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予懷的眉頭蹙了起來,那就隻剩下一個可能了。
雁安溫氏。
「父親。」祝予懷沉吟片刻道,「聖上若真有此意,我恐怕沒得選。」
祝東旭擔憂地說:「你若是不願入台,得有個妥帖的說辭來向聖上請罪。不如就說……你身有痼疾,恐當不起這鴻天之賞,如此興許有轉圜的餘地。」
「不妥。」祝予懷輕輕搖頭,「我大約能猜到聖上此舉所為何意。我雖體弱,卻還未到病入膏肓的地步,這樣的理由怕是不能湊效。父親不必為難,聖上若真提及此事,我入台便是了。」
祝東旭嘆了口氣:「不必勉強,為父……」
祝予懷笑了笑:「倒也不算勉強。父親也知,祖父雖一生不曾入仕,但朝野之間上安下順、風清弊絕,始終是他畢生夙願。他為我起字『九隅』,教我心懷九州山河,忠於天下黎民,我深以為然。父親放心,我所懷者皆在心中,至於身在何處,並不重要。」
*
皇宮,崇文殿中。
明安帝擱下手中奏摺,按了按眉心:「元舜,你究竟在擔憂什麽?」
著石青色華服的年輕人立於階下,麵容端肅,垂眸不語。
「為君王者,理當廣納天下賢士。」明安帝淡淡看他一眼,「朕有意召祝家那孩子入芝蘭台,為的是什麽,你難道不明白?」
趙元舜答道:「兒臣明白。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亦是兒臣寤寐所求。可是父皇,人各有誌,若賢者不願為我所用,難道要強逼他嗎?」
「放肆!」明安帝臉上隱有慍氣,「你是在指責朕恃權淩人?」
趙元舜俯首一叩:「兒臣不敢。」
「好。你想不明白,那朕就與你說道說道。」明安帝看著他執拗的頭顱,被氣笑了,「雁安溫氏,天下讀書人心之所向,你不會不清楚。寒泉翁一生不曾入仕,他故去後,溫氏的賢名,便都落在了由他親自教養出的外孫身上。」
明安帝拂袖起身,走到階下:「元舜,抬起頭來。」
趙元舜直起身。明安帝看著他眉間的一抹愁鬱,終是放緩了語氣:「朕問你,白駒在野,意味著什麽?」
趙元舜輕張了張唇,卻未出聲。
「你並不愚鈍,這些事不會看不清楚。」明安帝走近一步,「懷才者退避山林,君王求之而不得,此非盛世之象。野有遺賢,上位者當思己過、力求之,豈能縱之不理?」
趙元舜心煩意亂:「可是父皇……」
「芝蘭台又不是什麽壞去處,旁人求都求不得的垂天之賞,朕難道還會委屈了他?」明安帝加重了語氣,「朕知道,他是祝卿的兒子,你尊師重道,不忍心叫你的老師為難。可元舜,你是太子,是朕的兒子。行事當張弛有度,必要時果決狠厲,舍小義而趨大義,來日繼承大統,才撐得起這萬裏河山——這個道理,你難道不明白?」
「兒臣明白。」趙元舜停了停,仍不死心道,「可兒臣聽聞,祝家郎君身體孱弱,即便召入台中,將來也難授予官職。他是老師的獨子,若是經不住案牘勞形,出了什麽岔子,豈不寒了老師的心?」
明安帝:「……」
朕都給你升華到這個高度了,你就不能先說點應景的豪言壯語,討一討朕的歡心?!
