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城一處普通民宅內,走出了龍騰小隊一行四人和左丞祖,他們在門口等候了片刻,青瞳才兩眼紅紅地走了出來。
李木豪問青瞳:“師姐,你真認太史慈媽媽做幹娘了?”
青瞳擦了擦眼淚,點了點頭。
九畝說:“我一見慈媽媽也感覺好親切,不過被青瞳姐姐搶了先。”
那年失笑了,太史慈的母親果然是一位很慈祥母親,雖然隻有四十餘歲,但已經麵露風霜了,顯得有些蒼老,但十分和藹可親,並且知書達禮,也就這樣的母親才能教導出仗義豪邁的太史慈。
在他們來看太史慈的母親之後,還沒說幾句話,青瞳就眼紅了,慈母問其原因,青瞳解釋她自幼就沒有見過母親,她的母親在她年幼時就失蹤了,所以她幾乎沒有享受過母愛。
慈母也是大為憐愛青瞳,竟然就認了青瞳做幹女兒。
眾人一直不知道青瞳的母親在哪,自從認識青瞳起,就隻見聶振海一個人撫養著青瞳,至於青瞳的母親,青瞳不說,他們也不好問,今日才知青瞳的母親原來在她年幼時就失蹤了。
再然後慈母就順便把他們都認成了義子、義女,反正一個也是認,兩個也是認,這幾個小朋友在慈母睿智的目光看來,都是很不錯的孩子。
紅雲想了想,問李木豪:“你買的糧食夠嗎?”
李木豪點點頭:“我扛了好幾袋,因為夠了吧?”
紅雲說:“不行,我還想再給慈媽買點穿的、用的。”
那年搖搖頭:“不能放太多,懷壁其罪啊,兵荒馬亂的,小心引來不軌之徒。”
青瞳說:“那我們這幾天多陪陪幹娘吧,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太可憐了。”
往後的幾天,他們每天來陪伴慈母,讓慈母十分開心,對他們也格處的好。
這一天,北海傳來消息,青州黃巾軍在其渠帥管亥的帶領下,突然發兵進攻北海郡,而北海相孔融正在聚兵準備親征。
這下大家都坐不住了,就孔融那兩把刷子,根本就不是領兵打仗的料,如果把北海丟掉,那龍騰小隊的起事根本也就沒了。
所以龍騰小隊必須立刻趕迴北海,爭取勸阻孔融親征。
那年鄭重地對左丞祖說:“這一處租住的房子就留給你,我再給你留些錢物,你就在這裏保護慈母,讓她衣食無憂,能做到吧?”
他們來之前,就拿積分兌換了部分本地銅錢,後又有糜竺資助,現在的身家幾乎可以算是十分豐厚。
左丞祖忙一躬身抱拳:“自當舍命完成,隻要是大人吩咐,小人萬死不辭。”
對於左丞祖一直對眾人十分的恭敬,那年他們已經沒有了辦法,幾次拒絕,反而讓左丞祖更加害怕,生怕他們對其不管不顧了,所以索性由他吧,也許這就是這個時代人物的局限性和悲哀,如果平等視之反令其恐慌。
那年再次叮囑:“可惜慈母要等太史慈迴歸,不願意搬到北海去,這裏如果有危險,你架也要把慈母架到北海去,千萬不要讓慈母陷入危險當中,能做到吧?”
左丞祖再三保證雖死也會完成所托,眾人這才放心地離開了東萊縣,急急地趕往了北海。
北海城主府內,孔融得到守衛的上報,那幾名“山外來客”又來拜訪。
孔融大喜,對禰衡說到:“那幾位壯士觀我軍盛威,又見融親征在即,終不棄吾北海,再得幾位壯士相助,管亥小賊自當一擊即潰,還青州太平指日可待矣!”
禰衡也躬身恭賀孔融,同時不無擔心地直言這幾位山外來人肯定是來分享戰功的。
孔融擺擺手,不以為意:“吾為漢臣,自當為國分憂,功勳於我何用?”
待見到那年等人步入大堂,孔融忙熱情地上前迎接。
那年抱拳施禮後,開門見山地問:“聽聞文舉大人要親征賊寇,不知是否當真?”
孔融得意的一笑:“正是如此,黃巾小賊不過烏合之眾,管亥部下更是多為裹脅之人,待我親臨陣前,宣展聖賢之道,黃巾賊自然分崩離析,融雖不才,但在吾看來,賊寇雖眾,都若土雞瓦狗耳!”
