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皇帝和北黎使團似乎也都沒有在意一席空缺,相談甚歡。
說起兩國舊時的往來與友誼,明德帝頗為感慨,「朕上一迴在這大殿中親眼見到你們北黎的人,還是赤杼大君前來求親。如今真是,物是人非啊。」
北黎使節起身出列,行了一個北黎的大禮,用很標準的漢人官話說:「赤杼大君是我朝所有子民的傷痛。好在他的遺誌有我黎國現任大君繼承,再加上東君與兀骨丞相,有他們攜手率領所有黎人奮發圖強,我們每個子民都堅信,我們的國家定能繼往開來,再現偉大榮光。」
他再以宣朝的禮節行禮,「請容許皇帝陛下讓我們為您獻上精心準備的禮物,整個合撒草原最稀有而了不起的神之生靈!」
隨著使節的話語,四個北黎人合力抬上一座被油布覆蓋得嚴嚴實實的巨物。
王正玄半個時辰前確認過,籠子裏是兩隻巨鷹,確實威風凜凜如神鳥一般。大宣除了西北,其他地方都少見得很,他也很有興趣,不錯眼地盯著使節走向巨籠,雙手抓住油布一角。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手上,看著油布被大力掀開,下一刻,簌簌的哀鳴與尖嘯炸響崇和殿。
至少幾十枚暗器自籠中射向皇帝禦座,如暴雨梨花一般,在輝煌的燈火照耀下泛起許多道寒光。
閃得王正玄差點睜不開眼。
「有刺客!」
「護駕!」
崔連壁和順喜的聲音撞在一起。
與此同時,籠門大開,兩個黑衣蒙麵的刺客一躍而出,緊隨暗器陣撲向皇帝。
那籠子距離禦座隻有三丈不到的距離,就在暗器飛至禦階的瞬間,左右房樑上跳下兩名漆吾衛,一齊連揮數刀劈落所有暗器,而後迎上刺客。
他們皆著黑衣,實力竟也相當,一時纏鬥得難捨難分。
殿內其他官員才反應過來,或像盛環頌一樣試圖從側方繞開刺客和漆吾衛去保護皇帝,或像王正玄一樣爆發出尖叫跟著大喊「有刺客」「護駕」,或像刑部侍郎一樣連忙四處找柱子燈樹之類的遮蔽物躲藏。
嬴淳懿卻隻是豁然站起,便立定一般沒有動彈。
長史靠近他說:「侯爺,這不是我們的計劃啊。」
「看來這就是那場匪襲帶來的意外。」嬴淳懿側頭迴眸道:「蓮子,你去吧。」
顧蓮子當即轉身而去,墨藍禮服大袖隨風揚起再落下,猶如那袖中昂頭又蟄伏的幽影。
大殿裏的混亂很快傳到殿外,因近來王相爺有意拉攏、而得了個末席的鄭雨興坐在最邊上一桌,聽了兩耳朵「刺客」,充滿酒席菜色的腦子裏還沒理清狀況,桌子突然被人掀翻。
他嚇一大跳,下意識後退時被凳子絆得跌坐在地,再一看,左右前麵其他桌子紛紛出了狀況,掀桌的、掄凳子打人的、端起菜盤子亂砸的都有。
崇和殿眨眼間就變成了兩派地痞混混幹架的安化場,嘈雜如菜市口,不知誰尖叫了一聲「殺人啦」,鄭雨興什麽也不想了,趕緊連滾帶爬去人少的地方。
往午門跑了一段路,天上忽然一聲爆鳴,緊接著炸開一朵橙紅的煙花,驚得他莫名頓住腳步。
廣場盡頭是午門,兩扇朱紅的大門斜開著,門洞上方的宮牆在紅漆上投下灰黑的陰影。值守的四名禁軍似乎注意到崇和殿的異常,分出兩人跑過來查看。
不對啊,怎麽隻有四個人,其他站崗、巡邏的禁軍呢?
