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被攻破後所引起的一係列反應,比趙翊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東越軍攻破城門後,一開始並沒有引兵深入城內,而是先控製城門,鞏固防禦,牢牢地將西門掌握在手裏。
與此同時,東門和北門的攻擊則更加猛烈,讓這兩門的守軍無法抽身去救西門,最關鍵的事,一直棄而不攻的南門,也出現了東越軍的攻城步兵。
看到西門已經被東越軍占領並加強了防禦,衛田當機立斷,調來城內餘下的全部軍隊,加上重新聚集到的西門潰散的兵卒,總計得八百餘人。
在離西城門一百五十餘步的地方,有一條南北流向的深溝,溝寬約有十步,兩邊種滿了柳樹,深溝上就隻有一座石拱橋連通東西兩邊。
這裏本是城內百姓散步遊玩的地方,衛田將聚集到的八百人全部布置在深溝的東邊,由趙翊統領。
他們的任務是監視城西的敵軍,敵不進攻,我不出擊,敵若進攻,我必死守。
衛田留下這樣一條命令後,帶著幾名士兵策馬趕往城南。
現在的淮州城就如一棟已經有些破損的房子,再經曆一陣狂風暴雨,就有全麵倒塌的危險了。
深溝的東邊,八百士卒據民房而守,其中的弓弩手和弓箭手,重點盯住那座石拱橋。
一座民房二樓的窗前,趙翊按刀而立,盯了一會兒城門方向,見那邊始終沒有動靜傳來,派出監視的士兵也沒有傳來消息。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趙翊想著手下的八百士兵,這一仗之後還能剩下多少人,又或是還會不會有人剩下,他心裏也沒有底。
這位少年將軍此時想到了曆史上那些敗亡之君、敗亡之將常會說的一句:盡人事而聽天命。
城東的山坡上,草木都抽出了嫩綠的葉子,不知名的山花遍地都是,正是踏春遊玩的好時節。隻是在此時,無論是淮州城內的守軍和百姓,還是城外的東越軍,沒有一個人有心思去欣賞這上天賦予這方世界的美景。
唿延卓站在帳外的一處高地,舉目眺望著淮州城的戰事,行軍司馬李彥就站在他的身旁。
在東越軍攻破城西門時,李彥就及時提出,讓攻城的軍隊先鞏固西門,不要立即往城內的縱深衝擊。
李彥的話不但讓唿延卓身邊的將領不理解,就連這位奮威將軍自己也對李彥的話有疑惑。
李彥完全不理會那些將領置疑的目光,平靜地對唿延卓說道:“等我軍再攻破一門,不管是那一門,到那時,我西門的軍隊再往城內衝擊,兩廂夾擊,形成風雷之勢,如此無論是守軍還是城內百姓,都會一舉而降。”
唿延卓最後聽取了李彥的建議。此刻,他就是在等待那個時機的到來。
“將軍,我看要不了等到天黑,我軍必能再攻破一門。”李彥說道。
唿延卓沒有接李彥的話,而是問了一個問題:“李彥,你說城內守軍還剩下多少人?”
李彥沒有一絲猶豫,說道:“照如今情況來看,城內守軍至少還有兩千之眾,不過是否還有兩千人的戰力,這就很難說了。”
在這即將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作為這支東越軍一軍之首的奮威將軍唿延卓,居然麵露憂色地歎了口氣,說出了一句完全不是勝利者該說的話:“李彥,本將軍真後悔沒采納你的建議,以至於在這小小的淮州城外折損了這麽多東越將士,而且還致使劉霸將軍的兩萬五千兵馬全軍覆沒。”
李彥心裏一驚,問道:“將軍何以知道劉霸將軍的兩萬五千兵馬會全軍覆沒?”
唿延卓不答話,而是從懷裏摸出一方絹帛遞給李彥,“你自己看吧。”
李彥見是黃色的絹帛,便雙手恭敬地接過來,展開來看時,被裏麵的內容給震驚了。
這是東海王發給唿延卓的密令,上麵寫道:放棄救援,全力攻下淮州,務必全殲守軍。
李彥看完後,稍稍平複內心的震驚,說道:“王爺這是想和楚國打消耗。”
唿延卓轉過頭看了一眼李彥,有些意外道:“哦?你是這麽看王爺的這道密令的?”
