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神情太過自然,仿佛替人擋一片葉子隻是隨手之舉。
祝予懷輕飄飄的頭腦清醒了些許。
「咳,忽然有些感慨。」祝予懷笑了,抬指輕輕比劃了一下,「我還記得初見時,你比我矮了半頭。不想如今竟已同我差不多高了。」
衛聽瀾把玩竹葉的手指微頓,不露聲色地稍稍挺直了背:「……是嗎?」
祝予懷點點頭,由衷地讚嘆:「你長得很快。」
衛聽瀾站得愈發端正,謙虛道:「是你府上夥食太好。」
祝予懷忍俊不禁:「先進屋吧。一會兒廚房就送點心來了。」
兩人便一前一後邁上廊階,易鳴望著他們離去的身影,半晌,一臉苦大仇深地蹲了下去。
德音頗為老成地拍拍他的肩:「你總這麽愁做什麽,衛小郎君又不會跟公子搶吃的。」
易鳴愁得頭禿:「他是不會搶吃的,他會直接把公子連人帶糕點一塊兒端走。」
就他們公子這軟和的性子,到時候跟糕點一起被吃幹抹淨了,沒準還要勸人家「多吃些長得快」。
真愁哇。
德音聞言,卻迴想起那日他們仨在衛府裏飛簷走壁的奇景,樂出了聲:「公子喜歡被人端著跑,你防也沒用啊。」
易鳴愈發沉痛地抱頭嘆氣。
他想破腦袋都不明白,那一張嘴能氣死人的傢夥,到底是哪兒好了?
*
屋內藥香清淺,書案上堆疊著不少書籍紙筆。
祝予懷落座後隨手翻了翻,抽出一遝略顯散亂的草稿,執筆謄抄起來。
衛聽瀾坐在他對麵,低著頭仔仔細細地擦著自己的劍。
兩個人似乎都習慣了這樣平淡如水的相處方式,祝予懷心無旁騖地思索什麽時,衛聽瀾就自己給自己找事做,從不出聲打攪。
他能做的事也不少。佯裝擦劍,佯裝看書,佯裝品茶,佯裝……不經意地看一眼對麵的人。
以至於祝予懷每迴坐累了起身活動時,看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樣忙碌且充實的衛聽瀾。
今日卻不大一樣。
祝予懷謄抄好藥方,放下筆活動微酸的胳膊時,就見衛聽瀾一手攥著絹布,眼睛直直盯著手中的劍發呆。
他遲疑道:「濯青?」
衛聽瀾一下子迴了神,轉頭望來。
窗外的天光傾瀉了一半在他肩頭,祝予懷從他烏黑得如同幽潭般的眼瞳中,隱約看見了些不曾見過的情緒。
隻一瞬衛聽瀾又垂下眼簾,心不在焉地重新擦起劍,斟酌著開口:「有件事還沒同你說……我打算今夜迴府。」
祝予懷一怔:「這麽快?」
衛聽瀾輕點了下頭:「我有預感。那些瓦丹細作近日就會有所行動了。」
祝予懷望著他稍顯凝重的神色,心底像被什麽戳了一下,隱約惶惶不安起來。
盡管早在遮月樓時,他們就已初步分析過幕後之人的意圖,推演過此事可能發展的走向,也早料到會有這麽一天,但是……
祝予懷看著衛聽瀾初顯鋒芒的麵龐。
他到底還隻是個十六歲的少年。
*
自那日在遮月樓中,收到侯躍送來的「陽羽營急報」之後,朔西軍將在在圖南山中再度遇刺一事,幾乎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澧京城。