鄭雨興環視整座廣場,再看午門,就好似一張等待獵物闖入的巨獸血口,令他渾身汗毛倒豎。
到底發生什麽事了?現在該怎麽辦、怎麽辦?要是世子在這裏就好了,可世子養傷沒能出席——對,他應該去萃英閣,去找世子!
直覺先於思考,他立刻調轉方向,手忙腳亂地往東華門跑,聽見禁軍叫停也隻當耳旁風。
在他背後,煙花燃盡,墜落成灰燼。
在更遠的濟寧伯府,自日落開始,便麵朝皇城仰望天空的秦廣儀終於等到信號,砸了手中酒碗,喝道:「行動開始!」
緊閉許久的伯府大門敞開,秦廣儀一馬當先,披掛兵馬司製式甲冑、手持刀矛的「兵丁」們如出巢的蛇蟻,密密麻麻地湧出——秦氏舊時的護院、歷年來打壓收服的山匪、為錢財寶物不惜捨命的江湖客、跟過他受過他恩惠後退役的兵卒……各色人等竟組成了一支五百餘人的隊伍。
對秦廣儀來說,調度指揮半個千人營毫無難度,出了濟寧伯府所在的巷子,就是皇城根腳下的大街。
他沒有理會路上行人的驚駭,用刀背揮開躲閃不及的人們。
他率領的隊伍也效仿他。
他們很快抵達應天門,秦廣儀打馬上前,搬出預演過的那套說辭。
「陛下遇刺了?」值守的禁軍大驚失色,猶豫地打量著他們的陣仗,「可是沒聽說啊,你們怎麽知道?桓統領人在哪兒?大人又是哪一衛的,可否讓小的看看牙牌?」
散播皇帝遇刺消息的人沒來、或者沒能走到應天門,秦廣儀多年行軍打仗的直覺令他察出一絲不妙。
若是在戰場上,他會令大軍按兵不動,或者暫且後撤,再派出斥候仔細打探軍情。但此時此刻,他是個無家無父無兄、唯有一腔仇恨之人,他不需要後撤,也沒有任何退路。
麵前的禁軍還在詢問,秦廣儀猛然催馬拔刀,將值守的幾個禁軍連斬於刀下,直衝城門。
說起兩國舊時的往來與友誼,明德帝頗為感慨,「朕上一迴在這大殿中親眼見到你們北黎的人,還是赤杼大君前來求親。如今真是,物是人非啊。」
北黎使節起身出列,行了一個北黎的大禮,用很標準的漢人官話說:「赤杼大君是我朝所有子民的傷痛。好在他的遺誌有我黎國現任大君繼承,再加上東君與兀骨丞相,有他們攜手率領所有黎人奮發圖強,我們每個子民都堅信,我們的國家定能繼往開來,再現偉大榮光。」
他再以宣朝的禮節行禮,「請容許皇帝陛下讓我們為您獻上精心準備的禮物,整個合撒草原最稀有而了不起的神之生靈!」
隨著使節的話語,四個北黎人合力抬上一座被油布覆蓋得嚴嚴實實的巨物。
王正玄半個時辰前確認過,籠子裏是兩隻巨鷹,確實威風凜凜如神鳥一般。大宣除了西北,其他地方都少見得很,他也很有興趣,不錯眼地盯著使節走向巨籠,雙手抓住油布一角。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手上,看著油布被大力掀開,下一刻,簌簌的哀鳴與尖嘯炸響崇和殿。
至少幾十枚暗器自籠中射向皇帝禦座,如暴雨梨花一般,在輝煌的燈火照耀下泛起許多道寒光。
閃得王正玄差點睜不開眼。
「有刺客!」
「護駕!」
崔連壁和順喜的聲音撞在一起。
與此同時,籠門大開,兩個黑衣蒙麵的刺客一躍而出,緊隨暗器陣撲向皇帝。
那籠子距離禦座隻有三丈不到的距離,就在暗器飛至禦階的瞬間,左右房樑上跳下兩名漆吾衛,一齊連揮數刀劈落所有暗器,而後迎上刺客。