李彥思索片刻,說道:“想來是戎國和北邊諸胡有異動,我們必須盡快結束與楚軍的戰事,想必這也是王爺在新的形勢下做的決定。況且,如此結局也未必就是我東越吃虧了。”
唿延卓知道這李彥雖是一介書生,且毫無世族豪門的背景,但卻為人聰慧、博學,每每有奇思妙策應對,心裏對他很是欣賞。
“如何我東越就不吃虧了?李彥,你仔細給本將軍說說。”
李彥微微一笑,拱手說道:“再說之前,我想問問將軍,東越和楚國哪一個人口多?哪一個軍隊多?哪一個將領多?哪一個國勢強盛?”
唿延卓毫不猶豫地說道:“這還用說,當然是我們東越,老楚王就那兩州之地,而且交州還有一半是從蠻夷轉化來的。”
李彥點點頭,臉上依舊帶著微笑道:“如此來看,我與楚軍同樣喪失一軍,哪怕我東越多傷亡幾千人,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是誰更吃虧?”
唿延卓先是一愣,然後用手指著李彥放聲大笑起來。
聽了李彥的一番話,唿延卓半日來淤積在心裏的煩悶,頃刻間煙消雲散了。
西陵城南門,一隊騎兵風馳電掣,為首一騎胯下的馬兒更不是凡品,乃是西域所產的天馬,端得高大雄壯,威猛無比。
相傳此天馬來自青冥世界的仙品,乃是仙人坐騎,通靈性,懷異能。
這隊十幾人的騎兵在進入城門後,便停了下來,為首的將軍翻身下馬,然後將手裏的韁繩扔給一名士卒,便大步往城牆上走。
剛剛結束戰鬥的西陵城,城牆損壞多處,遍地狼藉,城牆上、城牆下,老百姓正協助守軍清理士卒的屍體。城內的房屋街道,也有多處遭到石彈的破壞,並有多處起火,此時尚有濃煙沒有熄滅。
硝煙滾滾,屍橫遍地,說的大概就是這幅景象吧。
正在城牆上巡查的景鬆得到屬下士兵稟報後,連忙趕來迎。
景鬆對迎麵走來的中年將軍抱拳行禮,口稱稱唿道:“父親!”
景虎一身烏黑玄甲,腰懸長劍,沒有帶頭盔,露出了兩鬢霜白。
打了這麽大的一個勝仗,景鬆卻未從他父親的臉上看到一絲喜色,反而眉宇間透著深深的憂慮。
景虎沒有跟兒子寒暄客套,也沒有說一句關心的話,開口便問:“城內傷亡如何?”
景鬆迴道:“百姓傷亡不大,江夏守軍死傷一半,斥候營死傷三分之一。”
景虎微微額首,沉吟片刻,說道:“鬆兒,你即刻帶領斥候營所有未受傷的斥候,為父再給你兩千騎兵,即刻啟程趕往淮州,十萬火急。”
景鬆一聽父親的口氣,便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也不多話,轉身對身後的一名斥候營士卒道:“傳令斥候營所有將士,立即到南門集合,一人兩馬,帶足一天幹糧。”
那名斥候營士卒領命去了,景鬆從來沒有看到父親如此著急憂慮,便問道:“父親,淮州的局勢如何?”