左驍衛才剛剿除「流寇」不久,竟又出了這樣的傳聞,百姓人人自危,來往商販寧可繞路也不敢靠近圖南山一帶,私下裏對朝廷剿匪失利一事更是頗有微詞。
有刺殺案在前,根本沒人留心去探究事情的真假。因此短短幾日裏,流言愈演愈烈,甚至逐漸轉了風向。
有人開始議論朝廷對刺殺一事不作為,是故意冷待朔西勞苦功高的將士,戰亂未平就想著鳥盡弓藏了。
易鳴將街頭巷尾的傳言講給他們聽時,祝予懷便知道,這事是衝著衛聽瀾來的。
流言的指向性太過明確,處處維護朔西、貶踩朝廷,怎麽看都是有人刻意引導。
衛聽瀾聽了隻是笑:「這傳言罵得還挺動聽,句句說到我心坎兒裏了。」
幕後之人這法子直白又粗暴,簡直是把皇家的臉麵撂在地上踩,明安帝哪怕不疑心衛家,心裏也難免得留個疙瘩。
衛聽瀾在祝府短住的這幾日裏,梳理了手頭僅有的線索,對幕後之人的動機作了許多種猜測。
借流言擾亂人心,進一步挑撥澧京和朔西的關係,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但令人不解的,還是那封所謂的「陽羽營急報」。
這聳人聽聞的密信,就像是這場騷亂的預告。
「三人成虎。」祝予懷思來想去,隻能這樣猜測,「一封真假莫辨的信尚可以讓人保持理智,但當滿城都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任誰心中都會驚疑不定。一旦你衝動之下做出逾矩之事,或私自出城,或拿著密信向禁衛求證、甚至向聖上討要說法,便很可能落入圈套。」
「若高將軍安然無恙,此舉就是無理取鬧;要真出了事,思及城中過早爆出的流言,聖上恐會疑心這是朔西有意做戲……萬一再有人落井下石,你又不能自證,這事就麻煩了。」
衛聽瀾琢磨一番:「他們未免也太低看我,當我做事不過腦子嗎?」
一旁的易鳴聽了,順口就道:「那可不?畢竟你帶著幾個家將就敢跟瓦丹人莽,這有勇無謀的形象在話本裏簡直深入人心啊。」
不得不說,還挺有幾分道理。
祝予懷輕飄飄的頭腦清醒了些許。
「咳,忽然有些感慨。」祝予懷笑了,抬指輕輕比劃了一下,「我還記得初見時,你比我矮了半頭。不想如今竟已同我差不多高了。」
衛聽瀾把玩竹葉的手指微頓,不露聲色地稍稍挺直了背:「……是嗎?」
祝予懷點點頭,由衷地讚嘆:「你長得很快。」
衛聽瀾站得愈發端正,謙虛道:「是你府上夥食太好。」
祝予懷忍俊不禁:「先進屋吧。一會兒廚房就送點心來了。」
兩人便一前一後邁上廊階,易鳴望著他們離去的身影,半晌,一臉苦大仇深地蹲了下去。
德音頗為老成地拍拍他的肩:「你總這麽愁做什麽,衛小郎君又不會跟公子搶吃的。」
易鳴愁得頭禿:「他是不會搶吃的,他會直接把公子連人帶糕點一塊兒端走。」
就他們公子這軟和的性子,到時候跟糕點一起被吃幹抹淨了,沒準還要勸人家「多吃些長得快」。
真愁哇。
德音聞言,卻迴想起那日他們仨在衛府裏飛簷走壁的奇景,樂出了聲:「公子喜歡被人端著跑,你防也沒用啊。」
易鳴愈發沉痛地抱頭嘆氣。
他想破腦袋都不明白,那一張嘴能氣死人的傢夥,到底是哪兒好了?
