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這個猜測想下去……那可就是關乎東宮之位的大事了。
衛聽瀾略微頷首:「有這個可能。聖上共有五位皇子,除去太子,除去尚在繈褓中的五皇子,剩下的三位,可都有點兒意思。」
祝予懷並不了解諸位皇嗣,略顯茫然地眨了下眼。
衛聽瀾向他逐一解釋道:「大皇子雖是長子,但因生母身份卑微,素來不受看重,幾乎沒什麽存在感。二皇子麽,身份最為特殊,他是睿王遺孤,定遠伯的親外甥,不過在朝野傳言中,是個遊手好閑的窩囊廢。而四皇子,與太子同歲,母妃受寵,母家顯赫。更重要的是,他是聖上最寵愛的兒子。」
這三個人裏,無論哪一個起了劍指東宮的心思,衛聽瀾都不覺得奇怪。
祝予懷驚訝道:「你怎麽知道得這般清楚?」
自然是因為前世在芝蘭台時跟他們打過交道。
衛聽瀾沖他微妙地眨了眨眼:「一點小手段。」
奪嫡這種事,不好拿到明麵上來談。祝予懷隱有不安,不由得壓低了聲:「那車夫的屍體現下在何處?」
「左驍衛帶走了。」衛聽瀾嘆氣,「高邈此行低調,大軍並未隨他一道折返,因此那人的屍體和馬車的殘骸,在他啟程返京前就全都移交給左驍衛了。不過在那之前,高邈命人仔細搜查過,屍體上除了那梅枝觀音像,沒什麽特別的東西。」
衛聽瀾說著,將收在懷裏的觀音像抽出來遞給了他。
祝予懷細細看了幾遍:「確實和我書房中那張織毯有些相像,這紙上畫的,倒是更顯生動些。」
「可惜涉及後宮,沒法查。」衛聽瀾想了想,忽然不懷好意地一笑,「倒是可以問問那個臨陣倒戈的刺客。唉,說起來,那倒黴催的叛徒兄弟,現在還被關在柴房裏餓肚子。」
祝予懷欲言又止地看著他——那你倒是把人提出來問啊。
衛聽瀾看懂了他的眼神,笑得更純良:「我這也是出於好意。多晾他幾日,他才會著急,到時候都不用我動刑審訊,他就自己求著來交待了。餓幾天肚子,就能免受一頓皮肉之苦,多賺啊。」
祝予懷:……
賺在哪兒了?
他默默嘆了口氣,不是很理解將門虎子這種搞人心態的惡趣味。
第056章 絕學
「行刺高邈的那名車夫,祖籍湍城?」
明安帝翻閱著左驍衛遞上的密折,眼中晦暗不明。
「迴聖上,正是。」沈闊立於下首,沉聲迴稟道,「七年前……湍城那場動亂後,倖存的百姓多逃亡他處。此人大約在四年前攜妻兒入京謀生,住處在城郊西民窯。據籍冊登記的信息,他和妻子的祖籍都是湍城,兩人家中父母親眷,皆已在湍城之亂時亡故。」
明安帝疑慮更甚,緊皺著眉頭看完了密折,目光停留在最後幾行。
這車夫的妻兒多日前就已不見蹤影。且他們失蹤的時間,正好是此人隨朔西眾將離京動身的那一天。
「一個平頭百姓,竟有這麽大的膽子,豁出命也要去行刺朔西的軍將?」
明安帝摔下密折,手指點著龍椅,難掩煩躁,「這車夫背後必定有人指使。要麽是被人收買,要麽是家人被扣留威脅,總該有個緣由。去查,仔仔細細查!袖箭的事沒個動靜,一個庶民難道還查不明白了?」
沈闊麵露難色。
這些日子京中異狀頻出,流言四起,刺殺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安帝的脾氣也一日比一日更差,每次動怒罵人,他都首當其衝。
偏偏明安帝放著右統領齊瓚不肯用,這麽多沒頭緒的案子,左驍衛上下查得心力交瘁,他總感覺自己離被罷職不遠了。
沈闊默默嘆了口氣,正準備叩首應下,明安帝又忽然問道:「衛府那頭怎麽樣了?」
「迴聖上,衛小郎君受了傷,又染了風寒,近日一直在臥床養病。高將軍……」沈闊斟酌了一下措辭,為難道,「太醫接連替他看診過幾迴,都束手無策。高將軍的眼睛,怕是難好了。」
「嗯……」明安帝頭疼地沉吟許久,「罷了,多賜些好藥吧。」
圖南山與京城隔了段距離,但偏偏那車夫行刺的同時,京中立刻興起了有關刺殺的流言,可見是有人事先安排好的。
明安帝原本疑心過這是朔西在設計演戲,煽動民心。
不過現下再看,衛聽瀾和高邈兩人,一個險些葬身火海,一個瞎了眼再也上不得戰場,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如果不是衛家做的……那就是有人存了挑撥離間的心思,故意多次行刺,並放出流言加以引導,想要激起民憤,激起衛家對朝廷的不滿。
衛聽瀾畢竟還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吃了這種苦頭,沒準就被流言所惑,對自己這個皇帝懷恨在心了。
明安帝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吩咐沈闊道:「你得空多去衛府看看,就說是朕的意思。他們修繕屋舍若是缺人缺銀兩,讓聽瀾隻管向宮裏開口,莫要在心裏憋了委屈。」
又得了跑腿差事的沈闊心中哀嘆,應聲退下了。
他走之後,守在殿外的福公公進來奉茶,小心瞄了一眼,果然見龍椅上的皇帝臉色極差,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他不敢多話觸了黴頭,隻輕手輕腳地擱下茶盞,屏息退到一旁。
明安帝看著案幾上堆起來的奏摺,深感疲憊。