“城破怕就在今天了。”景虎也沒有隱瞞。
守衛淮州的是父親的愛將衛田,難怪父親會如此著急憂慮,他卻不知道,讓他父親景虎緊張的另有其人。
自從老楚王接受景虎的計策,以淮州城為誘餌,吸引東越唿延卓的兩萬大軍,而由景虎親自率領神鳳軍主力出其不意地圍殲劉霸大軍。
景虎隻所以敢如此將東海王一軍,出於兩點考慮,一是他知道東海王會顧慮戎國和北邊諸胡,不會放手與楚國打長久的仗,二是他利用東越軍不將楚軍放在眼裏的驕橫心裏,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從這個計劃開始實施起,景虎就知道,作為誘餌的淮州必定是兇多吉少,因而他派出了有“神鳳軍第一校尉”之稱的衛田來守衛淮州城。
隻是讓景虎沒有想到的是,趙翊竟然也在淮州城裏。
讓他心裏更加不放心的是,老楚王知道了這個情況,居然也沒有對他這位戰場統率下過任何的命令,連提都沒有提過。
可越是這樣,他景虎就越不能讓趙翊有任何的閃失。
深居在雲夢閣中的老楚王,心裏並非不擔心,可以說他比任何人都緊張,特別是接到東越軍已經攻破淮州城西門的消息時,老楚王差點就急火攻心了。
待心裏稍稍平複後,老楚王給杜黃庭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也要將趙翊活著帶迴君山城。”
杜黃庭知道老楚王這話的分量,忙躬身退出雲夢閣,沒多久,一隻長相奇特的鷹從楚王府飛起,在空中盤旋一周後,向東展翅飛去。
自從景家男人都出征後,景蘭便終日待在景府西院的花園中,喝茶看書,下棋撫琴,一張禍國殃民的臉上,一雙剪秋水般的眼睛裏,竟沒有看到一絲的擔心和緊張。
“秋水”早已經有密報傳來,淮州城的情況她也了然於胸,倒不是她盼望著那個可惡的少年從此一去不返,而是在少女的心裏,近乎倔強地認為,那個可惡的少年不會就此死在淮州城。
這種想法到底是怎麽得出的,連少女自己也不清楚。
如果趙翊知道,在這世上竟然有人如此的相信他不會短命,不知道趙翊自己會做何感想。
不過此刻的趙翊,確實沒有去考慮自己的生死。
趙翊就站在八百士卒的身後,他一直在思索著,如何應對東越軍破城之後的局麵,隻是在這近乎陷入絕地的情況下,他也沒有萬全的應對之策。
不過有一點他是肯定要做的,絕不能讓衛田戰死,盡可能地保留這支軍隊,能少死一個也是好的。
東越軍攻破城門後,一開始並沒有引兵深入城內,而是先控製城門,鞏固防禦,牢牢地將西門掌握在手裏。
與此同時,東門和北門的攻擊則更加猛烈,讓這兩門的守軍無法抽身去救西門,最關鍵的事,一直棄而不攻的南門,也出現了東越軍的攻城步兵。
看到西門已經被東越軍占領並加強了防禦,衛田當機立斷,調來城內餘下的全部軍隊,加上重新聚集到的西門潰散的兵卒,總計得八百餘人。
在離西城門一百五十餘步的地方,有一條南北流向的深溝,溝寬約有十步,兩邊種滿了柳樹,深溝上就隻有一座石拱橋連通東西兩邊。
這裏本是城內百姓散步遊玩的地方,衛田將聚集到的八百人全部布置在深溝的東邊,由趙翊統領。
他們的任務是監視城西的敵軍,敵不進攻,我不出擊,敵若進攻,我必死守。
衛田留下這樣一條命令後,帶著幾名士兵策馬趕往城南。
現在的淮州城就如一棟已經有些破損的房子,再經曆一陣狂風暴雨,就有全麵倒塌的危險了。
深溝的東邊,八百士卒據民房而守,其中的弓弩手和弓箭手,重點盯住那座石拱橋。
一座民房二樓的窗前,趙翊按刀而立,盯了一會兒城門方向,見那邊始終沒有動靜傳來,派出監視的士兵也沒有傳來消息。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趙翊想著手下的八百士兵,這一仗之後還能剩下多少人,又或是還會不會有人剩下,他心裏也沒有底。
這位少年將軍此時想到了曆史上那些敗亡之君、敗亡之將常會說的一句:盡人事而聽天命。
城東的山坡上,草木都抽出了嫩綠的葉子,不知名的山花遍地都是,正是踏春遊玩的好時節。隻是在此時,無論是淮州城內的守軍和百姓,還是城外的東越軍,沒有一個人有心思去欣賞這上天賦予這方世界的美景。
唿延卓站在帳外的一處高地,舉目眺望著淮州城的戰事,行軍司馬李彥就站在他的身旁。
在東越軍攻破城西門時,李彥就及時提出,讓攻城的軍隊先鞏固西門,不要立即往城內的縱深衝擊。
李彥的話不但讓唿延卓身邊的將領不理解,就連這位奮威將軍自己也對李彥的話有疑惑。
李彥完全不理會那些將領置疑的目光,平靜地對唿延卓說道:“等我軍再攻破一門,不管是那一門,到那時,我西門的軍隊再往城內衝擊,兩廂夾擊,形成風雷之勢,如此無論是守軍還是城內百姓,都會一舉而降。”
唿延卓最後聽取了李彥的建議。此刻,他就是在等待那個時機的到來。
“將軍,我看要不了等到天黑,我軍必能再攻破一門。”李彥說道。
唿延卓沒有接李彥的話,而是問了一個問題:“李彥,你說城內守軍還剩下多少人?”