*
屋內藥香清淺,書案上堆疊著不少書籍紙筆。
祝予懷落座後隨手翻了翻,抽出一遝略顯散亂的草稿,執筆謄抄起來。
衛聽瀾坐在他對麵,低著頭仔仔細細地擦著自己的劍。
兩個人似乎都習慣了這樣平淡如水的相處方式,祝予懷心無旁騖地思索什麽時,衛聽瀾就自己給自己找事做,從不出聲打攪。
他能做的事也不少。佯裝擦劍,佯裝看書,佯裝品茶,佯裝……不經意地看一眼對麵的人。
以至於祝予懷每迴坐累了起身活動時,看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樣忙碌且充實的衛聽瀾。
今日卻不大一樣。
祝予懷謄抄好藥方,放下筆活動微酸的胳膊時,就見衛聽瀾一手攥著絹布,眼睛直直盯著手中的劍發呆。
他遲疑道:「濯青?」
衛聽瀾一下子迴了神,轉頭望來。
窗外的天光傾瀉了一半在他肩頭,祝予懷從他烏黑得如同幽潭般的眼瞳中,隱約看見了些不曾見過的情緒。
隻一瞬衛聽瀾又垂下眼簾,心不在焉地重新擦起劍,斟酌著開口:「有件事還沒同你說……我打算今夜迴府。」
祝予懷一怔:「這麽快?」
衛聽瀾輕點了下頭:「我有預感。那些瓦丹細作近日就會有所行動了。」
祝予懷望著他稍顯凝重的神色,心底像被什麽戳了一下,隱約惶惶不安起來。
盡管早在遮月樓時,他們就已初步分析過幕後之人的意圖,推演過此事可能發展的走向,也早料到會有這麽一天,但是……
祝予懷看著衛聽瀾初顯鋒芒的麵龐。
他到底還隻是個十六歲的少年。
*
自那日在遮月樓中,收到侯躍送來的「陽羽營急報」之後,朔西軍將在在圖南山中再度遇刺一事,幾乎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澧京城。
左驍衛才剛剿除「流寇」不久,竟又出了這樣的傳聞,百姓人人自危,來往商販寧可繞路也不敢靠近圖南山一帶,私下裏對朝廷剿匪失利一事更是頗有微詞。
有刺殺案在前,根本沒人留心去探究事情的真假。因此短短幾日裏,流言愈演愈烈,甚至逐漸轉了風向。
有人開始議論朝廷對刺殺一事不作為,是故意冷待朔西勞苦功高的將士,戰亂未平就想著鳥盡弓藏了。
易鳴將街頭巷尾的傳言講給他們聽時,祝予懷便知道,這事是衝著衛聽瀾來的。
流言的指向性太過明確,處處維護朔西、貶踩朝廷,怎麽看都是有人刻意引導。
衛聽瀾聽了隻是笑:「這傳言罵得還挺動聽,句句說到我心坎兒裏了。」
幕後之人這法子直白又粗暴,簡直是把皇家的臉麵撂在地上踩,明安帝哪怕不疑心衛家,心裏也難免得留個疙瘩。
衛聽瀾在祝府短住的這幾日裏,梳理了手頭僅有的線索,對幕後之人的動機作了許多種猜測。
借流言擾亂人心,進一步挑撥澧京和朔西的關係,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但令人不解的,還是那封所謂的「陽羽營急報」。
這聳人聽聞的密信,就像是這場騷亂的預告。
「三人成虎。」祝予懷思來想去,隻能這樣猜測,「一封真假莫辨的信尚可以讓人保持理智,但當滿城都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任誰心中都會驚疑不定。一旦你衝動之下做出逾矩之事,或私自出城,或拿著密信向禁衛求證、甚至向聖上討要說法,便很可能落入圈套。」
「若高將軍安然無恙,此舉就是無理取鬧;要真出了事,思及城中過早爆出的流言,聖上恐會疑心這是朔西有意做戲……萬一再有人落井下石,你又不能自證,這事就麻煩了。」
衛聽瀾琢磨一番:「他們未免也太低看我,當我做事不過腦子嗎?」
一旁的易鳴聽了,順口就道:「那可不?畢竟你帶著幾個家將就敢跟瓦丹人莽,這有勇無謀的形象在話本裏簡直深入人心啊。」
不得不說,還挺有幾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