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們也知刻不容緩,遂抱拳告辭,一齊調馬馳離。
四下陷入完全的寂靜。
因初五宮變加上太後崩,宵禁再次恢復,應天門廣場空曠得不見一個人影。
今行再次走到應天門前,拔劍出鞘,看著交叉長矛攔他的守衛們,直言道:「你們不是禁軍。」
守衛們當即豎矛下壓,全部指向他。
今行沒有退避,他已做好戰鬥的準備。
正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一旁的門洞直房裏卻傳出一道聲音,「等等,別急著動手。」
今行循聲望去,鑽出來的人身穿青袍官服,竟是餘聞道。
後者拱手道:「世子殿下果然好眼力。」
「我見過太多禁軍,也見過不少北方軍。」今行掃過全部圍攏來大約有十數人的守衛,「你們是晉陽長公主的近衛,對不對?」
也是在這一刻,他恍然明白了那兩份偽造的聖旨和文書真正的用處。
守衛們麵麵相覷,不知怎麽就暴露了身份。但因為臨時長官出麵叫停,也就沒有迅即地朝他動手。
餘聞道若有所思,「您竟然不對下官的出現感到驚訝,難道也是早就懷疑我?」
今行坦然承認:「是。從舞弊案那封不知是誰投遞的舉告信開始,再到莫棄爭那封多出的彈劾,我把通政司所有人都懷疑了一遍,最後認為你最可疑。」
餘聞道長嘆,復又拱手揖道:「良辜負大人的信任與提攜,實在有愧。」
「我在宣京幫你的忙,就當還你在雲織送我那架葡萄藤,兩清。」今行不承情,也不覺得失望,將手中長劍緩緩上移,「我趕時間進宮,動手吧。」
餘聞道擺擺手,說:「殿下別急,隻要您能答應我一件事,就不必動這刀兵。」
今行動作一滯,「何事?」
餘聞道側身,麵向高大的應天門及其兩翼宮牆,展開雙臂,以一種迷幻的語氣說道:「讓史官編纂史書時寫上一筆,今夜為您打開應天門的人,是中慶三十六年進士餘良餘聞道——下官就如史書所載,為您打開這宮門。」
領頭的北方軍聞言大怒:「你要背叛長公主?」
「怎麽能叫背叛呢?」餘聞道糾正他們,「我已經完成了長公主殿下和傅二小姐交代給我的所有任務。沒有我餘聞道私下復刻的令牌與策應,你們一個人也進不了這應天門,更別說神不知鬼不覺地替換掉這些守門的禁軍。所以,我必將在有關她們逼宮謀劃的敘述裏,占據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在,隻是到了寫下一筆的時候。」
「背叛長公主者,死!」那名北方軍喝道,揮起長矛刺向餘聞道,揮到一半,忽然渾身巨顫,口中溢出白沫,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便猝然倒地。
其餘北方軍反應和他相同,一兩息便全部滾倒在地,「咣當」一片。
餘聞道再嘆:「傅二小姐給的藥,真是有傷天時人和。」
今行默了默,不知該對這完全超出預料的發展作何反應,隻說:「我答應你。」
「殿下答應了,我就相信您,會實現諾言。」餘聞道說罷,在他收劍之前,用自己的胸膛撞上劍尖。
利刃「噗呲」入肉。餘聞道口中先是溢出白沫,再混流出鮮血,艱難地說:「死在劍下,再寫到紙上,比中毒要、好!」
今行眉頭跳了跳,下一刻,便毫不猶豫地拔出長劍,眼不交睫地看著對方轟然倒地。
他默念了一遍餘聞道中進士的年號,提著劍從對方出來的門洞直房進入應天門,再迴頭將大門的門閂取下,推開一條縫。
門內的廣場與兩側宮道都空無一人,仿佛一座死城。
如他所料,晉陽長公主或者景書不知用了什麽方法,調離了在這片區域巡邏的禁軍。
是在這裏等?還是繼續往前?