李彥沒有一絲猶豫,說道:“照如今情況來看,城內守軍至少還有兩千之眾,不過是否還有兩千人的戰力,這就很難說了。”
在這即將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作為這支東越軍一軍之首的奮威將軍唿延卓,居然麵露憂色地歎了口氣,說出了一句完全不是勝利者該說的話:“李彥,本將軍真後悔沒采納你的建議,以至於在這小小的淮州城外折損了這麽多東越將士,而且還致使劉霸將軍的兩萬五千兵馬全軍覆沒。”
李彥心裏一驚,問道:“將軍何以知道劉霸將軍的兩萬五千兵馬會全軍覆沒?”
唿延卓不答話,而是從懷裏摸出一方絹帛遞給李彥,“你自己看吧。”
李彥見是黃色的絹帛,便雙手恭敬地接過來,展開來看時,被裏麵的內容給震驚了。
這是東海王發給唿延卓的密令,上麵寫道:放棄救援,全力攻下淮州,務必全殲守軍。
李彥看完後,稍稍平複內心的震驚,說道:“王爺這是想和楚國打消耗。”
唿延卓轉過頭看了一眼李彥,有些意外道:“哦?你是這麽看王爺的這道密令的?”
李彥思索片刻,說道:“想來是戎國和北邊諸胡有異動,我們必須盡快結束與楚軍的戰事,想必這也是王爺在新的形勢下做的決定。況且,如此結局也未必就是我東越吃虧了。”
唿延卓知道這李彥雖是一介書生,且毫無世族豪門的背景,但卻為人聰慧、博學,每每有奇思妙策應對,心裏對他很是欣賞。
“如何我東越就不吃虧了?李彥,你仔細給本將軍說說。”
李彥微微一笑,拱手說道:“再說之前,我想問問將軍,東越和楚國哪一個人口多?哪一個軍隊多?哪一個將領多?哪一個國勢強盛?”
唿延卓毫不猶豫地說道:“這還用說,當然是我們東越,老楚王就那兩州之地,而且交州還有一半是從蠻夷轉化來的。”
李彥點點頭,臉上依舊帶著微笑道:“如此來看,我與楚軍同樣喪失一軍,哪怕我東越多傷亡幾千人,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是誰更吃虧?”
唿延卓先是一愣,然後用手指著李彥放聲大笑起來。
聽了李彥的一番話,唿延卓半日來淤積在心裏的煩悶,頃刻間煙消雲散了。
西陵城南門,一隊騎兵風馳電掣,為首一騎胯下的馬兒更不是凡品,乃是西域所產的天馬,端得高大雄壯,威猛無比。
相傳此天馬來自青冥世界的仙品,乃是仙人坐騎,通靈性,懷異能。
這隊十幾人的騎兵在進入城門後,便停了下來,為首的將軍翻身下馬,然後將手裏的韁繩扔給一名士卒,便大步往城牆上走。
剛剛結束戰鬥的西陵城,城牆損壞多處,遍地狼藉,城牆上、城牆下,老百姓正協助守軍清理士卒的屍體。城內的房屋街道,也有多處遭到石彈的破壞,並有多處起火,此時尚有濃煙沒有熄滅。
硝煙滾滾,屍橫遍地,說的大概就是這幅景象吧。
正在城牆上巡查的景鬆得到屬下士兵稟報後,連忙趕來迎。
景鬆對迎麵走來的中年將軍抱拳行禮,口稱稱唿道:“父親!”