給黃巾軍講孔孟?他們就會繳械投降?龍騰小隊麵麵相覷,這孔融不僅是三國第一毒舌,還是第一浪漫主義夢想家啊!
那年再抱拳鄭重地勸導孔融:“文舉大人慎行啊!管亥之部雖然是烏合之眾,但也人多勢眾,戰場兇險,文舉大人貴為一州之主,還是不要以身涉險的好,我們願替文舉大人前往。”
聽聞那年的勸阻,孔融卻不以為意,他擺擺手說:“融受漢室所托打理一州政事,匪寇盛行是融施政不力,融已經大感慚愧了,現在匪寇膽敢前襲北海,吾自當仰頭痛擊,方無愧於我主厚愛!”
然後他又大度地說:“我軍強盛,此行無甚危險,幾位壯士不若與融同行,以觀我軍大捷。”
麵對剛愎自用的孔融,龍騰小隊無力勸阻,隻能答應一並前往,最起碼要保護好孔融,孔融現在可不能死。
在北海不遠的東昌縣城,孔融帶領一萬步卒加三千輕騎再加數千兵夫入駐後,號稱四萬大軍,一時人聲鼎沸,而在城牆處的山野中,也終於迎來了管亥的太平道大軍。
那年他們陪同孔融站在城牆上,看著遠處浩浩蕩蕩來臨的黃巾軍,管亥號稱有十萬之部眾,但結合眾多斥侯所報,其數量也有四萬餘之眾,這要遠遠的超過孔融所領的青州軍。
孔融看著一望無際的賊寇,卻麵無懼色,他長笑後指著黃巾軍對著那年說到:“觀賊寇衣衫襤褸、旗幟零亂、雜亂而無陣型,反觀吾軍兵甲鮮明、紀律森嚴,二者高下立判,壯士以為何?”
那年點點頭,從表麵上看確實如此,但就怕將領無能啊,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如果孔融帶著裝備不錯的青州軍和管亥來個菜鳥互啄就搞笑了,而且管亥一路橫掃而來,經曆了大小戰役肯定不少,怎麽看也不是一個戰場菜鳥。
黃巾軍遠遠地壓下陣角,後軍開始紮營布帳,而前麵的一部分繼續向都昌縣城而來。
孔融大手一揮:“我們出城仰之!”
那年慌忙勸阻:“大人,我們借城牆之利即可,出城迎戰恐有危險!”
孔融婉而一笑:“壯士有所不知,‘敵疲而擊之’,賊寇遠道而來,正是疲憊之時,而我軍以逸待勞,士氣正盛,正好迎而擊之”
然後孔融一指身前不遠處一名英俊的武將:“而且我有上將宗寶!他有萬夫不擋之勇,由他出戰,定能一舉建功,以振士氣!”
那名武將注意到了孔融正指向他,他遙遙地向著主公一抱拳,確實氣宇軒昂、氣度不凡。
他再一揮手,手下牽來幾匹駿馬,他對那年等人說:“幾位壯士不若與融一起出城,就近以觀我軍旗開得勝。”
孔融三番五次的拒絕了龍騰小隊的勸告,讓那年他們已知再勸無用,隻能近距離保護孔融,先確保孔融不出意外吧。
那年把“烏雲踏雪”讓九畝騎上,自己和其他人騎上了孔融提供的戰馬,這幾匹戰馬雖然不如“烏雲踏雪”神駿,但也十分不錯了,孔融在這方麵還是很大方的,給那年他們準備的都是精心挑選的好馬。
特別是最強壯的一匹馱上了李木豪,竟然依舊能健步如飛,這讓李木豪開心不已,慶幸這段時間沒有白練騎術,終於不用再欺負“烏雲踏雪”了。
為了適應騎戰,這段時間龍騰小隊人人練習騎術,但可惜他們隻有一匹“烏雲踏雪”,曉是“烏雲踏雪”十分神駿,也被他們折騰的夠嗆,看他們的眼神都十分幽怨。
龍騰小隊隨孔融出城列隊,他們守護在孔融旁邊不遠,而孔融身邊更親密的是禰衡、宗寶等人,可以看出,這些人才是孔融最看重的心腹。
孔融對龍騰小隊隻是尊重,或者說隻是借用他們“山外之人”的身份,以告訴列強我也有山外之人扶持之意,真正的軍事大事並不會與龍騰小隊商議。
黃巾軍逼近都昌城的前隊見到孔融軍也出城列隊,他們逼近後壓住陣角停了下來,雖然沒有青州軍的陣形整齊,但也談不上雜亂,甚至眼神中的陰狠和彪悍更勝青州軍。
