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李木豪、九畝等人考慮該如何促進工業和商業,而不是拔苗助長之時,那年已經衝著糜竺深鞠一躬,說:“商業需子仲兄費心了!”


    糜竺慌忙擺手:“不敢當,此乃吾份內之事,那年兄弟請直言為兄該如何行事。”


    那年說:“商者,互利也,就是要做到互通有無,北海、下邳之間的商業你們已經很成熟了,我就不用班門弄斧了,我想建議的是城鄉之間的商業發展,比如說教導村民加工魚幹、幹草藥、硝製皮革等等,然後再行收購,或者直接用城裏生產的農具、種子進行交換,這種商業既可利民,又可贏利!”


    糜竺眼前一亮:“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兄懂了,這就組織人手去辦!”


    那年又轉身衝著諸葛亮一拜,諸葛亮一驚,工業和商業和他有什麽關係?


    那年開口:“機關格物之道,常被人視為奇技贏巧之術,難登大雅之堂,實則謬誤也!機關之道,關乎民生,實則國之重器也!”


    諸葛亮聰明絕頂,他立刻明白了,他說:“那年先生想說的是那個工學院吧?”


    那年笑著點點頭。


    諸葛亮好奇地說:“吾雖好機關之巧,不過興之所為,常人都曰此為小道也,先生何言此為國之重器焉?”


    那年引導著諸葛亮的思路:“格物之道,既可利軍,也可利民,咱們先談談利民之法,比如耕牛量少,如何提高犁之效率?河道水深,如何引水上岸?魚群易驚,如何引魚入網?以此類推,這些機關之巧如若發明,加這推廣,民富而國強,豈不是國之重器乎?”


    諸葛亮猛然覺醒,他長身而起,雙手作揖,口中歎曰:“先生大才,亮不及也!”


    那年反倒不好意思了,被三國第一謀士這麽誇獎,他都有些臉紅,這都是後人的智慧,他隻不過提醒一下罷了。


    出奇的是李木豪和九畝這次沒有嘲笑那年,雖然那年的提議隻是後人智慧,但那年能如此清醒的認識到想要改善民生還需提高生產力,這一點就比他們強了。


    紅雲也看出了她和那年的差距,紅雲提議設立“工學院”,主要的初衷一方麵是想請黃月英出山、讓行政會議多個女性;另一方麵也隻是想設計一些戰爭器械罷了。


    而將工學院的重心傾向民生,重點設計農用機械等,那年的這個思路就比她的境界高了。


    最後那年總結:“如果我們能從賦稅、徭役、兵役、農業、漁業、商業和製造業方麵入手,製定出促進民生的辦法,造福百姓,則我們青徐二州一定能成為真正的富庶之地,強大而昌盛!”


    這一番話說完,眾人看向那年的眼神已經大不相同。


    郭維和太史慈充滿感激之情,而且如果不是已經拜為異姓兄弟,這兩人也許就是立刻拜倒,奉那年為主公了。


    諸葛亮也是一臉震驚,然後他默默地輕搖羽扇,陷入了沉思,也許此次之後,他就會主動申請轉正,希望給予自己一官半職吧,就是不知道他的官位有沒有他老婆大,因為黃月英聽聞此次會議的內容之後,肯定會接受“工學院”院長一職。


    至於李木豪、紅雲和九畝三人,看著那年也有幾分敬重了,在這一刻,他們真正地將那年視作了他們的隊長,是值得他們尊敬的領導。


    特別是紅雲,一向心高氣傲的她,原本隻是不想與人虛於偽蛇,才躲入了龍騰小隊,讓那年出麵去處理這些繁文縟節,但聽其一席話,紅雲才真正認識到了自己和那年的差距,在關護智慧生命這一點上,她和那年沒什麽差別,但差距就在於如何去做,那年這些建議已經高屋見瓴、環環相扣,看來早已經去思考了,這一點的境界就遠超於她。


    最終,那年提出的這個“首要任務是發展民生”的大戰略,被一致通過!


    至此給負責軍事的太史慈定下策略,由於大多數存糧要分給受苦的百姓,所以隻能給他一萬兵馬,隻求有攻,但求無過,能拒紀靈於州界之外即可。


    而且太史慈想要的徐盛則不能給他,徐盛善於練兵,又是後起之秀,他必須去北海協助臧霸,共守青州,畢竟現在他們主要的人物都在下邳,青州不能有失。


    李木豪一聽太史慈缺副將,立刻主動請纓,願與太史慈同行,共敵紀靈,李木豪還嚷道:“除了紀靈,還有誰啊?噢,還有張勳、張英是不是?沒聽說過!管他有誰呢,有我和慈大哥在,來一個打一個,來兩個打一雙!”


    大家都失笑了,李木豪就是擅長調節氣氛,並不是真的那麽自傲。


    李木豪的提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李木豪雖然顯得魯莽,但那年他們都知道那是李木豪裝的,實則他花花腸子並不少,而且還有智勇雙全的太史慈,有他二人在,哪怕兵力比對方少很多,也不用擔心他們會被對方優勢兵力擊潰。


    見徐盛不能給他們,李木豪眼睛一轉,扭頭又向糜竺說:“糜大哥,我想向你要個人?”


    糜竺好奇了,微笑著說:“誰都可以,吾家小妹也可!”


    李木豪臉紅了,忙擺手:“綠筠妹子又不能上場殺敵,我要來何用?我要的是魯黑牛!”


    糜竺微微一愣,隨即笑曰:“可,送你了!不過尚需加上一人!”


