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終於停了手上動作,抬眼看來。
祝予懷對上他的視線,才發覺這人脾氣雖怪,相貌倒很儒雅清秀。隻是生了一雙過於冷情的鳳眸,這樣無聲地把人盯著,就有點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意思。
兩人對視了一會兒,年輕人問:「所以呢?」
祝予懷說:「若是信得過,我可以替你看診。」
那人就笑了:「初次見麵,我憑什麽信你?都說了,我不喜外人碰。」
謝幼旻還憋著氣,忍不住插嘴:「阿懷,別管他了。好心當作驢肝肺,不值當。」
祝予懷抬手止住他,繼續勸說道:「望聞問切,僅一個『切』字需有肢體觸碰。兄台不喜人碰也無妨,不摸脈象,亦可粗略診治。雖不大準,總比盲目用藥好些。」
那人沉默了片刻:「我付不起診金。」
「不收診金。」祝予懷微笑,「你若實在過意不去,也可以先欠著,等有了再給。」
衛聽瀾在後默不作聲地看著,不知為何,隱約有些不安。
他對這個人沒什麽印象,隻是這番有關「診金」的對話,總讓他覺得有一個名字唿之欲出。
前世他是被明安帝以旁聽之名強塞進芝蘭台的,因為這額外的「恩寵」,每逢擢蘭試,他都會被管事的謹慎地安排去博雅齋。
因為這個緣故,衛聽瀾對謙益齋的人印象寡淡,再加上獨來獨往慣了,芝蘭台中至少有半數以上學子,他是臉對不上名的。
在衛聽瀾努力翻找前世記憶的這會兒,那年輕人終於做了決定:「看診可以,不過得勞煩你的兩位朋友迴避。」
謝幼旻難以理解:「你哪來這麽多怪裏怪氣的毛病?你姓規,名『矩多』是嗎?」
「幼旻,別這樣。」祝予懷無奈地拉了他一下,朝那人不好意思地笑笑,「還沒問呢,兄台怎麽稱唿?」
那人瞥了眼謝幼旻,不冷不熱地答道:「顏庭譽。」
顏……
衛聽瀾腦中霎時嗡鳴了一聲。
他想起來了。
前世祝予懷死後的第三年,在涇水一帶翻出河陰貪汙大案、帶頭為祝家鳴冤平反的都水監署令,顏庭譽!
「濯青,幼旻,你二人不如先去寅字舍暫歇?」祝予懷抬眼看來,「我替這位顏兄看完診,再去尋你們。」
謝幼旻不情不願道:「行吧,那你有什麽事就喊一聲,別讓這傢夥欺負了。」
衛聽瀾卻一句話也沒說,隻僵在原地,看向顏庭譽的目光艱澀至極。
顏庭譽察覺到什麽,眉頭微擰,防備地迴望過來。
祝予懷也有些疑惑:「濯青?你臉色怎麽……」
「沒事。」衛聽瀾突兀地轉過了身,拽著謝幼旻大步往外去,「你們……自便。」
屋門合上的那一瞬,衛聽瀾隻覺心髒好似被人攥緊一般,沉沉地泛起疼來。
他差點忘記了。
顏庭譽和祝予懷,才是人人稱頌、人人嘆惋的一對。
前世,祝家冤案平反的消息,是和大燁新帝的招安旨意一併傳到朔西的。
河陰貪汙大案被翻出來後,新帝重新組建的禁衛軍雷厲風行,短短幾月間,就將涇水沿線的貪官汙吏連根拔起。衛臨風身上所背的勾結匪寇、威逼朝廷命官的汙名也亦被洗刷。
衛家謀逆一案開始重審,新帝念在衛聽瀾抗敵有功的份上,免去他踞兵朔西、與大燁對峙多年的罪責,隻盼衛家沉冤昭雪的那日,朔西能夠迴歸大燁版圖。
那時衛聽瀾的天譴之毒,已經深入骨髓,到了無藥可醫的地步。
他把軍務事宜盡數交給了於思訓和常駟,自己則每日守在祝予懷墓前,時醉時醒。
直到有一日,有關平反一事的細節,在民間的口耳相傳中傳到了朔西。