黃巾軍當中駛出一匹,馬上是一名身形粗壯、滿臉須髯的武將,他手提一杆大刀,他看到“孔”字大旗之下為首的中年儒士,知道這便是北海相孔融,他衝著孔融大吼:“吾乃管亥是也,你便是孔融吧?吾知北海糧廣,可借一萬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青瞳聞之皺了皺眉頭,雖然隻是恐嚇之言,但提及屠城,就讓青瞳十分不爽。
見管亥言語十分不客氣,孔融也怒了,他叱曰:“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
管亥聞言大怒,也不再言語,他拍馬舞刀,直取正中間的孔融而來,似乎他知道孔融手下無良將,不怕單騎直突敵陣。
也不待孔融吩咐,那名英俊的大將宗寶便拍馬而出,徑直仰向了管亥,在途中他才不慌不忙地從馬側摘下一杆長槍,白馬銀槍,確實氣度不凡。
雙方的馬匹相錯,刀槍相交,一聲脆響,管亥身形不動,但宗寶卻搖晃了一下,從力量上來說,一表人材的宗寶果然不如滿臉胡須的管亥。
二人再撥馬迴轉,這次都放慢了馬速,兩馬貼近,二人交戰了起來。
管亥的長刀勢大力沉,而宗寶的槍法卻靈動而迅猛,二人纏鬥了起來,一時間難分高下。
二人的交戰讓龍騰小隊動容了,除了那年,其餘人都與甘寧交戰過,他們以為這裏的一流武將不過如此,但今日一見,還不是一流的武將相爭,展現的實力似乎都在他們之上。
他們相互看了看,李木豪指了指身下,搖了搖頭,意思是如果是在馬上,他不是管亥的對手,如果是步戰,估計管亥不會是他的對手,但管亥會和李木豪下馬交手嗎?
這樣的問題同樣適用於其他人,也許隻有那年的戰技更適合於馬上,但他雖然有了“烏雲踏雪”,但騎術肯定不能和這些騎戰專精的三國武將相比。
這場戰鬥,也許隻能寄希望於宗寶能大勝管亥了,不然,龍騰小隊隻能保護孔融的周全,對於戰局卻無力改變。
李木豪問青瞳:“師姐,你真認太史慈媽媽做幹娘了?”
青瞳擦了擦眼淚,點了點頭。
九畝說:“我一見慈媽媽也感覺好親切,不過被青瞳姐姐搶了先。”
那年失笑了,太史慈的母親果然是一位很慈祥母親,雖然隻有四十餘歲,但已經麵露風霜了,顯得有些蒼老,但十分和藹可親,並且知書達禮,也就這樣的母親才能教導出仗義豪邁的太史慈。
在他們來看太史慈的母親之後,還沒說幾句話,青瞳就眼紅了,慈母問其原因,青瞳解釋她自幼就沒有見過母親,她的母親在她年幼時就失蹤了,所以她幾乎沒有享受過母愛。
慈母也是大為憐愛青瞳,竟然就認了青瞳做幹女兒。
眾人一直不知道青瞳的母親在哪,自從認識青瞳起,就隻見聶振海一個人撫養著青瞳,至於青瞳的母親,青瞳不說,他們也不好問,今日才知青瞳的母親原來在她年幼時就失蹤了。
再然後慈母就順便把他們都認成了義子、義女,反正一個也是認,兩個也是認,這幾個小朋友在慈母睿智的目光看來,都是很不錯的孩子。
紅雲想了想,問李木豪:“你買的糧食夠嗎?”
李木豪點點頭:“我扛了好幾袋,因為夠了吧?”
紅雲說:“不行,我還想再給慈媽買點穿的、用的。”
那年搖搖頭:“不能放太多,懷壁其罪啊,兵荒馬亂的,小心引來不軌之徒。”
青瞳說:“那我們這幾天多陪陪幹娘吧,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太可憐了。”
往後的幾天,他們每天來陪伴慈母,讓慈母十分開心,對他們也格處的好。
這一天,北海傳來消息,青州黃巾軍在其渠帥管亥的帶領下,突然發兵進攻北海郡,而北海相孔融正在聚兵準備親征。
這下大家都坐不住了,就孔融那兩把刷子,根本就不是領兵打仗的料,如果把北海丟掉,那龍騰小隊的起事根本也就沒了。
所以龍騰小隊必須立刻趕迴北海,爭取勸阻孔融親征。
那年鄭重地對左丞祖說:“這一處租住的房子就留給你,我再給你留些錢物,你就在這裏保護慈母,讓她衣食無憂,能做到吧?”