對衛家的安撫事宜都還算好辦。
衛聽瀾略微頷首:「有這個可能。聖上共有五位皇子,除去太子,除去尚在繈褓中的五皇子,剩下的三位,可都有點兒意思。」
祝予懷並不了解諸位皇嗣,略顯茫然地眨了下眼。
衛聽瀾向他逐一解釋道:「大皇子雖是長子,但因生母身份卑微,素來不受看重,幾乎沒什麽存在感。二皇子麽,身份最為特殊,他是睿王遺孤,定遠伯的親外甥,不過在朝野傳言中,是個遊手好閑的窩囊廢。而四皇子,與太子同歲,母妃受寵,母家顯赫。更重要的是,他是聖上最寵愛的兒子。」
這三個人裏,無論哪一個起了劍指東宮的心思,衛聽瀾都不覺得奇怪。
祝予懷驚訝道:「你怎麽知道得這般清楚?」
自然是因為前世在芝蘭台時跟他們打過交道。
衛聽瀾沖他微妙地眨了眨眼:「一點小手段。」
奪嫡這種事,不好拿到明麵上來談。祝予懷隱有不安,不由得壓低了聲:「那車夫的屍體現下在何處?」
「左驍衛帶走了。」衛聽瀾嘆氣,「高邈此行低調,大軍並未隨他一道折返,因此那人的屍體和馬車的殘骸,在他啟程返京前就全都移交給左驍衛了。不過在那之前,高邈命人仔細搜查過,屍體上除了那梅枝觀音像,沒什麽特別的東西。」
衛聽瀾說著,將收在懷裏的觀音像抽出來遞給了他。
祝予懷細細看了幾遍:「確實和我書房中那張織毯有些相像,這紙上畫的,倒是更顯生動些。」
「可惜涉及後宮,沒法查。」衛聽瀾想了想,忽然不懷好意地一笑,「倒是可以問問那個臨陣倒戈的刺客。唉,說起來,那倒黴催的叛徒兄弟,現在還被關在柴房裏餓肚子。」
祝予懷欲言又止地看著他——那你倒是把人提出來問啊。
衛聽瀾看懂了他的眼神,笑得更純良:「我這也是出於好意。多晾他幾日,他才會著急,到時候都不用我動刑審訊,他就自己求著來交待了。餓幾天肚子,就能免受一頓皮肉之苦,多賺啊。」
祝予懷:……
賺在哪兒了?
他默默嘆了口氣,不是很理解將門虎子這種搞人心態的惡趣味。
第056章 絕學
「行刺高邈的那名車夫,祖籍湍城?」
明安帝翻閱著左驍衛遞上的密折,眼中晦暗不明。
「迴聖上,正是。」沈闊立於下首,沉聲迴稟道,「七年前……湍城那場動亂後,倖存的百姓多逃亡他處。此人大約在四年前攜妻兒入京謀生,住處在城郊西民窯。據籍冊登記的信息,他和妻子的祖籍都是湍城,兩人家中父母親眷,皆已在湍城之亂時亡故。」
明安帝疑慮更甚,緊皺著眉頭看完了密折,目光停留在最後幾行。
這車夫的妻兒多日前就已不見蹤影。且他們失蹤的時間,正好是此人隨朔西眾將離京動身的那一天。
「一個平頭百姓,竟有這麽大的膽子,豁出命也要去行刺朔西的軍將?」
明安帝摔下密折,手指點著龍椅,難掩煩躁,「這車夫背後必定有人指使。要麽是被人收買,要麽是家人被扣留威脅,總該有個緣由。去查,仔仔細細查!袖箭的事沒個動靜,一個庶民難道還查不明白了?」
沈闊麵露難色。
這些日子京中異狀頻出,流言四起,刺殺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安帝的脾氣也一日比一日更差,每次動怒罵人,他都首當其衝。
偏偏明安帝放著右統領齊瓚不肯用,這麽多沒頭緒的案子,左驍衛上下查得心力交瘁,他總感覺自己離被罷職不遠了。
沈闊默默嘆了口氣,正準備叩首應下,明安帝又忽然問道:「衛府那頭怎麽樣了?」
「迴聖上,衛小郎君受了傷,又染了風寒,近日一直在臥床養病。高將軍……」沈闊斟酌了一下措辭,為難道,「太醫接連替他看診過幾迴,都束手無策。高將軍的眼睛,怕是難好了。」
「嗯……」明安帝頭疼地沉吟許久,「罷了,多賜些好藥吧。」
圖南山與京城隔了段距離,但偏偏那車夫行刺的同時,京中立刻興起了有關刺殺的流言,可見是有人事先安排好的。
明安帝原本疑心過這是朔西在設計演戲,煽動民心。
不過現下再看,衛聽瀾和高邈兩人,一個險些葬身火海,一個瞎了眼再也上不得戰場,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如果不是衛家做的……那就是有人存了挑撥離間的心思,故意多次行刺,並放出流言加以引導,想要激起民憤,激起衛家對朝廷的不滿。
衛聽瀾畢竟還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吃了這種苦頭,沒準就被流言所惑,對自己這個皇帝懷恨在心了。
明安帝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吩咐沈闊道:「你得空多去衛府看看,就說是朕的意思。他們修繕屋舍若是缺人缺銀兩,讓聽瀾隻管向宮裏開口,莫要在心裏憋了委屈。」
又得了跑腿差事的沈闊心中哀嘆,應聲退下了。
他走之後,守在殿外的福公公進來奉茶,小心瞄了一眼,果然見龍椅上的皇帝臉色極差,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他不敢多話觸了黴頭,隻輕手輕腳地擱下茶盞,屏息退到一旁。
明安帝看著案幾上堆起來的奏摺,深感疲憊。
對衛家的安撫事宜都還算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