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錘重重落下,一下比一下更迅疾。雄渾的鼓聲隆隆作響,綿延不絕,頃刻間響徹朝野。
正在上朝的百官聽見鼓聲,都麵露詫異,停下了議事。
明安帝皺了眉,問道:「何人擊鼓?」
傳訊的侍衛層層上報,殿外值守的武衛統領得了狀紙,入殿稟報:「啟稟聖上,擊鼓者乃芝蘭學子龐鬱,所告之人為涇水州府官員,共計十二人。」
一聽此言,朝臣們都倒吸了口涼氣。
一個沒入朝的學子,一口氣狀告十二名地方官?
這事實在荒誕了些,立馬有人鄙薄道:「黃口小兒,譁眾取寵!我看他這是借水患之機,為自己博取名利吧?」
「是啊,如今水患未定,正是要安撫民心的時候,他倒好,一下子把涇水要員全告到禦前,這不是存心攪和生事麽?」
「聽說這個龐鬱向來恃才傲物,在兵部觀習時也愛逞口舌之快……」
朝臣們議論紛紛,直到明安帝不悅地敲了敲禦案,朝堂才肅靜下來。
明安帝問:「依眾卿看,此事如何處理?」
眾臣彼此眼觀鼻、鼻觀心,有不少人都偷偷瞄向中書令裴頌,想看他的態度。
裴頌不動聲色地輕咳了兩聲。
很快,他身後禮部的一位官員出列獻策:「啟稟聖上,按祖宗舊製,為防舉劾冒濫,擊登聞鼓者需受廷杖三十,以表決心。」
明安帝擺了擺手:「就這麽辦。」
午門外,圍觀的百姓們已將康衢大街圍得水泄不通。龐鬱所揭露的涇水官場醜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民眾間口耳相傳。
貪官汙吏的形象與「官倉鼠」重疊在一起,在人們的想像中愈發麵目可憎。在這樣的對照下,崔文勉傾盡家資為民籌糧,卻在歸途中遭人暗害、覆車而亡,這樣的慘事,就更令人扼腕痛惜。
前些日子,百姓們還在為《採蓮傳新編》中的李敘和梁採蓮落淚,而如今,龐瑛穿著未亡人的孝服,手中捧著丈夫的血衣,就好似「梁採蓮」從唱曲走了出來,活生生地站在眾人眼前。
幾乎所有人都想起《採蓮傳新編》那個未完的結局——梁採蓮最後活下來了嗎?惡人得到應有的報應了嗎?
老天會開眼嗎?這世間還有公道嗎?
沒人知曉答案,但所有人都懸起了心,開始翹首等待。
就在這時,宮中傳出了旨意,武衛中有幾人得令而出,按住龐鬱,把他押到了刑凳前。
龐瑛下意識想上前,卻被武衛橫杖一攔,不許她靠近。
顏庭譽站在龐瑛身邊,看著他們手中包裹鐵皮的廷杖,心中有些焦急。
衛聽瀾怎麽還沒來?
督刑的武衛校尉踱步到龐鬱跟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按大燁律法,非軍國要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之事,不得擅擊登聞鼓。擊鼓者需受廷杖三十,以證清正無愧之心。龐鬱,你可想清楚了?」
龐鬱被按在凳上,嗤道:「要打便打,哪兒那麽多廢話?」
那校尉低笑一聲,直起身來,擺擺手。
「落杖。」
廷杖裹著千鈞之力重重落下,打得龐鬱脊背一僵,猛然攥緊了刑凳。
龐瑛忍不住喊了一聲:「阿弟!」
緊接著第二杖、第三杖,龐鬱額上滲出細密的冷汗,臉色逐漸開始發白。
他咬著牙,在裂骨般的疼痛中抬起頭,看見那武衛校尉眼中帶著戲謔,看自己的目光,就像在看一隻將死的螻蟻。
第107章 眾誌
廷杖一下比一下落得迅猛,好像故意不給他喘息的機會。
龐鬱掙紮著想說什麽,一張嘴,卻猝不及防地吐出一口血來。
「龐鬱!」顏庭譽上前一步,心中隱覺不對。
龐鬱好歹也是武學前茅,以他這樣強健的筋骨,何至於幾杖就嘔血?