他們皆著黑衣,實力竟也相當,一時纏鬥得難捨難分。
殿內其他官員才反應過來,或像盛環頌一樣試圖從側方繞開刺客和漆吾衛去保護皇帝,或像王正玄一樣爆發出尖叫跟著大喊「有刺客」「護駕」,或像刑部侍郎一樣連忙四處找柱子燈樹之類的遮蔽物躲藏。
嬴淳懿卻隻是豁然站起,便立定一般沒有動彈。
長史靠近他說:「侯爺,這不是我們的計劃啊。」
「看來這就是那場匪襲帶來的意外。」嬴淳懿側頭迴眸道:「蓮子,你去吧。」
顧蓮子當即轉身而去,墨藍禮服大袖隨風揚起再落下,猶如那袖中昂頭又蟄伏的幽影。
大殿裏的混亂很快傳到殿外,因近來王相爺有意拉攏、而得了個末席的鄭雨興坐在最邊上一桌,聽了兩耳朵「刺客」,充滿酒席菜色的腦子裏還沒理清狀況,桌子突然被人掀翻。
他嚇一大跳,下意識後退時被凳子絆得跌坐在地,再一看,左右前麵其他桌子紛紛出了狀況,掀桌的、掄凳子打人的、端起菜盤子亂砸的都有。
崇和殿眨眼間就變成了兩派地痞混混幹架的安化場,嘈雜如菜市口,不知誰尖叫了一聲「殺人啦」,鄭雨興什麽也不想了,趕緊連滾帶爬去人少的地方。
往午門跑了一段路,天上忽然一聲爆鳴,緊接著炸開一朵橙紅的煙花,驚得他莫名頓住腳步。
廣場盡頭是午門,兩扇朱紅的大門斜開著,門洞上方的宮牆在紅漆上投下灰黑的陰影。值守的四名禁軍似乎注意到崇和殿的異常,分出兩人跑過來查看。
不對啊,怎麽隻有四個人,其他站崗、巡邏的禁軍呢?
鄭雨興環視整座廣場,再看午門,就好似一張等待獵物闖入的巨獸血口,令他渾身汗毛倒豎。
到底發生什麽事了?現在該怎麽辦、怎麽辦?要是世子在這裏就好了,可世子養傷沒能出席——對,他應該去萃英閣,去找世子!
直覺先於思考,他立刻調轉方向,手忙腳亂地往東華門跑,聽見禁軍叫停也隻當耳旁風。
在他背後,煙花燃盡,墜落成灰燼。
在更遠的濟寧伯府,自日落開始,便麵朝皇城仰望天空的秦廣儀終於等到信號,砸了手中酒碗,喝道:「行動開始!」
緊閉許久的伯府大門敞開,秦廣儀一馬當先,披掛兵馬司製式甲冑、手持刀矛的「兵丁」們如出巢的蛇蟻,密密麻麻地湧出——秦氏舊時的護院、歷年來打壓收服的山匪、為錢財寶物不惜捨命的江湖客、跟過他受過他恩惠後退役的兵卒……各色人等竟組成了一支五百餘人的隊伍。
對秦廣儀來說,調度指揮半個千人營毫無難度,出了濟寧伯府所在的巷子,就是皇城根腳下的大街。
他沒有理會路上行人的驚駭,用刀背揮開躲閃不及的人們。
他率領的隊伍也效仿他。
他們很快抵達應天門,秦廣儀打馬上前,搬出預演過的那套說辭。
「陛下遇刺了?」值守的禁軍大驚失色,猶豫地打量著他們的陣仗,「可是沒聽說啊,你們怎麽知道?桓統領人在哪兒?大人又是哪一衛的,可否讓小的看看牙牌?」
散播皇帝遇刺消息的人沒來、或者沒能走到應天門,秦廣儀多年行軍打仗的直覺令他察出一絲不妙。
若是在戰場上,他會令大軍按兵不動,或者暫且後撤,再派出斥候仔細打探軍情。但此時此刻,他是個無家無父無兄、唯有一腔仇恨之人,他不需要後撤,也沒有任何退路。
麵前的禁軍還在詢問,秦廣儀猛然催馬拔刀,將值守的幾個禁軍連斬於刀下,直衝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