他們來之前,就拿積分兌換了部分本地銅錢,後又有糜竺資助,現在的身家幾乎可以算是十分豐厚。
左丞祖忙一躬身抱拳:“自當舍命完成,隻要是大人吩咐,小人萬死不辭。”
對於左丞祖一直對眾人十分的恭敬,那年他們已經沒有了辦法,幾次拒絕,反而讓左丞祖更加害怕,生怕他們對其不管不顧了,所以索性由他吧,也許這就是這個時代人物的局限性和悲哀,如果平等視之反令其恐慌。
那年再次叮囑:“可惜慈母要等太史慈迴歸,不願意搬到北海去,這裏如果有危險,你架也要把慈母架到北海去,千萬不要讓慈母陷入危險當中,能做到吧?”
左丞祖再三保證雖死也會完成所托,眾人這才放心地離開了東萊縣,急急地趕往了北海。
北海城主府內,孔融得到守衛的上報,那幾名“山外來客”又來拜訪。
孔融大喜,對禰衡說到:“那幾位壯士觀我軍盛威,又見融親征在即,終不棄吾北海,再得幾位壯士相助,管亥小賊自當一擊即潰,還青州太平指日可待矣!”
禰衡也躬身恭賀孔融,同時不無擔心地直言這幾位山外來人肯定是來分享戰功的。
孔融擺擺手,不以為意:“吾為漢臣,自當為國分憂,功勳於我何用?”
待見到那年等人步入大堂,孔融忙熱情地上前迎接。
那年抱拳施禮後,開門見山地問:“聽聞文舉大人要親征賊寇,不知是否當真?”
孔融得意的一笑:“正是如此,黃巾小賊不過烏合之眾,管亥部下更是多為裹脅之人,待我親臨陣前,宣展聖賢之道,黃巾賊自然分崩離析,融雖不才,但在吾看來,賊寇雖眾,都若土雞瓦狗耳!”
給黃巾軍講孔孟?他們就會繳械投降?龍騰小隊麵麵相覷,這孔融不僅是三國第一毒舌,還是第一浪漫主義夢想家啊!
那年再抱拳鄭重地勸導孔融:“文舉大人慎行啊!管亥之部雖然是烏合之眾,但也人多勢眾,戰場兇險,文舉大人貴為一州之主,還是不要以身涉險的好,我們願替文舉大人前往。”
聽聞那年的勸阻,孔融卻不以為意,他擺擺手說:“融受漢室所托打理一州政事,匪寇盛行是融施政不力,融已經大感慚愧了,現在匪寇膽敢前襲北海,吾自當仰頭痛擊,方無愧於我主厚愛!”
然後他又大度地說:“我軍強盛,此行無甚危險,幾位壯士不若與融同行,以觀我軍大捷。”
麵對剛愎自用的孔融,龍騰小隊無力勸阻,隻能答應一並前往,最起碼要保護好孔融,孔融現在可不能死。
在北海不遠的東昌縣城,孔融帶領一萬步卒加三千輕騎再加數千兵夫入駐後,號稱四萬大軍,一時人聲鼎沸,而在城牆處的山野中,也終於迎來了管亥的太平道大軍。
那年他們陪同孔融站在城牆上,看著遠處浩浩蕩蕩來臨的黃巾軍,管亥號稱有十萬之部眾,但結合眾多斥侯所報,其數量也有四萬餘之眾,這要遠遠的超過孔融所領的青州軍。
孔融看著一望無際的賊寇,卻麵無懼色,他長笑後指著黃巾軍對著那年說到:“觀賊寇衣衫襤褸、旗幟零亂、雜亂而無陣型,反觀吾軍兵甲鮮明、紀律森嚴,二者高下立判,壯士以為何?”
那年點點頭,從表麵上看確實如此,但就怕將領無能啊,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如果孔融帶著裝備不錯的青州軍和管亥來個菜鳥互啄就搞笑了,而且管亥一路橫掃而來,經曆了大小戰役肯定不少,怎麽看也不是一個戰場菜鳥。
黃巾軍遠遠地壓下陣角,後軍開始紮營布帳,而前麵的一部分繼續向都昌縣城而來。
孔融大手一揮:“我們出城仰之!”