「罷了。」明安帝身心俱疲,「朕又沒叫他撐著病體鞠躬盡瘁!宮中那麽多國醫聖手,挨個叫來給他看診還不行嗎?朕不過是想讓他入芝蘭台,煞一煞民間日益盛行的隱逸之風。將來他若不能入仕,朕就給他個閑職,留他在芝蘭台中安逸一生,這不比他在窮鄉僻壤賣畫度日強?」
明安帝越說越鬱悶:「再說你不是也很欣賞他的才情?如今朕直接召他來伴著你讀書,你難道不高興?」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再多言就有點不識好歹了。
趙元舜心中默嘆一聲,再拜道:「兒臣……高興。」
第017章 話本而已
翌日早朝時分,祝予懷的車馬緩緩停在了宮門附近。祝東旭昨日與他約好,散朝後會到宮門口接他,此時時候尚早,祝予懷便叫易鳴靠邊停了車,坐在車中等。
車內燃著暖炭,等著等著,他就犯起了困。
迷迷糊糊間,祝予懷耳旁嗡嗡隆隆,像是馬蹄聲自遠而來。他似乎做了個不那麽分明的夢,夢中有人發了瘋似的在喊自己的名字,喊著要他醒來。
那聲音越來越響,在混沌的夢境中竟有了幾分實感,仿佛就在咫尺。
「祝九隅……祝九隅!」
車簾忽地被掀開,寒氣灌入車內,祝予懷裹著毯子輕輕一顫,清醒了。
撩起的車簾下方,露出張似曾相識的麵孔。
衛聽瀾今日褪了那身玄鐵甲,好生打理過一番,一身墨色勁裝,料子不算金貴,穿在他身上卻很有幾分灑脫的江湖氣。長發用一根髮帶攢起,隨意地束於頭頂,那髮帶隨著他猛然掀簾的動作在風中飄起,又在他驟然僵住的片刻間重新落下。
兩人的目光隔空相觸,俱是一怔。
衛聽瀾吶吶道:「你……」
「你這人怎麽如此不講理?」易鳴氣沖沖的聲音插了進來,「我都說了公子在車裏歇著,你推我就算了,上來就掀車簾算怎麽迴事?」
易鳴說著往車內探了一眼,看見祝予懷懵然初醒的模樣,聲音一窒,壓著聲道:「你看看,你看看,公子都被你吵醒了!」
雁安溫氏。
「父親。」祝予懷沉吟片刻道,「聖上若真有此意,我恐怕沒得選。」
祝東旭擔憂地說:「你若是不願入台,得有個妥帖的說辭來向聖上請罪。不如就說……你身有痼疾,恐當不起這鴻天之賞,如此興許有轉圜的餘地。」
「不妥。」祝予懷輕輕搖頭,「我大約能猜到聖上此舉所為何意。我雖體弱,卻還未到病入膏肓的地步,這樣的理由怕是不能湊效。父親不必為難,聖上若真提及此事,我入台便是了。」
祝東旭嘆了口氣:「不必勉強,為父……」
祝予懷笑了笑:「倒也不算勉強。父親也知,祖父雖一生不曾入仕,但朝野之間上安下順、風清弊絕,始終是他畢生夙願。他為我起字『九隅』,教我心懷九州山河,忠於天下黎民,我深以為然。父親放心,我所懷者皆在心中,至於身在何處,並不重要。」
*
皇宮,崇文殿中。
明安帝擱下手中奏摺,按了按眉心:「元舜,你究竟在擔憂什麽?」
著石青色華服的年輕人立於階下,麵容端肅,垂眸不語。
「為君王者,理當廣納天下賢士。」明安帝淡淡看他一眼,「朕有意召祝家那孩子入芝蘭台,為的是什麽,你難道不明白?」
趙元舜答道:「兒臣明白。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亦是兒臣寤寐所求。可是父皇,人各有誌,若賢者不願為我所用,難道要強逼他嗎?」
「放肆!」明安帝臉上隱有慍氣,「你是在指責朕恃權淩人?」
趙元舜俯首一叩:「兒臣不敢。」