    “誰啊?”李木豪也好奇了,這又不是買東西,還能買一贈一。


    “吾弟糜芳,請木豪兄弟帶入軍旅,以煉其誌!”


    糜芳?李木豪一愣,他在來之前,由於喜歡讀《三國演義》,所以十分崇拜關羽,按《三國演義》所說,關羽失敗身死,就是由於糜芳的投敵,這人能用嗎?


    李木豪看向了那年,那年點點頭,曆史是曆史,這裏是另一個推演世界,環境不同,隻要待糜芳不薄,相信糜芳是不會反叛的。


    李木豪扭頭對糜竺說:“行,糜芳就交給我了,我一定讓他成為一員能統兵的儒將,就算成不了慈大哥,也能成為陳登第二嘛!”


    那年曾經給李木豪介紹過陳登統兵力退東吳的故事,不過那是曆史上陳登在曹操手底下幹的事,現在他是自己人了,這些事情就不可能再發生,但也可以證明陳登雖然為文官,但統兵能力是非常不錯的。


    糜竺一聽,慌忙擺手:“子方能習得一二足矣,如何能和元龍兄相提並論!”


    至此,南麵抗敵的策略就這麽定下來了,由太史慈統兵,李木豪、糜芳為副將,再帶上魯黑牛和一萬兵馬,南下抗擊紀靈、張勳和張英的聯軍。


    郭維這時候插話:“上兵伐謀,不戰而屈兵,乃兵之上策也!如若我方可以令紀靈無力而退,甚至能使袁術與劉繇兩相交惡,豈不甚佳?”


    大家一下子來了興趣,李木豪也學著用古語問:“計將安出?”九畝失笑了,這肯定是《三國演義》裏的台詞。


    諸葛亮插話:“聽聞袁術早有稱帝之心,可否由此入手?”


    郭維聞之一驚,與諸葛亮對視一眼,雙方都笑了,看樣子這兩大謀士想到一起去了。


    最終一條涉及袁術、劉繇,以及中間最關鍵人物——孫策的計謀,就在諸葛亮和郭維這兩大謀士的相互補充中,新鮮出爐了。


    而這計謀成敗的關鍵物品,就是那年從空間戒指中取出的傳國玉璽。


    而在這次會後,小和尚枯木再次灑然而去,他不願成為高高在上的官員,聽完那年的提議,枯木完全放心了,他還需四處遊曆,解救四方蒼生。


    而那年與他結伴而行了一段路程,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枯木,他叮囑枯木青徐州是枯木的家,歡迎他隨時迴來。


    枯木微笑著答應,最終枯木轉西,他要去曹操的地盤轉轉,甚至有可能去西涼,而那年則向南,直奔壽春。


    壽春是袁術東南方的門戶,曾經龍騰小隊初入三國,在幫助闞中村擊退山賊之後,就是由此入江,北上下邳的。


    也正是由此開始的江上行程,他們遭遇了孫堅遇刺,以及他們和那年兵分兩路之後才發生的怒挑錦帆賊老巢。


    距壽春城南幾十裏外,有個港口叫濡須港,曾經這裏也是千帆競渡、水運繁忙,但由於戰亂和群雄割據,濡須港已不複以往的繁榮,唯有三三兩兩的民船在此停靠,放下貨物或者乘客,再拉上貨物、人員又匆匆離去。


    在濡須港的另一側,則有十幾艘蒙衝和二艘樓船靜靜地停在水麵,這是壽春在水麵上的拱衛力量。


    為了抵禦可能來自於江麵的敵人,濡須港駐有軍士三千人,主體為水軍,在陸地上的戰力就不高了。


    已是夜晚,但在戒備森嚴的軍營當中,主帳內依然燈火通明,帳內主座上端坐著一位英姿霸氣的年青將領,而在他身邊站立的,正是曾經孫堅的護衛頭領祖茂。


    祖茂躬身對著年青將領說:“夜已深,公子還是休息吧,況且北麵戰事歸紀統領所管,公子再研究圖誌也無用啊!”


    能被祖茂稱為“公子”的,自然是孫堅長子,孫策孫伯符了。


    孫策從地圖上抬起頭來,歎息曰:“吾乃武聖之後,統軍對戰自不懼那北海太史慈,無奈屈就在這濡須港內,不知何時方能出征伐異啊?”說完再次是聲長長的歎息。


    祖茂則勸他:“公子英勇,無人可敵,但吾之目前無兵也,這三千兵士也非公子嫡係,隻能雌伏待機,他日有兵在手,自可選一險地據之,屆時無需再視公路公臉色矣!”


    孫策點點頭,無奈地說:“術乃小人,內懼於我,怎肯放兵於吾手?”


    祖茂也無奈地歎息,袁術一直堤防著孫策,確實很難從他手中借出兵來。


    這時帳角突然發出一聲輕笑,然後一個清朗的聲音傳來:“要兵何難?吾願助伯符兄一臂之力!”


    祖茂大驚,飛快地拔出長刀,麵向著聲音傳來之處,冷喝道:“何人在此?快快現出身來!”


    孫策卻十分淡定,他的武功遠在祖茂之上,隻要不是冷箭刺殺,他幾乎無懼這世上任何武將。


    甚至是陸地神仙,隻要是沒有親眼見到,他也不相信會遠勝於他。


    而且此人如果是刺客,自然不會出聲示警,所以孫策的雙手依然放在桌上,連劍都沒去碰。


    此時一人在帳角一掀身上的鬥篷,身形顯現了出來,此人相貌俊郎,笑容親切,他身笑著對祖茂說:“大榮將軍,好久不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域大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道孜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道孜然並收藏萬域大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