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連壁拱手道:「關於下馬威,臣有個想法。」
明德帝:「說說看。」
崔連壁:「西北軍此前不是在業餘山抓到近千西涼的殘兵俘虜嗎?仙辭關殺夠了也不想白養,往朝中遞過奏摺,要把這些俘虜送到寧西做苦力開闢新的軍馬場,陛下您當時也是同意了的。」
明德帝笑意淡去,「嗯,朕記得這事兒,出什麽問題了?」
「為免人多出亂子,這批俘虜是分開押送。但荼州動亂,切斷了他們到軍馬場的路,就剩下最後一批一百餘名俘虜一直滯留在驪州。驪州那邊昨日上報,當地百姓不知怎地知曉了這批俘虜存在,影響不是很好,所以他們希望能盡快將其轉移。」崔連壁再將奏報呈上,壓低聲音:「臣的想法是,要不把這批俘虜押迴來,斬首祭天,並請北黎使團同觀。」
話落,君臣對上目光,各有幽深處。
很快,明德帝將信紙揉在手心,聲音沉沉:「行事要密,莫在祭天之前叫太多人發覺。」
「陛下放心。」崔連壁躬身,頭戴的烏紗深深地埋下去。
明德帝扔了紙團,歸正打坐的姿勢,閉目道:「除了這事兒,長生觀那邊你也不時盯上一盯。王喻玄敢違逆朕,估摸著是打量朕還在重用他的兄弟和兒子,不會真拿他怎麽樣。」
崔連壁遲疑道:「陛下是打算……」
話未說完,順喜從前殿匆匆過來稟報:「陛下,王相爺求見,說是出事了。」
明德帝皺了皺眉,叫宣。
崔連壁不再提前言,直起身,神色同時恢復如常。
少欽,王正玄滿腦門兒是汗地快步走進來,「陛下,出大事兒了——」
「什麽事?」
「裴明憫裴大人奉旨去燕山北側迎接北黎使團,結果在返迴途中,即將出燕山的時候,遭遇匪徒劫殺——殿下別擔心,裴大人沒事,晉陽長公主派了輕騎暗中護送,得以及時相救。」
鄭雨興午間又來萃英閣,說起今日的大事。
今行聽說好友沒事,也難以放鬆,「我們的人沒事,那就是北黎人出事了?」
鄭雨興伸出兩根手指,「死了兩個,其中一個護衛,一個副使。」
和盟尚未開始,來使先折兩個,還是在遠離疆界無法扯皮推脫責任的地方,對兩國此次磋商的影響不言而喻。
今行第一時間感到不可思議,「燕山匪患何時如此猖獗?」
鄭雨興同樣想不通,「大家也都覺得稀奇,燕山畢竟就在京畿頂頭,上一次聽說鬧土匪還是好些年前。」
「可若是有人借匪患故意殺來使,為什麽不針對正使?」今行試圖將此事當成意外來分析,因為他能想到的幾個人,不管是誰,這麽做都沒有好處……他問:「知道陛下和兩位相爺打算怎麽處理嗎?」
這事兒並不機密,鄭雨興說:「讓裴大人盡力安撫住北黎人,按照原計劃帶他們先到京城,同時派了大理寺的人前去詳查。」
今行思來想去,暫時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且看事件後續如何發展,「既然大理寺會查,那我們就先等使團到京城吧。」
「好,屬下會密切關注此事。哦對,還有一件事。」鄭雨興探身過方幾,附耳向他說了幾句話,「您看怎麽辦?」
這半個多月以來事情太多,今行都快忘了這個人,但想起來之後態度依然如舊:「他既然想分擔,你要是也忙不過來,就分一些給他負責吧。」
守在門口的周碾忽然咳嗽一聲。
今行下意識瞟向半開的窗,隻見廊上人影走動,就說:「我叔來了,你先迴去吧。」
鄭雨興跟著一看,趕緊告辭,不巧在門外碰上人,叫聲「冬師傅」打個招唿便從另一邊走廊跑了。
「跑什麽跑,我能吃了你還是怎地?小心跌跤!」幾日下來,賀冬看身形做派都認得出人了,無語地提聲囑咐。
再進屋,就看到今行站在屋中央的一尊青瓷方缸前,興致盎然地觀賞缸中的遊魚。等他走得近了,才扭頭驚訝:「冬叔不是去醫館了嗎?」
「你就歇會兒吧啊。」賀冬無奈,沒有拆穿他,自懷中摸出一卷密信給他,「王義先的信。」
今行知道冬叔先前給仙慈關去過信求助,自然以為是迴信,展開來看,內容卻出乎意料,令他的麵色也驟然變得凝重。
賀冬發覺,「怎麽了,有什麽不對?」
今行把信給他,他一看,驚得一把折上信紙,駭道:「王義先他瘋了?」
說完迴頭看了看屋外沒別人,咬牙切齒說:「我是指望他能打點關係撈你出來,不是直接把你架起來,而且他這完全就是先斬後奏。」跟著問候了一句王義先的祖宗。
今行難得沒有替王義先說話,按住魚缸寬沿,垂頭沉思。
缸中水清澈無塵,三條小鯉魚交錯環遊,在缸底細沙碎石上投下幽幽的流影。
賀冬著急得多,沒等來他的反應,就說:「要不現在就傳信讓他自己想法子把人撤迴去。」
「恐怕來不及。」今行思索道,冒出茬的指甲點在瓷壁上,一下一下,聲音輕得微不可聞。最後他放手道:「盡快和他們聯繫上吧。」
短短一句話,讓賀冬消化了一會兒,才凜然道:「你認真的?」