那年慌忙勸阻:“大人,我們借城牆之利即可,出城迎戰恐有危險!”
孔融婉而一笑:“壯士有所不知,‘敵疲而擊之’,賊寇遠道而來,正是疲憊之時,而我軍以逸待勞,士氣正盛,正好迎而擊之”
然後孔融一指身前不遠處一名英俊的武將:“而且我有上將宗寶!他有萬夫不擋之勇,由他出戰,定能一舉建功,以振士氣!”
那名武將注意到了孔融正指向他,他遙遙地向著主公一抱拳,確實氣宇軒昂、氣度不凡。
他再一揮手,手下牽來幾匹駿馬,他對那年等人說:“幾位壯士不若與融一起出城,就近以觀我軍旗開得勝。”
孔融三番五次的拒絕了龍騰小隊的勸告,讓那年他們已知再勸無用,隻能近距離保護孔融,先確保孔融不出意外吧。
那年把“烏雲踏雪”讓九畝騎上,自己和其他人騎上了孔融提供的戰馬,這幾匹戰馬雖然不如“烏雲踏雪”神駿,但也十分不錯了,孔融在這方麵還是很大方的,給那年他們準備的都是精心挑選的好馬。
特別是最強壯的一匹馱上了李木豪,竟然依舊能健步如飛,這讓李木豪開心不已,慶幸這段時間沒有白練騎術,終於不用再欺負“烏雲踏雪”了。
為了適應騎戰,這段時間龍騰小隊人人練習騎術,但可惜他們隻有一匹“烏雲踏雪”,曉是“烏雲踏雪”十分神駿,也被他們折騰的夠嗆,看他們的眼神都十分幽怨。
龍騰小隊隨孔融出城列隊,他們守護在孔融旁邊不遠,而孔融身邊更親密的是禰衡、宗寶等人,可以看出,這些人才是孔融最看重的心腹。
孔融對龍騰小隊隻是尊重,或者說隻是借用他們“山外之人”的身份,以告訴列強我也有山外之人扶持之意,真正的軍事大事並不會與龍騰小隊商議。
黃巾軍逼近都昌城的前隊見到孔融軍也出城列隊,他們逼近後壓住陣角停了下來,雖然沒有青州軍的陣形整齊,但也談不上雜亂,甚至眼神中的陰狠和彪悍更勝青州軍。
黃巾軍當中駛出一匹,馬上是一名身形粗壯、滿臉須髯的武將,他手提一杆大刀,他看到“孔”字大旗之下為首的中年儒士,知道這便是北海相孔融,他衝著孔融大吼:“吾乃管亥是也,你便是孔融吧?吾知北海糧廣,可借一萬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青瞳聞之皺了皺眉頭,雖然隻是恐嚇之言,但提及屠城,就讓青瞳十分不爽。
見管亥言語十分不客氣,孔融也怒了,他叱曰:“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
管亥聞言大怒,也不再言語,他拍馬舞刀,直取正中間的孔融而來,似乎他知道孔融手下無良將,不怕單騎直突敵陣。
也不待孔融吩咐,那名英俊的大將宗寶便拍馬而出,徑直仰向了管亥,在途中他才不慌不忙地從馬側摘下一杆長槍,白馬銀槍,確實氣度不凡。
雙方的馬匹相錯,刀槍相交,一聲脆響,管亥身形不動,但宗寶卻搖晃了一下,從力量上來說,一表人材的宗寶果然不如滿臉胡須的管亥。
二人再撥馬迴轉,這次都放慢了馬速,兩馬貼近,二人交戰了起來。
管亥的長刀勢大力沉,而宗寶的槍法卻靈動而迅猛,二人纏鬥了起來,一時間難分高下。
二人的交戰讓龍騰小隊動容了,除了那年,其餘人都與甘寧交戰過,他們以為這裏的一流武將不過如此,但今日一見,還不是一流的武將相爭,展現的實力似乎都在他們之上。
他們相互看了看,李木豪指了指身下,搖了搖頭,意思是如果是在馬上,他不是管亥的對手,如果是步戰,估計管亥不會是他的對手,但管亥會和李木豪下馬交手嗎?
這樣的問題同樣適用於其他人,也許隻有那年的戰技更適合於馬上,但他雖然有了“烏雲踏雪”,但騎術肯定不能和這些騎戰專精的三國武將相比。
這場戰鬥,也許隻能寄希望於宗寶能大勝管亥了,不然,龍騰小隊隻能保護孔融的周全,對於戰局卻無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