那校尉還在皺眉訓斥:「都沒吃飽飯嗎?用力打!」
廷杖如催命一般,打得愈發兇狠。
龐瑛被武衛攔著,眼睜睜地看著鮮血從龐鬱口鼻中嗆出,竟像是止不住一般,越溢越多。
杖刑是有技巧的,有些經驗豐富的獄卒,能做到外輕內重,使受刑者髒腑受損,皮肉看著還隻是微恙。
武衛中顯然安插了擅刑罰的熟手,是衝著要龐鬱的命去的!
「你們做了什麽?」意識到不對勁後,龐瑛奮力推搡起阻攔的武衛,「住手……快住手!你們想當眾害命不成!」
她心急如焚,一群五大三粗的士兵也不知有意無意,竟真讓她掙開了一道空隙。
混亂中,顏庭譽抓了個空,隻看見龐瑛撲到刑凳前,俯身死死地護住了龐鬱。
那廷杖卻毫不留情,衝著她的脊背狠力砸下。
顏庭譽驚懼失聲:「別!」
百姓們也發出一陣驚唿,就在這時,有急促的馬蹄聲從遠而來。
人群上空,一桿沉重的銀槍倏地破風而過,槍上紅纓如血,直直朝刑場上飛去。
廷杖剛揮到一半,行刑人麵色驟變,猛然收勢退了幾步。
那裹著千鈞之力的銀槍唿嘯而來,正釘在他方才所站的地方,尖刃入地三分,發出「錚」的一聲嗡鳴。
場中靜了瞬息,百姓們譁然騷動,紛紛迴頭張望。
武衛們也反應過來,迅速拔刀戒備,校尉大步上前,厲聲喝問道:「什麽人!」
人群之外,衛聽瀾收緊韁繩,勒停了馬匹。
正在上朝的百官聽見鼓聲,都麵露詫異,停下了議事。
明安帝皺了眉,問道:「何人擊鼓?」
傳訊的侍衛層層上報,殿外值守的武衛統領得了狀紙,入殿稟報:「啟稟聖上,擊鼓者乃芝蘭學子龐鬱,所告之人為涇水州府官員,共計十二人。」
一聽此言,朝臣們都倒吸了口涼氣。
一個沒入朝的學子,一口氣狀告十二名地方官?
這事實在荒誕了些,立馬有人鄙薄道:「黃口小兒,譁眾取寵!我看他這是借水患之機,為自己博取名利吧?」
「是啊,如今水患未定,正是要安撫民心的時候,他倒好,一下子把涇水要員全告到禦前,這不是存心攪和生事麽?」
「聽說這個龐鬱向來恃才傲物,在兵部觀習時也愛逞口舌之快……」
朝臣們議論紛紛,直到明安帝不悅地敲了敲禦案,朝堂才肅靜下來。
明安帝問:「依眾卿看,此事如何處理?」
眾臣彼此眼觀鼻、鼻觀心,有不少人都偷偷瞄向中書令裴頌,想看他的態度。
裴頌不動聲色地輕咳了兩聲。
很快,他身後禮部的一位官員出列獻策:「啟稟聖上,按祖宗舊製,為防舉劾冒濫,擊登聞鼓者需受廷杖三十,以表決心。」
明安帝擺了擺手:「就這麽辦。」
午門外,圍觀的百姓們已將康衢大街圍得水泄不通。龐鬱所揭露的涇水官場醜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民眾間口耳相傳。
貪官汙吏的形象與「官倉鼠」重疊在一起,在人們的想像中愈發麵目可憎。在這樣的對照下,崔文勉傾盡家資為民籌糧,卻在歸途中遭人暗害、覆車而亡,這樣的慘事,就更令人扼腕痛惜。
前些日子,百姓們還在為《採蓮傳新編》中的李敘和梁採蓮落淚,而如今,龐瑛穿著未亡人的孝服,手中捧著丈夫的血衣,就好似「梁採蓮」從唱曲走了出來,活生生地站在眾人眼前。
幾乎所有人都想起《採蓮傳新編》那個未完的結局——梁採蓮最後活下來了嗎?惡人得到應有的報應了嗎?