說那名不見經傳的都水監署令,是如何借治水之機,巧妙地周旋於涇河沿線官府之中,引貪官內訌,趁機搜羅他們的罪證。
說那顏青天是如何慷慨大義,孤注一擲地擊響了午門登聞鼓,替涇水一帶的百姓請命,替枉死獄中的祝家四十一口人鳴冤。
又說那日朝堂上如何腥風血雨,顏庭譽抱著必死之心與奸人對質,即便被對方拿住把柄、揭穿了女子身份,依然不退不避、據理力爭。
顏庭譽,是女子。
這個消息,甚至比貪汙大案更令朝野震動。
因為的欺君之罪,顏庭譽遭到不少官員的彈劾攻訐。新帝一麵徹查河陰貪汙案,一麵將她收押候審,可還沒開始審,萬民書就送到了宮門外。
衛聽瀾身在朔西,不曾親見那日萬民空巷的場景,隻知道顏庭譽的舊故、同僚、昔日同窗,還有不計其數的學子百姓,於宮門外跪請,求聖上開恩。
這是明安年間不曾有過的盛況,也是積攢了許多年的、對朝廷陳陳相因的舊風的反抗。
新帝對此似乎並不意外,在滿朝文武戰戰兢兢時,他泰然自若,提出了登基後第一個驚世駭俗的改革舉措。
廢除女子不得入仕為官的舊製。
新帝手中握著北疆重新收攏的兵權,而朔西也明顯有接受招安、向他俯首稱臣之意。在虎視眈眈的新禁衛軍跟前,在宮門外百姓一聲高過一聲的唿喊中,沒有一個臣子再敢提出異議。
顏庭譽被放了出來,並被破格提拔,進了禦史台。
新帝在澧京大刀闊斧地整改朝堂時,顏庭譽這九死一生的經歷也被譜成唱詞,寫成話本,飛速傳遍了大燁。
祝予懷對上他的視線,才發覺這人脾氣雖怪,相貌倒很儒雅清秀。隻是生了一雙過於冷情的鳳眸,這樣無聲地把人盯著,就有點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意思。
兩人對視了一會兒,年輕人問:「所以呢?」
祝予懷說:「若是信得過,我可以替你看診。」
那人就笑了:「初次見麵,我憑什麽信你?都說了,我不喜外人碰。」
謝幼旻還憋著氣,忍不住插嘴:「阿懷,別管他了。好心當作驢肝肺,不值當。」
祝予懷抬手止住他,繼續勸說道:「望聞問切,僅一個『切』字需有肢體觸碰。兄台不喜人碰也無妨,不摸脈象,亦可粗略診治。雖不大準,總比盲目用藥好些。」
那人沉默了片刻:「我付不起診金。」
「不收診金。」祝予懷微笑,「你若實在過意不去,也可以先欠著,等有了再給。」
衛聽瀾在後默不作聲地看著,不知為何,隱約有些不安。
他對這個人沒什麽印象,隻是這番有關「診金」的對話,總讓他覺得有一個名字唿之欲出。
前世他是被明安帝以旁聽之名強塞進芝蘭台的,因為這額外的「恩寵」,每逢擢蘭試,他都會被管事的謹慎地安排去博雅齋。
因為這個緣故,衛聽瀾對謙益齋的人印象寡淡,再加上獨來獨往慣了,芝蘭台中至少有半數以上學子,他是臉對不上名的。
在衛聽瀾努力翻找前世記憶的這會兒,那年輕人終於做了決定:「看診可以,不過得勞煩你的兩位朋友迴避。」
謝幼旻難以理解:「你哪來這麽多怪裏怪氣的毛病?你姓規,名『矩多』是嗎?」
「幼旻,別這樣。」祝予懷無奈地拉了他一下,朝那人不好意思地笑笑,「還沒問呢,兄台怎麽稱唿?」
那人瞥了眼謝幼旻,不冷不熱地答道:「顏庭譽。」
顏……
衛聽瀾腦中霎時嗡鳴了一聲。
他想起來了。
前世祝予懷死後的第三年,在涇水一帶翻出河陰貪汙大案、帶頭為祝家鳴冤平反的都水監署令,顏庭譽!