這兩個念頭在今行腦海中一併閃過,他持劍斜下一劃,大步走向端門。
端門亦緊閉,兩隊共十二名穿著禁軍製甲的守衛在側,領頭的看到人來,豎掌高聲道:「來者何人?立即止步!」
「是我。」今行豎起劍藏在背後,走上前,看清對方是誰,對方也認出了他。
「世子。」林遠山抱拳行禮,肅容道:「此處夜間禁止通行,不論您怎麽進來的,還請立刻調頭迴去。」
二人相視片刻,仿佛此處不在皇城內,而是在什麽別的地方。小西山,或者別的地方。
今行沒有去想對方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也沒有多問,就當是在此處當值罷。
「陛下密令,召我進宮。」他自懷中拿出一張通行令,抖開舉到對方麵前。這一張本來預備在長生觀用,自然是偽造的,但他有把握麵前的人分辨不出真假——論起聖旨與各部衙門文書製式,他比餘聞道精熟得多。
林遠山確實也信以為真,但腳下卻一動不動,「抱歉。」
「看來安排你在這裏的不是陛下。」今行收起密令,話落,握拳擊向對方麵門。
林遠山反應及時,架臂後退擋下這一拳,左右守衛紛紛橫矛、拔刀,越過他,包圍住來人。
今行二話不說,揮劍迎上。
他很清楚軍士的仰仗與威勢不在個人而在於團伍,為防他們結陣互相配合,他盯緊最左側的人,從左至右,接連各個擊破。
十來個普通軍士不是他的對手,很快全部倒下。
林遠山很清楚自己也敵不過他,但是哪怕沒有死戰之誌,也依然不肯讓步,苦澀地說:「你就算現在過去,也來不及了。」
四下陷入完全的寂靜。
因初五宮變加上太後崩,宵禁再次恢復,應天門廣場空曠得不見一個人影。
今行再次走到應天門前,拔劍出鞘,看著交叉長矛攔他的守衛們,直言道:「你們不是禁軍。」
守衛們當即豎矛下壓,全部指向他。
今行沒有退避,他已做好戰鬥的準備。
正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一旁的門洞直房裏卻傳出一道聲音,「等等,別急著動手。」
今行循聲望去,鑽出來的人身穿青袍官服,竟是餘聞道。
後者拱手道:「世子殿下果然好眼力。」
「我見過太多禁軍,也見過不少北方軍。」今行掃過全部圍攏來大約有十數人的守衛,「你們是晉陽長公主的近衛,對不對?」
也是在這一刻,他恍然明白了那兩份偽造的聖旨和文書真正的用處。
守衛們麵麵相覷,不知怎麽就暴露了身份。但因為臨時長官出麵叫停,也就沒有迅即地朝他動手。
餘聞道若有所思,「您竟然不對下官的出現感到驚訝,難道也是早就懷疑我?」
今行坦然承認:「是。從舞弊案那封不知是誰投遞的舉告信開始,再到莫棄爭那封多出的彈劾,我把通政司所有人都懷疑了一遍,最後認為你最可疑。」
餘聞道長嘆,復又拱手揖道:「良辜負大人的信任與提攜,實在有愧。」
「我在宣京幫你的忙,就當還你在雲織送我那架葡萄藤,兩清。」今行不承情,也不覺得失望,將手中長劍緩緩上移,「我趕時間進宮,動手吧。」
餘聞道擺擺手,說:「殿下別急,隻要您能答應我一件事,就不必動這刀兵。」
今行動作一滯,「何事?」
餘聞道側身,麵向高大的應天門及其兩翼宮牆,展開雙臂,以一種迷幻的語氣說道:「讓史官編纂史書時寫上一筆,今夜為您打開應天門的人,是中慶三十六年進士餘良餘聞道——下官就如史書所載,為您打開這宮門。」
領頭的北方軍聞言大怒:「你要背叛長公主?」
「怎麽能叫背叛呢?」餘聞道糾正他們,「我已經完成了長公主殿下和傅二小姐交代給我的所有任務。沒有我餘聞道私下復刻的令牌與策應,你們一個人也進不了這應天門,更別說神不知鬼不覺地替換掉這些守門的禁軍。所以,我必將在有關她們逼宮謀劃的敘述裏,占據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在,隻是到了寫下一筆的時候。」
「背叛長公主者,死!」那名北方軍喝道,揮起長矛刺向餘聞道,揮到一半,忽然渾身巨顫,口中溢出白沫,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便猝然倒地。
其餘北方軍反應和他相同,一兩息便全部滾倒在地,「咣當」一片。
餘聞道再嘆:「傅二小姐給的藥,真是有傷天時人和。」
今行默了默,不知該對這完全超出預料的發展作何反應,隻說:「我答應你。」
「殿下答應了,我就相信您,會實現諾言。」餘聞道說罷,在他收劍之前,用自己的胸膛撞上劍尖。
利刃「噗呲」入肉。餘聞道口中先是溢出白沫,再混流出鮮血,艱難地說:「死在劍下,再寫到紙上,比中毒要、好!」
今行眉頭跳了跳,下一刻,便毫不猶豫地拔出長劍,眼不交睫地看著對方轟然倒地。
他默念了一遍餘聞道中進士的年號,提著劍從對方出來的門洞直房進入應天門,再迴頭將大門的門閂取下,推開一條縫。
門內的廣場與兩側宮道都空無一人,仿佛一座死城。
如他所料,晉陽長公主或者景書不知用了什麽方法,調離了在這片區域巡邏的禁軍。
是在這裏等?還是繼續往前?
這兩個念頭在今行腦海中一併閃過,他持劍斜下一劃,大步走向端門。
端門亦緊閉,兩隊共十二名穿著禁軍製甲的守衛在側,領頭的看到人來,豎掌高聲道:「來者何人?立即止步!」
「是我。」今行豎起劍藏在背後,走上前,看清對方是誰,對方也認出了他。
「世子。」林遠山抱拳行禮,肅容道:「此處夜間禁止通行,不論您怎麽進來的,還請立刻調頭迴去。」
二人相視片刻,仿佛此處不在皇城內,而是在什麽別的地方。小西山,或者別的地方。
今行沒有去想對方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也沒有多問,就當是在此處當值罷。
「陛下密令,召我進宮。」他自懷中拿出一張通行令,抖開舉到對方麵前。這一張本來預備在長生觀用,自然是偽造的,但他有把握麵前的人分辨不出真假——論起聖旨與各部衙門文書製式,他比餘聞道精熟得多。
林遠山確實也信以為真,但腳下卻一動不動,「抱歉。」
「看來安排你在這裏的不是陛下。」今行收起密令,話落,握拳擊向對方麵門。
林遠山反應及時,架臂後退擋下這一拳,左右守衛紛紛橫矛、拔刀,越過他,包圍住來人。
今行二話不說,揮劍迎上。
他很清楚軍士的仰仗與威勢不在個人而在於團伍,為防他們結陣互相配合,他盯緊最左側的人,從左至右,接連各個擊破。
十來個普通軍士不是他的對手,很快全部倒下。
林遠山很清楚自己也敵不過他,但是哪怕沒有死戰之誌,也依然不肯讓步,苦澀地說:「你就算現在過去,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