老天會開眼嗎?這世間還有公道嗎?
沒人知曉答案,但所有人都懸起了心,開始翹首等待。
就在這時,宮中傳出了旨意,武衛中有幾人得令而出,按住龐鬱,把他押到了刑凳前。
龐瑛下意識想上前,卻被武衛橫杖一攔,不許她靠近。
顏庭譽站在龐瑛身邊,看著他們手中包裹鐵皮的廷杖,心中有些焦急。
衛聽瀾怎麽還沒來?
督刑的武衛校尉踱步到龐鬱跟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按大燁律法,非軍國要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之事,不得擅擊登聞鼓。擊鼓者需受廷杖三十,以證清正無愧之心。龐鬱,你可想清楚了?」
龐鬱被按在凳上,嗤道:「要打便打,哪兒那麽多廢話?」
那校尉低笑一聲,直起身來,擺擺手。
「落杖。」
廷杖裹著千鈞之力重重落下,打得龐鬱脊背一僵,猛然攥緊了刑凳。
龐瑛忍不住喊了一聲:「阿弟!」
緊接著第二杖、第三杖,龐鬱額上滲出細密的冷汗,臉色逐漸開始發白。
他咬著牙,在裂骨般的疼痛中抬起頭,看見那武衛校尉眼中帶著戲謔,看自己的目光,就像在看一隻將死的螻蟻。
第107章 眾誌
廷杖一下比一下落得迅猛,好像故意不給他喘息的機會。
龐鬱掙紮著想說什麽,一張嘴,卻猝不及防地吐出一口血來。
「龐鬱!」顏庭譽上前一步,心中隱覺不對。
龐鬱好歹也是武學前茅,以他這樣強健的筋骨,何至於幾杖就嘔血?
那校尉還在皺眉訓斥:「都沒吃飽飯嗎?用力打!」
廷杖如催命一般,打得愈發兇狠。
龐瑛被武衛攔著,眼睜睜地看著鮮血從龐鬱口鼻中嗆出,竟像是止不住一般,越溢越多。
杖刑是有技巧的,有些經驗豐富的獄卒,能做到外輕內重,使受刑者髒腑受損,皮肉看著還隻是微恙。
武衛中顯然安插了擅刑罰的熟手,是衝著要龐鬱的命去的!
「你們做了什麽?」意識到不對勁後,龐瑛奮力推搡起阻攔的武衛,「住手……快住手!你們想當眾害命不成!」
她心急如焚,一群五大三粗的士兵也不知有意無意,竟真讓她掙開了一道空隙。
混亂中,顏庭譽抓了個空,隻看見龐瑛撲到刑凳前,俯身死死地護住了龐鬱。
那廷杖卻毫不留情,衝著她的脊背狠力砸下。
顏庭譽驚懼失聲:「別!」
百姓們也發出一陣驚唿,就在這時,有急促的馬蹄聲從遠而來。
人群上空,一桿沉重的銀槍倏地破風而過,槍上紅纓如血,直直朝刑場上飛去。
廷杖剛揮到一半,行刑人麵色驟變,猛然收勢退了幾步。
那裹著千鈞之力的銀槍唿嘯而來,正釘在他方才所站的地方,尖刃入地三分,發出「錚」的一聲嗡鳴。
場中靜了瞬息,百姓們譁然騷動,紛紛迴頭張望。
武衛們也反應過來,迅速拔刀戒備,校尉大步上前,厲聲喝問道:「什麽人!」
人群之外,衛聽瀾收緊韁繩,勒停了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