景虎一身烏黑玄甲,腰懸長劍,沒有帶頭盔,露出了兩鬢霜白。
打了這麽大的一個勝仗,景鬆卻未從他父親的臉上看到一絲喜色,反而眉宇間透著深深的憂慮。
景虎沒有跟兒子寒暄客套,也沒有說一句關心的話,開口便問:“城內傷亡如何?”
景鬆迴道:“百姓傷亡不大,江夏守軍死傷一半,斥候營死傷三分之一。”
景虎微微額首,沉吟片刻,說道:“鬆兒,你即刻帶領斥候營所有未受傷的斥候,為父再給你兩千騎兵,即刻啟程趕往淮州,十萬火急。”
景鬆一聽父親的口氣,便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也不多話,轉身對身後的一名斥候營士卒道:“傳令斥候營所有將士,立即到南門集合,一人兩馬,帶足一天幹糧。”
那名斥候營士卒領命去了,景鬆從來沒有看到父親如此著急憂慮,便問道:“父親,淮州的局勢如何?”
“城破怕就在今天了。”景虎也沒有隱瞞。
守衛淮州的是父親的愛將衛田,難怪父親會如此著急憂慮,他卻不知道,讓他父親景虎緊張的另有其人。
自從老楚王接受景虎的計策,以淮州城為誘餌,吸引東越唿延卓的兩萬大軍,而由景虎親自率領神鳳軍主力出其不意地圍殲劉霸大軍。
景虎隻所以敢如此將東海王一軍,出於兩點考慮,一是他知道東海王會顧慮戎國和北邊諸胡,不會放手與楚國打長久的仗,二是他利用東越軍不將楚軍放在眼裏的驕橫心裏,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從這個計劃開始實施起,景虎就知道,作為誘餌的淮州必定是兇多吉少,因而他派出了有“神鳳軍第一校尉”之稱的衛田來守衛淮州城。
隻是讓景虎沒有想到的是,趙翊竟然也在淮州城裏。
讓他心裏更加不放心的是,老楚王知道了這個情況,居然也沒有對他這位戰場統率下過任何的命令,連提都沒有提過。
可越是這樣,他景虎就越不能讓趙翊有任何的閃失。
深居在雲夢閣中的老楚王,心裏並非不擔心,可以說他比任何人都緊張,特別是接到東越軍已經攻破淮州城西門的消息時,老楚王差點就急火攻心了。
待心裏稍稍平複後,老楚王給杜黃庭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也要將趙翊活著帶迴君山城。”
杜黃庭知道老楚王這話的分量,忙躬身退出雲夢閣,沒多久,一隻長相奇特的鷹從楚王府飛起,在空中盤旋一周後,向東展翅飛去。
自從景家男人都出征後,景蘭便終日待在景府西院的花園中,喝茶看書,下棋撫琴,一張禍國殃民的臉上,一雙剪秋水般的眼睛裏,竟沒有看到一絲的擔心和緊張。
“秋水”早已經有密報傳來,淮州城的情況她也了然於胸,倒不是她盼望著那個可惡的少年從此一去不返,而是在少女的心裏,近乎倔強地認為,那個可惡的少年不會就此死在淮州城。
這種想法到底是怎麽得出的,連少女自己也不清楚。
如果趙翊知道,在這世上竟然有人如此的相信他不會短命,不知道趙翊自己會做何感想。
不過此刻的趙翊,確實沒有去考慮自己的生死。
趙翊就站在八百士卒的身後,他一直在思索著,如何應對東越軍破城之後的局麵,隻是在這近乎陷入絕地的情況下,他也沒有萬全的應對之策。
不過有一點他是肯定要做的,絕不能讓衛田戰死,盡可能地保留這支軍隊,能少死一個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