今行輕輕頷首:「啊,認真的。」
「那這事,就、就……」賀冬有些語無倫次。
明德帝:「說說看。」
崔連壁:「西北軍此前不是在業餘山抓到近千西涼的殘兵俘虜嗎?仙辭關殺夠了也不想白養,往朝中遞過奏摺,要把這些俘虜送到寧西做苦力開闢新的軍馬場,陛下您當時也是同意了的。」
明德帝笑意淡去,「嗯,朕記得這事兒,出什麽問題了?」
「為免人多出亂子,這批俘虜是分開押送。但荼州動亂,切斷了他們到軍馬場的路,就剩下最後一批一百餘名俘虜一直滯留在驪州。驪州那邊昨日上報,當地百姓不知怎地知曉了這批俘虜存在,影響不是很好,所以他們希望能盡快將其轉移。」崔連壁再將奏報呈上,壓低聲音:「臣的想法是,要不把這批俘虜押迴來,斬首祭天,並請北黎使團同觀。」
話落,君臣對上目光,各有幽深處。
很快,明德帝將信紙揉在手心,聲音沉沉:「行事要密,莫在祭天之前叫太多人發覺。」
「陛下放心。」崔連壁躬身,頭戴的烏紗深深地埋下去。
明德帝扔了紙團,歸正打坐的姿勢,閉目道:「除了這事兒,長生觀那邊你也不時盯上一盯。王喻玄敢違逆朕,估摸著是打量朕還在重用他的兄弟和兒子,不會真拿他怎麽樣。」
崔連壁遲疑道:「陛下是打算……」
話未說完,順喜從前殿匆匆過來稟報:「陛下,王相爺求見,說是出事了。」
明德帝皺了皺眉,叫宣。
崔連壁不再提前言,直起身,神色同時恢復如常。
少欽,王正玄滿腦門兒是汗地快步走進來,「陛下,出大事兒了——」
「什麽事?」
「裴明憫裴大人奉旨去燕山北側迎接北黎使團,結果在返迴途中,即將出燕山的時候,遭遇匪徒劫殺——殿下別擔心,裴大人沒事,晉陽長公主派了輕騎暗中護送,得以及時相救。」
鄭雨興午間又來萃英閣,說起今日的大事。
今行聽說好友沒事,也難以放鬆,「我們的人沒事,那就是北黎人出事了?」
鄭雨興伸出兩根手指,「死了兩個,其中一個護衛,一個副使。」
和盟尚未開始,來使先折兩個,還是在遠離疆界無法扯皮推脫責任的地方,對兩國此次磋商的影響不言而喻。
今行第一時間感到不可思議,「燕山匪患何時如此猖獗?」
鄭雨興同樣想不通,「大家也都覺得稀奇,燕山畢竟就在京畿頂頭,上一次聽說鬧土匪還是好些年前。」
「可若是有人借匪患故意殺來使,為什麽不針對正使?」今行試圖將此事當成意外來分析,因為他能想到的幾個人,不管是誰,這麽做都沒有好處……他問:「知道陛下和兩位相爺打算怎麽處理嗎?」
這事兒並不機密,鄭雨興說:「讓裴大人盡力安撫住北黎人,按照原計劃帶他們先到京城,同時派了大理寺的人前去詳查。」
今行思來想去,暫時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且看事件後續如何發展,「既然大理寺會查,那我們就先等使團到京城吧。」
「好,屬下會密切關注此事。哦對,還有一件事。」鄭雨興探身過方幾,附耳向他說了幾句話,「您看怎麽辦?」
這半個多月以來事情太多,今行都快忘了這個人,但想起來之後態度依然如舊:「他既然想分擔,你要是也忙不過來,就分一些給他負責吧。」
守在門口的周碾忽然咳嗽一聲。
今行下意識瞟向半開的窗,隻見廊上人影走動,就說:「我叔來了,你先迴去吧。」
鄭雨興跟著一看,趕緊告辭,不巧在門外碰上人,叫聲「冬師傅」打個招唿便從另一邊走廊跑了。
「跑什麽跑,我能吃了你還是怎地?小心跌跤!」幾日下來,賀冬看身形做派都認得出人了,無語地提聲囑咐。
再進屋,就看到今行站在屋中央的一尊青瓷方缸前,興致盎然地觀賞缸中的遊魚。等他走得近了,才扭頭驚訝:「冬叔不是去醫館了嗎?」
「你就歇會兒吧啊。」賀冬無奈,沒有拆穿他,自懷中摸出一卷密信給他,「王義先的信。」
今行知道冬叔先前給仙慈關去過信求助,自然以為是迴信,展開來看,內容卻出乎意料,令他的麵色也驟然變得凝重。
賀冬發覺,「怎麽了,有什麽不對?」
今行把信給他,他一看,驚得一把折上信紙,駭道:「王義先他瘋了?」
說完迴頭看了看屋外沒別人,咬牙切齒說:「我是指望他能打點關係撈你出來,不是直接把你架起來,而且他這完全就是先斬後奏。」跟著問候了一句王義先的祖宗。
今行難得沒有替王義先說話,按住魚缸寬沿,垂頭沉思。
缸中水清澈無塵,三條小鯉魚交錯環遊,在缸底細沙碎石上投下幽幽的流影。
賀冬著急得多,沒等來他的反應,就說:「要不現在就傳信讓他自己想法子把人撤迴去。」
「恐怕來不及。」今行思索道,冒出茬的指甲點在瓷壁上,一下一下,聲音輕得微不可聞。最後他放手道:「盡快和他們聯繫上吧。」
短短一句話,讓賀冬消化了一會兒,才凜然道:「你認真的?」
今行輕輕頷首:「啊,認真的。」
「那這事,就、就……」賀冬有些語無倫次。