「好。你想不明白,那朕就與你說道說道。」明安帝看著他執拗的頭顱,被氣笑了,「雁安溫氏,天下讀書人心之所向,你不會不清楚。寒泉翁一生不曾入仕,他故去後,溫氏的賢名,便都落在了由他親自教養出的外孫身上。」
明安帝拂袖起身,走到階下:「元舜,抬起頭來。」
趙元舜直起身。明安帝看著他眉間的一抹愁鬱,終是放緩了語氣:「朕問你,白駒在野,意味著什麽?」
趙元舜輕張了張唇,卻未出聲。
「你並不愚鈍,這些事不會看不清楚。」明安帝走近一步,「懷才者退避山林,君王求之而不得,此非盛世之象。野有遺賢,上位者當思己過、力求之,豈能縱之不理?」
趙元舜心煩意亂:「可是父皇……」
「芝蘭台又不是什麽壞去處,旁人求都求不得的垂天之賞,朕難道還會委屈了他?」明安帝加重了語氣,「朕知道,他是祝卿的兒子,你尊師重道,不忍心叫你的老師為難。可元舜,你是太子,是朕的兒子。行事當張弛有度,必要時果決狠厲,舍小義而趨大義,來日繼承大統,才撐得起這萬裏河山——這個道理,你難道不明白?」
「兒臣明白。」趙元舜停了停,仍不死心道,「可兒臣聽聞,祝家郎君身體孱弱,即便召入台中,將來也難授予官職。他是老師的獨子,若是經不住案牘勞形,出了什麽岔子,豈不寒了老師的心?」
明安帝:「……」
朕都給你升華到這個高度了,你就不能先說點應景的豪言壯語,討一討朕的歡心?!
「罷了。」明安帝身心俱疲,「朕又沒叫他撐著病體鞠躬盡瘁!宮中那麽多國醫聖手,挨個叫來給他看診還不行嗎?朕不過是想讓他入芝蘭台,煞一煞民間日益盛行的隱逸之風。將來他若不能入仕,朕就給他個閑職,留他在芝蘭台中安逸一生,這不比他在窮鄉僻壤賣畫度日強?」
明安帝越說越鬱悶:「再說你不是也很欣賞他的才情?如今朕直接召他來伴著你讀書,你難道不高興?」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再多言就有點不識好歹了。
趙元舜心中默嘆一聲,再拜道:「兒臣……高興。」
第017章 話本而已
翌日早朝時分,祝予懷的車馬緩緩停在了宮門附近。祝東旭昨日與他約好,散朝後會到宮門口接他,此時時候尚早,祝予懷便叫易鳴靠邊停了車,坐在車中等。
車內燃著暖炭,等著等著,他就犯起了困。
迷迷糊糊間,祝予懷耳旁嗡嗡隆隆,像是馬蹄聲自遠而來。他似乎做了個不那麽分明的夢,夢中有人發了瘋似的在喊自己的名字,喊著要他醒來。
那聲音越來越響,在混沌的夢境中竟有了幾分實感,仿佛就在咫尺。
「祝九隅……祝九隅!」
車簾忽地被掀開,寒氣灌入車內,祝予懷裹著毯子輕輕一顫,清醒了。
撩起的車簾下方,露出張似曾相識的麵孔。
衛聽瀾今日褪了那身玄鐵甲,好生打理過一番,一身墨色勁裝,料子不算金貴,穿在他身上卻很有幾分灑脫的江湖氣。長發用一根髮帶攢起,隨意地束於頭頂,那髮帶隨著他猛然掀簾的動作在風中飄起,又在他驟然僵住的片刻間重新落下。
兩人的目光隔空相觸,俱是一怔。
衛聽瀾吶吶道:「你……」
「你這人怎麽如此不講理?」易鳴氣沖沖的聲音插了進來,「我都說了公子在車裏歇著,你推我就算了,上來就掀車簾算怎麽迴事?」
易鳴說著往車內探了一眼,看見祝予懷懵然初醒的模樣,聲音一窒,壓著聲道:「你看看,你看看,公子都被你吵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