「濯青,幼旻,你二人不如先去寅字舍暫歇?」祝予懷抬眼看來,「我替這位顏兄看完診,再去尋你們。」
謝幼旻不情不願道:「行吧,那你有什麽事就喊一聲,別讓這傢夥欺負了。」
衛聽瀾卻一句話也沒說,隻僵在原地,看向顏庭譽的目光艱澀至極。
顏庭譽察覺到什麽,眉頭微擰,防備地迴望過來。
祝予懷也有些疑惑:「濯青?你臉色怎麽……」
「沒事。」衛聽瀾突兀地轉過了身,拽著謝幼旻大步往外去,「你們……自便。」
屋門合上的那一瞬,衛聽瀾隻覺心髒好似被人攥緊一般,沉沉地泛起疼來。
他差點忘記了。
顏庭譽和祝予懷,才是人人稱頌、人人嘆惋的一對。
前世,祝家冤案平反的消息,是和大燁新帝的招安旨意一併傳到朔西的。
河陰貪汙大案被翻出來後,新帝重新組建的禁衛軍雷厲風行,短短幾月間,就將涇水沿線的貪官汙吏連根拔起。衛臨風身上所背的勾結匪寇、威逼朝廷命官的汙名也亦被洗刷。
衛家謀逆一案開始重審,新帝念在衛聽瀾抗敵有功的份上,免去他踞兵朔西、與大燁對峙多年的罪責,隻盼衛家沉冤昭雪的那日,朔西能夠迴歸大燁版圖。
那時衛聽瀾的天譴之毒,已經深入骨髓,到了無藥可醫的地步。
他把軍務事宜盡數交給了於思訓和常駟,自己則每日守在祝予懷墓前,時醉時醒。
直到有一日,有關平反一事的細節,在民間的口耳相傳中傳到了朔西。
說那名不見經傳的都水監署令,是如何借治水之機,巧妙地周旋於涇河沿線官府之中,引貪官內訌,趁機搜羅他們的罪證。
說那顏青天是如何慷慨大義,孤注一擲地擊響了午門登聞鼓,替涇水一帶的百姓請命,替枉死獄中的祝家四十一口人鳴冤。
又說那日朝堂上如何腥風血雨,顏庭譽抱著必死之心與奸人對質,即便被對方拿住把柄、揭穿了女子身份,依然不退不避、據理力爭。
顏庭譽,是女子。
這個消息,甚至比貪汙大案更令朝野震動。
因為的欺君之罪,顏庭譽遭到不少官員的彈劾攻訐。新帝一麵徹查河陰貪汙案,一麵將她收押候審,可還沒開始審,萬民書就送到了宮門外。
衛聽瀾身在朔西,不曾親見那日萬民空巷的場景,隻知道顏庭譽的舊故、同僚、昔日同窗,還有不計其數的學子百姓,於宮門外跪請,求聖上開恩。
這是明安年間不曾有過的盛況,也是積攢了許多年的、對朝廷陳陳相因的舊風的反抗。
新帝對此似乎並不意外,在滿朝文武戰戰兢兢時,他泰然自若,提出了登基後第一個驚世駭俗的改革舉措。
廢除女子不得入仕為官的舊製。
新帝手中握著北疆重新收攏的兵權,而朔西也明顯有接受招安、向他俯首稱臣之意。在虎視眈眈的新禁衛軍跟前,在宮門外百姓一聲高過一聲的唿喊中,沒有一個臣子再敢提出異議。
顏庭譽被放了出來,並被破格提拔,進了禦史台。
新帝在澧京大刀闊斧地整改朝堂時,顏庭譽這九死一生的經歷也被譜成唱詞,寫成話本,飛速傳遍了大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