂的義塾……」
衛聽瀾熟練地給他扣高帽:「教書先生沒了還可以再招,但像蘇先生這樣詭計多端的軍師,天下可找不出第二個了。」
蘇澤延:「……」
怎麽感覺這話連誇帶罵的呢?
衛聽瀾笑道:「我到底年輕,經驗不足,要怎麽攻怎麽守,我聽你們調遣。」
五城守將麵麵相覷,滿應春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蘇澤延:「蘇先生可有高見?」
蘇澤延萎靡地放下了瓜子。
才剛清閑幾天,又要趕瘸子上磨。
他還真是響噹噹的一塊好磚!
衛聽瀾坐在板凳上,心安理得地偷著懶,看他們痛不欲生地商議軍事。
他可不傻,北疆的主帥沒那麽好做,與其讓他這個外人費心費力地磨合,不如讓原有的將領頂上。
滿應春雖說缺了點頭腦,但命運的輪椅不是給他送來了蘇澤延這個現成的頭腦嗎?
能躺平就躺平,衛聽瀾對北疆兵權不感興趣,等仗打完了,他還要迴京城和心上人長相廝守呢。
就這樣,帳中的議程持續了半日,在蘇澤延的鼓動下,滿應春鼓起勇氣,對北疆兵馬做出了大膽的調整。
湍城雪山一帶的布防被削減,多出的兵力連同衛聽瀾的陷陣營,都被調到了青絲闕前線。
衛聽瀾沒有異議,爽快地接受了。
出征之前,他搜羅了一堆破銅爛鐵,連夜打了幾副奇醜無比的鷹麵具,說是青絲闕風沙大,怕把臉給吹糙了。
陷陣營上下都不知該說什麽好。
說衛小將軍愛美吧,這麵具醜得讓人不忍直視;說他不愛美吧,誰家將領打仗還這麽矯情?
但在軍中,能打勝仗的就是爹,衛聽瀾這點奇怪的癖好,大家也就忍了。
布防調整後沒多久,瓦丹果然捲土重來,寒蠍族率先向青絲闕發起進攻,一連半月戰況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